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逢生术:斗鸡博弈

记得在小学时,有一篇课文说的是两只山羊面对面过独木桥,互不相让,在桥上争斗,最终一起掉入河里。那时,我会想,如果我是其中一只山羊,我会怎么办呢?

显然,坚持前进打得头破血流双双掉进河里,不是最佳的选择。那么,就只好一方后退了。如果对方坚持不后退,唯有自己后退一步,让对方先通过。之后,自己再过去。尽管后退浪费了一点自己的时间与精力,还有点让自己脸上无光,但总比掉到河里好很多。

以上故事里的山羊,一定不是“理性经济人”,也没有读过博弈学。在博弈学里有一个类似的模型叫“斗鸡博弈”,讲的是两只公鸡狭路相逢,谁也不服谁,在最后关头这两只鸡不会都采取进攻策略——因为两只公鸡都负担不起你死我活的冲突后果,但也不会都采取退让妥协策略。通常是一只鸡进,大胜;另一只鸡退,小败。

在《战国策》里记载了一则惊心动魄的故事,可以说是古人对博弈论的高超运用。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是楚国的忠臣,因受费无忌谗害,伍奢和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侥幸逃脱,想投奔临近的吴国。一路上,伍子胥小心地躲避楚军的追捕。

终于,伍子胥来到了楚吴边境。眼看胜利逃亡在即,但还是不慎被守关的斥候(侦察兵)抓住了。斥候对他说:“你是朝廷重金悬赏的逃犯,我必须将你抓去面见楚王!"伍子胥说:“不错,楚王确实正在抓我。但是你知道原因吗?是因为有人跟楚王说,我有一颗宝珠。楚王一心想得到我的宝珠,可我的宝珠已经丢失了。楚王不相信,以为我在欺骗他,我没有办法了,只好逃跑。现在如果你要把我交给楚王,那我将在楚王面前说是你夺去了我的宝珠,并吞到肚子里去了。楚王为了得到宝珠就一定会先把你杀掉,并且还会剖开你的肚子,把你的肠子一寸一寸地剪断来寻找宝珠。这样我活不成,而你会死得更惨。”

斥候信以为真,非常恐惧,只得把伍子胥放了。伍子胥终于逃出了楚国。

伍子胥和斥候在边境狭路相逢,伍子胥要过边境,斥候要抓他见楚王(楚王会杀了伍子胥)。这本来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几乎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但是伍子胥却虚张声势,将自己的力量提高到可以致对方于死地的地步。

站在伍子胥的角度,横竖难逃一死,不如放手一搏,做一只强硬进攻的“斗鸡”。站在斥候的角度,他面临的选择是:进攻——抓伍子胥可以得到赏金,但自己也会死;后退——偷偷放过伍子胥会拿不到赏金,但自己的命保得住。当然,斥候也未必就相信了伍子胥这个逃犯的话,但问题是:万一伍子胥说的是真的怎么办?显然,在伍子胥的话没有明显破绽的前提下,斥候没必要以命相搏。后退一下,放过伍子胥是他最佳的选择。

因此,在斗鸡博弈中,如果有一方拿出“绝不后退”的姿态并让对方相信,那么这一方必定是最大的赢家。这就是为什么在纠纷中,讲理的人往往会让着那些无理取闹的人、耍横玩命的人。

看到这里,也许有读者会这么想:看来做人还是无理取闹、蛮横霸道好,这样就能在纠纷中总是做最大的赢家。问题是,人们对这样的人个个唯恐避之不及,生怕走近你惹祸上身——结果是,你一个人玩去吧。这个社会,一个人玩能玩出什么名堂?就算你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斤钉?

斗鸡博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比如生活中经常见到吵架——夫妻之间、朋友同事之间、陌生人之间,但绝大多数都是以一方退让而偃旗息鼓。国与国之间,也经常有斗鸡博弈:你威胁我要发动战争,我威胁你要动用高科技武器。双方调子都很高(都想做那只进攻的斗鸡),反复地试探、摸底……一旦确认对方真正的实力与策略,往往就会有一方退让,不至于酿成真正的武力对抗而两败俱伤。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斗鸡博弈绝不会鼓励你总是去做那只进攻的“斗鸡”,很多时候退后也不失为最佳选择。不过,你一旦选择了进攻,就不要存妇人之仁。唯有一心死磕,才能让对方心生恐惧,主动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