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永远是错的:酒吧博弈

你留心过没有:每一年中考,两三个当地最好的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其实是有一定规律的。比方说,前年是一中录取分数最高,去年则会变成二中或三中(假设三所中学的美誉度不相上下),而今年的最高分,又往往不会是去年的。

同样的例子,在农业经济作物的种植与牲畜的养殖上也很明显。去年玉米价格很高,今年种植量马上就上去了,结果价格一落千丈,谷贱伤农。明年玉米产量锐减,价格又高起来。这样的波浪式起伏,有时是以两三年为一个周期的。

对于以上这些现象,在经济学中有一个名词来解释,叫“酒吧博弈”,或“酒吧问题”:

假设在一个小镇上有总共有100个爱好泡吧的人,他们每个周末都想去酒吧。这个小镇上只有一间能容纳60个人的酒吧。超过60个人,酒吧就会显得有点挤,服务人手也跟不上,泡吧的乐趣会降低。

第一个周末,100人中的绝大多数去了这间酒吧,导致酒吧爆满,他们都没有享受到应有的乐趣。多数人抱怨还不如不去。而少数没去的人反而庆幸,幸亏没去。

第二个周末,不少人在去之前,根据上一次的经验认为人会很多,于是决定还是不去了。结果呢?因为多数人都这么想,所以这次去的人很少,去的人享受了酒吧高质量的服务。没去的人知道后又后悔了:这次应该去呀!

第三个周末,人多了……

对这个博弈有一个前提条件:每一个参与者面临的信息只是以前去酒吧的人数,因此只能根据以前的历史数据归纳出此次行动的策略,没有其他的信息可以参考,他们之间也没有信息交流。

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的经济学专家阿瑟教授针对真实人群做了酒吧博弈的实验。实验中去酒吧的人数如下:

第1个周末:76人。

第2个周末:23人。

第3个周末:77人。

第4个周末:45人。

第5个周末:66人。

第6个周末:78人。

第7个周末:22人。

在这个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面临一个尴尬:多数人的预测总是错的。例如多数人都预测这个周末去的人少,结果去的人反而会多。反过来,如果多数人预测去的多,那么去的人会很少。也就是说,一个人要做出正确的预测,必须知道其他人如何做出预测。但是在这个问题中每个人的预测所根据的信息来源是一样的,即过去的历史,而并不知道别人当下如何做出预测。

要知道别人的预测,的确是个难题。不过,如果我们从实验数据来看,实验对象的预测呈有规律的波浪形态。虽然不同的博弈者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点:这些预测都是用归纳法进行的。我们完全可以把实验的结果看作是现实中大多数“理性”人做出的选择。在这个实验中,更多的博弈者是根据上一次其他人做出的选择而做出其本人“这一次”的预测。尽管这个预测已经被证明在多数情况下是不正确的。

通过酒吧博弈,我们要学会独辟蹊径的策略。不走寻常路,做出与大多数人相反的选择,这样更容易在博弈中取胜。拥有酒吧博弈智慧的人,不会盲目跟风,当大家都疯狂地涌向某个热门行业时,他们不会随大溜。

2007年,伴随新能源概念的热炒,国际市场的多晶硅价格从每公斤66美元上升到每公斤400美元,光伏产品的价格随之水涨船高。在高回报的**下,大量资金涌人光伏行业。2008年,我国光伏企业数量不到100家,到2012年已经发展到300多家,其中顶峰时一度达到500家。大量资金进入光伏产业的结局是,中国光伏产业产能迅速占到全球的70%以上。

很快,这些进军光伏产业的企业就饱尝了苦果。中国光伏产业的龙头之一无锡尚德电力2012年亏损额度竟达到惊人的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0亿以上。2013年3月,尚德电力进入破产整顿。一场光伏产业的寒冬,将一大批明星企业拖入冰窟之中。

除了创业,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里都有酒吧博弈的影子。哪怕是开车出行,选择路线也用得上酒吧博弈:大多数人喜欢走哪条路?昨天严重堵车的路今天会不会再堵?

酒吧博弈无法保证你的选择一定正确,但告诉了你一个全新的思路,能提升你选择的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