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

曾经有一个教育学家做了一项调查,把10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是学习成绩不太好,但不依赖父母,比较独立自主的孩子;一组是学习成绩优秀,但娇生惯养,独立性较差的孩子。20年后,这些孩子大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成立家庭。此时,教育学家对他们又做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那些成绩优秀但独立性较差的孩子有2/3工作成绩平平,没有得到重用;家庭生活也处理得一团糟。而那些学习成绩一般,但独立性较强的孩子则事业发展顺利,家庭生活美好。这就是独立性对孩子成才的重大意义。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应从小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一个具备独立做事能力的孩子,他们才能变得日渐强大起来,反之,孩子如果凡事都依赖别人,缺乏独立能力,是永远不可能有所发展的。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凡儿童自己能够做到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儿童能够自己想到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一句话,父母应该给孩子创造自立的机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包办的现象比比皆是:

现象一:

建霖今年已经是小学4年级的学生了,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他的独立能力太差了,至今他仍然不会自己整理书包,每天晚上做完家庭作业,他把作业本一扔,就跑到客厅看电视去了,剩下的后勤工作,就都丢给家里的“阿姨”去做了。于是,小到装文具、削铅笔、装笔芯,大到第二天上什么课,需要准备哪些书等一系列的工作,都是“阿姨”一一包办的。至今,晓宇还是连自己的课外书具体放在哪个位置都不知道。

现象二:

刘莜今年是一名大学二年级的女生。从小到大,她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自己的衣服从来不洗。每周回家一趟,她都把自己的脏衣服带回家给她的妈妈洗。而每过一个月,刘莜的妈妈就会从家里过来给她家的“美美”换被套,然后把脏被套带回家洗!照妈妈的话说,她家的“莜莜”从小就聪明,就是体质太弱了,干不了活!

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这些家长“爱之深,护之切”,孩子是他们的心头肉,他们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受罪,哪怕受一点儿委屈都会心疼不已。因此,甘心情愿地为孩子包办一切……家长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很不恰当的,对于孩子来说,这种做法不是在保护孩子,而是害孩子。

与中国家长不同的是,美国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独立能力的培养。

有一位中国学者曾去美国访问,深切感受到美国父母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天,他的邻居过来兴奋地告诉他,她2岁的儿子卡瑞会用剪刀,还会抹胶水了。这位学者过去一看,发现床单被剪了好几个洞,胶水也被抹得到处都是,但是这位母亲并没有心疼,也没有因此责怪孩子,而是称赞孩子敢于独立尝试的勇气,然后再告诉孩子怎样合理地使用剪刀和胶水。

在美国,2岁的小孩已经会自己洗澡了,母亲帮他把热水兑好,把衣服脱掉,孩子会自己爬到澡盆里,玩了一会儿,就自己往身上抹肥皂,问他用不用帮忙,他会认真地摇摇头,说“不用”。抹完肥皂,又用毛巾擦,最后用水冲干净,爬出澡盆。

一个只有2岁的孩子竟然如此熟练而迅速地洗完澡,是由于父母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虽然孩子现在还弱小,但是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独立地在社会上闯**、生活,所以独立性这种将来的立身之本需要从小培养。美国父母对孩子的关怀也是无微不至的,这可以从他们为孩子设计的各种精巧的玩具中体现出来,但他们绝不代替孩子做他们自己可以做的事情。通常美国孩子大约1岁半就自己吃饭,一把专用的高背靠椅,一个大餐巾,孩子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吃少了就说明孩子不饿,大人不用再管,更不用追着喂。

中国父母总是用对孩子100分的爱,来证明自己是多么的称职。而正是这种爱,扼杀了孩子的独立性。

有人认为美国的父母很自私。他们会自己去看电影,而把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丢给保姆;自己睡着二人世界的房间,而把孩子独自一人留在自己的小睡房……美国人是不是不爱孩子?

