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打边谈

谈判就好比敌我对阵的战场。谈判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千变万化,是谈判各方所无法完全事先预测并把握的。那么怎么办?——边打边谈!

◆“影子”谈判一间接谈判

每次商谈都有两种交换意见的方式,一种是在谈判时直接提出来讨论,另一种则是在场外,以间接的方法获取想要知道的信息。

间接交流是基于实际需要而存在的,一个谈判者可能一方面必须装出很不愿妥协的高姿态给己方的人看,而另一方面又必须尽量压低姿态,在对方认为合理的情况下和对方交易,以达成协定。不管是买主还是卖主都会有这种双重压力的困扰,这也就是谈判双方有时会建立起间接谈判关系的原因。

每一项议题并不一定都要在会议桌上提出来。因此,彼此建立起来的间接关系,有时反而能在最少摩擦的情况下使消息传递给对方。假如对方拒绝这个非正式的条件时,双方都会心知肚明,同时也不会有失掉面子的顾虑;倘若这个条件在谈判时被正式拒绝,则很可能会在对方颜面尽失的情况下引起对方的指责,进而导致双方感情的破裂。

所以,间接的沟通方式,可以帮助谈判者在不碍情面的情形下,悄悄地放弃原先的目标。

而某些需要更改的目的,也可以通过这种半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加以修正。以下所列的方式可用来补充正式会谈的不足。

(1)有礼貌地结束每一次的谈话。

(2)在正式谈判之外,另外再找地方秘密讨论。

(3)以价格变动为由来探测对方的意见,或者故意放出谣日0

(4)请第三者做中间人或见证人。

(5)组成委员会来研究、报告和分析。

(6)透过报纸、刊物或广播的媒介。

◆巧布迷阵,请君入瓮

美国开凿巴拿马运河的初期谈判,其谈判谋略是典型的"巧布迷阵,请君入瓮",而且谈判双方都是如此。

谈判的一方是美国,另一方是法国巴拿马运河公司。谈判的焦点是美国应该付给这家法国公司多少钱,才能取得开凿巴拿马运河的权利。这家法国公司虽然已开凿失败,但它在巴拿马运河却拥有一笔数量可观的资产,其中包括:3万英亩土地、巴拿马铁路、2000幢建筑物、大量的机械设备、医院等等。法国人估价1亿多美元。他们开始报价1.4亿美元,而美国人的开价仅仅2000万美元,二者相距甚远,经过双方磋商,分别让步到1亿美元和3000万美元,但谈判到此就停了下来。

美国人的战略是声称另找一块地方挖运河,他们选中了尼加拉瓜,美国众议院宣布考虑支援开凿尼加拉瓜运河。法国人摸透了对方急于想要一条运河,来沟通两大洋的迫切心理,而且也料到美国会用尼加拉瓜运河来与巴拿马竞争,于是也耍了一个花招,暗示法国亦同时与英国和俄国人谈判,以争取英俄的贷款继续的开凿巴拿马运河。

双方相持不下。

不久,法国人获得了一份美国有关委员会给总统的秘密报告,报告中虽然肯定了巴拿马运河的优越性,然而提出购买的费用过高,不如实施尼加拉瓜方案。这份情报让法国人的信心动摇了,他们忧心忡忡地另作评估。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不久,法国内部又爆发了一场危机,巴黎公司的总经理因故辞职不干,股东大会乱作一团,股东们都提出尽快将开凿权卖给美国人,什么价钱都可以接受!于是一夜之间,法国的报价骤跌至4000万美元,落入了美国实际可接受的范围。

从以上谈判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谈判者谋略的出发点在于巧布迷阵,借以给对手指示某种虚假的动向或暗示的信息,使之具有一定的**力。其目的就在于搜索到对方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掌握谈判的主动权,达到“请君入瓮”的目的。

在商务谈判中,谈判者也常常运用这种巧布迷阵的策略,放置各种烟幕弹,干扰设置迷阵,贵在一个“巧”字,谈判者应善于借助一个恰当的形式或局面来制造声势,并能顺理成章,不露痕迹。如果一个谈判者善于将对手引入自己设置的迷宫,这种谈判的主动权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能够不露痕迹表达你意愿的最佳方法,便是故意在走廊或谈判桌上遗失你的备忘录、便条或文件,或者把它们放在对方容易找到的字纸篓里。外交消息就是常常用调换手提箱的方法来完成的,而军事上的秘密计划也常常是在战场上死去的军官身上发现的。

由间接途径得来的消息,有时会比正式公开的资料更可信赖。所以掉了的备忘录、便条和被偷走的文件,通常都会被对方逐条地仔细研究,可是在谈判桌上公开递过去的相同资料,他可能连瞧都不瞧一眼。

