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夏娃与狩猎者27

27

2078年9月,第二次碳铁之战结束后不久,全世界所有知名大学都收到了一份来自夏娃基金的邀请函。在邀请函的开头,夏娃基金热情洋溢地表示,21世纪是基因世纪,真正的基因时代正在向我们昂首走来,但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想象力,摆脱昔日的桎梏,走向自由地创作,因此夏娃基金举办首届“夏娃杯”基因编辑大赛,向所有(不只是生物工程系)在校大学生征集基因编辑方案。

基因编辑方案的对象是制造能够主动适应外星环境的动植物。在邀请函的中间,夏娃基金不厌其烦地写道:所有的生物其实都是环境的囚徒,离开了赖以生存的环境,都只有死路一条。聪明如人类,在离开地球表面的时候,也不得不把“地面环境”随身携带:空气、水、食物……诸如此类。确实,无论到哪里,没有一颗星球欢迎地球人的到来,它们用严酷到极点的环境(高温、低温、高压、低压、剧毒、高重力、低重力、高腐蚀性……)考验、折磨乃至杀死“莅临”本星球的每一个地球人。简而言之,只要与地球环境有一点点的不同,都可能杀死地球人。

“如果能够制造出一批适应能力极强的动植物,让它们在人类抵达之前,对目标星球的生存环境进行改造,使之与地球环境相似,将会极大地加快人类成为多星球物种的速度,使大宇航时代真正成为所有人而不是少数精英的福利,进而使地球文明演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太阳系文明,并为将来人类走出太阳系做好充分的准备。”邀请函这样写道,“请注意,只是方案,不要求这些方案一定能够实现,只要求能够在基本的科学根据上,大胆创新,勇于挑战前人的条条框框。”

最后,邀请函附上了“夏娃杯”的奖金,总额高达3千万,能够获奖的人数非常多,其中金奖的奖金是300万。

各个大学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夏娃杯”基因编辑大赛在其中显得特别突出的原因是:一方面,主办方夏娃基金一副财大气粗的嘴脸,恨不得用钱把所有参赛者砸晕;另一方面夏娃基金的宣传标语和手段非常激进,近乎要挑战一切禁忌,不管这禁忌来自道德、伦理、法律,还是习俗。

因为夏娃基金真正的幕后金主不是别人,正是有着“毒舌天后”之称的莉莉娅·沃米。虽已年近七旬,她脾气火爆的程度与骂人的功夫,不但没有丝毫减少,反而日益精进。

在莉莉娅的监督与催促下,夏娃基金的运作效率极高。3个月里,夏娃基金收到了上万份参赛方案,令由世界最顶尖的基因专家组成的十一人评委会又惊又喜。喜的是有这么多人关注基因,事业后继有人;惊的是有这么多份方案要评审,工作量实在是太大。经过初赛、复赛和半决赛,遴选出50份方案进入最后的决赛。按照最初邀请函提出的计划,决赛现场设在地球同步轨道上,所有入围选手于2078年12月通过建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太空电梯,来到155号“喜马拉雅太空城”。全程费用由夏娃基金赞助,整个决赛过程通过量子寰球网进行直播。三等奖发完发二等奖,然后是一等奖。就在大家翘首以盼,等待发金奖的时候,评委会却出人意料地宣布:“由于没有哪一份方案同时满足比赛的所有要求,因此本次比赛金奖空缺。”

就在“夏娃杯”基因编辑方案决赛进行前夕,莉莉娅·沃米独自一人带着一份参赛方案来到重庆大学基因工程系,找到了一个叫铁良弼的大一学生。虽然是第一次见面,铁良弼多少有些腼腆,但莉莉娅向他询问基因工程的前景时,他还是侃侃而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随后莉莉娅邀请铁良弼一起吃双人火锅。“不准告诉我这些东西叫什么名字,来自什么动物和植物的哪一个部位。”莉莉娅对铁良弼说,“你只需要告诉我哪些东西煮进锅里好吃就行。”

吃双人火锅的同时,两人一起收看了夏娃杯颁奖仪式的全程直播,并对每一份获奖方案轮番发表意见。莉莉娅注意到,铁良弼话语不算特别多,分析获奖方案的优劣却条分缕析,字字珠玑,极为中肯。

“金奖空缺,你怎么看?”莉莉娅问。

“理所当然。”铁良弼说,“因为夏娃基金没有邀请我去参加颁奖仪式。我去了话,金奖就不会空缺。”

“是什么狗屁给你这么大的自信心啊?”

