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扬州焚书

扬州是长江下游最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古称广陵、江都、维扬等,地处江苏省中部,东与盐城、泰州毗邻;南临长江,与镇江隔江相望;西南部与南京相连;西北部与淮安和安徽省滁州接壤。有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

唐代诗人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诗句就是写当年扬州城的繁华。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分全国为十道,扬州属淮南道。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又分全国为15路,扬州属淮南路。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分淮南路为东、西两路,扬州属淮南东路。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后,江都县析出广陵县,扬州增领广陵、泰兴二县。

扬州不仅地理位置重要,而且对临安城来说,还有很重要的象征意义。

李庭芝是这个时候临安朝廷最倚重的实力派战将,当初受名将孟珙的培养,有很多带兵打仗方面的历练,虽然也是凭自己的才学考中了进士,并曾一度依投贾似道,但与当时一般的士子文人不同,他有丰富的实际作战经验。

作为一名老将,李庭芝对发生在临安朝堂的许多事情都很了解,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对宋宁宗以来的权臣专权很不以为然,有一个叫胡季昭的官员因性格耿直曾被史弥远发配到广西,病死途中,这件事发生在李庭芝只有7岁的时候,李庭芝成年后考中进士,了解到这一段历史,当即写了两首悼念胡季昭的诗,诗曰:

其一

绿鬓两科好,丹心一片忠。

言言开国体,蹇蹇匪渠躬。

夜谓鸳行底,能持鲠论公。

象台死得所,万古忆清风。

其二

玉李当春孟,公书以讣闻。

但期同气骨,不作异乡坟。

岂料鳞音后,俄传蝶梦去。

想教宁越水,恨不识朱云。

这是李庭芝留传于世仅有的两首诗,从这两首诗看,他还是一个蛮有个性的人,对许多事情都有自己的见解,对胡季昭这样一位与自己并不相干的前贤表达了深深的仰慕之情。

在理宗朝时,李庭芝曾驻守扬州。

李庭芝初到扬州的时候,扬州刚刚遭受水灾,房屋几乎全被水毁。扬州在传统产业上依靠盐业获得利益,而当时制盐亭户因战争和天灾大多逃走,公私盐业都很萧条。

李庭芝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情况,把民众拖欠朝廷的税赋全部免除,借钱给他们修缮房子,不到一年,官府民居都修好了。

为了发展经济,他又开凿运河四十里到金沙、余庆盐场,以节省车费运输。同时还疏浚扬州连通的其他运河,放免亭户负盐二百多万。产盐户民众没有车运的劳苦,又能够免除所负的盐债,逃出去的人都跑回来了,扬州的盐业之利于是兴盛起来。

扬州城里有一座平山堂,能鸟瞰整个扬州城,元兵那个时候也曾一度直逼扬州城下,李庭芝就构筑望楼于其上,摆开车弩以箭阵护卫城中。

李庭芝同时修筑了高大的城墙,把扬州中心城区围起来,募集汴京以南的流民两万多人充实城中的人口。

又大修学校,教以《诗》《书》,做俎豆,与士大夫们修行习射之礼。

郡中发生水旱灾荒,即命令打开官库,库藏不足就以自己的私人财产来赈济灾民。

扬州的民众感恩戴德,敬之如父母。

后来,李庭芝被贾似道调派到长江中游,出任荆湖制置使,在吕文焕以襄阳降元后,朝廷追究责任,临安城里的清醒者都希望借此清算吕氏集团在宋军中的势力,但贾似道仗着自己与吕文德的私人感情,袒护吕氏家族成员,把李庭芝当了个替死鬼,免职了。

在元军顺利进入芜湖后,贾似道不得不亲自到前方督战,并再次起用李庭芝。

元兵直逼扬州,制置使印应雷暴死,贾似道上书朝廷,即起用李庭芝担任两淮制置使。

李庭芝请分淮南西路让夏贵率兵防守,而自己能专心防守淮南东路,获得批准。

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筑清河口,诏令为清河军。十二月,元军攻下鄂州,宋度宗诏令天下的军队勤王,李庭芝首先派遣军队到临安护卫。

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春天,贾似道兵败芜湖,沿长江各州的将帅或降或逃,没有一人能坚守的。李庭芝率所部军队坚守郡县城邑。贾似道曾一度滞留扬州,李庭芝本人没有反对,即使贾似道交还都督印,受到谢太皇太后的贬责,李庭芝也没有难为贾似道,任其在扬州城内驻足,后来由于朝中其他大臣有意见,才使贾似道离开扬州,踏上了他的被贬旅程。临行前,李庭芝还根据谢太皇太后的懿旨,从府库中给了贾似道一笔银钱。

