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嫉妒和偏见影响到你

嫉妒和偏见是两种常见的影响我们人际关系的消极心理,也被称为人际关系“杀手”。它们让我们无法客观公正地对一个人进行评价,进而影响了彼此之间人际关系的发展。其中,嫉妒的影响尤为大一些。

嫉妒是一种因他人与自己有相似的目标,而又担心对方会取得影响自己地位的成就而产生的一种非正当的不舒适感。这种不舒适感产生的原因很多,但大都与不确定和不安全感相伴。举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两个男生同时喜欢一个女生,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女生与其中的一个男生走得近一些。这时,另一个男生心里产生的那种不舒适感就是嫉妒,而他产生嫉妒的原因则是因为女生与另一名男生走得近后让他感受到了威胁——害怕女生投入另一位男生的怀抱,同时因为不确定两人之间的具体关系,内心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也会大大促进嫉妒情绪的生成。因此,许多人在危机发生前都会想先确定自己是否处于安全状态,比如前面提到的男生可能会迅速调整自己的策略。然而人生最大的不确定性正在于:未来是没有人可以掌握的,即使没有第三者介入,也无法保证我们的另一半对自己永远不会变心。

此外,嫉妒的产生也是因为人都是情感丰富的动物。因为情感丰富,所以我们常用“自以为是”的方式去处理事情,但却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例如:我们可能会强迫另一半眼中只能有自己,或不断地使眼色暗示他(她)不准再跟别的异性讲话。刚开始可能奏效,但日子一久,我们的另一半可能真的会感到厌倦了。他(她)甚至会认为我们的嫉妒心真强。真正起作用的不是我们的嫉妒心,而是我们丰富的情感。嫉妒心强只是外在的一个表现而已。

嫉妒心产生的原因也可能是由于人们内心对自我的要求过高。心理学家研究证实,嫉妒心较强者,内心对自我要求一般都比较高,因而产生不安全感,导致各种嫉妒行为的发作;同时由于现实条件达不到自己给自己树立的目标,所以又会产生不自信的感觉。这实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绪。

如果我们可以换一种想法,结果可能会大大不一样。让我们来想一想: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可能完全属于或拥有任何人,就算是夫妻,也不能完全拥有对方。真爱应该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及个人自由的基础上的。当然,这需要双方的共识与承诺。那么,我们为什么又要强迫自己或者是别人去做一些违背自由意志或者是内心意愿的事情呢?为难别人的同时也为难了我们自己。当我们对自己要求过高时,嫉妒就会悄悄上身。嫉妒正是因为有了不满足以及不满足背后的害怕被超越而产生的。

尽管我们都已经了解嫉妒是一种消极的影响我们人际关系的情绪,但是它的存在还是具有很大的普遍性的。因为,嫉妒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绪,对别人产生了嫉妒也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看待嫉妒,或者说正视嫉妒。

正视嫉妒,我们首先需要全面认识嫉妒的意义。嫉妒虽然在更多时候发挥的是消极的作用,如嫉妒会使人失去理智,口出恶言,中伤别人、怨恨别人、诋毁别人等;嫉妒也会让我们变得心胸狭隘,凡事只想着自己的利益。然而,嫉妒并非像我们想象的只有消极的意义,它还有积极的一面。莎士比亚曾经把嫉妒比作爱情的卫道士。的确,我们的恋人如果反对我们同别的异性进行接触和交往,正是反映了他(她)对我们真切的爱。反之,如果他(她)从不“吃醋”,那么彼此之间的爱情恐怕还处在很低的水平,或者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因此,嫉妒在爱情里面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同样,在面对其他情况时,如果嫉妒能够转化成为前进的动力,则其意义就是积极的。

除了将嫉妒的意义转化为正面的之外,克服嫉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如转移注意力,当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时,我们就无暇去嫉妒别人了。因此,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使自己真正充实起来,那么,嫉妒的毒素就不会在心中滋生、蔓延;我们也可以为了缓解嫉妒的情绪,找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比如“我的运气不太好”之类,给自己一个借口,自己的内心也可以轻松一点;还有一点就是多关注自己

身上的优点。一个人在嫉妒别人时,总是注意别人的优点,却不能发现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其实任何人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因此当别人发挥其所长超越我们时,我们大可通过在下次自己擅长的活动中获胜来证明自己,以此恢复心理上的平衡。

克服嫉妒,还要注意区别“嫉妒心”与“嫉妒行为”的不同。有嫉妒心很正常,但是如果在嫉妒心的驱使下做出了嫉妒的行为就不好了。就像“内心生气”与“表现敌意”不同,“心里嫉妒"与“表现出嫉妒”也是有本质差别的。一般来说,后者比前者更容易使人际关系恶化。当你觉得心里不舒服或开始表现出嫉妒行为时,不妨深呼吸,告诉自己:“我知道我现在开始嫉妒了,但是到此为止,不要做出任何破坏彼此关系的行为!”情绪是能自己掌控的,我们有能力去控制用何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会让最后的结果完全不同。

在这里,我们还要注意千万不能被嫉妒心所奴役。当嫉妒上身时,不要任由它在我们心中蔓延,但也不需要急着甩开这种本能的情绪,只要不把重心放在负面的情绪上,它就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试着接受,并与自己的嫉妒心和平共处。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开始嫉妒时,一定要停下来,观察当下的心情和想法。到底是什么让自己感到不舒服,是自己钻牛角尖的猜想?抑或是事实呢?我们常单方面猜想,从而让自己生气不已。但是等到恢复理智,我们又会明白现实和猜想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处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当嫉妒上身时,我们能否控制住自己,不被突如其来的嫉妒心所俘虏。

与嫉妒心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相类似,在现实生活中,对他人产生偏见的现象也随处可见。我们因为偏见对他人形成定式思维,不仅给他人造成了困扰,也影响了彼此之间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

偏见的产生一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先入为主”。

根据肤浅的“第一印象”进行判断,只要第一印象好,就认为此人好,愿意热情接待;若第一印象不好,就认为此人很差劲,冷眼相待、漠然处之。二是“循环证明”。人际交往是感情互通的过程。对他人友好或不友好的态度,都会得到对方相应的感情反馈。若我们对对方的第一印象不好,消极的想法就会在彼此日后的交往中自动得到进一步的证实,使双方的交往热情继续下降,这又反过来恶化了最初的印象。三是“片面推理”。如果有人经济拮据,手头钱少,就无端地推测他可能见钱眼开,甚至有点手脚不干净。也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纠正自己对他人的偏见,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正确对待“第一印象”,不被肤浅的表面印象所迷惑,尤其要避免“以貌取人”;二是真诚友好地对待他人,不戴有色眼镜看待人和事;三是将心比心,进行心理位置的互换,从情感上体会偏见的危害,理智地消除对他人的固有偏见。

偏见,归根结底是一种心理障碍。对他人产生偏见,其实就是一种狭隘的心理在作祟。所以,要消除偏见,就要从思想上彻底改变,采取积极的态度,扭转自己心目中对他人的片面印象。这不仅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因为清楚地认识自己和准确地了解别人,是不断地增强人际吸引力的重要条件。一个人如果能表现出与交往对象相似的政治主张、社会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等,就能使对方产生亲密感;另外,一个能够较好地满足交往对象个性需要的人,也会产生强大的人际吸引力。

正如希腊作家斯托贝的一句非常精辟的名言——"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每一个尽管不甚完美的朋友都是我们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不要让任何不良的情绪影响我们与他人之间的交往,因为说不定这里面就有我们未来的朋友呢。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去接纳、包容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我们不仅会收获友谊,同时也会收获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