有一个生意人,常常遗留某些“重要”资料让对方去“发现”,因而赚了不少钱。他曾经做过一笔很大的生意,是承包某公司机器方面的制造,他一得标便马上以较低的价格分包给其他几家竞标者。每当一个竞标者来拜访他时,都会很意外地发现一张手写的报价单。所以,所有投标者都以为若是想得到这笔生意,就必须报出更低的价格,却不知这张报价单乃是买主故意放在那儿的,他会托辞离开房间几分钟让卖主在无意中看见。这些看到报价单的竞标者为了要得到这笔生意,都不得不把价钱压得比这张报价单上的价格还要低些。

有位谈判者也使用类似的战略,他故意将某些想让对方知道的事情用很大的字写出来,那些字足以让坐在桌子对面的人即使倒着看也看得很清楚。起初,对方还感到相当得意,最后,意识到他的动机后才开始怀疑起来。另外还有许多买主有时会让卖主从桌子对面偷看到他们的资料。

所以不要信任太容易得来的资料,对方并不是傻子。有的资料是故意将你引入歧途的,使你产生错误想法与作法以正中其下怀;有的则是有意试探卖主是否会卖出,或者买主是否会购买。所以如果发现到对方不慎遗失的文件时,千万要提高警觉,凡事很少是在不付出代价的情况下取胜的,特别是些有价值的资料。

◆说服有术

以下的建议都是根据最近心理学上的研究而来的,和任何研究一样,实验结果的

理论和实际的情形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还要依靠良好谈判能力来弥补与实际理论之间的差异。

(1)谈判开始时,要先讨论容易解决的问题,然后再讨论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

(2)如果能把正在争论的问题,与已经解决的问题一并讨论,就较有希望达成协定。

(3)双方彼此的期望与双方谈判的结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妨伺机递消息给对方,以影响对方的意见,并进而影响谈判的结果。

(4)假如同时有两个信息要传递给对方,其中一个对方会很高兴,另外一个则较会引起对方的不悦,那么就该先让他高兴。

(5)强调双方处境的相同,要比强调彼此处境的差异,更能使对方了解和接受。

(6)强调协议中有利于对方的条件,这样才能使谈判较容易取得成功。

(7)先透露一个使对方好奇而感兴趣的信息,然后再设法满足他的需要。这种信息千万不能带有威胁性,否则对方就不会接受了。

(8)说出一个问题的两面,比单单说出某一面更有效。

(9)等赞成和反对的意见都能充分讨论后,再提出你的意见。

(10)通常听的一方比较记得对方所说的头尾部分,中间部分则比较不容易记清楚。

(11)结尾要比开头更能给听者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当他们并不了解所讨论的问题时。

(12)与其让对方做结论,不如先由自己清楚地陈述出来。

(13)重复地说明一个信息,更能促使对方了解和接受。

◆没有“让步”,“承诺”也可

很多生意是经由口头上的承诺而达成的。“假如你这样做的话,我就会那样回报”;有的承诺甚至不必说出来就能为双方所了解。当你承诺某种好处给对方时,你就可以记在他的账上了。

一项承诺就是一项“让步”。有的承诺丝毫不花代价,有的承诺只有承诺人愿意履行时才有用。假如你无法得到对方的让步,就设法争取一个承诺吧!

合约本身就是一项具有约束力的文件,对方若做成某些事情,你将会付钱给对方。但是,签订合约只是规定双方的责任和权利而已,不足以保证对方的履行责任。纵然你与对方事先约定好,但对方也有反悔的可能。这时,合约所能给你的就只有诉讼的权利了,而实际上诉讼又可能无法进行,因为那时说不定对方已经溜之大吉了。

当合约无法充分保证对方履行责任时,就必须采取其他的措施。例如:要求对方预存一笔保证金或保证票。其他用来保证履行的方法还有,安插一个人去监督对方的董事会,或是彼此互买对方公司的股票等等。

对方可能会履行承诺,但也可能不会。若要确定对方履行合约的诚意,则必须事先做好资信调查和管理,要让对方知道不履行承诺是不可能的。一份仔细拟订的合约,也可以作为管理的基础。有些承诺即使没有写下字据或没有法律的支持,也可以迫使对方履行,就像从银行借到的贷款,就一定得在规定的期限内归还的一样。

承诺往往会被打折扣。有一些建筑承包商就用这种作法“发现致富”的。原来他派了许多工程监理监督工程的进度。在工程进行时,再把部分工程分给小承包商去做。这些小承包商往往会多做一些额外的工作,希望以后能和当地监工商量,多拿到一些货款,但最后这些监工都不认账了。原来这个承包商不断地调动监工,那些小承包商经常突然面对一个全然陌生的监工,而这个新监工根本就不知道前任监工和小承包商之间的默契,于是拒绝支付这些货款。由于承诺打了折扣,使得这些小承包商损失不小,然而知道时已经太晚了。因此,目前已严格限制建筑承包商转包工程的做法,就是为了防止出现不规范的承包和不负责任的承诺。

