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苦中求

有道是“富贵险中求”,大意是要想出人头地,非得勇于冒险才行。这话当然有一定道理,不过不单富贵险中求,很多灾祸也是险中求。相对来说,“富贵苦中求”更加客观。

曾经出任电影《菊豆》、《秋菊打官司》编剧的作家刘恒,在谈到张艺谋时说:“我认为他有两点非常值得年轻人学习,大局观和刻苦精神。”刘恒说,老谋子心里时时装着电影,他认为自己不一定是中国最好的导演,但一定是最勤奋的导演。张艺谋做事总是要求尽量完美,非常踏实认真,取得今天的成功正是他多年坚持不懈的成果。而且,这些成功并不是靠这靠那,完全是他自己拼出来的,这非常让人钦佩。

在执导《我的父亲母亲》时,为了拍摄女主角站在大雪中苦等的一场戏,张艺谋高烧39度却一直在坝上苦等老天下雪。这样坚持一周,才终于等来了一场大雪。他为了选一个合适的老年母亲形象,几乎跑遍了整个延庆地区,先是选了个60多岁的老太太送中央戏剧学院培训,后来不理想又只得重选了一位刚失去丈夫的老太太,由于演出情真意切给影片增彩不少。

早在担任《黄土地》的摄影时,张艺谋为了找到“黄色山岭上的一条白色小路”,扛着摄影机四处苦寻,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黄色山岭,与自己想象中十分契合,也有一条小路,可那条小路是灰色的,不是白色的。为了让小路变白,他和导演陈凯歌率领整个剧组在那条灰色小路上来回地走动,硬是将那条“理想中的白色小路”给踩出来了。

在独立执导自己的处女作《红高粱》时,张艺谋曾和莫言一起来到山东。到处联系老乡在高密的胶河两岸种上了大片的高粱。到了1987年7月,高梁应该抽穗了,张艺谋再去看,发现叶子蔫蔫的,根本没有他想象中的火红。他询问原因,老乡告诉他:因为今年缺雨,高粱严重发育不良,众人只是挑水抗旱,而高梁地面积太大根本顾不过来。张艺谋立即和莫言一道想办法,东奔西忙,联系化肥、抽水机,组织人施肥,安排抽水灌溉。烈日下的辛苦,换回了高粱的茂盛与生机,给影片提供了一片绝佳的场景。

一个又一个的苦,被张艺谋吃下,化为成功路上的营养。餐桌上的苦瓜有很多人喜欢吃,人生中的苦难却没有人愿意尝。但不愿意并不等于你可以免遭苦难的造访,谁的人生一帆风顺?

一个人的成就,常常都是从血汗、辛苦、委屈、忍耐、受苦中,点滴累积而成。人生的大成就,往往是以大苦难作为前奏的。这是因为任何称得上成就的事情都非易事,越是成就大,苦难就越大。如果没有苦难作为成就路上的门槛,成就将因过于轻松而变得没有丝毫成就感。

因此,著名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苦难是人生最好的教育。”古今中外大量事实说明,伟大的人格无法在平庸中养成,只有经历熔炼和磨难,愿望才会激发,视野才会开阔,灵魂才会升华,人生才会走向成功。一个人如果能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必然能做常人不能做的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吃多大苦,能享多大福。

松柏必须经受霜寒,才能长青;寒梅必须经得起冰雪,才能吐露芬芳。生命在苦难中茁壮,思想在苦难中成熟,意志在苦难中坚强。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曾得益于清贫和苦难的磨炼。佛陀六年苦行;达摩九年的苦苦面壁;王宝钏经过十八年苦守寒窑,才能为人记忆;苏秦悬梁刺股苦学有成,才能纵横六国;勾践尝过了夫差粪便之苦,方有后来的奋发图强……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可见,吃苦是人生路上的一个坎儿:迈得过去,你就成为命运的主人、人生的强者;不敢迈或迈不过去,你就成了命运的奴隶、人生的懦夫。安徒生总结自己一生的经验是:“一个人必须经历一番艰苦奋斗的生活才会有些成就。”

有时候,我们吃苦是环境所迫,不得不吃。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主动找点苦吃。没人干的苦活、挑的重担,你来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吃苦不但可以增进自己的能力,还能磨炼自己的意志。从这个角度来看,吃苦其实就是吃“补”,可以补意志、补知识、补才能、补道德、补灵魂。

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谁不想趁早呢?只是,天下有几人如张爱玲一样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既有天分,又出身名门?因此,对于我们这些小人物来说,与其天天叫嚣与梦想着“成名要趁早”,不如身体力行“吃苦要趁早”:趁自己年轻,有强健的身心来承受苦与难,趁早把自己投身进“苦难的大学”,以免将来无力承受苦难时,在苦难中终老一生。

不吃苦,就不能做佛祖。人生吃苦就是吃“补”,是补意志,补知识,补才能,补道德,补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