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驳“诡辩术”的方法

诡辩这个词通常意味着以任意的方式,凭着虚假的根据,或者将一个真的道理否定了,弄得动摇了;或者将一个虚假的道理弄得非常好,好像真的一样。

一天早晨,在一家点心店里,顾客发现她买的牛奶不知什么味儿,简直喝不下去,于是她把服务员叫来:“这是牛奶还是豆浆?”服务员:“小姐,你不能从味道上分辨出来吗?”顾客:“啊,我分辨不出来。”服务员:“要是你分辨不出来,那么是牛奶还是豆浆又有什么关系呢?”

朋友,当你是这位顾客,你心中一定会想,真是岂有此理,你准会想教训教训这名服务员!可是真要你开口时,你又没词啦,明知这名服务员在强词夺理,可怎么去驳呢?

这种强词夺理就是“诡辩”,诡辩是运用外表上、形式上好像是正确的推理手段,掩盖其实质上的逻辑矛盾,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的一种言语活动。诡辩者总是从主观意图出发,把次要夸大为主要,把现象说成本质,用支流掩盖主流,玩弄十分狡诈的手法为其谬误进行论证,达到迷惑他人的目的。诡辩的特点是它在形式上表现为逻辑过程,如“既然你从味道上分辨不出,那它是牛奶还是豆浆就没有关系”;另外,它的“论据”或“论证”好像是对的,或确实是对的,但其结论肯定是“错”的。如上例“味道分辨不出来”的论据是真的,但“是牛奶还是豆浆没有关系”这个结论肯定是“错”的。正确的推理应当是“连味道都分辨不出来,可见牛奶质量之低”。

反驳“诡辩术”的方法有多种,举例如下:

1.采用“归谬法”

对那些极其荒谬论题,如果当地运用“归谬法”,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使诡辩者的荒谬理论大白于天下。归谬法就是先假设论敌的论题是成立的,然后按其论题的逻辑加以引申,得出一个荒谬的结果,用荒谬的结果证明论题的荒谬。

2.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荒谬的论题总是有懈可击的,只要仔细分析,抓住其自相矛盾之处,就能让诡辩者自己打自己的耳光。从前有个马贩子吹嘘他卖的马能跑过任何马,并称如果言过其实,倒贴500元。一位骑手说:“您的马真好,我买下了,但得让我试试脚力。”过一会儿,骑手又来了,马贩子又在为他的另一匹马吹嘘,“它能胜过任何马”。于是,骑手又牵走了第二匹马。过了片刻马贩子找骑手要他付钱。马骑手说:“我已跟你结清了账了,一分也没有欠你的呀!”马贩子一听急得跳了起来。骑手不慌不忙地说道:“我让你的两匹马比一下,一前一后。前者我付你500元,后者你倒贴我500元,不是正好结清了吗?”马贩子一听,非常吃惊,他目瞪口呆,说不出话。这样,骑手正是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战术,顺着马贩子的方法,推出了荒谬的结果。

3.“以毒攻毒”法

在社交生活中我们遇到了诡辩,进行反驳时,还可运用“以毒攻毒”的方法。古希腊著名诡辩家欧布利德,有一天对他的同事说:“你们没有失掉东西,那么你就有一件东西,对吗?”他的同事回答道:“对呀!”欧布利德接着说:“你没有失掉头上的角,那你头上就有角了。”他在不同意义下两次使用“没有失掉”这个词语,前一个“没有失掉”就是没有失掉原来具有的东西;后一个“没有失掉”就是没有失掉原来所不具有的角。他的同事对这个荒谬的结论不服,就拉他到大公那儿去评理。大公很聪明,就对欧布利德说:“在这个城堡里,你没有失去坐牢的机会,那就请你享受三天吧。”大公以“以毒攻毒”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驳得非常巧妙。

诡辩手法千变万化,而反驳诡辩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绝非这一小节的文章所能全面涉及。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运用正确的观点和逻辑学知识对具体论题具体分析,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去反驳诡辩,去战胜诡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