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玩中学习

有一位儿童学专家认为,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不要胡乱给孩子灌输术语和公式,而要诱导他们自由地发挥出潜在的能力。而对于孩子来说,最佳的诱导方式就是玩耍。

玩耍是所有动物的本能,在玩耍中,孩子的各种潜藏的才能会一一被激发出来。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塞德尔兹对儿子的教育都是采取玩耍的方式进行的。针对儿子的各种潜能,他还为儿子设计了五花八门的游戏,比如绘画游戏、音乐游戏、造型游戏、语言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创造性游戏、体育游戏等等,同时,他还时常在与儿子的玩耍中尽力使儿子的潜能无一遗漏地发挥出来。

在一次旅行中,小塞德兹毫不费力地掌握了一个物理学原理。

坐在火车车厢里的小塞德兹指着窗外说道:“爸爸,那些树木在飞快地向后面跑。”

塞德兹笑着对儿子说:“不,那不是树木在向后跑,而是我们坐的火车在向前跑。”

“不,我认为火车并没有动,而是窗外的树木。”小塞德兹天真地说:“因为我在这儿坐了很久了,但并没有发现火车有什么变化,反而发现外面的东西都变了。这不是说明窗外的东西在动还能说明什么?”

“那么,假如现在你不在火车上而是在窗外的话,你会怎么想呢?”

“这个嘛……”小塞德兹想了想说,“一定是我也会向后跑,就像那些树木一样。”

“你能够跑那么快吗?”

“是呀,我能跑那么快吗?这可有些奇怪了。”小塞德兹充满疑问地说。

“虽然你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我仍然向你表示祝贺。”

“什么?祝贺我什么?”

“你今天发现了一个物理现象,当然应该祝贺啦。”

“我发现了一个物理现象?”儿子不解。

于是,塞德兹耐心给他讲解:“你刚才发现的,正是一个参照物的问题。你之所以说窗外的树木在向后跑,是因为你把火车当成了参照物,相对于火车来说,树木的确是向后移动了。反过来,如果把树木当成参照物,火车就是向前跑了。”

“噢,我明白了。怪不得我会认为火车没有动呢!这是因为我把自己当成了参照物。火车带着我向前行驶,我们一起在运动,当然就不会感到它也在动!”小塞德兹说道。

“那么,把你放在窗外会有什么效果呢?”塞德兹问道。

“嗯,假如我站在窗外的地面上并以我自己作为参照物的话,火车就是运动的了。”小塞德兹回答道,“假如仍然以火车作为参照物的话,我就是和树木一样在向后飞跑了。’

“那么,你能跑那么快吗?”塞德兹又一次问道。

“当然能,因为这是相对的,火车能跑多快我就会有多快。”

事实上,这样类似的讨论在父子之间进行过许多次。也正是这种看似闲谈般的讨论使小塞德兹在轻松和有趣之中学到了那些在书本上显得极为晦涩的知识。

强迫孩子学习,知识不容易被孩子理解或记住,而在玩耍中孩子更容易掌握知识,也只有类似于塞德兹那样的教育方法,才可能培养出天才。

那么,如何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呢?家长应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孩子对陌生的环境既有好奇心,又有恐惧感。他们渴望接触新鲜事物,但在遇到新事物时往往表现得缩手缩脚。因此,在玩的时候提供一种安全的心理环境,即创设民主、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显得十分必要。家长对儿童的行为要给予尊重、鼓励和引导,切不可出现诸如“电脑是很贵的,不能随便摸、随便动,否则要赔偿”之类的措辞。要让进入机房的儿童非但不会感受到什么压力,而且犹如进入一片自由天地。这样,孩子才有安全感,才能大胆去玩,从玩中体验到快乐,不断激发尝试的欲望。

第二,保持玩的热情。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而缺点则是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容易喜新厌旧。因而,对千篇一律的玩法,容易产生厌倦感。针对这种情况,除了游戏项目必须形式多样,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体验成功,从而产生新的动力。盖茨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

第三,要玩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就是要培养孩子善于在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玩的过程中,家长不能以成人的思维来限定他们玩的内容和方式,而应该让儿童在无拘无束的玩耍中,不断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鼓励他们突发奇想。比如在学习使用橡皮工具时,家长只需要简单地介绍橡皮的使用方法,然后放手让孩子玩“走迷宫”(用橡皮顺着蜿蜒曲折的线路擦出一条通向目的地的道路)、“扫地雷”等游戏。有的孩子嫌进展太慢,提出“有没有更大的橡皮?”有的孩子说雪白的路不好看,问“能用彩色的橡皮擦出彩色的路吗?”还有的孩子根本不往迷宫里走,而是琢磨怎样往迷宫墙上贴一块块彩色的瓷砖。这些在玩中自然产生的问题引导着孩子自然而然地去学习新知识。

第四,要玩出花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儿童的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总是期望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得到印证,自己的创造获得赞许。在玩的过程中,家长并不需要告诉孩子们“你要创新”,而应适时引导,让他们自然地玩出花样、玩出创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