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

古时有一个国王,想考考他的大臣,就让人打造了三个一模一样的小金人,让大臣分辨哪个最有价值。最后,一位老臣用一根稻草试出了三个小金人的价值,他把稻草依次插入三个小金人的耳朵:第一个小金人的稻草从另一边耳朵里出来,第二个小金人的稻草从嘴里出来,只有第三个小金人,稻草放进耳朵后,什么响动也没有,于是老臣认定第三个小金人最有价值。

同样的三个小金人却存在着不同的价值,第三个小金人之所以被认为最有价值,是因为其善于倾听。其实,人也同样,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会道的人。善于倾听,消化在心,这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可是,在现如今的一些家庭中,有些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倾听对孩子的重要性。

孩子一旦有问题,家长总爱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去评判孩子所做的一切,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轻则呵斥重则打骂。孩子因失去说话的权利或者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家长的重视,只好将委屈和不满埋藏在心里,长此以往,做家长的就很难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这样对孩子的教育就会无所适从。另外,孩子的说话权得不到家长的尊重,家长不让孩子把话说完,一方面不利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孩子产生自卑情绪。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与家长产生对抗情绪,以致双方互不信任,产生沟通困难,甚至还会造成孩子的不良心理。

外国有句谚语:“用十秒钟的时间讲,用十分钟的时间听。”善于倾听,是说话成功的一个要诀。据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一些学者的研究,成年人在一天当中,有7%的时间用于交流思想,而在这7%的时间里,有30%用于讲,高达45%的时间用于听。这说明,倾听在人们的交往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同样,对于家长而言,与其做一个能说会道的家长,不如做一个会倾听孩子心声的家长。

事实上,倾听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它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尤其是家长倾听孩子说话,更要注意掌握好听的方法:

第一,向孩子显示你正在听他讲话。孩子向家长诉说时,家长的关注表示家长对孩子的尊重和表示家长愿意分享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当孩子开口向家长讲话时,家长应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转向孩子,与孩子保持目光接触,并仔细地听孩子说话。同时还要通过点头或不时地“嗯……是的……”等来显示家长在注意听他说话。当然,家长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不要对孩子进行无端的批评和责骂。因为受委屈的人,很少去反省自己有什么过错,而被感动的人则更容易自省,并且因为感动增加内心的勇气和自信,同时他的自制力也会增强。

第二,告诉孩子你所听到的以及你的想法。孩子说话时,无论你有多忙,一定要用眼睛看着孩子,不要随意插嘴,尽量表现出你听得很有兴趣。让孩子发表他们的观点,完整地听他的讲话,如果你在某一重要原则上表示不同意他的看法,应告诉他你不赞同他的什么观点,并说出理由。在提出反对意见时不要过于武断,不应否定一切。即使孩子是在信口胡说,也要控制你的情绪,不要妄下定论,直到完全理解清楚。

第三,让孩子投入谈话之中。交谈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同时,最好是在一种让孩子与大人一样有同等机会参与的轻松气氛中进行。谈话应自由自在,任意发挥。不要有什么仪式安排或预期达到什么结果,尝试着与孩子随意交流观点和看法。

第四,接受孩子的所有感受。孩子向家长诉说时,家长应安静、专心地倾听,但不给予评判。家长不必接受孩子的所有行为表现,而只是接受他的感受。例如,孩子告诉家长他对小伙伴有多生气,这时家长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可以安慰一下孩子,但家长要教育孩子不可通过嘲弄或打人来表达他的生气。

第五,别打断孩子的话。我们时常能看见孩子刚刚要说话,妈妈就在一旁打断孩子,自己说自己的。比如,孩子刚说一句“妈妈,在学校里,我和小朋友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真有意思。”妈妈马上打断孩子说:“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了?妈妈也喜欢玩……”妈妈的打断有可能让孩子忘记自己刚才想说什么了。

第六,在孩子说话的时候,不要让孩子难堪。一些家长因为没有注意自己的倾听习惯,难免让孩子尴尬、难堪。

有一次,月月从外面跑进来兴奋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刚才去了文具店,看到一种神奇的组装机器人。”

月月的妈妈马上认为孩子想要买那个机器人,赶紧打断孩子说:“妈妈没有钱,你该知道吧。”结果,孩子不高兴了,他撅起嘴巴气愤地说:“我又没有说我想买,你每次都没听完别人说什么就发表意见,我讨厌你!”

顿时,月月的妈妈也愣住了!

其实,即便孩子想买,家长也应该等孩子把话说完了,再提出自己合理的建议,用自己的理由说服孩子,而不是武断地掐断孩子的幻想,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