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襄阳陷落

樊城与襄阳本来就是互为依靠,是两座生死与共的城市,樊城被攻破,襄阳守军深感大势已去,坐困愁城,无计可施,四周全是蒙古军队,攻无可攻,樊城的城毁人亡之情景,就在眼下,襄阳这座孤立无援的城池,又是守无可守。

樊城失守,襄阳告急,贾似道又吵着要亲上前线,一桩桩事情,都堆到了度宗皇帝的案头,以往,指望着贾似道处理,现在贾似道又以带兵上前线的名义撂摊子了,度宗皇帝不知如何处置,他曾想过到慈宁殿请示谢太后,但他清楚,这样的军国大事,谢太后一定不会亲自拿主意,而是会与往常一样,要他与贾似道和朝中大臣们商定,想了想,度宗皇帝只得一个人在崇政殿发呆。

正在这时,台谏官送上一道奏章来,是关于贾似道的。

度宗展开奏章一看,开篇见到贾似道的名字,以为是弹劾贾似道的,吓了一跳,因为往日,凡是弹劾贾似道的奏章,不管出自谁之手,都会由贾似道亲手转给度宗。

度宗继续往下看,心里长长舒了口气,原来这台谏官的奏章并不是弹劾贾似道的,而是告诉皇帝,贾似道总揽朝纲,需要留在临安城里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这正合度宗心意,度宗皇帝可高兴了,没想到台谏官在这个节骨眼竟是如此醒目,大大地夸赞了一通,度宗皇帝决不会想到,这是台谏官奉贾似道之意特地给他上的一道奏章。

于是,度宗皇帝在早朝时将台谏官的奏章当堂宣读,贾似道装作很是惊讶,其他诸臣则同声附和,其实大家心里都猜到了是怎么回事,既然站在这朝堂上,那就配合演出一下也无妨。

度宗皇帝颁下旨来:“师臣身系国家安危,无人可以代替,宜留临安,助朕总理军国大事,襄阳救围之事,另择贤能者担之。”

这样,贾似道既表现了自己心忧天下的态度,又达到了留在临安安享生活的目的。

最为要紧者,深谙历代宫斗惨烈故事的贾似道更加清楚,在这多事之秋,自己一旦离开皇帝身边,三两日或许没有问题,而时日长久,便可能祸生肘腋,度宗皇帝为他人挟持,那就祸事临头了。

那么由谁解襄阳之围呢?

诸大臣想到一个人,那就是高达。

高达是一位立有战功的猛将,是吕文焕任襄阳知府的前任,曾任湖北安抚使,鄂州知州。当年可能是得罪了两湖安抚使吕文德,与吕文焕之间也产生过矛盾,一度辞职回乡。

有些朝臣只知高达是一位有勇有谋的战将,曾长期经营湖北,对襄阳情况熟悉,是一位堪当解襄阳之围大任的合适人选,但并不清楚高达与吕氏兄弟之间的恩怨,而这一点,贾似道却非常清楚。

这样重要的人事安排,那是一定要经过贾似道的,诸大臣推荐御史李旺到葛岭半闲堂向贾似道推荐高达。

听完李旺的汇报,贾似道只说了一句话:“我如果在这个时候再启用高达,如何对得起坚守襄阳多年的吕文焕和他已经去世的哥哥吕文德?”

李旺离开贾府,见到同僚,感叹道:“因为高吕二氏的个人恩怨,却将事关江山社稷安危的事放在一边,吕氏倒是安全了,赵氏恐怕就危险了。”

有明白事理的人,一听,就知道这贾似道为了维护吕氏兄弟的面子,是不会启用高达的,当然,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来,吕氏家族与贾似道的关系非同一般。

朝中诸大臣人人自危,每个人都在想着自己如何自保的事。

贾似道想了想,又提出自己前往边城,亲率将领抗敌,面对生死关头,度宗皇帝也感觉到让贾似道前往边城前线,也许是一步活棋,不再如以前那样,坚持要贾似道留在朝中,以他的认知,可能觉得前线那么多困局,只有贾似道才有能力解决,准备下旨派贾似道前往湖北救援日已危困的襄阳。

这个时候,监察御史陈坚站出来向度宗皇帝奏明:“启奏陛下,如果把师臣派到襄阳去解围,万一蒙古人同时在淮河沿线发动对我的侵扰,到时怎么办?师臣远在湖北,一定是顾不了淮河这边的,臣以为,不如让师臣留在临安,这样,如果淮河或其他地方有难于预料的事,师臣可以居中调度。”

度宗一听,又觉得有道理,于是命贾似道留在临安。

临安城里的君臣为贾似道是否带兵巡边而争论不休的时候,襄阳局势却是越来越不利于宋军。

驻守襄阳的守将吕文焕是一个很有势力的人,他整个家族因他的哥哥吕文德的原因,在朝在野为官者甚众,与其家族有各种关系,包括儿女姻亲者,在朝野盘根错节,贾似道之所以不想因为一个与吕文焕曾有过不和的人在这个时候冒出来,就是这个原因。

关于有人建议高达援襄阳的消息还是传到了吕文焕这儿来了,吕文焕本来就对高达不爽,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很别扭,不希望解襄阳之围的功劳落到高达手中,问他的幕僚张伟说:“听说高达要来救援襄阳,计将安出?”

