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良语一句三冬暖 赞美是最好的开场

赞美他人,是我们在日常沟通中常常碰到的情况。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恰当地赞美别人是必不可少的。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然而,在现实中能够充分理解、认可别人的人并不多。因此,这种难得的赞美就更加被人们所需要、重视、感激。

赞美别人,其实是非常容易做到的事情,它非但对自己没有损害,还可以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在人际交往中要养成赞美他人的习惯,首先我们必须肯定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哪怕是一个看来一无是处的人,比如路边乞讨的乞丐,他们虽然身无所长,但是却极有耐性,往往在路边一站就是一天。乞丐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我们与之交往的人呢?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其次,赞美是一种人们普遍不会拒绝的行为,再刚正不阿、不喜欢被奉承的人,也难以拒绝他人真诚的赞美。

有一则关于赞美的笑话非常有名。话说古时有一个说客,当众夸口说:“小人虽不才,但极能奉承。平生有一愿,要将1000顶高帽子戴给我最先遇到的1000个人,现在已送出了999顶,只剩下最后1项了。”一位长者听后摇头说道:“我偏不信,你那最后一顶高帽用什么方法也戴不到我的头上。”说客一听,忙拱手道:“先生说得极是,不才从南到北,闯了大半辈子,但像先生这样秉性刚直、不喜奉承的人,委实没有!”长者顿时手捋胡须,洋洋自得地说道:“你真算得上是了解我的人啊。”听了这话,那位说客立即哈哈大笑:“恭喜恭喜,我这最后一顶帽子刚刚已经送给先生你了。”

这虽然只是一则笑话,却有深刻的寓意。故事中的说客是机智的,他抓住了人们无法拒绝赞美的心理。赞美之所以让人无法拒绝,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赞美他人能够满足他人的自我肯定需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每个人在满足了温饱、安全等低层次的需求后,会转而寻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心理需要,这是人类的本性。因此,如果我们可以恰当地赞美一个人,那么任何一个被赞美的对象都会变得更加愉悦、通情达理,也更乐于与我们合作。

然而,赞美不等于奉承,要让赞美发挥出它的最大力量,还需掌握一些赞美他人的技巧。“开口乱赞”,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赞美他人首先必须真诚。每个人都希望对方真心诚意,真诚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尺度。英国社会关系学博士卡斯利曾说过:“大多数人选择朋友都是以对方是否出于真诚而决定的。”如果你与人交往不是真心诚意,那么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不可能的。赞美他人也是如此,如果你的赞美不是出于真心,对方就不会接受这种赞美,甚至会怀疑你的意图。因为人性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原则:“无功不受禄。”如果你毫无根据地赞美一个人,不仅会让人觉得费解、莫名其妙,甚至还会让人觉得你油嘴滑舌,有所企图,进而对你产生提防之心。所以在赞美他人时,为避免引起类似误会,你必须确认你所赞美的人“确有其事”,并且要有充分的理由去赞美他。比如一位你所熟悉的美貌女士,你可以对她说:“你真美。”这样她可能会感激你对她的赞美。但如果你对一位其貌不扬的女士说这句话,则可能会引起她的反感。同样,具体的赞美一般只发生在认识的熟人之间,如果是陌生人,对方则有充足的理由去怀疑你:我们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赞美我呢?

其次,赞美他人要具体。赞美越具体明确,其有效性就越强。含糊其词的赞扬不仅会引起混乱,还会造成一些误会。因为没有明确的评价原因,常使人觉得不可接受,并怀疑你的辨别力和鉴赏力——但是具体的赞美因有所指,会让人听起来觉得更加真诚友好。比如我们赞美一位女士漂亮,就不如赞美她今天穿的裙子很漂亮,这两种赞美虽然是一个含义,但后者因为有具体所指,反而更容易让人觉得真实可信。换个角度来讲,这种赞美也可以称作“慎重赞美”。也就是不要随便将赞美的话宣之于口,而是要有感而发,这样的赞美才是真诚的赞美。

西方有句谚语:“每天早晨大夸你的朋友,还不如诅咒他。”培根也说过:“即使是好心的赞美,也必须恰如其分。”所谓恰如其分,就是要避免空泛、含混、夸大,而要具体、确切。我们赞扬别人时不一定非要是一件大事才行,一些很小的优点或者是长处,只要能够赞美得恰当,同样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比如我们与一位经济分析师见了面,如果我们不懂他的专业,我们也可以赞美他的其他。一些不容易被别人发现的小优点,比如他今天的领带选得很恰当,与西服相得益彰等。因为有时候我们对一些显而易见的优点进行赞美时,别人反倒会误以为是奉承。而对一些不突出的优点的赞美则会让人更加兴奋不已。所以当你要赞美一个人时,就要尽量找他身上具体、明晰的优点和长处,如果实在找不出,赞美对方的爱人或小孩也是很不错的一个选择。

再次,赞美不一定要刻意,“无意”的赞美效果更好。无意的赞美往往因为不是有意说给被赞美者听的,因此在人们看来更是出于内心,不带功利动机的。就像《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的赞美:有一次贾宝玉因为史湘云、薛宝钗劝他去做官从政,便对史湘云和袭人赞美林黛玉道:“林姑娘说过这些混账话吗?要是她也说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碰巧黛玉这时刚好来到窗外,无意听见,使她“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从此她和宝玉的关系更进一层。因为在林黛玉看来,宝玉在湘云、宝钗和自己三人中只赞美自己,而且不知道自己会听到,这种赞美是很难得的、发自肺腑的。

另外,要把握好赞美的频率。无数事实证明,在特定时间内,一个人赞美他人的次数,尤其是赞美同一个人的次数越多,其作用力也就越低。因为如果你太频繁地赞美别人,别人对你的赞美就觉得无所谓了,甚至还会认为你是一个以虚誉钓人的献媚者。在这种情况下,你赞美别人一次,别人就会增加一分对你的警惕和反感。所以我们应该记住,人们需要赞美,但千万不要轻易赞美。

美国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喜欢那些对自己的赞美一直不断增加的人,并且对自始至终都赞美自己的人和由最初贬低自己逐渐发展到赞美的人,尤其喜欢后者。因为相对来说,前者容易让人认为他是一个“老好人”;而对于后者,因为赞美来之不易,并且因为前面“说自己不好”的经历也证明对方并非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的判断力的。这样的人对自己的赞美显然是更加可贵的。

最后,善用间接赞美,做“赞美”的传递者。所谓的间接赞美就是借第三方的话来赞美对方,这样比直接赞美的效果往往要好得多。比如你见到某甲,对他说:“前两天我和某乙谈起你,他对你推崇极了。”无论事实是否真的如此,某甲是绝对不会去调查的,但他对你的感激肯定会超乎你的想象,如果碰巧某乙又是某甲平时很敬重的人,那么他对你的感激就会更深。间接赞美的好处在于让更多的赞美者加入到了赞美的活动之中,这意味着被赞美者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与尊重,因此效果也会优于直接赞美。

总之,赞美是对人们心理需要的满足,也是尊敬对方的一种体现。恰当地赞美别人,不仅给人以心理的舒适感,同时也会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必须善用赞美,将赞美作为我们与人沟通的开场白,同时还要注意恰当地、慎重地去赞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