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自由地阅读

许多年轻父母往往是孩子喜欢什么就买什么,没有目的和计划,钱花了不少却收效甚微。如果把钱花在孩子的阅读上,购买适于孩子阅读的知识智力型报刊、书籍,使其广泛涉猎新知识,这种投资潜在价值很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启迪孩子智能的好办法。

阅读其实是一件孩子与大人共同参与的事情。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所谓的阅读,主要是在听大人们讲。大人把书买来,看着书,把故事讲给他们听,他们感动、快乐、也受到教育……

孩子学会阅读的过程首先是从认识具体事物开始,其次是将声音与具体事物相联系,接着是认识图形,最后才将抽象的文字与具体事物及其声音、意义联系起来。

孩子两三个月大时,视觉发育尚未成熟,只能看到图像模糊的影子或外形。到了一岁左右,才能看清图画书上的图像。之后,通过旁边的人告诉他这是什么,图像和声音便产生联结,进而判断图像是什么,是猫、狗等。最后,孩子语言发展逐渐成熟后,知道事物的声音、意义,并且能将词汇组成句子,进一步懂得字句语法。

经过这样的发展后,孩子逐渐能懂得文字的含意,能自主阅读。

孩子3岁以前是让其建立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关键期,专家也建议孩子阅读要及早开始。如果此阶段的孩子有充分阅读的机会,日后语文及认知能力的发展都会明显比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高,且能培养专注力,有助于日后稳定其个性。

虽然孩子阅读的培养越早开始越好,然而,孩子的理解从具体到抽象,有一定的过程,只是早晚不同而已。这个过程很重要,父母不要心急,不要逼迫孩子,而应让他自然发展。

一些父母对孩子读书寄予过高的期望,期望孩子通过阅读能迅速提高思想觉悟、提高学习成绩、提高修养等。所以,不少父母在读书的问题上特别容易与孩子发生冲突。比如,孩子总喜欢看轻松的卡通用书,而父母则希望他们看有教育意义的书。谈到读书,父母大多关注的是“教育功能”,往往对一本书的作用期望过高,从而排斥其他媒介。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信息开放时代,他们面临着比我们当年多得多的媒介选择。除了书,他们可以看电视,玩计算机,听CD或MP3,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书本上没有的信息。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理性看待阅读书本的功用。

读书是孩子的一种娱乐,或者说,读书首先具有娱乐功能。娱乐是孩子成长的需要,没有娱乐活动,孩子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的孩子,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特别需要这种娱乐媒介。一项全国城市儿童调查说明,孩子接触媒介是为了满足娱乐需要,而不是为了接着“上课”。在大多数情况下,书籍是孩子们的娱乐工具之一,孩子不会单纯为了学习而去看书。父母如果硬将其发展为一种单纯的教育工具,那么,孩子对它的态度就会像对待课本一样了。

书籍中的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孩子成长需要体验艺术。所以,当孩子阅读文学作品时,父母应注重的是艺术方面的教育。

从媒介中学习是一种伴随性质的学习,即在满足娱乐需要的过程中,无意中学到一些东西,即传统的寓教于乐。虽然无意中学到的东西对孩子很重要,但并不会因为重要就改变了阅读的性质。孩子阅读的意义既然是娱乐、是体验艺术,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会发生伴随性质的学习,即接受思想、知识方面的教育。

阅读,除了可以令人快乐、获得知识与信息外,还可以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文学再创作力。而这种能力对于一个经常看书的人来说,几乎是必不可少的。

在电视、计算机出现前,人们如果看到一本小说,就会在头脑中将书中人物的形象和情节,通过自己的想象在小说的基础上再创作出来。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不同的再创作,就像电视剧会有一千个不同的版本一样。而自从有了电视、计算机一类的媒体后,人们的形象思维就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比如,一提到曹操、诸葛亮,头脑中很可能是电视剧中的形象。

因此,对孩子而言,阅读不但促进其形象思维和再创作力的发展,更是一种学习的媒介之一,不仅能学习到自己穿衣服、吃饭等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学习关怀周围的人和事物、扩展生活经验。比如,童话故事中发挥正义感、善有善报的情节,也有助于孩子培养正确的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