张伟跟随吕文焕多年,对吕文焕与高达之间的个人恩怨很了解,知道吕文焕对朝中派高达救援感到不安,因而顺着吕文焕的意思说:“朝廷派高达来,主要是我们上书告急,如果襄阳不危急,高达也就不会被派过来了。”

吕文焕毕竟是起于草莽,在国家存亡和个人恩怨的问题上,私情战胜了公义,首先还是考虑到他与高达之间的私怨,对张伟说:“以公之见,该如何应对?”

蒙古军刚攻下樊城,正在调兵准备对襄阳进行总攻,因而,这几日暂缓了对襄阳的攻城,张伟说:“看这两日的情形,也许蒙古人内部又有纷争,说不定如以前那样撤兵北返也有可能,这几日不是有所平息吗?你派快马送信出城,上书朝廷,就说这蒙古军打下樊城后,内部出了问题,我军民正大力反击,而且取得了局部胜利。这样,朝廷在现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就不会派高达前来救援襄阳了。”

吕文焕:“此计甚妙!”

于是按张伟的建议,立即给临安朝堂上书,告知襄阳不仅已解围,而且因蒙古人自己内乱,宋军还打了几个胜仗。

吕文焕每日早上和傍晚都要亲自登上城楼巡城一次,一是鼓舞守城将士士气,二是观察城外蒙古军的布阵变化。

有一天,吕文焕正在城楼巡城,忽听得城外有人高声喊他:“吕六兄,吕六兄!”

吕六是吕文焕的小名,因为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故在他随兄吕文德参军初期,人们都叫他吕六,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吕文焕身份的变化,已很少有人知道他这个小名了。

吕文焕听着很耳熟,急忙向城外循声望去,不是别人,正是蒙古军攻打襄阳城的先锋刘整。

吕文焕与刘整年轻时曾一同抗击过金兵,后来刘整经营陕南和四川,吕氏兄弟经营两湖,区域相连,有时也互通消息。蒙古人从西进入四川,刘整因对贾似道专权不满而向蒙古人纳土投降,吕文焕也是知道一些内情的,但千不该万不该,刘整不应给蒙古人出这个攻打襄阳的馊主意。

吕文焕心生怒火,正想对着刘整大骂一顿,但他忍住了,站在那儿静听刘整会说什么。

刘整大声喊道:“吕将军,襄阳城周边已全为我大元朝大军占领,你一个人独守这么多年,也算对得起大宋朝廷了,你看看这樊城,战火惨烈,守将图了个忠贞虚名,但老百姓却遭灾啊。大元朝廷,主上智勇英明,胸怀天下,我等降附以来,不仅没有论罪,反委以重任,这与贾似道把持的那个临安朝廷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啊。自古有言,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公不为自己后半生着想,也为这襄阳城里数十万军民的生命着想啊。”

吕文焕一听,听说过无耻的,还真没有见过这么无耻的,自己投降了敌国,还敢来劝昔日的同事投降,气不打一处来,心怒胆裂,也不搭话,命一在城墙上的弓箭手猛然射下一箭。

刘整哪里想到吕文焕会来这一招,他原想吕文焕如没有投降之意,最多骂他几句,躲闪不及,被那带毒的利箭射中右肩,好在穿在身上的铠甲坚硬,那箭没有刺入刘整体内,刘整吓得立即驱马,转身逃走,但心中对吕文焕这一箭痛恨不已。

在蒙古军中,有一个叫阿里海牙的战将,来自西域,是畏吾儿人,他掌握了一种新式制造火炮的技术,樊城的城门就是被这阿里海牙的火炮攻破的,现在阿里海牙又把这火炮转过来攻打襄阳的城门。

他看到刘整被吕文焕命人射中一箭,命炮手向襄阳城里猛烈开炮,只听一声巨响,火炮击中了城里的鼓楼,襄阳城被打开一个缺口,守在那处的宋军纷纷跑出城外向蒙古军投降。刘整正气得咬牙切齿,表示要亲率军队攻入城内,生擒吕文焕,对他扒皮抽筋,报那一箭之仇。

阿里海牙怕刘整在这样的情绪下进城滥杀无辜,拦住刘整说:“刘将军且慢!待我前去招降,如果他能为城里的百姓着想,在这样的局势下,我想他不至以自毁毁人,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多害生灵。阿术元帅不是说了吗?我们攻占城池,要这里的土地,也要这里的人民,如果只是攻下一座空城,那我们攻下这座城也没有意义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么多年围着襄阳而没有强攻的原因。现在胜败已定,难道吕文焕就不为城里百姓的生命着想,而只一心想成就他那忠君报国的个人形象!中国有识时务为俊杰的古训,我想吕文焕到这个时候应有自知之明。再说刘将军您作为攻城先锋官,忠于大元朝迁国,尽职尽责,吕文焕作为宋室臣子,坚守城池,从职责上讲,也是尽自己的责任,您没有必要为刚才他射您的那一箭而记恨于怀,毕竟大家各为其主罢了。”

