二、中观环境的媒介作用

中观环境介于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之间,它是联系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的媒介。中观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企业的行业环境;企业的地理环境。

(一)企业的行业环境

行业就是指按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性质、特点以及它们在国民经济中所起作用的不同而划分形成的工业类别。行业的划分通常根据产品的经济用途来分类,如汽车工业、食品工业等部门;或按使用的原材料或工艺过程来分类,如橡胶工业、金属加工工业、冶金工业、纺织工业等。

1.行业的竞争结构

任何生存于某一行业的企业,都要面临或承受来自于五个方面的竞争压力,这五种基本的竞争压力是:新进入者的威胁、行业中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用户讨价还价的能力。这五种力量的现状、消长趋势及其综合强度,决定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和行业的获利能力,进而决定了企业所在行业环境的性质。行业中面临的竞争来自以下五个方面:

(1)可能的新进入者的威胁。所谓新进入者,可以是一个新办企业,或者是一个采用多角化经营的原来从事其他行业的企业,这个新进入者给这个行业带来了新的生产能力,并要求取得一定市场份额。该新进入者对本行业威胁的大小,取决于该企业为进入新行业所付出的代价及其进入新行业后原有企业反应的强烈程度。

中小企业所在的行业不可避免会遭受新进入者的威胁,即使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也会遭遇模仿者的威胁。要有效地抵御和消除这种威胁,中小企业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生产出独具特色的产品,同时产品应有相对稳定的顾客群;二是要不断开发创新,寻找市场盲点,针对消费新趋势做出决策;三是要密切注视大企业的发展方向,为大企业生产提供零部件。

(2)替代品的威胁。替代品是指那些与本行业现有产品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产品,如热水器可以部分代替保温瓶,人造革可以部分代替皮革。如果替代品的盈利能力很强。它对现有产品的压力(成本压力、价格压力)就大,就会使本行业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如果替代品生产者采取迅速增长的策略,也会构成对本行业发展的威胁。如果用户对改用替代品在经济上和心理上没有什么障碍,则替代品对本行业压力较大。中小企业面临替代品或近似替代品的威胁,主要要加强自身产品的质量、外观、功能的改进,同时尽可能采取新材料、新工艺节约成本,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来自用户的压力。用户要求本行业的产品价格更低廉,质量更好,提供更多的售后服务,这对本行业也会构成压力。产品竞争程度的差别给企业的压力不同,中小企业大多数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之中,在实现供过于求的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着来自用户和市场更大的压力。

(4)同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在研究同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时,要研究行业中企业竞争的态势,辨别竞争的性质,这对于中小企业制定好自己的企业战略是至关重要的。同行业中现有企业竞争的目的是希望提高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取得主动地位。但中小企业要明确同业竞争者的竞争手段,如果是通过“破坏性的价格战”来扼杀对手,中小企业可以诉诸法律;如果是通过改进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技术含量等增强竞争力。则应给予鼓励支持。中小企业面对竞争,关键是要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优势。

(5)供应者的压力。指供应者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提高原材料或其他供应品价格或降低供应品质量或二者双管齐下,以谋取更多的利润。中小企业在此情景下,一是多渠道寻找原材料供应厂商;二是改进生产工艺,使用新材料;三是与材料供应商进行协商,解决材料供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实际上,现时我国中小企业存在不规范的市场竞争秩序。各地中小企业之间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存在着低水平过度竞争问题。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竞相压价;而企业在为低价位时维持一定的利润水平,不得不偷工减料,降低产品质量。由于这种竞争不是在公平的基础上展开的,而是使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进行的,其竞争的结果不是优胜劣汰,而是以资源的巨大浪费为代价的优劣并存,甚至是优败劣胜。此外,一些大企业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或假借政府的权势,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其产品,来达到排挤中小竞争对手的目的。

2.行业生命周期

行业生命周期是指从行业产生、发展、直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期,主要包括五个发展阶段:策划期、创建期、成长期、成熟期、蜕变期。行业生命周期不同于产品生命周期,即使一个产品寿命终结,但它所属行业的生命还可能延续。

中小企业在制定战略时要识别企业所在行业处于其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行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企业战略也会产生很大的不同,这是值得注意的。必须指出的是,有些中小企业往往难以识别行业的生命周期及其变化趋势。一个行业在策划期至成长期时,企业往往看不到它的前景,或因技术制约抓不住该行业的早期发展机会,待技术已经公开、行业一片兴旺繁荣之时,企业才缓缓进入,而这时的市场已被其他企业占领了,这时应引起中小企业决策者的高度重视。

3.行业的社会经济地位

一般说来,行业的产值、利税、吸纳劳动力数量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行业现状与未来对国民经济整体的影响越大,市场综合竞争能力越强,行业地位也越重要。一般说来,行业产品的收入弹性系数比较综合地说明行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如果这个比值大于1,说明该行业在产业结构中能占有更大份额,有发展余地,地位重要。若比值小于1,说明人们的收入虽在增加,但对该行业的产品需求反而减少,说明这个行业地位下降,前景不妙。

4.行业特性

可以从行业分工、行业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位置、行业所用资源和技术结构、行业的技术前景等方面分析行业特性。比如,从行业分工看,行业处于哪个层次;从行业所用资源和技术看,行业是属于资本密集、技术密集或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等等。通过这种分析,有助于企业把握行业在社会产业体系中的层次、位置与特点,据以采取不同对策。

5.行业中企业规模结构、数量结构、组织结构

行业内的企业规模结构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悬殊型,大企业很大,在行业占绝对领导地位,相比之下小企业很小,根本无力与大企业竞争,这种行业中竞争比较缓和;另一类是均衡型,在行业中大企业规模不够大,小企业规模也不是很小,行业内所有企业的规模与实力相当,行业内竞争激烈。

一般地说,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多,说明市场规模大,进入该行业的障碍相对较小,行业内的大企业相对也少;反之,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少,说明市场规模小,进入该行业的障碍大,行业内的大企业相对较多。

行业内企业组织结构主要分析行业内企业的联合状况,对联合与竞争的形势进行估计与预测。

6.行业内市场结构分析

主要分析行业的市场供求状况,有供过于求、供求平衡、供不应求三种情况。一般地说,对供不应求的市场,进入者大量涌入,企业应注重如何形成优势;对供求平衡市场,企业应注重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巩固优势;对供大于求的市场,企业应考虑如何先人一步,寻机取得相对竞争优势或退出该行业。

7.社会环境对行业发展的限制

一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某些环境因素的限制(如化工、制药、造纸、水泥等行业),应当防止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而对空气、森林、水源、地貌等自然环境的污染。

(二)企业的地理环境

制定企业经营战略,必须分析企业所在地的地理环境。对某些行业来讲,企业坐落的地区是至关重要的,坐落在农村还是城市,坐落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还是坐落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对企业的经营关系极大。企业的地理环境影响到企业原材料及产品的运输、销售、劳动力素质及企业的社会负责、生产的组织、信息的收集、科技开发能力等一系列问题。

企业所处的地理环境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不一样。劳动密集型企业要综合考虑劳动力维护成本、原材料运输和产成品销售运输成本,才能做出合理的决策;材料或原料加工型企业要考虑的是运输成本,尤其是供应大中城市的鲜活产品或保质期很短的食品,其地理选位更为重要。对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的研究、试制和生产加工位置要根据需要和成本原则进行选择。研究试制中心需要大量的信息、科技人才,因此,这些中心应设置在高智能密集区,而生产加工区则应择地而设,因为高智能区的地价昂贵。总之,企业选位的原则是依据可行和成本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