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怒杀使臣

临安城里的百官都在为自己后路着想的时候,那些前线作战的守将,除了投降者,坚决抗击者也是有的。

有一些战将甚至杀红了眼,只要见到元军或与元军有关系的人,便大开杀戒,并不计后果,在这些下层将士中,只有敌我之分,并不顾及什么战略战术,这在另一方面又给临安朝廷带来了另一种被动局面。

元军进驻建康,忽必烈接受伯颜建议,同意元军继续南进,同时也采取与宋朝的官方沟通的措施,派了当朝的礼部尚书廉希贤、工部侍郎严忠范、议官宋德秀等奉国书到达建康。

这个廉希贤虽然只有29岁,但深得忽必烈重用,他的蒙古名叫中都海牙,是元朝恒阳王廉希宪的堂弟。他的伯父布鲁海牙曾经说过:“这个孩子刚毅果敢,一定会让我们家族光大。”刚刚20岁出头,与他的堂兄廉希宪同侍忽必烈,出入皇宫之中,做事缜密,深受信任。曾经奉忽必烈之命,劝导过蒙古人内部的北部诸王归顺忽必烈,被提为兵部尚书。现在以礼部尚书身份前往临安,表示忽必烈对待与宋朝保持官方沟通这件事的重视。

与廉希贤同行的严忠范、宋德秀等官员级别都比较高。

廉希贤在建康向伯颜通报了忽必烈打算与宋和谈的意见,了解到元军已经形成了对临安的包围态势,知道前线战事紧张,又有先前郝经被贾似道强制扣留的先例,很担心已是穷寇的宋军不讲规则,即使自己奉忽必烈之命出使临安,也有可能遭到宋军的暗算,要求伯颜派军保护他们前往临安致送国书。

伯颜不以为然,说道:“你们既然是奉送国书到临安,不如派一个使臣先行,向他们说明来意,这样,他们就会明白你们去临安的用意。而且现在我们大兵压境,在这里做你们的后盾,料想宋军不敢伤害你们的。我想如果派一队人马护送你们,我担心的是,他们看到你们带着这么多兵士,会怀疑你们去临安的目的,如果发生争执,这对你们的安全反而不利。所以,对待派兵护送你们这件事,我们还是要慎重一些。”

廉希贤:“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宋朝不知道谁主事,贾似道被废,那谢太皇太后乃女流之辈,向来也不是有主见的人,在这个关头,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虽然说,按常规,两国交战,不杀来使,但在这混沌不清的形势下,难保没有那不明事理的莾撞之人。我请元帅出兵护卫,不是为我个人考虑,而是皇上的旨意能不能准确及时地传到那临安城里的君臣那里。”

伯颜说:“那好吧,我派一支500人的队伍,把你们送到独松关,你们向那守城将士说明情况,我们的护送队伍返回,那边在宋军的控制下,让他们派人送你们去临安。”

于是,伯颜选择派了一支500人的队伍护送廉希贤,直抵独松关下。

廉希贤派人向守城宋军说明,自己是奉元朝皇帝忽必烈之命,前去临安与谢太皇太后和群臣商议两国间的国事的。

独松关的守将叫张濡,是南宋初年抗金名将张俊的孙子,张俊曾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南宋中兴四将,后来改变态度,主张与金议和,成为谋杀岳飞的帮凶之一,并以此博得宋高宗深宠。晚年封清河郡王,显赫一时。

张濡的部下看到那廉希贤身后跟着那么多的元兵,以为是以国使名义叩关的,不理廉希贤的辩解,派出一支大军,把廉希贤抓了起来,把严忠范给杀了,然后以打赢一场仗的名义向临安报喜,并派人将廉希贤押解到临安。

谁知这廉希贤虽然年轻,却因不服南方水土,竟在临安城里病死。

当谢太皇太后和陈宜中等人得知廉希贤是带了忽必烈的诏书前来商谈两国国事的时候,确实吓得不轻,立即让临安城里的守将与在建康降元的宋将进行联络,写信说明,严忠范被杀,其实是那些守关将士不了解情况擅作主张所做之事,临安城里的谢太皇太后和皇帝并没有参与,不了解情况,那廉希贤也只是病死的,并非被将士所杀,现在朝廷正下诏要将那擅杀国使的守将治罪,把那杀严忠范的人治死罪,希望这些降将们向伯颜转达,元军不要再向前推进了,宋朝愿意每年纳币进贡给元朝皇帝。

朝廷暗求叛将去向敌方求情,这在战争史上应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

伯颜说:“那宋朝人诡计多端,他们只是派人来建康探听城内虚实的,他们一向说话不算数。我也正想将计就计,派人前去临安致意,向那临安的谢太皇太后和群臣们宣示我大元朝的天威,让他们早点投降,免得大军入城,老百姓遭殃。”

元军诸将士高声应道:“好!”

伯颜问:“哪位愿意为我再到临安走一趟?”

