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林格伦曾说过:“在文明世界中的人们,真正需要学会的本领是有成效的合作本领,以及教会别人也这样做的本领。”合作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21世纪是竞争激烈的时代,对人的合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合作而安身立命,因合作而完善人生的经历,相信每一位年轻的家长都曾亲身体验过。孩子虽然年纪小,但合作的重要程序却丝毫不减,无论是拥有现在的快乐童年,还是顺利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都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及必要的行为经验。欧洲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然走向孤僻之道,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分宠爱容易让一些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气,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是不利的。因为,一个缺乏合作精神的孩子不仅在事业上不会有所建树,就连适应社会都很困难。作为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快乐的成长。”

那么,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呢?

1.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每个孩子天生就有很强的好奇心,家长要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好奇心,让孩子感到与人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从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2.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有良好性格的孩子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都比较强,这种良好性格包括开朗、自信、友爱、平等以及探索精神,具有这种品质的孩子会主动与别人合作,而且会合作得很好。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是迈向合作的必备条件。

3.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由于家长的溺爱、娇惯,导致许多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攻击性行为较多,不愿与人合作。还有的孩子受家长不良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小朋友不友善,如家长告诉孩子“别人打你,你就打他”,使孩子在与人合作中处处逞强、霸道。所以,发现孩子这方面存在问题,就要及时采取恰当的方法,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4.让孩子学会悦纳别人

所谓悦纳别人,是指自己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愿意接受别人。从实质上来讲,合作是双方长处的珠联璧合,也是双方短处的相互遏制。因此,只有相互认识到对方的长处,欣赏对方的长处,合作才有了真正的动力和基础。所以家长要常和孩子讲,不能因为别人有这个缺点或那个毛病,就嫌弃他、疏远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教育孩子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对于别人的长处要诚心诚意地加以赞美。此外,家长自己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应坚持以这种态度来对待他人,成为孩子的表率。

5.让孩子多参加有利于产生合作关系的活动

家长可以让孩子玩一些诸如共同搭积木、拼图等需要协作的活动,还要鼓励孩子参与如足球、篮球、排球、跳绳等体育活动。这些活动既有团体之间的对抗与竞争,又有团体内部的协调与一致,这就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6.帮助孩子形成很好的合作态度

一般在体育游戏和角色游戏中,孩子们的合作都比较好,但是在建构游戏中,往往会产生一些不愉快。究其原因,都是合作态度的问题,因为矛盾往往发生在游戏材料比较缺乏时,孩子们会将一部分游戏材料据为已有,担心一合作,就没自己的份了。这时候,就需要家长与老师及时引导,帮助孩子消除一些顾虑,必要时家长或者老师可以参加到游戏中,示范合作,引导拒绝合作的孩子与自己一起游戏,让孩子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态度。

7.教给孩子正确的合作方法

合作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所以不能随心所欲。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会合作,家长应在具体的活动中教给孩子正确的合作方法。

有一位幼儿老师是这么教孩子合作的方法的:

在一次教学活动延伸中,我让孩子们分组合作作画,给一棵大树添画树叶,结果只有一组孩子在真正地合作,他们在商量分工,分别完成大树的某一部分。而其余几组幼儿虽然都在同一棵树上作画,但却在各行其是,并未真正合作。我便让合作得较好的孩子向大家介绍他们的方法,然后再进行示范合作,结果孩子们马上就明白该怎样和别人合作了。

由此可见,在活动中教给孩子正确的合作方法非常重要,这能让孩子更好地学以致用,在今后的活动中懂得如何合作。

8.帮孩子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

在游戏活动中,大多孩子遇到纠纷时,找不到很好的解决方法,不是告状就是吵闹,这时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而且要采取一种孩子喜欢并乐于接受的方式,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9.向孩子充分展示合作的成果

家长应充分肯定孩子的每一次合作,哪怕是一点点成果,也要展示给孩子,让他们体验合作的快乐和成功,激发孩子们还想合作的愿望,在家长与老师的积极引导和充分肯定中,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孩子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在孩子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家长,要鼓励孩子学会合作,不能太溺爱自己的孩子,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引导孩子去交往、去合作,多启发他们,让孩子从小与同龄孩子多接触,适应集体生活,使孩子具备积极向上的心理,活泼、快乐、健康地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