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对方心理,听懂他话外的意思

在交流过程中,人的理解能力很重要。假如一个人的理解能力很差,不明白说话者的真实意图,那么沟通必然无法顺利进行。不仅如此,如果我们不能准确猜测出对方所表达的意思,还很容易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一天中午,一位顾客走进一家商店去买剃须刀。

“先生!”店员很礼貌地接待了他,“我们这里出售的剃须刀有好几种,价格也有所不同,您想要好一点的,还是要次一点的?”

顾客听到店员的话后,显得有些不高兴,便说:“当然是要好的,质量差的东西谁要呀!”

听到这话,店员就把价格最贵的剃须刀拿到顾客面前。顾客看了看,问道:“这是最好的吗?”

店员回答道:“是的,这是我们店里售价最高的剃须刀,还是名牌呢!”

“多少钱呢?”

“680元!”

如此高的价格,顾客显然没有料到。他微微皱了一下眉头,说:“怎么这么贵?我听说,最好的才不过200多元。”

“我们这里也有200多元的,但不是最好的。”

“那也不至于价格差的那么多吧。”

“质量不同,价格当然有所不同,还有几十元一个的呢。”

顾客一一听,顿时面露不悦之色,想转身离去。这时,店老板急忙赶了过来。

“先生,您想买剃须刀是吧?我来介绍一种好产品给您。”

“什么样的?”

老板拿出另外一种牌子来,说:“就是这一种,您看看,样式还不错吧?”

“多少钱?”

“186元。”

“照你店员刚才的说法,这不是最好的,我不要。”

“我这位店员刚才没说清楚。有好几种牌子,每种牌子都有最好的货色,我刚拿出来的这一个在同一个牌子中是最好的。”

“可是,为什么价钱上会与那种牌子差那么多呢?”

“这是因为制造成本的关系。你知道,每种品牌的设计不一样,所用材料也不同,所以在价格上就会有不同。我向您推荐的这个剃须刀是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性价比是最高的,牌子老,信誉好!”

顾客很痛快地买下了这个剃须刀,愉快地离开了。

在上述故事中,顾客前后表现出来的两种态度验证了店员和老板两个人的说话效果。店员错在没有摸清顾客的真正心理。顾客一进门就要最好的,这表明他有很强的优越感,可是一听价钱他又嫌太贵。顾客把错误推到店员头上,是因为他不愿意承认自己舍不得买。老板非常明白顾客的这种心理,在不损伤他优越感的情形下,成功让他买了一款比较便宜的剃须刀。

这位老板之所以能够成功售出那把剃须刀,就在于能从对方的谈话中听出弦外之音,打探出对方的虚实,然后投其所好。

毫无疑问,生活需要“言外之意”。很多时候,我们说话不能太直接、太露骨。比如,批评别人时,不能伤了对方的自尊;面对别人的提问,你有难言之隐但也得给对方留个台阶下;事情紧急但涉及商业机密,只有你的亲信才能明白的暗语是最好的选择……

那么,在平时我们如何才能听出别人的言外之意呢?

1.了解对方的真正意图

要试着听出说话者的意图、期望、愿望、设想、观点、价值观等。你并不需要同意或接受这些概念、观点或者价值观,而是要尽力去理解它们,这样才能为下一步交谈做好准备。

2.仔细揣摩对方语言

同样的话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含义,要尽力揣摩这些话的隐含意义。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同一词语在48岁的父母和16岁的儿子眼里有区别,在50岁的老师和11岁的学生眼里同样有差异。如果沟通双方没有以同一方式理解,那么同一话语就会呈现出不同含义。

3.读懂非语言信息

手势、腿部动作、声调、眼神、面部表情,这些都是非语言信息,它们是信息传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眼睛“听”(也就是观察非语言信息)和用耳朵听同样重要。

交谈大多时候是通过非语言方式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听对方的语言,还要注意对方的非语言行为,比如,看对方如何同我们保持目光接触、说话的语气及语调、语速等,还要注意对方站着或坐着时同你的距离,从中发现对方的言外之意。

在交谈中,要准确把握对方“脉搏”,确实要有一定能力,掌握一定方法,积累一定的经验,学会透过表面现象寻求心理实质,这样才能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以至于误解他人的真正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