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倾听比诉说更容易打动人心 倾听的技巧

在互联网和其他现代化数字传媒纷纷进入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时代背景下,对话、沟通成为人们的趋向性选择。与此同步,思想文化的教育方式也随之由注重单向灌输变为重视双向交流,倾听自然也就成为这种互动交流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成为连接双方心绪的桥梁和纽带。也正因如此,有许多人必须从以前那种好为人师、“我讲你听”的习惯中走出来,跟上时代的脚步,提高自己倾听的素养和能力,掌握倾听的技巧。而要学会倾听,在当前至少有以下几点是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和格外留意的。

倾听要耐心

耐心是使诉说和倾听得以进行下去的基本保证。倾听时不能急,急了,常常导致不让人说话;倾听时不能躁,躁了,就会频频打断别人说话;倾听时不能烦,烦了,就会让诉说者顾虑重重、欲言又止。总之,倾听要有耐心,有耐心才能更好地倾听。

耐心是一种态度。倾听的根本问题是态度问题,不是方法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怎样使对方说真话?各个人特点不同,因此,要采取的方法也不同。但是,主要的一点是要和群众做朋友,而不是去做侦察,使人讨厌。”管理者要想听到群众的心声,首先要有尊重人、关心人、平等待人的根本态度,要把群众当成无间亲朋、良师益友。应该认识到耐心倾听群众的呼声是坚持民主作风的体现,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基本前提,而这种态度就表现为面对群众时的满腔热忱,倾听诉说时的认真细致,听到问题时的赞许鼓励,闻知困难时的关注关切。

耐心是一种涵养。管理者从群众中既能听到赞美鼓励,又能听到逆耳之言;既能听到简短汇报,又能听到唠叨长谈;既能听到真知灼见,又能听到风言风语。面对各种声音,管理者需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要能听得进千言万语。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管理者就应具备宽广的胸怀和容人的素质,要能控制得住自己去耐心倾听不同的声音,要能在听的过程中耐心寻找他人思想的火花。

耐心是一种习惯。秦末,楚汉相争。初始,汉高祖刘邦处于劣势,兵寡势微,屡战屡败,但是他从谏如流,始终愿意耐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把倾听意见作为习惯,变成个人风格,终于以弱胜强。而项羽则高傲自大,闭目塞听,仅有一个谋士范增,还不愿用,最终失去了优势,无颜再见江东父老。同样,管理者要为企业建设出谋划策,要为广大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掌握各方面的情况。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管理者必须把倾听变成自觉行为,内化为良好习惯,形成工作作风,才能耐下心性听取八方来言,才能心平气和听完各种意见,也才会为做好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倾听要虚心

因为只有虚怀若谷,才能容纳各种不同意见。倾听,不论听到什么意见——正面的、反面的,料到的、意外的,好听的、难听的,都要“洗耳恭听”。这样,才会收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奇效。

虚心表现为不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自以为是,不由分说,拒人于千里之外,都是倾听的大敌。管理者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认为自己有多高明,应该认识到高明是相对的,一个人不可能比一切人高明,也不可能在一切事上都高明,只有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做到耳听八方,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才能为群众所认可。正如汉代桓宽在《盐铁论》中所讲:“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管理者只有谦虚好学,多听多看,兼听善择,才能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否则,自高自傲,夜郎自大,只能导致独断专行,陷于被孤立的境地。

虚心表现为不拒绝批评。倾听不只是听好听的话,更要听难听的话,难听的话中有真相、真情、真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唐太宗李世民多次被谏臣魏征尖锐的措辞激得面红耳赤,但他能够虚心纳谏、容人谏言,反而从魏征那里受益匪浅,因此魏征死后他痛哭流涕:“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殁,朕亡一镜矣!”面对批评,人们不仅要能听,还要善听、愿听、爱听。要以“闻过则喜”的胸怀对待批评,做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只有这样,才能听得进逆耳忠言,才会吃得下苦口良药。

虚心表现为不居高临下。倾听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团结人民群众的有效途径,是管理者礼贤下士、平易近人、礼貌待人的直接体现。三国时,刘备不以诸葛亮位卑而轻之,三顾茅庐问天下计,诸葛亮因感“先帝不以臣卑鄙”之恩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千古佳话。虽然,人有大小、新老之分,言有长短、轻重之别。但是,管理者应该深知“微言”有大义、“小计”含真情,放下架子、面子倾听群众的声音,就会得到群众的敬重,就会得来群众的肺腑之言,就会赢得群众的支持拥护。

倾听要诚心

心诚则灵。心不诚,如果只是表面上装出倾听的样子,而实际上心不在焉,那么,就不仅听不到真言,还会因此交不到诤友。

倾听要真诚。“人心换人心,八两对半斤”,管理者只有真心诚意地去听群众的声音,群众才会从心里接受你、感谢你、支持你。日本松下公司多年来有一项制度,就是每月发工资时,工资袋里必须有一封总经理给职工的亲笔信。信都写得真诚感人,职工拿到工资袋,不数钱,先看信,还拿给家人看,看到感人处一家人都掉眼泪。正是因为公司这种真诚待人的态度,使得松下员工都尽心敬业、努力工作,也使得松下公司成为世界著名企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管理者要想听到真实的话语,必须抱有真诚的态度,做到用心去听,用情去听,而绝不能虚情假意,敷衍了事。

要理解对方。群众向管理者诉说衷肠,多半是因为心里有了解不开的疙瘩或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因此,倾听时必须要理解诉说者的心情和处境。要由人推己,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来感知诉说者的困难和心境,理解他们的心情和需要。要通情达理,面对群众的不满之辞和偏激话语,应该理解他们、体谅他们,用自己的诚心来解开群众的心结。要想人所想,对待群众的事情和疾苦,应该急人所急、忧人所忧。只有这样,才能与人交心,大家才不会把你当成外人。

倾听要细心

古人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倾听中,管理者只有心细如发、见微知著,才能敏锐地感知群众的心迹,才能迅速地抓住问题的端倪。

要听清。倾听不是不动脑子地随便听听,而是要集中精力:认真、用心地听。管理者在倾听群众反映情况时不能“心不在焉”或“左耳进右耳出”,更不能还没等对方讲完就“先声夺人”“先入为主”。这样,不但听不清群众的话语,而且还会影响群众的情绪,“听”还不如“不听”。要听清话语,必须聚精会神,心无旁骛,自始至终地认真听群众的每句话语。要记清话语,除过用笔去记外,还要用脑去记,用心去记,记清群众的情绪态度,记住群众的殷切期望。

要听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倾听。听不准群众的话语,就弄不清群众的想法,就不会清楚群众的需要,也就会使后面的工作无的放矢,甚至出现偏差。要听准话语,需要心随耳动,切实弄明白群众说的重点是什么、心里的想法是什么、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尤其对于重要、敏感的话语,应该有意再询问订正一下,确保准确无误。要听准话语,还需要闻百家之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只有倾听多种声音、征求多种意见,并经过分析辨别、综合衡量后,才能找出最准确的信息。

要听真。“说话听声,敲锣听音”。倾听要辨识,没有辨识怎能听真?管理者要想把准群众的思想脉搏,弄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就要会听言下之意、真实之音。人们的经历和环境不同,个性特征、学识、修养和思维方式也会不同。有的人说话直接反映他的真实想法,有的人则常常用反话、气话、怪话等曲折的方式来表现意见倾向。所以,相同的话由不同的人来说,其含义可能是不相同的。因此,管理者倾听时一定要开动脑筋,对听到的话进行具体分析、去伪存真,从而摸清群众的真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