刘整被阿里海牙教训了一番,心中平复了一些,说道:“那您就试试看吧。您说得也对,这吕文焕其实是一个有影响的战将,他哥哥吕文德凭战功得宋室高位,而且与当朝主政的贾似道关系不同一般,吕氏家族有很多人现在在宋室江山的不同地方带兵和当官,而且有一些人还在朝中掌权,他可是个指标性人物,能争得他的投降,那我们后面攻打宋朝的城池也就不必似樊城这么艰难了。”

阿术在旁边听得分明,当即对阿里海牙说:“这鼓楼已被我击溃,襄阳城里一片慌乱,他们应清楚,只要我们此时挥大军入城,那樊城就是他们的下场。阿里海牙将军说得对,我们暂时不要急于入城。尽量争取他们投降,刘将军说得也对,我们不仅要争取少对襄阳城里的无辜百姓造成伤害,而且要争取吕文焕这个人的投诚。阿里海牙将军,这劝降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阿里海牙得令,一个人轻骑来到城门之下,宋军正要向他射箭,吕文焕说:“且慢,他一个人不穿铠甲,单身前来,难道不知道两军对阵这样做是什么结局么,我们先听他怎么说。”

阿里海牙向着吕文焕喊话:“吕将军,你们坚守襄阳这么多年,也算对得起宋朝的皇帝了,可是,你看看现在的情势,临安城里,全都是贾似道一个人说了算,那皇帝根本不知道你们这些守城将士是谁,襄阳城外都被我们大元军占领了,城已攻破,我们只要随便派一支军队入城,就可以将你们消灭在城内,你说对不对?”

吕文焕听到这里,默不作声,他身边一位副将还想如法炮制对待刘整的方法,准备让弓箭手射杀阿里海牙,吕文焕用手拦住:“这个阿里海牙也算是一位勇士,现在我城门被击破一角,他们不急着入城,尤其这阿里海牙,冒着这么大的危险来到阵前,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是一位值得致敬的对手,他与刘整不一样,而且连铠甲都没有穿,射杀他显得我们丧心病狂,倒不如再听他会说什么,到时候再决定是否射杀他也不迟。”

阿里海牙继续喊话:“吕将军,不要拿自己和全城将士的性命当儿戏了,开城纳降吧,只要你愿意归顺我大元朝廷,我保证我们的军队不再入城,由你维护城内秩序,负责城内将士和百姓的安定。我们阿术元帅让我转达忽必烈皇帝的旨意,只要你真心归降,你们全城军民都能得到赦免,而且还可以给你本人加封官爵。你听清楚了么?”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战将,当然明白自己所处的状况,吕文焕一听,这确实有些道理,尤其想到樊城城内激战的惨烈,他也认识到自己再怎样进行抗争,也无法阻止蒙古人占领襄阳。静静地听着,也不知道怎么回话。

阿里海牙感觉有戏了,于是进一步走上前,在衣袋里取出一支箭头,双手用力一折,断为两截,发誓道:“我说的话如果欺骗了你,就如这支箭一样,碎尸两段!”

两军对阵,这可是毒誓。

吕文焕听得明白,守城将士也听得明白,胜败已经成为定局的情况下,阿里海牙这样劝降,也显得足够真诚。

于是,吕文焕派了一个人走下城门,站在离阿里海牙三丈远的地方回话道:“将军稍安忽躁,吕将军正在修书,马上就送过来。”

阿里海牙一听,很高兴,笑着对传话宋军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襄阳城里一人骑马而出,来到阿里海牙面前,将一封信函交给他。

阿里海牙拆开一看,是吕文焕表示可以投降的信,在信中,吕文焕说,他只希望蒙古军能保城中将士和百姓的平安,自己原意解甲归田,回到宋朝当一个普通百姓。

阿里海牙当即带了一些随从进到城内,宋军也没有抗击,来到知府衙门,与吕文焕叙礼而坐。

阿里海牙说:“阿术元帅是我们这次南巡的主帅,本来是要随我一起入城的,担心引起吕将军和诸将领的误会,让我先入城与吕将军沟通,他现在已在城外等着入城,将军既已开城欢迎我进来,那咱们一起到城门迎接阿术元帅吧。”

到了这个时候,吕文焕还能说什么呢,跟着阿里海牙来到城门,迎接阿术的仪仗入城,刘整也随军进入城内。

阿术登帐而坐,一边站着刘整、阿里海牙等蒙古诸将,一边站着吕文焕等坚守襄阳的宋军诸将,受降仪式便这样开始了。

吕文焕命幕僚交出襄阳城的地图、人口、土地登记册,亲手交给阿术,说道:“败军之将吕文焕率襄阳守城将士叩拜大元元帅。”

阿术走下座位,接过吕文焕捧着的账册、图表,转身交给副将,扶起吕文焕:“吕将军免礼。”

阿里海牙、刘整等诸将皆拱手道贺,这便算是完成了交城纳降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