现在李虎竟拿着元军先锋官阿术所写的招降榜到扬州招降,李庭芝想起前些天赵淮在城下叫喊的情景,想到阿术那么心狠地将赵淮当场刺杀,暴尸于河的惨状,李庭芝怒目而视那李虎,李虎知道自己身临虎穴了,不敢再出一言语。

李庭芝问李虎:“你那天看到赵四知府在这城下向我喊话吗?我们宋朝人还是有不怕死的,你们做那元军的走狗,自己做好了,为什么还要来帮他们劝降我呢?我这一生,历经三朝,见惯了许多贪生怕死的人,你那元军军帐中的汉人,不都是贪生怕死之徒吗?多一个少一个又会怎么样呢?今天你算是倒了霉了,遇到了我这个不怕死的,我正要借你的人头,向那阿术表个态,让他死了这条心!”

话音刚落,不等那李虎反应过来,手起刀落,将李虎的人头砍在地上,当场命手下将士把李虎拿来的劝降信,看也不看一眼就点火烧毁了。

阿术并不知道李虎在扬州城里已经被李庭芝杀死,更不清楚他的劝降信被李庭芝付之一炬,为了逼迫扬州城里的李庭芝投降,加大了对真州的攻势。

真州就是后来的仪征,这是与扬州有着唇齿相依关系的一座城池。当年宋理宗的时候,蒙古军统帅窝阔台率军攻宋,也曾攻到这里,领兵的蒙古将察罕攻打宋的真州,被当时的知州丘岳击败。那个时候,蒙古军一是初到南方,对宋军实力不清楚,二是蒙古军内部有权力斗争,三是当时的宋军还很有战斗力,因为江淮大部分地区都在宋军的掌控之中,现在情势完全倒了过来,元军士气高涨,而且周边地区基本都在元军的势力范围。

真州守将苗再成是个血性汉子,他见元军围城,与宋室宗子赵孟锦帅兵出城主动迎敌。所谓宗子,是指与皇族有家族关系的子弟。

苗再成和赵孟锦率领的宋军,与阿术率领的元军相遇于老鹳嘴,元军无论气势和人数都占了上风,苗再成和赵孟锦尽管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但终因众寡悬殊,被迫逃回真州城中,任凭元军如何挑战,都闭城不出,等待援军或新的作战时机。

阿术的主要攻占目标是扬州,见苗再成败回真州,派了一部分军队围住真州,不让其增援扬州,自己带着主力,还奔扬州而来。

李庭芝派都统张俊带兵出城迎战,这个张俊虽然是行伍出身,也是个贪生怕死之徒,与元军稍一对阵,本来还是可以一战的,但他碰到了一个熟人,那就是已经投降了元军的孟之缙。

孟之缙本来也是名门之后,是名将孟珙的二儿子,曾任太平州知州,战败降元。

张俊与他原本相识,且曾一同配合作战过,两人阵前相遇,张俊大吃一惊,问孟之缙为何为元军作战,孟之缙告诉他,自己已经降元了,要那张俊也降元。

张俊见状,默然良久,于是那孟之缙再进一步要求张俊拿着自己写的信去劝降李庭芝。

张俊知道李庭芝的抗元决心,那天赵淮在扬州城下向李庭芝喊话,张俊也在现场,心想这李庭芝怎么可能降元呢,犹豫了好久,那孟之缙说:“李庭芝大人是先父的学生,你就说,这信是我请你送给他的,他知道我的。”

张俊心里忐忑地等着孟之缙把信写好,用衣袖了,带兵往城里撤。

李庭芝看到张俊与孟之缙在城外嘀咕半天,两军又不作战,搞不清状况,看到张俊不战而撤回城内,心中正纳闷呢,这张俊走了过来,问道:“李大人,那孟之缙你可认识?”

李庭芝:“认识啊,他是先师孟珙将军的次子。”

张俊:“他有一封亲笔信,让我转交给你。”

李庭芝:“原来在下面与你嘀咕半天的元将是孟之缙,他降元了?”

张俊:“是的,那阿术知道他与您有旧,故让他做攻城先锋官。”

李庭芝:“孟之缙这样做丢尽了先师的脸,我为他感到可耻!”

当即命令身边的将领:“把这张俊拿下!”

张俊正想辩解,李庭芝命人把张俊手上的孟之缙劝降信拿给自己,拆开一看,气得咬牙切齿:“大宋江山就是败在你们这些贪生怕死的混蛋手中,分明可以与那元军拼死一搏,却将大好江山拱手相让,以至今日如此被动。我倒是要让那阿术,还有那些投降元军的宋将们看看,尽管我们现在情势不乐观,这大宋的天下,还是有不怕死的战将的!”

