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言外”,巧避“锋芒”

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

社会交往的内容是五花八门的,在社交中我们不能不经常遇到一些难以应对的发问。对于这样的语势“锋芒”,采取断然回避的消极方法固然不行,“巷子里横杠木头”也不足取,“意在言外”可以说是一种较高的语言境界。因为它可以巧避“锋芒”,一方面不是马虎了事,而且圆满地回答了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向发问者提供一些新信息,或指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定会受他们欢迎。表面上答“非”所问,实际上是以退为进,因此可以说“避锋”是为了“藏锋”,藏锋又是为了更好地“露锋”。这种“貌离神合”的表达方式,也有利于调动发问者的思维,使他们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就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缠。

当你遇到话题时,如果不想正面回答,可以绕开这个问题而谈与其有关的问题,这就是交谈中的“移花接木”之技。日本著名电影演员中野良子到上海进行艺术活动时,中国朋友十分关心这位35岁还未结婚的电影艺术家。有人问她准备什么时候结婚,中野良子笑容满面,十分友好而机智地说:“如果我结婚,就到中国来度蜜月。”这一回答既爽朗又巧妙,用“在何时度蜜月”的问题,避开了她不想公开正面回答的问题,使人们不好再追问下去,同时又非常强烈地表达了她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听者无不为她的口才和风度而叹服。

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多得很。例如:问者要求答者告诉他“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怎么样”或者“不怎么样”,但答者没有简单地回答,而是巧妙地打破对方的心理定式,把内在的逻辑联系委婉地表达出来,问者自然是心领神会了。

那么,在交谈中,怎样才能正确使用“避锋法”呢?我认为:

首先,要尽量了解问话者的心理目的乃至他的身份、性格等等,要善于察言观色,做到“知己知彼”。要注意双方语意语脉的贯通,“靠船下篙”,切不可“顾左右而言他”,南辕北辙,牛头不对马嘴。

其次,自己的立场要坚定,旗帜要鲜明。不成熟或模棱两可的观点不要摆出。同时,也不要故作高深,故弄玄虚,使人产生反感。

再次,可适当地运用幽默,使严肃、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愉快。有时,虽“理直”也不可“气壮”,要以大局为重,善于化干戈为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