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品牌意识

一流企业卖品牌,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谭传华对“谭木匠”三个字看得非常之重。1995年,做了两年木梳的谭传华正式注册“谭木匠”商标,并成立了重庆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谭木匠公司在该年完成了一系列的重大技术改革,经营终于有了良好的势头。他们从库房里清理出先前两年的积压木梳,这些技术改革前的木梳共计有15万把,按照当时的生产成本计算至少是30万元以上。谭传华拿着这些以前的“鸡肋”产品一度犯了难:他一方面想卖掉它们变成钱,一方面又担心质量不好影响自己的品牌。

当时,销售人员已经与批发商达成了口头意向:以每把2元的价格全部卖出。但谭传华却迟迟不愿签字。财务部长对他说:“我们的产品主要是在专卖店和大型商场出售,这些货却是批发给个体市场,基本上不会有影响。”谭传华却不愿松口,他说:“西方有个调查数据,广告宣传每100人知晓你的产品,只有5个人来购买;口碑宣传每100人知晓你的产品,就有92人来买。这是多么大的悬殊!如果有15万人因此对‘谭木匠’产生了不好的看法,这笔损失是无法用金钱计算出来的!”

谭传华和盘托出了自己的隐忧,财务部长似乎心里早有了对策,接住话题道:“这个好解决,把‘谭木匠’梳子的专用包装纸箱拆了,用烟箱代替,把‘谭木匠’的商标铲了,不就没人知道是我们生产的了吗?”

谭传华在他的博客中回忆这段往事时,坦陈自己当时有点心动了,但还是没有松口。第二天,谭传华召开全体干部会,讨论这15万把木梳的去向问题,并表明自己意欲烧毁。干部们听了情绪激动,说:“老总,怎么能烧昵?这是30万元钱哪! 30万元,我们能做多少事?”

当时,公司也正处于资金紧缺时期。会计员汇报很多该付的款马上到期了,其中包括银行100万元贷款。总质检员认为这批产品质量尽管有瑕疵,但也比市场上的多数木梳好得多。车间主任更是舍不得这些劳动成果。总之,与会的干部都不同意烧毁。

但谭传华最终还是力排众议,坚决地烧掉了那批梳子。15万把梳子被扔进了熊熊烈火中,梳子在灰烬中消失,信誉在烈火中提炼。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谭传华的一把火,不单将“谭木匠”这个品牌烧得美名四播,同时还给所有员工上了一堂难忘的质量课。

我们知道,商品的品牌是一笔看不见的无形资产。青岛双星鞋业,10多年前给耐克代工做跑鞋,包工包料,一双也就20多元人民币,耐克拿过去贴上自己的商标,立马就飙升10倍左右。鞋子还是那双鞋子,仅仅因为品牌的不同,畅销程度、价格上,都有天壤之别。这就是品牌的魅力与魔力。因此,双星后来也想方设法打造品牌、经营品牌,努力走出给人做嫁衣的尴尬,以争取到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远大的发展前景。

谭传华认为:不但做企业要有品牌意识,做人同样要有品牌意识。人也有“品牌”高下之分。例如一谈到某人,我们就会联想到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相信你也听过某某人“很好”,某某人“很坏”的评语,这就是人的品牌。众人的评语好,说明你给人的印象好,表示你的“品牌”好,反之则“品牌”不好。在商场上,好品牌卖个好价钱;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好“品牌”也能得到更多人的青睐与帮助。如张艺谋的名号一亮出来,投资方可能连剧本都不用看就敢签下千万元为单位的支票,找演员更是招之即来。等电影上映,先甭管它好与丑,观众都肯买票去看个究竟。这就是张艺谋做人的“品牌”。当然,对于这种来自于各方面的信任,张艺谋不能因为自己是“名牌”就忽悠他们、欺骗他们。名牌不维护,变成垃圾可以是一夜之间的事。例如以三鹿为首的众多毒奶粉企业,其苦心经营的品牌在一夜之间彻底破产。因此,张艺谋每拍一部电影,都是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不敢有一丝一毫的马虎。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精益求精,千万不能砸了牌子。”他懂得,品牌不是创立起来就万事大吉,最重要的是继续给这品牌增光添彩。

名人大抵相当于商业社会里的“名牌”,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这些普通人尽管还不是名牌,但一定要有品牌的意识。一个人要做成点小事,也许凭着一点聪明就能做到。但若想做成点大事业,就非得将自己的正面品牌形象建立起来不可。一个人的口碑或信誉,比其他任何东西更明显地影响着他人对自己的信任与尊敬。良好的口碑与信誉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它构成了人的地位和身份本身,它比财产更具有影响力。美国大富豪培尔特,出身贫民窟,只读了五年书。别人在评价他时曾经说:“培尔特用勤劳、智慧在众人的心目中树立了一个笃诚和守信的形象,正是由于这种好名声,人们愿意与他结交,最终,他得到了伟大的成功。”

做人要有品牌意识,是一个人眼光长远的体现,是一个人成大器的表现。

获得众人的认可,铸就自己的品牌,不论你采取何种方法,笃诚、守信及勤劳是最根本的要诀。一个人只有树立起良好的信誉、打造出良好的品牌,并不断为之增光添彩,才能够拥有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