于是手起刀落,把张俊的人头砍落在地,当场把孟之缙的劝降信付之一炬。

望着那信在熊熊火中化为灰尘,李庭芝摇了摇头,想着他的老师孟珙,沉痛地自言自语道:“老师啊老师,你教出来的学生决不做投降那元军的怕死鬼,只是你那不争气的儿子,却做了你曾经倾心保卫的大宋江山的侵略者,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啊!可悲可叹!”

李庭芝为了向全城将士表示自己誓死作战到底的决心,把那张俊的头颅与另外曾经主张降元的四个人的头颅挂在城门最显眼处,并宣示,谁要再提降元之事,必与此五人同。

李庭芝命令扬州统制姜才率兵出战,姜才受到李庭芝的感染,也是一位坚决主张抗击元军的将领,他把队伍驻扎于扬州郊外的三里沟,布了个三叠阵,这种阵法主要考虑到宋军以步兵为主,阵型前方,让士兵持盾牌组成盾墙,用拒马枪,抵抗对方骑兵的冲击,两侧以神臂弓手护住侧翼,以弓弩手杀伤对方骑兵。

阿术开始对这种阵法不是很了解,命令骑兵向宋军冲来,没有想到突然从两边如雨般射来箭头,元军躲避不及,许多人纷纷中箭落马,阿术见势不妙,只得下令元军后撤。

姜才看那元军人多势众,自知兵力有限,无法长时间与元军对阵,正准备退回城内。

这时,阿术心生一计,命令元军作战败逃跑状,这下让姜才犯了迷糊,立即指挥宋击追击,追到杨子桥时,阿术突然命令元军骑兵回杀宋军,因为姜才的三叠阵已经在追击过程中改变,元军趁势攻打宋军,扬州拨发官雷大震率军冲在最前头,拨发官原是负责水运的官员,战时也被投入前线作战。

雷大震虽然很勇敢,但还是不敌元军,战死阵前。

宋军与元军隔着杨子桥对阵,元将张弘范突然率领十二位骑兵强渡河水,直冲宋军军阵,由于姜才又重新调整了布局,那张弘范哪里冲得进来。张弘范于是假装战败,姜才手下一员叫回回的大将骑着马去追张弘范,拿着大刀,大喝一声,直到张弘范的近前,谁知这个张弘范是故意使出的计谋,当回回快靠近他时,他一个回身,向回回杀了个回马枪,回回措手不及,当场被张弘范杀于马下。两阵将士看得分明,宋军大骇。而元军大振,姜才率领的宋军迅速溃败。

阿术见宋军阵脚已乱,即挥元军反过来追击,那些元军战马直接就从那河水里冲到对岸去,一时间,河里人仰马翻,一片混乱。

阿术又命元军向宋军放箭,箭如雨下,宋军只得拼命逃跑。

姜才被流矢射中肩膀,他咬着牙把箭拔出来,忍着满身的疼痛,转身挥刀冲向元军,这一下可把那些元军将领吓住,他们都不敢近前与姜才对战,姜才趁势猛砍元军,元军被震住,这才任由姜才收拾残兵回守扬州城内。

元军借机迅速包围了整个扬州城。阿术亲自进驻到扬州城的南门。

这个时候,也传来一些令人振奋的消息,那就是濠州团练使刘师勇率兵从元军手中收复了常州。

刘师勇是安徽庐州人,原来在家乡自募民兵保卫家乡,贾似道于丁家洲与元军对阵时,曾经想逃亡海上,刘师勇力劝他前往扬州,刘师勇因战功被临安朝廷封了一个团练的官职。他带领的庐州兵非常勇猛,他自己也果敢善战,因而在这宋军节节败退或投降的时候,他还借机收复了常州,帮助常州知州,坚守常州,派一个叫张彥的将领驻守离常州不远的吕城,这让扬州守城的宋军将士的士气又振作起来。

浙江一带的各路将领得知扬州和常州的抗击元军的战报,也纷纷前来助战,率兵来到扬州附近。

那些曾经迫于压力不得已降元的一些州县也宣布重新回到宋军阵营,参与对元作战。

受命总督各路人马的张世杰命令刘师勇和孙虎臣率领宋军水师会聚到焦山江面,作为对扬州的支援,焦山靠近镇江,离扬州不远,属于“镇江三山”(另两个是金山和北固山)之一,一向以山水天成,古朴幽雅闻名于世。其碧波环抱,林木蓊郁,绿草如茵,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江,是万里长江扬州江面中唯一四面环水的岛屿,与对岸象山夹江对峙,正所谓“万川东注,一岛中立”,被誉为“江中浮玉”。是长江通往海上极为重要的军事要地。

一时间,扬州成了自襄阳之后,长江流域,宋元对阵最为阵势强大的一个主战场,扬州也成了临安前线的两军对阵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