“不是有没有自信心的问题。”铁良弼笑着说,“是因为您来找我了。刚才您找我的时候报了个假名,但凑巧,在参加夏娃杯之前我顺手检索了夏娃基金的资料,经过交叉比对和分析,我发现您才是夏娃基金的真正主持人。坐在前排的那几个评委,不过是牵线木偶。”

“如此说来你知道我是谁呢?”

“莉莉娅·沃米。”铁良弼简单地回答,没有说更多的话。

莉莉娅再一次确认,这就是她一直在找的人。她告诉铁良弼,正如铁良弼所说,他确实是评委会一致认定的金奖获得者,因为他提交的方案《从蛭形轮虫的成功看外星生存的可能性》是所有参赛方案中,唯一满足所有要求的。然而这金奖不能在公开场合发。为什么呢?莉莉娅解释说:“方案现在还只是方案,我们要把它变成现实,在实验室里真正把它做出来。3000万奖金只是初步的启动资金,接下去还会有上千亿的资金投入进来。夏娃基金将以资助重庆大学建造世界上最顶级的基因实验室,而你,会是我们指定的实验室核心组领导人。你愿意吗?”

年仅20岁的铁良弼不知道今后会发生什么事情,那时年轻气盛,正是渴望有一番改天换地大作为的时候,因此,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而且,这确实是一个难能可贵值得抓住的机会。

在第二次碳铁之战之前,地球上的所有科学与技术研究受到科技伦理管理局的审核、监督和控制。该机构对于生物工程、合成生物和基因编辑等学科似乎有着刻骨仇恨,来自这些学科的研究申请几乎全部被驳回,而未经允许的研究则被科技伦理管理局作为重罪进行终身追查。所以,在科技伦理管理局存在的二三十年时间里,人类在基因方面(尤其是人类自身的基因方面)不但没有巨大进步,甚至出现了程度不小的退步。2078年1月,第二次碳铁之战结束,科技伦理管理局被裁撤,基因研究这才又兴盛起来。然而,由于存在二三十年的空白,使得基因研究从文献到实验室,各个方面都极为匮乏,最欠缺的,是肯下苦功夫研究基因的创新型人才。“缺到什么程度呢?”铁良弼这样描述,“夏娃杯决赛现场,台上坐着的十一位评委就囊括了全世界最知名的基因学家。如果颁奖时飞来一颗小行星,将155号喜马拉雅太空城摧毁,地球的基因研究将零重新开始。”

2079年3月,一座崭新的基因实验室在重庆大学出现,从无到有,只花了4个月的时间。当铁良弼第一次走进夏娃基因实验室的时候,也不禁被实验室的设备之新、之全所震惊。莉莉娅对他说:“只要你有需要,尽管开口,我将尽我所能,为你提供一切支持。因为你的研究,关系着全人类的未来。”

“没有问题。”铁良弼对莉莉娅说。

莉莉娅为铁良弼配了十个得力助手,在夏娃实验室里日夜不停地进行研究。助手们的年龄都比铁良弼大,学历和成就也比铁良弼高,却要接受铁良弼的领导,双方的摩擦在所难免。铁良弼平时为人和善,在涉及基因研究时却很固执,不肯让人。莉莉娅也不是什么有领导才能的人,做起事来简单粗暴,动辄破口大骂,因此,夏娃基因实验室的助手们换了一批又一批。经过多次开除与辞职,最后留下来的,都是能够忍受莉莉娅的火爆脾气与铁良弼的固执己见,并且希望在夏娃计划中有一番作为的人。

2079年7月,夏娃计划开始后的第4个月,铁良弼怒气冲冲地找到莉莉娅,把一张数据表扔到了她脸上。“你撒谎!”铁良弼咆哮着说,“你让我研究的根本不是什么适应外星生存的动植物,而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