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补裂痕,破窗需要及时修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发现这样一些现象:一面刚粉刷的白墙,人们都会小心翼翼地维护它,若一不小心留下污渍,大部分人会想方设法、竭尽所能地让它恢复洁白。但若这面墙上已经有了一处涂鸦,而没有及时除去,那么更多的涂鸦甚至是破坏便会接踵而至。一条大街上,如果洁净如洗,那么即便这整条街区都没有垃圾桶,大部分的过往行人都不会随意丢弃垃圾、制造脏乱。然而,如果这条街本身脏乱不堪,那么即便四处设置垃圾桶,有些人也会随意扔垃圾、吐痰甚至是便溺。这种现象,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破窗效应”。

196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做了一项实验。他将两辆无论是外形还是内部配置都一样的车分别停在了两个地方:一辆停在了一个环境良好的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则停在环境相对杂乱的纽约周边地区。放置完毕后,他将停在纽约周边地区的这辆车的车牌取下,并揭开了它的顶棚。当天晚上,这辆车便被人“顺”走。反观那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的车,它在那里整整待了一个礼拜,也没有受到他人的“侵犯”。辛巴杜找来铁锤,将这辆车的玻璃砸出一个大洞。结果,不出几个钟头,这辆车也就此“消失”。

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共同提出了“破窗效应”这一理论。这个理论主要强调的是蔓延的危害,理论认为:一栋房子如果破了一扇窗子而不及时修补,那么就会有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时间一长,这些破窗户就会让人觉得杂乱、无序,从而促使人们做出更严重的破坏行为。也许从表面现象看来,不良环境对于人们的影响很小,但如果不能及时改善或制止,那么这些恶劣的影响就会不断地滋生、蔓延到难以弥补。

20世纪80年代,纽约的动乱,让很多人谈之变色,一些犯罪分子甚至已经嚣张到了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的地步。至于那时纽约的地铁,更是被全世界的人们称为可以“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犯罪天堂”。人们坐在脏乱污秽的地铁车厢中,时时刻刻为了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提心吊胆,可谓人人自危。

直到有一天,纽约市的交通警察局局长布拉顿从破窗效应中受到启发,为了降低地铁犯罪率,他颁布了一条在当时人们看来是“船要沉了还在洗甲板”的条例:改善地铁卫生环境,严厉打击逃票行为。尽管人们议论纷纷,但不久之后,就看到了显著的成效。相对来说,人们在干净卫生的环境中比较不容易犯罪。而被抓捕的逃票者,也都“人才济济”。每七名逃票者中,就有一个是通缉犯;每二十名逃票者中,就有一人携带武器。如此双管齐下,原本人们口中“微不足道”的条令,很快便让纽约地铁犯罪率大幅降低。

原本动乱不堪的纽约地铁,因为“破窗效应”而“起死回生”。从某个角度来说,几乎所有犯罪都来源于环境的恶劣,来源于秩序的失衡。纽约地铁从环境着手,先改善地铁卫生环境,使人们不易犯罪;再严查逃票,让一切从小处开始,回归秩序,从而收获了良好的整顿效果。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切难以弥补的重大影响、恶劣后果,往往都是从那些不经意的小处开始的。破窗效应最初应用在犯罪心理学上,如今,这个心理现象已经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得到了验证和利用,如管理学、经济学等。而在人际交往方面,破窗效应也给我们带来了很重要的启示:当我们和他人产生了一些小矛盾、小摩擦时,一定要及时化解,若置之不理或火上浇油,很可能会导致更大的矛盾和摩擦出现,使我们的人际关系出现难以弥补的裂痕,甚至会让我们在莫名其妙中,将朋友“逼”成对手。

那么,我们在面对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和摩擦时,又该如何处理,使得我们的人际关系不因破窗效应而产生更大的裂痕呢?

1.避免冲突、保持冷静

当矛盾产生、摩擦出现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的冷静,闭上嘴巴,不要让继续的争论使得冲突加剧。两个面红耳赤的辩论者,两张喋喋不休、口不择言的嘴巴,永远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我们无法保证对方能够主动冷静,但至少应该让自己的头脑先冷却,让自己的情绪先平静。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当你先停止争执,表现出平静友好的态度时,那么对方的火再大,也很难再将冲突继续下去。

2.不可一味回避

有的人不善于处理人际矛盾,面对问题,他们首先感到莫名其妙,不明白这些人际冲突为什么总是出现在自己身上。随后,便奉行“沉默是金”的法则,不论问题发展到什么地步,都只知回避,而不去正面解决,殊不知,这是人际交往中的大忌。暂时的回避可以让冲突得到缓解,但长久的回避,只会让摩擦越来越重、矛盾越来越深,让原本可以轻松化解的问题,变得难上加难。须知,良好的沟通,才是打造、维护和谐人际关系的前提。

3.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避免破窗效应的蔓延,避免问题由小而大,化解矛盾是第一步。而矛盾化解后,我们更需要找到产生矛盾的根源,如此才能避免日后反复出现问题。常言道“事不过三”,即便每次矛盾都能被我们巧妙化解,但如果每一次的矛盾都是因为相同或相类的问题,那么纵使对方耐心再好,也会逐渐失去与我们相处的欲望。

破窗效应对于人们心理的负面影响,是每个人都应该在心底敲响的警钟。古人常说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其本质也是对破窗效应影响的深刻理解。我们只有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在人际交往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及时修理好破窗,才能防患于未然,使我们的社交乃至人生走入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