吕文焕:“议事官张羽为人端正真诚,而且遇事果敢,有谋略才干,他可以胜任出使临安的重任。”

于是伯颜命张羽带着自己的书信,前往临安。

这一次,张羽没有走独松关,走到平江时,那平江守将更是粗暴,问都没有问明原因,听说是从元军中来的,直接就将其处死。

这一下可把伯颜气坏了,他发誓要给宋军一点颜色看看。

为了完全解决元军攻打临安的后顾之忧,伯颜命令驻守长江中游鄂州的阿里海牙加大对周边地区的进攻,瓦解宋军在长江中游的有生抵抗力量。

阿里海牙首选攻入与鄂州紧邻的岳州,岳州安抚使高世杰曾一度积极抵抗,在兵力不济的情况下,战败求降,阿里海牙非常生气,当即把高世杰处死,岳州总制孟之绍投降了元军。

接着,阿里海牙挥兵进击沙市,沙市守将司马梦求力战不胜,自缢身亡。

当时的荆湖宣抚使朱祀孙和副使高达听说周边城池都陷入元军之手,坐卧不安。

高达曾一度与元军作战,但每战必败,等阿里海牙进攻江陵的时候,高达与朱祀孙一同向元军投降。

阿里海牙当即命令朱祀孙传檄所属各部,劝他们放弃抵抗,归顺元军,一时间,湖北境内及湖南等周边地区的归峡、郢、復、鼎、澧、辰、沅、靖、随、常德、均、房、施、荆门都不战而归入元军手中,荆南本来就在元军掌握中。

到这个时候,整个长江中游都在元军的控制之中,伯颜攻打临安,就再也不用顾及长江中上游的威胁了。

阿里海牙将战争捷报派人飞马送到大都,忽必烈一看,非常高兴,对着群臣说:“伯颜沿江东下,阿里海牙孤军守鄂,朕常为此忧虑。现在好了,荆南一带全部平定,我们那些在长江下游作战的将士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于是给阿里海牙以特别褒奖,并按照阿里海牙的建议,授予高达参知政事的官衔,诏令朱祀孙到大都面见忽必烈,接受封赏,只可惜这朱祀孙命薄福浅,人一到大都,就因水土不服,一命呜呼了。

宋军这边,受命防守溧阳的赵淮受到元军的包围,赵淮奋力抵抗,但终因众寡悬殊,战败被俘,与他同时被俘的还有他的两个小妾,在被押途中,赵淮悲愤异常,想到自己也姓赵,而这赵宋江山却是如此残破,忧从中来,写了一首《辞家庙》诗:

祖父有攻王室,德泽沾及子孙。

今淮计穷被执,誓以一死报君。

刀锯置之不问,万折忠义常存。

急告先灵速引,庶几不辱家门。

押送他的元将看不懂这诗的意思,把他押到阿术面前,阿术命他下跪,赵淮坚决不跪,于是,阿术改变策略,授予他官职,并把官印给他,他也不要。

这时,阿术见他还被捆绑着,亲自上前给他松绑,对他说:“赵先生也是宋室皇帝的同宗,希望你看清现在的形势,我大元之军已是直逼临安,如果强攻临安,随时可以做到,只是我们还是希望你们能够不要抵抗,归顺我朝。现在这江淮之地,只有扬州的李庭芝还在坚守,其余都在我军掌握中,希望先生能前去扬州,劝那李庭芝不要做无谓抵抗,这样,那里的老百姓也免遭血光之灾。到时候,我可以向伯颜元帅进言,让他向大元皇帝请旨,让你做这扬州知州。”

赵淮心中无限悲愤,但一想到现在那么多宋将降元,很是纠结,见阿术说出这等话来,心想与其这样不明不白死在这里,还不如到扬州城下做个榜样给那些守城将士们看,于是假装答应了阿术的要求。

阿术带了数员元将陪同赵淮来到扬州城下,这时,见到李庭芝正在那扬州城头巡城,赵淮大声向着城内喊道:“庭芝,男子汉,死就死,不要投降。”

大出阿术意料之外,那李庭芝在城头听得明白,大声回应道:“赵将军,你放心,我宁死也不会投降的!”

赵淮这时已经咬破了自己的舌头,准备咬舌自尽,阿术本来就很生气,见赵淮吐出一截舌头,满嘴喷血,当即手起刀落,将赵淮当场刺死。

赵淮怒目站立,晃动了一下,倒在河中。

那两位同被俘的小妾见状,也都跃入河中,赴水而死。

当时赵淮的尸首漂在河面,没有人敢收尸,消息传到元军中一个姓焦的下级官吏那儿,这个下级官吏原是宋将,随主将降元,他曾经纳了赵淮的一个宠妾刘云为妻,刘云听说赵淮死后无人收尸,很是伤心,她真诚地对丈夫说:“赵四知府,今日已死。妾原是他的婢子,望相公以妾之故,许妾将尸焚化,也是相公一件功德。”

焦当即答应了她的请求。

于是买了一口棺材,把赵淮的尸骨派人打捞上岸,放在里面,堆了一堆柴火焚烧,趁焦没有注意,那刘云等火烧完之后,用自己的衣裙把赵淮的骨灰包着,抱在怀里,一边痛哭,一边跳入江中,焦姓官吏见其如此情深,也被打动内心,派人将那刘云的尸首打捞上岸,与赵淮一起安葬了。

阿术作为元军先锋,把扬州当作长江下游宋军最重要的战斗堡垒,一直想尽快把扬州纳入元军手中,劝降不成,为此,直奔离扬州很近的真州,以便更有针对性地策划对扬州的攻城计划。

阿术对劝降扬州守将一直抱有幻想,到达真州后,又派了一个叫李虎的将领前去扬州招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