不过一般说来承诺仍是有效的,假如你得不到对方让步,不妨先得到一些他的承诺,因为大部分的人都会试着去履行他们所说过的话。

◆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的战略在谈判中经常可见,谈判的目的并非都是为了完成交易,有的人只是利用谈判来先发制人或者阻挠、延缓对方的行动。例如,买主先主动地和卖主讲好,请卖主为他们保留产品而不卖给别人,可是后来卖主却又以更好的价钱卖掉了。如果卖主的心中早已有这种打算时,会故意不谈妥价钱,因为他相信价格会涨。外交上的谈判也常常没有什么目的,只是想掩饰一项有意的侵略行为,或转换对方的注意力,以便争取时间进行动员与后勤的准备。

“声东击西”的谈判是讨价还价过程中的一部分,虽然很不道德,但也不能过分指责。因为谈判本身就是智力的角逐。使用这种策略的原因一般是:

(1)一种障眼法,另外再到别处活动。

(2)为以后真正的会谈做铺路工作。

(3)表面上为别人铺路。

(4)保留产品或者存货。

(5)暂时搁置,以便探知更多的资料。

(6)延缓对方所要采取的行动。

(7)一方面另寻其他方法,一方面进行谈判,谈判是为了争取时间。

(8)暂时拖延,等待第三者的介入,以利自己。

(9)即使根本没有妥协的意思时,也摆出愿意妥协的姿态。

(10)造成冲突局面,再请仲裁人来公断。

(11)转换对方的注意力。

◆借助仲裁

商务谈判不常用到仲裁者,但事实上应该有个仲裁者。几个世纪以来,仲裁者(在外交上通常是斡旋者)调解过无数似乎不可能解决的国际纠纷,因此,当然也可运用到商务谈判上。

下面是当买卖双方都无能为力时,仲裁者所能够帮助双方解决的事情。

(1)他们能建议实际的解决方法。

(2)他们能出面邀请已经闹成僵局的双方再次展开会谈。

(3)他们能刺激双方提出更有益的创造性建议。

(4)他们能不带情绪地倾听双方面的意见。

(5)他们能建议用妥协的方法,达成交易。而这是谈判双方中任何一方都不愿意提出的,因为这会影响到自己议价的力量。

(6)他们更容易向任何一方建议新观点,这比其中一方的建议更容易被对方接受。

(7)他们能促使买主和卖主反问自己:"我希望对方做怎样的决定呢?我必须如何去做才能促成他做出那样的决定?"

仲裁者可以是公司内的人,或者公司以外的人,最好的仲裁者通常是和谈判双方都没有直接关系的第三者,他必须有足够的社会经验、丰富的学识和高尚的品格,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双方的尊重。公司内的人假如没有直接参与交易,也可以承担仲裁者的任务,至于公司外的律师、教师和顾问,则比较能胜任这方面的工作。

假如僵持的谈判双方无法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最好采用仲裁的方法。许多工商业及贸易的争论就是如此解决的,仲裁者在工会谈判中经常被运用,并且运用得愈来愈广泛了。

仲裁者的服务非常有价值。一个仲裁者能够找出顾全双方面子的方法,不只是使谈判者满意,也使双方的公司满意。在仲裁者的面前,争执中的双方无论采取怎么强硬的态度,都没有什么关系,而他们所表现出的强硬立场,还可以满足公司对他的期望,另外仲裁者也能促使新观念的顺利传递,使双方能够重新坐在一起合作以解决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仲裁所需的费用,总比僵局或者交易破裂所造成的损失要少得多。

照理说仲裁者应该公平地帮助谈判双方,他要分清楚自己的感情和事实,及希望和现实之间的区别,他就像过滤器,要传达双方的意见。此外,仲裁者要给双方传递资料和信息,还应该强调某些重点。所有这些事情都应正当并且公正地执行,可是事实上怀有偏见的仲裁者却也不少。

每一个人几乎都有某种程度的偏见,也有自己的观点,每个人对于事情都有自己一定的看法。对于事实、方法、目标和价值,也都会以自己的价值观和经验来加以诠释,例如对翻译者所做的试验中可以证实,即使他们不是有心的,但在翻译时仍然会歪曲原文的意义。

在仲裁的过程中,偏见的产生也有可能有其他原因。仲裁者假如和其中一方是朋友,或者刚好有相同的看法时,无形中可能对另外一方就会有偏见;另外,也可能出于对商业利益或政治因素的考虑,使仲裁者偏袒其中一方。在仲裁过程中,通常偏见都不会很显著的,你必须注意到这一点。

挑选仲裁者时,要记住以下几点:

