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识成功者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在攀登事业高峰的过程中,有成功者的相助往往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成功的一个捷径。

俗话说,“七分努力,三分机遇。”在我们坚信“爱拼才会赢”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发现,有的人虽然很努力,却总是没有成功的机遇。而成功者无论在经验、专长还是技能方面,都可能胜你一筹,他们会给你一些成功的启示甚至是必要的帮助,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不论在哪一种行业,有成功者的相助向来都是成功的捷径。香港某杂志曾经针对港岛的上班族做过一份调查,结果在所有的受访者中,有80%的人表示有被成功者提拔的经历。而且,年龄越大,曾受提拔的比例越高,尤其是50岁以上的受访者,几乎每个人都曾经遇到过成功人士并获得帮助。该杂志同时指出,一般人遇到成功者的黄金阶段,大都集中在20~30岁这段时间,主要原因是,这段时间是一个人一生中的事业关键期。受访者中,

凡是做到中、高级以上的主管,有90%都受过栽培,而自行创业当老板的,竟然全部都被人提拔过。

大学毕业后,可以说是一无背景、二无后台的钟彬娴来到鲁明岱尔百货公司做她喜欢的营销工作。在那里,她结识了她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成功者——鲁明岱尔历史上的第一个女性副总裁法斯。在法斯的提拔下,钟彬娴27岁就进入了公司的最高管理层。

后来,钟彬娴和法斯一起跳槽到玛格林公司,不久就升到了副总裁的位置。钟彬娴觉得自己的发展空间有限,于是去了雅芳。在那里,遇到了第二位有助于事业的人——雅芳CEO普雷斯。在普雷斯的欣赏和破格提拔下,加上钟彬娴的个人努力,钟彬娴升到了CEO的位置。

西方有句名言:“与优秀者为伍。”日本有位教授通过研究犹太人的财商,得出的结论是:“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他后来还以此作书名,写成了一本著名的畅销书。认识关键和重要的人物,当然不是要你非常势利。但许多成功者的确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观念、价值和经验,我们可以从中受益匪浅。

198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舒尔茨教授应复旦大学邀请进行学术访问,访问结束前到北大演讲。当时,学校找不到既懂英语又熟悉西方市场经济学的学生做翻译。林毅夫是个特例,他在台湾已经获得过企业管理学硕士,再加上英语基础好,便担任了舒尔茨教授的翻译。在翻译过程中,林毅夫让舒尔茨教授深感惊讶和欣赏。

舒尔茨教授回国后,主动写信给北大经济学系以及林毅夫本人,邀请他到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82年,林毅夫来到芝加哥大学,师从舒尔茨教授。可以说,正是芝加哥大学的留学经历为林毅夫日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身在职场,有一棵好的“大树”,可以让人成长得更快,而不仅仅是升职加薪的速度更快。遇到愿意去栽培你,愿意花时间去教你的“大树”当然好,但就算遇不到,也并不妨碍我们的学习。无论这些成功者在你眼中有多么不可一世,我们必须明白,他们能做到这个位置一定有其道理,从他们身上,一定可以有所学。

我们经常把人生重要的选择点称为“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决定了我们未来的人生历程,而且我们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由于经验和阅历以及能力的有限,我们往往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在这个时候,如果能有一位有经验、有阅历、有能力的成功者来点拨和帮助,的确算得上是我们人生的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