腼腆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在生活中大家经常会把不善交际和性格内向联系起来。性格内向的人真的就不善交际吗?正所谓“空穴来风”,人们得出这个结论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至少,性格内向的人在与人交往时经常会表现得腼腆,仅此一点就会大大影响我们人际交往的效果。

然而,不管是内向还是因为内向所表现出的腼腆,它们都属于我们性格中的一些先天禀赋,我们既需要正确地看待它们,同时也要明白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塑造自己的个性,个性是会发生改变的。诚然,对于一个人的性格和日常表现而言,先天素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有些人性格内向,说话时就会低声细语,见到生人也会脸红,并且做任何事情时常会有胆怯的心理。但是,先天素质并不是造成内向和腼腆的全部因素,教育和自信心这样一些后天形成的因素也会影响人们的表现。关于教育方面的影响,我们通过观察一些成年人就可以发现,那些在童年早期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的人,到了青春期以后,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成熟,当他们对周围人的评价开始变得敏感时,他们就开始变得胆怯、拘谨。缺乏自信心也是造成腼腆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人总认为自己没有迷人的外表,没有过人的本领,属能力平庸之辈。这种状况不仅使他们长期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也会导致他们更加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有许多调查研究结果都表明,低估自己产生的认知偏差常常是导致腼腆的最为重要的后天原因。此外,挫折的经历也会导致腼腆。据统计,约有1/4腼腆害羞的成人在儿童阶段都曾开朗大方,交往积极主动,但由于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曾经受挫,因而变得胆怯、消极被动。

综上,造成一个人腼腆的因素有很多。虽然我们已经认识到它属于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但如果一个人在任何场合与人交往时都非常腼腆,甚至是不敢或不愿与人交往,那么他的正常人际关系就会受到影响。一个人在与人交往时表现出腼腆、动作扭捏、不自然、脸色绯红、说话音量小等特征,内心一般都是非常排斥和他人交往的,他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往往更倾向于采取回避的态度。由此可见,腼腆已经成为影响人们正常交往的一大心理障碍。他们会因为无法正常表达自己的感情,造成交往对象的不理解甚至是误解,使交往以失败而告终。这种结局将间接地导致他们的情绪与性格朝着更消极的方向变化,由此产生的沮丧、焦虑与孤独感会使他们变得更加软弱、退缩和冷漠。

以上所述是一个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如果说由先天性格所导致的腼腆令我们感到沮丧的话,另一个观点或许可以令我们重拾信心:性格是可以塑造的。有人谈到性格就说它与遗传因素有关系,说“生就的脾气,长就的命”,改不了的,其实不尽然。并且现今已有许多理论可以支撑我们的观点。

如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艾森克认为人的性格建立在一条长长的维度上,维度的一极是外向,另一极是内向,但是在维度中间还有许多等次。艾森克同时认为极端内向和极端外向的人都只占少数,而大多数人是综合性的,或者偏内向些,或者偏外向些。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的提出对心理学界的影响很大,受艾森克的影响,许多人都认为人的性格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塑造在维度上移动的。

无独有偶,日本学者长谷川洋三也认为,人的性格是可以通过行为改变的。我们都知道,性格一般是在人的童年期塑造出来的,而且在塑造的过程中,心理环境尤其重要。关于这一点,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情感剥夺实验”:把一同生下的小猴子分成两组,一组放在铁笼子里,用奶喂养,什么也没有;另一组为它们用长毛绒做了个假妈妈,吃完奶后它们可以在假妈妈身上玩。实验结果表明:小猴子慢慢长大后,没有假妈妈的这一组胆子比较小,脾气暴躁,不合群,与人不容易接近;有假妈妈的这一组正好相反,不胆小,合群,与人容易接近。这说明在婴幼儿时期,特别是儿童时期剥夺了母爱,就会使儿童的性格发生扭曲,造成不好的行为和个性表现。情感剥夺实验说明在婴幼儿时期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对一个人形成良好的性格是很重要的。

这个理论和实验同时带给了我们另外一个启发:我们一定要注意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以帮助他们养成一种健康的性格。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性格,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例都证明,孩子幼小时是培养健康性格的黄金时期。家庭中父母及其他成员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很重要的影响。比如,一位母亲是强迫症患者,有洁癖,怕脏。她有一对双胞胎,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来,总是马上就给他们洗脸,洗脚,洗完后放在**,不许下地,不让他们和邻居家的小孩子接触。这是一种典型的建立在完美型人格上的“强迫性人格”。这样的妈妈教育出来的孩子也极有可能会出现强迫行为。

还有一种“阈限理论”也打破了性格定型后一成不变的结论。“阈限理论”认为刺激超过了阈限的值以后,就可以使人的性格发生变化。孩子先天的个性、素质只是奠定了基础,孩子以后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性格和之后的生活经历也有关系。比如,一个孩子很胆小,不愿与人交往,后来的工作环境是在军队里,这是个集体,需要他与人交往,需要参加许多集体活动,甚至残酷的斗争,这样的环境就会使他变得坚强、开朗、豁达;又如一个很开朗的人、很爱笑的人,到了一个严密封锁的环境中,不允许和别人相处,最后,他也可能变成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所以环境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同样也影响着性格的形成。

由此可见,生活、环境、时间都是性格最好的雕塑师。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建立一个为塑造健康性格而努力的良好心态。即使我们是内向的人,即使我们性格之中原本的消极因素比较多,但是既然性格是可以塑造的,我们为什么不尝试着去做出努力呢?对此,我们不妨从见面打招呼开始,见面点点头,问个好,天长日久,大家就会觉得某某变了,喜欢和人说话了,这样的鼓励不仅是对我们改变的成效的见证,同时也会大大增强我们之后进行人际交往的信心和能力。

除了通过培养健康性格来改变人际交往中的腼腆表现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一些卓有成效的方法来帮助改进腼腆心理。比如,用一种新的思维代替之前的传统思维,不要过于在意其他人的行为或者评价,用自由洒脱来对抗内心的胆小谨慎;又比如与人交往时,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我一定可以的,克服自己内心的不自信,让自己的行为朝预想的方向发展;再比如有意改变自己不敢直视他人眼睛的胆怯心理,在与人交谈时,通过直视对方眼睛,让人感受到我们的自信和坦诚;或者用一些开放性的话题来帮忙应对人际交流中遇到的困难,一些开放性强又轻松随意的话题,不仅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谈话氛围,同时也有助于缓解自己内心的紧张情绪,将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对方的身上。

总而言之,不必把自己性格内向或腼腆、害羞当作一个包袱,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和气质都有所长,也有所短,只要在实际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就可以收获属于你自己的良好人际关系,而且还会拥有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