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人脉理念

假如有这样一个选择题:人际关系中表现自己重要,还是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重要?很多人可能要迷惑了。难道表现自己不正是为了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吗?这句话本身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我们在表现自己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自己表现的初衷,而给对方留下了错误的印象。因此正确的人际关系理念应该是这样的:人际交往并不是为了表现自己,而是要给对方留一个好的印象,让对方觉得自己为人不错、富有魅力。

围绕着这样一个理念,交往会变得很不一样。我们可以给对方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例如,我是一个可以坦诚交流的人,与人交流起来没有什么障碍;别人从和我的交流中可以得到快乐—我们可以采取善意的赞美、恰如其分的建议、发自内心的共鸣,甚至是赠予礼物或者是其他方式,总之是一切可以让对方感到快乐的方式;还有人生观方面彼此高度契合,等等。我们需要深刻地认识到人际关系的核心问题不是为了说服对方和自己的想法一样,而是需要让对方吐露心声,并从中找到可以交流的切入点,加以发挥,为自己的印象加分。

因此,正确的人际关系理念首先体现在满足他人表达的需要上。倾吐自己的想法,是每个人的本能,不仅我们需要,对方也需要。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一定不要幼稚地以为,在满足自己表达愿望的同时,就可以建立人际关系了,我们还需要满足对方倾吐的愿望。人际关系是在倾听中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在自己的喋喋不休中。

其次,正确的人际关系理念还体现在处理人际冲突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只是为人际关系的培养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但是由于人际关系常处于一种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因此也比较容易产生人际冲突。这时,我们处理人际冲突的模式就决定了我们以后人际关系的走向。一般而言,和谐的人际关系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人际冲突则常常产生负面感受。在自然状态下,人们的行为选择倾向于追求快乐,回避痛苦。因此,人们都想尽可能地回避这种人际冲突。但是事实上,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人际冲突是难以避免的。价值观不同、目标不一致、处世风格不同、角色分工不明确、沟通技能不足、资源有限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引发人际冲突。

而我们常说观念引导行动,一个人如何看待人际冲突,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他会如何去解决人际冲突。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类似的抱怨:“因为某某的错误,才会造成这种局面(引起人际冲突)。”发出这种抱怨的初衷可能是为了所谓的面子,也可能是出于争强好胜的心理。殊不知在我们去这样做的同时也为我们的人际关系埋下了祸端;也有人为了避免人际冲突,选择忍气吞声,做着许多违心和令自己委屈的事情,自己受委屈不说,别人还不领情。这些都属于对人际冲突的认识不合理所导致的。对于人际冲突,我们需要认识到,人际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合理解决人际冲突是对自己人际交往能力的一种锻炼。

在树立了正确的人际冲突观念后,我们只需再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就可以有效地化解人际冲突。有人曾经将人际沟通的风格分为被动型、攻击型和自信型三种类型。被动型的人常常秉持“安全第一”的人生哲学,心理边界不强,说话声音柔弱,不愿意表达出自己对所遇事情的不满,他们希望用自己的委曲求全来回避人际冲突,但事实上却会因为过于没有存在感而招致别人“得寸进尺”。攻击型的人说话时嗓音洪亮、咄咄逼人,他们总是喜欢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在他们的心里自己是最重要的。这样的人心理边界往往很强,自己的“领地”绝不容许别人随便踏入。可想而知,从长远来看,人们也只能对其敬而远之。自信型是处理人际冲突时的一种理想型沟通风格。自信型的人在保护自己权益的同时,也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他们注重理性解决人际冲突,坦诚表达自己的感受,尊重对方,试图达成共识。在沟通时既不会违背自己的情感和原则,也很注重对方的感受。这种沟通风格有助于人们在互相了解和彼此的**心扉中慢慢成为朋友,化解原本的人际冲突。

显而易见,自信型的沟通风格正是我们化解人际冲突所需要掌握的。要做到这点,首先,我们需要在交往之前明确自己的利益或者目的,只有将自己的利益明确,我们的心理边界才可以彰显,这样就建立了自己在冲突中的底线。其次,在沟通中保持自信,学会忠实于自己的感受。一个忠实于自己感受的人,是一个不欺骗自己情感的人,这样的人最真诚,也最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再次,学会认同他人的正确意见。人们常常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正确的意见都是出自自己之口。其实,只要是意见正确,只要是有助于彼此之间的交往,这样的意见究竟出自谁之口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度地去赞美对方的优点,不仅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情感距离,同时也容易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自信和诚意。

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理念,还要注意区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避免走入人际交往的误区。如区别真诚和说实话。我们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须真诚,不能说假话,更不能虚伪。但是真诚却不一定等于说实话。举个例子,当你的一位朋友买了一件她自认为非常漂亮的衣服,高高兴兴地跑到你跟前,问你: “快看,我这件衣服怎么样?”在你看来,这件衣服一点也不符合她的身材和长相,这时你告诉她: “这衣服太糟糕了,根本不适合你穿。”这样的说法合适吗?这是一种非常幼稚的做法,只能存在于未经世事的儿童身上。

而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不是儿童。成年人会有自己的考量,这时候我们再也不能用“孩提时代的纯真”来思考问题了。面对对方的兴高采烈,我们适当地称赞几句又有何妨呢?毕竟,人的审美观是有差异的,你看来不好看的,他人未必也这么看。再说,我们表达的不仅是对于那件衣服的意见,衣服背后的人才是最重要的。成年人之间的交往不仅需要真诚,还需要艺术,因为人际交往就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

再者,交往艺术和虚伪也是有差别的。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交往艺术是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根本目的是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而虚伪仅仅是为了谋取个人私利。

此外,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还要注意区分友谊和人际交往的区别。不可否认,人际交往可以产生友谊,但是人际关系从其本质上来讲只是代表你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可能产生友谊,也可能只是一种不错的关系。即使是彼此之间的关系不错,但也不一定代表着有友谊。因此我们不能将友谊的标准强加在任何一种看似不错的人际关系之上。在尚未确定二人之间是否存在友谊时,我们不能希望别人像友人一样主动地关心和理解自己。

我们要始终明白友谊和人际关系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人际关系建立在人际交往中,是人家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在彼此间进行的交往。因此大家都比较客气,注重礼节,在必要时,也能根据需要对自己的需求和行为进行合理的调整;而友谊则是两个人之间的交往,比较随意,亲密无间。我们对朋友可以提要求,但对人际关系不错的人——我们姑且称之为熟人,却不可随便提要求;对待朋友,在他做错时,我们可以坦率地提出意见和批评,却极少有人会这样去对待所谓的熟人;我们可以和任何人交往,但却不能期待大家都成为自己的朋友。毕竟,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进行的其实都是一般的人际交往。

在了解和确立了以上人际关系理念后,我们还有什么顾虑呢?马上去放心大胆地展开自己需要的人际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