其实并非如此,只是美国的父母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罢了。他们在孩子刚刚出生时,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与父母分床、分室而居,有的家庭在婴儿房里安装了监视器,孩子的一举一动父母可以看到,父母如果在厨房,带着便捷的监视器仍然能看到孩子,因此孩子是不会出现意外的,况且婴儿房的设施很健全,此时,孩子的独立性已经开始了,而这些是父母为没有选择能力的孩子做的最初决定。

在美国,十几岁的孩子独立承担成人所做的一些事情是常有的事,他们可以独立开车,独立做裁判,独立做一些事情赚钱,这些都是父母从小培养他们独立性的体现。可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可忽视。

当然,再有特色的教育也是有利有弊的,如果把别人有益于孩子健康发展的东西拿来,再结合我们的文化来应用,相信会有更出色的效果。

中国专家曾做过一项课题,在经父母同意之后,到家里对孩子和父母的交往活动进行录像观察:

其中,专家带去一套拼图玩具,要求孩子用所给的图形拼出他们要求的图案。这个任务对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不同家长的表现也有很大差异。

有的家长在旁边观看,要求孩子独立完成,只有在孩子实在有困难的时候;才给予引导性的帮助;而有的家长在实验员给出任务之后,就在旁边提醒,当孩子一遇到困难,马上就代替孩子拼,以至于有的孩子干脆自己不动脑筋,完全让父母替自己拼。

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一遇到困难就让家长代替自己解决的孩子其独立性与自觉性比那些在家长的要求下独立完成任务的孩子要稍逊一筹,此外,这些缺乏独立操作精神的孩子比较容易产生自卑感和自我怀疑,并丧失自我探索的进取精神,做事很被动。因此,家长应从小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下面是专家的一些建议:

1.尊重并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一岁的孩子就有了独立意识的萌芽,他们什么都要来一个“我自己”,自己拿小勺吃饭,自己跌跌撞撞地搬小凳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仅要独立穿脱衣服、洗脸洗手,而且还要自己洗手绢、洗袜子、自己修理或者制作一些玩具,甚至还想自己上街买东西,自己洗碗。对于孩子正在增长的独立意识,家长一定要予以重视,并支持、鼓励他们:“你只要好好学,一定能做好!”千万不能泼冷水“你还小,干不了!”

2.为孩子独立性的发展提供条件和机会

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必须放开孩子的手脚,放手让他们去做那些应该做而且又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没关系。有些家长总怕孩子做不好,习惯于包办代替,习惯于指手画脚,总以担忧的目光注视和提醒孩子,或者干脆替孩子扫除障碍,铺平道路。这种态度和做法,有意无意地束缚了孩子的手脚,阻碍了他们独立性的发展。

3.教给孩子独立做事的知识和技能

孩子不仅要有独立意识,而且还要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即不仅愿意自己做事,而且还会自己做事。例如,怎样穿脱衣服、洗脸洗手,怎样摘菜、洗菜,怎样扫地、擦桌子,这些教育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进行。独立性还表现在孩子学习、交往等各个方面。家长要教孩子自己完成游戏和学习任务,自己去和同伴交往,当孩子和同伴发生纠纷时,教他们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去自行解决矛盾。

4.让孩子自己决策

自己决策是独立性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自己决策的能力。孩子的事应该由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决断。玩具放在什么地方?游戏角怎样布置?和谁玩?玩什么?这些孩子的事,家长不要来决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动脑筋,想办法,做出决策。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引导孩子决断,但不要干涉,更不要包办、代孩子决策。

5.让孩子在时间上独立

对于孩子来说,最难的就是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因此,若能让孩子自己形成一定的时间观念,学会自己安排时间,合理作息,就能很好地促进他们独立能力的形成。

有一位聪明的家长,他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每天给孩子一段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有时玩,有时去看自己喜欢的书,有时画画,当然,很多时候是忙来忙去,什么事情都没有干出来。但是,慢慢地,这个孩子懂得了珍惜时间,学会了做计划!这比家长要求他一定要在某个时间段做什么事情有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