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导孩子的仇恨心理

许多孩子在与同伴发生矛盾或者在与同伴交往时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之后,通常都会产生仇恨、报复的心理。仇恨、报复心理是一种以攻击方式对曾经给自己带来不愉快的人发泄怨恨和心中不满的情绪、危害健康的心理状态。有仇恨、报复心理的人容易误解他人的意思,对他人经常有戒备防范心理。任其发展的话,孩子的心胸会越来越狭窄,与人相处较难,内心非常痛苦。一旦发现这样的迹象,家长应及时予以疏导。

而要疏导孩子的仇恨心理,家长应从自身做起,调查数据表明,许多孩子的仇恨心理与家长有很大的关系,如家长性格暴躁,经常打骂孩子,会让孩子滋生仇恨的心理;而家长自身的仇恨心理,也会影响到孩子,在孩子的内心埋下仇恨的伏笔;此外,家长的性格过于偏激、狭隘也是孩子与人相处容易产生仇恨心理的诱因。因此,要想剔除孩子内心的仇恨,让孩子变得达观、快乐,家长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不给孩子灌输仇恨的情绪

很多家长因为自身婚姻的不幸,迁怒于对方,总在孩子面前把对方贬得一无是处,向孩子灌输敌对的情绪。比如“你爸爸有了狐狸精,不要我们了!”“你妈妈是个没有道德的女人”等。长期生活在这种仇恨的阴影里,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孤僻,看事情也会越来越负面、偏激。这是许多单亲家庭孩子性格偏离正常轨道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想你的孩子健康地成长,家长不可向孩子灌输仇恨的情绪。

在2008年美国大选中胜出的年轻总统奥巴马,用他无与伦比的口才与性格魅力征服了大多数选民。很少有人知道,奥巴马就是从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奥巴马刚出生不到一年,他的爸爸老奥巴马获得了两个求学机会,一个是纽约新学院大学提供的足够一家三口在纽约生活的优厚奖学金,一个是去哈佛大学读经济学博士。老奥巴马毫不犹豫地去了哈佛,他对妻子安说:“我怎么能拒绝最好的教育呢?”这是1961年,而1964年,安提出离婚,老奥巴马没有异议。此后,老奥巴马带着另一位美国女子去了肯尼亚老家工作。

看起来,安有很多理由对老奥巴马愤怒,她一边带儿子一边求学,生活非常拮据,而且自他们离婚后一直到1982年老奥巴马遭遇车祸去世,奥巴马只见过爸爸一次。此外,老奥巴马也没支付过抚养费,这个父亲没有尽过自己的责任。

然而,安没有表现过对老奥巴马的愤怒,也从来没有在儿子面前说过爸爸的坏话。实际上,每当和儿子谈起他的爸爸,安说的都是优点。她对奥巴马说,他爸爸聪明、幽默,擅长乐器,有一副好嗓子……

安可能是天生豁达,所以只是给奥巴马陈述事实,也可能是希望儿子能因爸爸而自豪,所以谈的都是优点,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她的这种方式都收获了很好的结果——她说的老奥巴马的这些优点,奥巴马身上都有。

不仅如此,或许更重要的收获是,妈妈这样谈到爸爸,在极大程度上减轻了父母离婚给奥巴马带来的心理上的冲击。他的内心不仅没有分裂,还学到了豁达,并且也学会了如何在糟糕的情形下看到积极的一面。这可能是奥巴马现在展现出的乐观性格的重要缘由。

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纯洁无瑕的,作为家长,不能因为个人的问题在孩子的心灵上播下仇恨的种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一个充满仇恨的孩子会因此而排斥一切事物,丧失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从而养成孤僻、抑郁的性格。而这无疑将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人际交往、家庭、事业。

2.冷静处理孩子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教孩子学会宽容他人

一本杂志曾刊登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在一个“儿童俱乐部”的活动现场,一位满脸歉意的工作人员,在安慰一个大约4岁的小孩。原来那天小孩较多,这个工作人员一时疏忽,就将这个小孩留在了网球场。等工作人员找到孩子后,小孩因为一人在偏远的网球场,受到惊吓,哭得十分伤心。

不久,孩子的妈妈来了,看到哭得惨兮兮的孩子,她没有因为心疼孩子而责备那个工作人员,而是蹲下来,一边安慰受惊的孩子,一边很理性地对她说:“已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并且十分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那个姐姐的脸颊。安慰她一下。”

