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们的行为力

心理学中有一种锚定效应,当因事物的不确定性而产生恐惧时,人可以通过一段预测、设想的过程来降低自己内心的不安。仪式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心理锚定,给人以确定感和秩序感。生活的仪式是内心与世界之间的一座桥梁,带来的自我暗示会让我们更专注认真,也更能体味日常中的趣味与美好。

朋友吴宇星练了很多年的跆拳道,已经拿到了黑带,却还是年年报跆拳道的学习班,我开他玩笑说:“你又不是要去参加奥运会,是个意思就成了呗,干吗年年都要花这个钱啊?”

他很认真地告诉我,跆拳道教会他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格斗和对抗技能,还有一种充满良好感觉的行为,这可以让他的专注力与效率得到提升。

他说每次训练开始,老师都会说一声:“Osu!”只要这个词一出现,周围所有的人神情都会立马严肃起来,连呼吸都会保持一种特有的节奏。也正是这个词,让他感受到良好感觉的力量与意义。因为它是一个敬辞、问候语,象征着耐力、决心以及坚持。吴宇星告诉我:“跆拳道是一项极其严格的训练,需要逼迫自己的体能趋向极限。所以训练者要通过象征性的语言激发自己的斗志与潜力,向自身传播信号,让身体各个方面的机能短时间内迅速达到完美状态。最后在个人的思想中建立铜墙铁壁,不断给予自己暗示:要努力克服痛苦,要专注地训练。”

说到这里,吴宇星给我讲了件他小时候的事,他小时候每天出门前爸爸妈妈会给他一个拥抱,临睡前还会给他讲一个故事。讲故事时,爸爸或妈妈还会握住他的手。这样的动作让他感到无比温暖和安心,而这个睡前故事最后也成为他每天睡觉前的固定程序,不用父母提醒,自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故事听完了,现在我要睡觉了。

吴宇星的话,我好像听懂了,可又好像没听懂。他见我似懂非懂的样子,就又进一步跟我解释,他告诉我,简单来说,良好感觉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也是一种精神上的礼仪。而把它应用到时间管理上,这种自我暗示就是一条明确的分界线,将人的生活状态与工作状态进行划分。然后一旦完成了充满良好感觉的动作,内心便会出现提示,这种提示,能让自我发生变化。它将自己的反应能力、思考能力、专注能力提升到一个“绝对工作”的状态。

他说有位叫胜间和代的女士是日本非常有名的“职场女神”,她19岁就通过了日本注册会计师复试,是历史上最年轻的通过者。历经安达信、麦肯锡、摩根大通的工作后,独立成为经济评论家。被《华尔街日报》评为“全球最值得瞩目的50位女性”之一。

胜间和代在一次NHK的采访过程中,透露过自己进入“绝对工作”状态的一个小仪式。她说早年在准备注册会计师考试时,会放一面镜子在写字桌上。从镜子放上去的那一刻起,她便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状态。因为一旦她偷懒,就会从镜子中看得一目了然。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一种仪式让自己很好地分割时间,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休息的时候休息,就像跆拳道中的“Osu”是一种开始,而睡前故事是一种结束那样。很多人之所以效率低,并不是因为能力上的问题,很大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将工作状态与生活状态区分开来。没有区分就意味着这两种状态会搅成一锅粥。工作的时候想着些玩乐的事,玩乐的时候又想着烦心的工作,于是就造成该享受生活的时候,并没有百分之百地享受;而该工作的时候,也没有全身心地投入。

仪式有时候是为了转变角色,就像胜间和代放在写字桌上的那面镜子一样,可以帮我们准备好走入另一种空间、时间和角色。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Victor Turner)就曾经用“liminality”解释仪式一词,这个词的词源意味着“门槛(thresh-old)”。在特纳的论述中,仪式意味着人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化的过渡阶段、中间状态。

