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换位思考

每个人都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和熟悉的话题,换位思考是一把万能钥匙。当碰到陌生人的时候不妨从对方的志趣和爱好开始,这样不仅会引起对方的兴趣,更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每个人都有弱点和软肋,我们在和别人交流沟通的时候,总觉得找不到话题,就是因为不善于抓住别人的弱点、软肋,如果能够做到换位思考,那么不管你面对的是什么人,都能够让你们的交谈“津津有味”。

一位顾客来到某酒店喝酒,店主以半杯酒当满杯卖给他。他喝完第二杯后,转身问店主:“你们这儿一星期能卖多少桶酒?”

“35桶。”店主洋洋得意地回答。

“那么,”顾客说,“我倒想出了一个能使你每星期卖掉70桶的办法。”

店主很惊讶,忙问:“什么办法?”

“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酒装满就行了。”

聪明的顾客在此利用店主唯利是图的心理,“投其所好”,巧设圈套,待其落入,再奋力一击,揭露了店主的半杯酒充一杯酒的恶劣行径。此种说法比起一般的斥责要有力得多,也深刻得多。

律师伦斯为有杀妻嫌疑的亨利辩护,这时律师麦纳斯提出了对亨利十分不利的证据:亨利曾向麦纳斯提出过,要麦纳斯帮助他与妻子离婚,并由此推论亨利在无法达到离婚目的时,会采取极端措施。

伦斯知道要直接反驳“要求离婚就有杀人动机”是困难的。于是他采取了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与对方周旋,试图找到最佳战机。

伦斯向麦纳斯承认,自己对离婚是外行,一边恭敬地问对方是不是很忙。

麦纳斯踌躇满志地回答:“要我处理的案子要多少有多少。”后来又补充说:“每年至少有200件。”

伦斯赞叹说:“呀!一年200件,您真是离婚案的专家,光是写文件就够您忙的了。”

麦纳斯的声音犹豫起来,感到说得太多人们难以相信,就只好承认说:“可是……其中有些人……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改变了主意。”

破绽出现了,伦斯抓住这一点,进一步诱导道:“啊!您是说有重新和好的可能,那大概有10%的人不想为离婚付诸行动?”

麦纳斯说:“百分比还要高一些。”“高多少,11%?20%?”“接近40%。”

伦斯用惊奇的眼光盯着他说:“麦纳斯先生,您是说去找您的人中有近一半最后决定不离婚?”

“是的。”麦纳斯突然感到有点不妥,但退路已经没有了。“嗯,我想这不会是因为他们对您的能力缺乏信任吧?”

“当然不是!”麦纳斯急忙自我辩解,“他们常常一时冲动,就跑来找我。可是一旦真的要离婚,便改变了主意……”他突然止住,意识到自己上当了。

“谢谢,”伦斯说,“你真帮了我的大忙。”

在这场法庭论辩中,伦斯见正面反驳难度较大,就从侧面迂回。他先坦率地承认自己对离婚案是外行,恭维对方很忙,当对方得意忘形,吹嘘自己处理离婚案件的数目时,又进一步恭维对方是离婚案专家。当对方感到吹过了头,说有些人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改变了主意时,战机出现了。伦斯抓住这一点,步步诱导,最后使对方说出了自己否定自己的话。

一位知识测验的主持人向一位应考者提问:“先生,您是足球方面的行家,理所当然知道所有足球方面的事,是吗?”

“那当然。”应考者悠然地答道。

“那么,请问球门上的球网有多少个孔?”

应考者一愣,但随即镇定下来,说:“能提出这样问题的一定是知识十分渊博的大学问家。”“那当然。”主持人面露喜色地答道。

“那么,你一定知道保塞尼亚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研究的是什么学问?”应考者问道。

“保塞尼亚斯是古希腊一位能言善辩的哲学家。”主持人自信地答道。

“完全正确。”应考者又问道,“你知道有关保塞尼亚斯的一件轶事吗?有一次,雅典的首席执政官听说保塞尼亚斯很有口才,想当众考他一下,就请他出席贵族会议。首席执政官让每一个贵族议员提一个难题,请他用一句话来回答所有的难题。贵族议员一个接一个向他提了几十个难题,而保塞尼亚斯只用了十分简单的一句话就回答了所有的难题。你知道他说的是一句什么话吗?”

“面对这样多的难题,他只能说‘我不知道’。”主持人得意地回答。

“完全正确,您真不愧为保塞尼亚斯的后代。”应考者又问道,“今天我想再提一个问题,你还能再用一句话回答吗?”

“请问吧!”主持人颇为自负地答应了。

“那么,现在我问你,足球球门上的网有多少个孔?”

“啊,嗯……”主持人无言以对。

在这里,应考者面对主持人的刁难发问,先巧妙地回避,再“投其所好”恭维主持人“知识渊博”,主持人在自我陶醉中不知不觉充当了被考者的角色,应考者又一再恭维他“回答正确”“完全正确”,使主持人更加自鸣得意,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角色身份,最后落入了对方的陷阱。

1979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首次来华讲学,在科学界引起轰动。但是他声明不见记者,原因是当时某些媒体对科学的报道“不科学”,总是用一些不合实际、故意拔高的形容词,李政道对此十分敏感。

记者顾迈南别出心裁,他天天跑到科学会堂去听李政道的课,从侧面了解了他的经历、成就、治学精神,以及他拒绝同记者交谈的原因。

有一天,顾迈南在休息室里见到了李政道,几句寒暄之后,他诚恳地对李政道说:“李教授,我知道您对国内一些报刊颇有微词,对他们用些故意拔高的词很不满,您的批评是中肯的,我们十分感谢,如果我写了有关您的报道,一定请您过目之后再发表。”

“这样才好,这样才好……”李政道点头说道,他被记者诚恳的态度打动了,同他交谈了起来,谈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顾迈南就此写出了长篇通讯稿《李政道在中国讲台上》,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好的影响。

顾记者首先了解了李政道反感媒体采访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投其所好,消除了对方的顾虑,于是距离拉近了,才有了畅所欲言的交谈和这份效果非凡的稿子。要是他也像其他记者一样,一见面就大肆恭维李政道先生的成果,正好就犯了人家的忌讳,那么下面的工作也就无法进行了。

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人,只要你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并由此展开话题,那么你们的交往就会轻松而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