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转变

一个男人被一只老虎追赶而掉下悬崖,值得庆幸的是,他在跌落过程中抓住了一棵生长在悬崖边的小灌木。还没等他缓过神来就发现,头顶上那只老虎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他。而当他低头一看,悬崖底下竟然还有一只老虎,更糟的是,两只老鼠正忙着啃咬悬着他生命的小灌木的根须。极度绝望过后,他忽然释然了:反正已经无路可走,再害怕也没用了。平静下来的他环顾四周,发现附近生长着一簇野草莓,伸手就可以采摘。于是,他伸长了手摘下了野草莓,塞进嘴里咀嚼,长叹道:“真甜啊!”

什么是内心的宁静?宁静并不是一种方法、一门技术,你无法学习它。它其实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转变,一种成长。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电脑里放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手边放着手机,面前摊着一本书,结果你会发现,书里的内容你几乎没法静心看下去,因为你需要经常调整曲目,或者看看手机里面是否有信息。当我们习惯了同时做几件事情时,即使我们真的有了空闲时间,也无法专心做好一件事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的内心始终处于纷乱的状态。

现代人,尤其是热爱工作的人,总是想方设法给自己找出各种各样的事情做,每个时段如果不排满各种活动心里就不踏实。然而,像这样需要精心计算活动间隔的工作就真的能让我们踏实吗?未必。我们常常需要放弃午餐,节省睡眠,但我们收获的往往是丢三落四,专注力的下降,以及烦躁的情绪。

戴维曾经也是这样一个人,直到他因为工作需要到学校脱产进修一年,情况才发生改变。他发现自己的生活一下子变得安静而清闲起来。学业虽然忙碌,但因为没有了大量的活动,他的生活节奏就变得慢而有规律:每天早上8点醒来,上午是学习时间,中午吃饭,下午自修到3点,然后是散步或者运动,晚上泡在图书馆里或者回宿舍写作业,然后睡觉。如此,周而复始。

在这样的生活节奏下,他发现自己的专注力迅速得到了提高。他那段时间看的书和论文比前两年加起来还要多好几倍。他还思索了许多问题,并写了一些现在看起来还是很有质量的文章。这让他摆脱了多年以来忧虑和不安的根源,那就是如果不把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的话,就会觉得没有足够的收获。

进修结束后,戴维有意识地调整了生活节奏和心态,主动选择慢一些的生活方式,工作也选择平和而有节奏的,这样他不但保证自己每天都有足够时间睡觉和休息,还让自己的内心获得了无比的宁静。

当我们的内心不够宁静的时候,就没有足够的专注力来解决复杂重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情绪会极大程度上压倒理智。因为我们没有心力进行复杂决策,就只能靠直觉做出判断,而直觉又会极大地受到情绪的影响。于是,一切决定都变成了情绪的决定,这将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不论你是在又一次堵车时怒火中烧,还是在超市的长队中郁闷得想骂人,或者是任何你无法多容忍一秒的场合,在这些令人厌恶烦躁的情景中,其实你仍然可以保持心境的平和与宁静。

也许你已经在这条路上经过成百上千次了,你也许认定自己对路边景致了如指掌。但事实并非如此。无论你多么细心,你也难免会习惯地忽略很多途中的美好事物。比如低垂的树枝、被晚霞映红的云朵、砖墙上投下的树影、灌木丛中偶尔窜过的一只猫咪。时间就在这些美好的观察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你的身心也从中得到了放松。

当你听到老板用那种不太愉快的声音呼唤你时,是不是有些恐慌?这时学会在短时间内调整心态非常重要:深呼吸是必须的,然后在前往老板办公室的路上不断地告诉自己,即使我做得尽善尽美,在老板眼里也不可能完美;然后想象用手拍拍自己的肩膀,告诉自己,老板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有脆弱的时候,而你要做的,就是站在他们的角度来反观自己的工作。

据说有人喜欢在浴室里放个小闹钟,然后一边看着闹钟思考问题,一边以惊人的速度涂肥皂;还有人喜欢嘴里叼着面包,往公文包里急匆匆地塞文件,出门前再一口吞掉杯子里的咖啡。其实,他们肯定能够从容地做这些事情而不会浪费时间,而匆忙地做事可能会让他们更着急,比如水溅得浴室里满地都是,比如弄洒了咖啡,结果还得花更多的时间去打理这一切。所以,试着慢一点,不紧不慢地做事情,你会发现原本僵硬、高耸的肩膀渐渐松弛了,你的脸部表情也不是那么绷紧了,你开始品味不慌不忙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