4岁的小孩听了妈妈的话,停止了哭泣,踮起脚尖,亲了亲蹲在她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地告诉她说:“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

这位妈妈是智慧的,她知道怎样爱孩子,怎样培养孩子的宽容之心。

孩子的宽容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感情,它主要表现为对别人过错的原谅。富有宽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惹人喜爱;而缺乏宽容心的孩子往往性情怪诞,易走极端,不易与人相处。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学校里受了委屈。父母往往会心疼得不得了,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教育现象:

一位家长很生气地质问孩子:“到底谁打你了?”孩子一言不发,只知哭泣。“走,到学校去收拾他!”孩子还是呆立不动。“你怎么和木头一样,他打你,你就不会打他吗?”“是我不小心碰了他……”“碰了他,他就打你,你怎么不还手呀!找他去……”

家长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不仅不能使孩子正确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还会影响孩子将来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使孩子变得狭隘、小气,甚至对待家人、朋友也是如此。因此,家长应从小教孩子学会宽容,不仅是为了孩子从小就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更是为孩子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3.用故事感化孩子,消除孩子的仇恨心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别人的错误时,家长不妨多用故事中的人物来感化孩子,教孩子以博大的胸怀宽容对方,避免怨恨消极情绪的产生,消除人为的紧张局面。

有一天,12岁的乐乐放学回到家,也没和正在做晚饭的妈妈打声招呼就闷头进了卧室,一直到吃晚饭的时候才出来。妈妈觉得有些奇怪,就问他:“乐乐,怎么了?谁惹你不高兴了?”

乐乐恨恨地说:“今天在放学的路上,班长当着好多同学的面揭我的短,弄得我很没面子,我明天一定要报复他!”

妈妈听了乐乐的话,放下手中的筷子,拉着儿子的手说:“吃饭前,妈妈先给你讲个故事。”

从小就爱听故事的乐乐一下子高兴了起来。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力大无穷的英雄叫海格力斯。有一天,海格力斯在山路上行走时,发现路中间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便踢了它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有被踢开反而膨胀起来。海格力斯有点生气,便狠狠踩了一脚,想把它踩破,哪知那东西不但没踩破反而又膨胀了许多。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拿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狠砸起来,那东西竟然加倍地膨胀,最后大到把路堵死了。

一位圣人路过,连忙对海格力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忽略它,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的心里老记着它,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前进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说完这个故事,妈妈意味深长地说:“孩子,仇恨正如海格力斯所遇到的那个袋子,开始很小,如果你忽略它,它就会自行消亡;如果你老是想着它,它就会在你心里不断膨胀。人的心中一旦充满了仇恨,就再也装不下别的东西。这种状态下,人最容易失去理智。你想想,你愿意如此吗?”

乐乐眨了眨眼睛说:“不愿意!”

“那你想想你该怎么做呢?”

“我想好了,做人不要太小气,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我可不想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坏了自己的好心情!”

4.引导孩子化解矛盾,消除仇恨 一位妈妈这样介绍她的教子心得: 儿子晨晨经常跟我说,他们班级有一个同学很有力气,是他们班级的“小霸王”。这个“霸王”经常堵在班级门口不让晨晨出门。

一个下雨天,我开车去接晨晨放学。当我打伞来到学校门口时,发现晨晨说的那个“小霸王”正在教室门口着急地四处张望着,原来他今天忘了带雨伞。

于是,我走到他身边对他说:“小朋友,一起上车吧,我顺路送你回家。”晨晨急忙给我递眼色,意思是不带他。我装着看不见,坚持让晨晨把这个同学叫上车,并顺路把他送到了家。

这个“小霸王”到家时,高兴地说谢谢我和晨晨。到家后,我故意问晨晨:“你为什么不让我送那位没带伞的同学回家呀?”

“因为他总是欺负我,我讨厌他。”儿子很有理地说。

“他欺负你,你不理他,是不是你们永远是仇家呢?如果你在他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你们是不是有可能成为好朋友呀?”我开导儿子。

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正如我和儿子讲的那样,在这件小事之后,这个“小霸王”同学主动把晨晨当做他的好朋友,再也不欺负晨晨了,两个孩子后来还成了好朋友。

这位妈妈无疑是明智的,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以德报怨,才能为自己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一个人总是生活在仇恨中,对自己对他人都是不利的。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这个道理,有利于孩子养成豁达、乐观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