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边”何尝不是幸运

光阴似箭,四年的大学生涯转眼即逝。1982年,张艺谋该毕业了。作为北影的学子,他自然非常渴望能够留京,因为北京是中国文化传媒的中心,是一个可以大展拳脚的舞台。

那一届的北影摄影系一共26名应届毕业生,其中北京生源为15人,可留京名额只有10个。也就是说,留京的名额连北京本地学生都不够用,外地的学生就更别想了。张艺谋也清楚自己无法留在北京,但他希望能够回西安。西安电影制片厂在当时还算有一定名气,除了北京、上海、长春等几个电影厂之外,西安电影制片厂排得非常靠前。经张艺谋详细打听,知道西影厂只有l个名额,而陕西籍的生源却有6个。僧多粥少,同样是竞争激烈。张艺谋觉得自己胜算很小。他又打消了这一念头,把全国的版图看了又看,将目光盯在了长沙潇湘电影制片厂上。

从皇城北京,到家乡西安,再到湖南长沙,张艺谋将心理预期调低又调低。毕业前夕,张艺谋得到消息,自己和几个同学被分到了一个连他们想都不愿想的地方:广西电影制片厂。广西电影制片厂在广西南宁,位处中国的最南边,往南再走就到越南了。张艺谋非常失望,他找到了学校领导,试图说服学校更改分配方案,把自己分配去长沙潇湘电影制片厂。不用说,学校的分配不会那么容易更改。

张艺谋有点绝望,他只能被动地接受。趁着毕业前的空闲,32岁的大龄青年张艺谋把自己的婚事给办了,对象当然是和自己经历了十多年马拉松恋爱的肖华。新婚中的张艺谋,仍然为了毕业分配的事而忧心忡忡。有一天晚上,肖华醒了,却发现张艺谋并不在**。她转身去找,看到他独自一人坐在黑暗里抽烟。毕竟是新婚,两个人在一起的生活才刚刚开始,肖华的第一想法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她走到他的身边,问他到底怎么回事。

张艺谋向妻子谈起了毕业去向:他去广西已成定局。他之所以只能去那个边远的地区,是因为自己的年龄偏大,其他制片厂不愿意接收。摄影系毕业后只能担任二助理,两三年后才能升大助理,再熬两三年才能当副摄影,要成为独立拍片的摄影师,还得拍上好几部片子熬上好几年。如此一来,毕业后想独立拍片,没有十年八年根本不行。自己已经32岁了,按这套排队晋升的规矩一路走下来,担任摄影师时自己已经40多岁了,给制片厂服务的时间相对其他比他小近10岁的同学来说要短——这是其他电影制片厂所不愿意的。

张艺谋说到这里时,停顿了一下,对肖华说:这样看来,分到广西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广西电影制片厂是个小厂,职位空缺较多,自己或许不必像分到其他大厂的同学那样,前面排了一大堆人。广西厂不好,缺人才,反而会提供机会使自己早日出头。张艺谋认为,当“鸡首”不见得亚于“牛后”,当得好,要比“牛后”更有成就。

广西电影制片厂筹建于1958年,其中经历了很多曲折,一直默默无闻。在张艺谋这批人到达之前,广西厂虽然也曾拍了几部故事片,可真正有影响的几乎没有。1982年秋天,广西电影制片厂以极大的热忱迎来了张艺谋、张军钊等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或许怀有被发配“戍边”的悲凉心情,可广西厂却如同捡到宝贝般兴奋。

事实和张艺谋预计的一样,默默无闻的广西厂憋足了劲要争上游,对于这批来自正规科班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全部大胆启用,根本不用按资排辈。当张艺谋的那些同学还在北影厂、上影厂、西影厂担任“二助”等待机会时,他已经进入《凝视》摄制组,成为摄影助理。

因为广西厂缺少人才,《凝视》的导演还是从北影厂请来的。这个导演年近50岁,还在北影排队,根本轮不上独立执导的机会。而广西厂正好缺少导演,就将其请来协助。在《凝视》摄制组,张艺谋并不认同请来的导演,他认为这个导演由于长时间的压抑,导致做什么事情都很急,最后反而什么都做不成。张艺谋望着这个外来的、不会念经的“和尚”,似乎看到了自己分配在大厂的影子。这时,他开始庆幸自己被“发配”边疆。张艺谋说:“像这样的导演,在北影厂、上影厂以及长春厂,积压着一大批,有些人窝了一辈子,根本就没有出头之日。”

广西厂本试图通过请“外援”的方式来争上游,可最终发现这条路子并不好走。于是决心要培养自己的人才。这样,张艺谋与一干同学筹划成立青年摄制组方案,得到了广西厂领导的全力支持。

1983年4月1日,这些毕业才半年的青年,便宣告《一个和八个》摄制组成立。导演张军钊,美工何群,摄影萧风和张艺谋,都是同一届的北影同学。这种机会,在其他大厂不等个数年甚至十多年,根本就想都不要想。

《一个和八个》拍摄后,未能通过审查。但在圈子里进行了内部放映,赢得了非常好的反响。这部电影被视为中国新电影的里程碑,是“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之作。张艺谋等人通过这个片子,也崭露头角。

紧接着,在1984年,张艺谋与陈凯歌合作,拍摄了《黄土地》(导演陈凯歌,张艺谋担任摄影)。《黄土地》在北京试映了几场,引起轰动。张艺谋因《黄土地》而获得金鸡奖的最佳摄影奖。张、陈两人,凭借这部片子,在行内确立了自己的声望。

短短的两年时间,张艺谋就从一个毕业生蜕变为一个享誉盛名的电影摄影师。这种火箭般的速度,是其他分配在大厂的同学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们即使再有才能,也会因为没有显示的机会而被埋没着。

有了名声,张艺谋后面的路就平坦多了,各种机会接踵而来。两年后,也就是1986年,被借调到西影厂的张艺谋,导演了自己的处女作《红高粱》。这部影片,后来荣获国内外电影节大奖有十多个,其中数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殊荣最大,标志着张艺谋迈入国际知名导演的行列。一条金光大道,从此展现在他的脚下。

张艺谋的“戍边”,虽说是无奈之举。但他在无奈中看到了机会,并抓住了机会。时至今日,我们还有很多人经常为了“鸡首”与“凤尾”而困惑。大多数人选择“凤尾”,去大城市发展、大公司就职,或选择热门行业创业。而一些没有做到“凤尾”的人,往往会因为“虎落平阳”而懊恼。其实,如果你真的是虎,落在平阳未必就比深山差。在深山里你要与豹子争食,与狮子决斗,和同类抢地盘。到了平阳,更容易出类拔萃。而如果你因为虎落平阳被犬欺,那只能说明你并不是一只真正的老虎。

有人说“宁为凤尾,不做鸡头”,有人说“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其实,鸡头与凤尾,并没有优劣之分。凤尾有凤尾的优势与劣势,鸡头有鸡头的优势与劣势。前者优势在于有一个较大的舞台,劣势在于舞台上的竞争对手太多;后者的劣势在于舞台较小,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对于我们这些小人物来说,做“鸡头”还是“凤尾”,全看你个人的权衡。而在更多的时候,我们并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你“不幸”进入“鸡群”,不要忧心忡忡、愤愤不平,应像张艺谋的“戍边”一样,能在“鸡群”中鹤立,在小地方尽情发挥自我,活得快乐有尊严。能独当一面,成为佼佼者,成为昂然挺立的“鸡首”,落入“鸡群”又何尝不能成为一件好事?

有人在灾难中看到机会,有人在机会中看到灾难。一切皆看你的心态与眼光。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塞翁失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