维克多·特纳告诉我们,从时间维度的角度最容易理解仪式的作用。

比如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割礼,通过物理的(割除包皮)到象征的(穿着正式、念念有词的拉比或阿訇,参加仪式的群众),向世界宣布一个新的(男)人的生命正式开始了,或视具体施礼时间的不同,也可能是这个男人已经成年了,可以结婚了。

再比如现在我们国内也开始流行的单身派对(Bachelor Par-ty),则是通过狂欢的形势来表示一个时代结束了,我以后就是一夫一妻制的信徒了。或是小学上课时铃声一响,随着“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坐下”的声音,一个轻松的时段结束了,接下来的45分钟是学习的时间。

良好感觉是我们个人对于自我的一种庄严的礼仪,我们能够借助它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一种全力以赴的状态。这种小小的自我暗示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却是一个强有力的杠杆,能够大幅度提升人的行为力。

郑微每天为了赶在图书馆8点开门时占到座位,通常会在7点20分起床,除了简单的洗漱,还要把头发打理好,然后打上粉底,拿着早餐去排队进馆。随着“大部队”进入图书馆后,郑微赶紧找到位置放下书,接着从包里掏出一个化妆包冲进洗手间,用十几分钟的时间化好妆。这是大学生郑微每天给自己的仪式,她认为这个仪式为她的考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她考到名校的重要秘籍之一。

郑微说,只有化好了妆,自己才能坚持一整天都待在图书馆里学习,不然就老怀疑自己不好看,想要回宿舍藏起来。同样备考研究生的张小雪在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前,也要先化妆。在她看来,化妆的过程就像是一个仪式,让她静心,然后她便能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说起学习的仪式,大学生们的习惯可谓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接上一杯热水,在书桌的右手边摆好,再把笔袋放在正前方,这是杨凯开始一天的学习前必备的仪式。他说,几乎每次开始学习之前都会将水杯、笔袋摆好。倘若哪天没有这么做,学习的时候就会感到不踏实。在杨凯的眼里,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充满着良好感觉的事情。在学习之前将需要用的物品按习惯摆好的过程,会让他更好地调整心态,稳定情绪。而倘若是去咖啡厅学习的话,杨凯每次都会先点一杯咖啡。对他来说,这样会学得比较踏实。买了一杯咖啡,就感觉买了这一天在咖啡厅的学习时间,不会再想是否还要去干别的,而只考虑与学习有关的事。

杨凯的同学周正,他的学习仪式比杨凯还奇怪,他喜欢边听音乐边学习。对于周正来说,学习的良好感觉不仅可以让他直面学习,甚至还可以躲开中断学习的借口和干扰。当然,倘若周正意识到自己被音乐影响了,就会自动改成带耳塞学习。他说:“我不喜欢别人翻书的声音,这会让我很烦躁。外界的声音大概就像听力考试的时候翻卷子的声音一样吧,在思考时会很影响我。”尽管有听着音乐学习的习惯,但周正一直是个学霸,因此父母也从未对他的习惯表示反对或者干预。在周正看来,只要能学下去、学得好,用什么奇怪的仪式都无所谓。

我们大部分人都容易把自己一直放在同一个状态下,很难转换,想要转换就需要一点点改变,而这种改变叫作仪式。仪式是一种将外界事物与精神紧紧相连的一个途径,我们借由这种仪式带来的良好感觉,给自己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这种暗示能够使自己变革,把自己的专注力、反应力、情绪等迅速提升,从心理上来讲,良好感觉暗示你必须要认真地去对待这件事。

换上舒适的家居服、认真准备一顿晚餐是生活里的仪式,这顿晚餐在告诉你,你是在生活。着正装是职场里最好的仪式,正式的穿着与沟通可以给这份工作增加尊重。

生活里的仪式丰富了记忆,让生活多了些回忆和值得珍藏的点滴;工作中的仪式提升了责任感,让职场里的人更加自信,更加懂得自己工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