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勃伦效应

我们去买东西的时候,在贵和便宜之间会选择哪一个?很多人会说“我当然选择便宜的了”;但也有人说“我会买贵的那个”。例如,鞋店里有两双皮鞋,看上去款式都差不多,有一双标价200元,而另一双标价1000元,你会选择买哪一双呢?一定会有很多人说:“我会买贵的那双,因为贵的质量可能会好一些,一分价钱一分货,贵有贵的理由。”

手表的功能都是为了看时间,几块、几十块的电子表和上万元的机械表都能看时间,而且电子表比机械表还要更准确一些,但为什么很多人愿意花上万元去买机械表呢?很多女生买包、皮鞋、化妆品,做头发、美容,总是倾向于买自己经济能力范围内价格更高的产品。为什么明明知道这些产品的利润有几倍,甚至几十倍,大家都还会去购买呢?

经济学家凡勃伦替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他在研究了很多富裕阶层的消费习惯后,于1889年写了一本叫作《有闲阶级论》的书。

书中写道:有钱人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优越感,往往会去购买价格昂贵的商品,因为人们有一种“炫耀性消费心理”。这就是经济学中的“凡勃伦效应”。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增长,类似的“凡勃伦”现象反复出现在大家的生活中:价格越贵人们越疯狂购买,价格便宜反倒卖不出去。

有一天,一位禅师为了启发他的门徒,给他一块石头,叫他去菜市场试着卖掉它,并对他说:“不要卖掉它,只是试着卖掉它。注意观察,多问一些人,然后只要告诉我在菜市场它能卖多少钱。”

门徒带着石头来到了菜市场,许多人看着石头想:它可作很好的小摆件,我们的孩子可以玩,或者我们可以把它当作称菜用的秤砣。于是他们出了价,但只不过几个小硬币。

于是他回来对禅师说:“它最多只能卖几个硬币。”

禅师说:“现在你去黄金市场,问问那儿的人。但是不要卖掉它,只问问价。”

从黄金市场回来后门徒非常高兴,他说:“这些人太棒了。他们乐意出到1000块钱。”

禅师说:“现在你去珠宝市场,低于50万不要卖掉。”

于是门徒来到了珠宝市场,他简直不敢相信,他们竟然乐意出5万块钱,但他听从禅师的指示并没有卖。一群人继续出价,他们出到10万,但是门徒说:“这个价我不打算卖掉它。”接着20万、30万……最后,他真的以50万的价格把这块石头卖掉了。

门徒回来后,禅师说:“现在你明白了,这件事情是要看你是不是有试金石、理解力。如果你不要高价,你就永远不会卖出高价。”

在这个故事里,禅师告诉了门徒关于实现人生价值的道理,但是从门徒出售石头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经济规律:凡勃伦效应。

尽管这只是一个寓言故事,但其中的道理发人深省。销售员可以在营销中将产品包装,再赋予它一个符号或价值,设定一个出乎人们意料的高价,让产品具有超出使用价值之外的东西,这样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热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