(1)了解这个仲裁者。记住,所有的人都会有某种程度的偏见,因此务必小心地挑选。

(2)注意仲裁者已经形成的偏见。

(3)注意有的仲裁者可能会被回贿赂,或被其他重大的利益所左右,而不利于己方。

(4)假如你有任何理由足以怀疑仲裁者的公正时,就另外再挑选一个。

仲裁虽然有不少多好处,但有时也会有严重的缺点。

例如:

(1)有时仲裁者无法了解双方真正争执的问题。

(2)仲裁者的想法可能已经过时,不符合现实的需要。

(3)仲裁者可能由于不同的原因,潜意识地形成某种偏见。

(4)仲裁者可能被某一方的言辞所影响。

(5)仲裁者在解决某项争执时,可能使得问题更加复杂。

仲裁者有时也会被谈判者所利用,买主会想到利用他的好处,故意辛苦地和卖主讨价还价,从15万元降到11万元,然后他们就要求仲裁者来调解。这时卖主已经处在很不利的位置了。因为第一,他和他的公司开始认为11万元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价钱;第二,仲裁者这时会想到以低于11万元的价钱使双方达成协议,因为仲裁者看到卖主也同意把价格降低到11万了。结果这个时候买主、卖主和仲裁者所想的价格都是11万

元,而不是原先卖主所要求的15万元了。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仲裁的买主会因此而获得不少好处。

仲裁是谈判中的一项合法工具。当你希望双方达成一个平等,而不是取决于权威的协定时,可以要求仲裁。对于没有先例的重要事件,仲裁也是很适合的方法。许多商贸谈判时的某些争执都很适宜运用仲裁的方式来解决,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它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也可能是对方故意设计来对付你的圈套。

◆抛砖引玉,投石问路

抛砖引玉,投石问路是一种策略。运用这种策略的买主可以从卖主那儿得到通常不易获得的资料。知道成本、价格愈多的买主,就愈能做出好的选择。假设一个买主要购买2000件衣服供应全国的销售网。于是他要求卖主分别就200、2000、10000和25000件的销售量来估价,一旦卖主的估价单送来,敏锐的买主就能从估价单中得到许多资料了。他可以估计出卖主的生产成本、设备费用的分摊情况,生产能力及价格政策。因此买主能够得到比购买2000件衣服更好的价格。因为通常很少有卖主愿意失去比200件还要多10倍的生意。

买主要求卖主对于他并不需要的数量加以估价,这是投石问路的策略,也是取得资料的好方法。人们在购买东西时,经常运用“投石问路”的策略。下面所列举的例子通常都能问出很有价值的资料,引导出新的策略。

(1)假如我们的订货数量加倍,价格是否可以打八折昵?

(2)假如我们和你签订一年的契约昵?

(3)假如我们将保证金减少或增加昵?

(4)假如我们自己供给材料昵?

(5)假如我们自己供给工具昵?

(6)假如我们要买好几种产品,不只购买一种昵?

(7)假如我们让你在淡季接下这笔订单昵?

(8)假如我们自己提供技术援助昵?

(9)假如我们买下你全部的产品昵?

(10)假如我们要改变契约的形态昵?

(11)假如我们改变一下规格呢?

(12)假如我们要分期付款呢?

任何一块“石头”都能使买主更进一步了解卖主的商业习惯和动机。

投石问路这个策略似乎有点苛刻,它逼使卖主和他的公司进退两难。每块“石头”

都使卖主在他公司的工程、生产和企划人眼中变得更令人讨厌——因为他面对着许多买主提出的、看来似乎无害的问题,想要拒绝回答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许多卖主宁愿降低他的价格,也不愿意接受这种疲劳轰炸似的询问。

聪明的卖主在买主投出石头,要求“假如”的资料时,要仔细考虑后再答复。下面介绍的是帮助卖主如何给买主更好地回答的建议。

(1)找出买主真正想要购买的意图,因为他不可能做那么多选择,并购买那么多产品,卖主不妨询问自己的生产人员,他们会告诉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2)永远不要对“假如”的要求立即估价——因为这是危险的诱饵。

(3)如果买主投出一个“石头”,最好立刻要求对方以订货作为条件。

(4)并不是每个问题都值得回答。你可以要求对方提出“保证”,这乃是整个交易的一部分,倘若没有公平交易的法律或者其他人的同意,对方无法不提出保证。

(5)有的问题必须花很长的一段时间来回答,也许比限制截止的日期还要长。

(6)反问买主是否准备马上订货。当他了解这点以后,也许就会接受大概的估价。一个精明的卖主,可以将买主所投出的“石头”变成一个很好的机会。针对买主

这种想知道更多资料的欲望,他可以趁机向买主建议一次签订三年的契约最有利,也可以采取所谓的“请你考虑”的策略;如B级品、数量更多的订货、购买备用零件、改变规格或者去年的款式等。“投石问路”和“请你考虑”可以促使买卖双方达成更好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