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赏识更有效

父母常识孩子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当着孩子的面直接赞美,也可以通过第三方间接赞美。间接赏识分两种情况,其一,父母不是当面称赞孩子,而是通过与第三者交谈的方式让孩子在“无意”中发现父母的溢美之词。其二,父母充当桥梁,让孩子知道别人是如何为他鼓掌的。

真诚坦白地当面赞美孩子,固然能取得效果,但如果用词不当,就可能使赞美之词沦为孩子伤心的缘由,给孩子留下“虚伪”的印象。比起直接赞美,采取间接的赞美方式往往更保险。但要做到从容自如、得心应手地间接赞美孩子,就要巧设场景。

一天,赵静的爸爸请几位朋友来家里吃饭。

由于还有作业没有完成,赵静匆匆吃完饭后就回房间了。

几杯酒下肚,爸爸和朋友开始谈论起各自教育孩子的心得来。

这时,赵静的爸爸非常兴奋地说道:“我还就觉得我们家小静很好,我这女儿既聪明又听话,还特别关心别人。就说前几天,我干活累了,她还帮我捶肩揉背呢,女儿的小手捶在我的肩膀上,别提有多舒服了!”

说这话的时候,赵静爸爸的几个朋友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他,其中有一个朋友说:“小静真是个好孩子,我们真羡慕你!”

“其实你们的孩子也都很好,只是你们光挑他们的毛病,却忽略了孩子的优点。”赵静的爸爸对朋友们说。

赵静在自己的房间里听到了爸爸和朋友们的谈话,心里高兴极了,她决心以后更加努力,不辜负爸爸对自己的赞赏!

赵静的爸爸十分精明,他明明知道孩子就在房间,通过与朋友交谈赞美孩子,孩子一定能听到。要赞美一个人,当面赞美固然能起到作用,但往往背后赞美的效果更明显,被赞美者往往容易接受并激起他做得更好的愿望。

当然,父母对孩子的赏识更多的是一种主观评价,往往无法从实际生活中得到印证,而别人对孩子的赏识却大多来自与孩子的实际交往,他们没有故意夸奖孩子的义务,因此他们的话要客观得多,孩子也就更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了。

事例一:

陈烨的小姨是位事业有成的职业女性,陈烨很崇拜小姨。

有一次,从小姨家做客回来,妈妈无意间提了一句:“今天你小姨夸你有礼貌了。”

“真的吗?”陈烨表现出很兴奋的神情。

“真的呀,她亲口对我说的。”妈妈说。

从此之后,陈烨遇到熟人打招呼、常问候老人、还常帮助他人……变得越来越懂礼貌了。妈妈发现这一神奇的效果之后,每次从小姨家做客回来之后,都会神秘地告诉陈烨:“你知道吗,你小姨偷偷地对我说,陈烨抢着做家务,是个懂事的大孩子了。小姨夸你学习努力,说你将来肯定能干出一番事业。”

……

从此,陈烨每去小姨家做一次客,回来都会有很大的改变。

事例二:

一次家长会后,几位老师都在对一个学生的家长述说他的孩子不好好学习,不遵守纪律等种种过错。家长很生气,站在一旁的学生也很害怕。最后,有位年轻的老师却对那个愤怒至极的家长说:“这孩子淘气是淘气,可人很聪明,若能好好学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听了这话,家长的情绪有所缓和,那个学生也松了一口气。从此,这个原来很调皮的学生一下子像换了一个人似的,遵守纪律,努力学习,不但顺利地考上了重点中学,还以较高的分数考上了名牌大学。

后来,那位家长在路上遇到这位年轻老师,很感激地对他说:“真没想到,您的一句话,使我儿子从此像变了一个人,还真出息了。”而那个学生在上大学后,给他的这位老师写信说:“是您的一句赞美,改变了我一生的命运,使我及时改掉了懒惰、散漫的劣习;是您的一句赞美,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并对前途充满了信心。”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赏,孩子也一样,他们不仅仅希望获得父母和家人的赞赏,更希望得到老师、邻居、小伙伴等其他人的夸奖。当孩子如愿获知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积极的评价后,往往会产生更大的动力。哪怕当时他们并没有像被夸的那样优秀,但他们也会朝着那个目标去努力。

是的,如果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赞扬孩子的好,孩子听多了就会习以为常,这时,可以换另一种方式——通过与别人交谈让孩子知道父母在间接赏识他,这反而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父母听到别人对自己孩子的赞赏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是不要忘记及时把别人的赞赏传达给孩子,让孩子认识到别人对他的评价,感觉到别人对他的赞赏,从而激励他不断努力和进步。

总之,在赏识教育中,父母不仅可以通过第三方表达自己对孩子的赞叹,同时,也可以借他人之口来表扬孩子,而这些,正是我们所说的间接赏识。有时,间接赏识会比直接赏识的效果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