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改变第四步:高情商沟通1

说话是一门艺术,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它。

会说话,主要靠情商!

董卿是央视著名的主持人。之前看过一条新闻,说在《欢乐中国行》的节目中,录制云南大理篇时,董卿不小心踩滑从楼梯上摔了下来,爬起来后她不仅表现得坦然大方,接下来的处理方式也令人眼前一亮。她开玩笑地说:“我真的是为大理的美景所倾倒,倒在了三塔寺下啊!”

这一句机智的话语,不仅化解了自己的尴尬,还顺便将大理的美景夸赞了一番。

董卿太会说话了,这毫无疑问成为她事业迈向成功的一大助力。

会说话是一种能力。

会说话,也是职场人关键的自我修养,如果职场有必修课,摆在第一位的,一定是说话的能力,或者叫作沟通的能力。

有效的沟通背后往往不是智商和专业能力,而是高情商。

无论是为了在工作中更好地跟老板和同事打交道,还是在生活中更好地和朋友玩耍,高情商的说话艺术一定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什么是高情商的说话?简单来说就是:你能够完全理解对方是谁、要什么;你总是能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交流;你讲的每句话都能和对方同频,让对方产生共情;和你对话,也许未必是专业的,但总是让对方如沐春风。

一、在心里给对方建立画像,他是谁说话是一门艺术,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它。

了解说话的对象是谁,关注点放在对方身上,对方年龄、教育背景、兴趣爱好、工作环境、性格特征等,备足闲聊的话题找到共鸣。

当和那些你不熟悉的人聊天时,不可避免尴尬的冷场总会出现,在这个时候你可以在心里问自己:这个人是谁?他的喜好是什么?他的性格特征是什么?他的穿着代表了什么?他也许会不喜欢别人问他们什么?

当你在心里给对方建立画像时,你会发现有一些人可能天然就和你缺乏共同语言,那么你就先越过这些人,从那些你判断画像和你的生活、工作场景比较接近的开始。你可以先找到这样的对象和他们进行交流。即使和陌生人第一次沟通,你也一定记住,面带真诚的微笑,先从介绍自己开始, Hi,我是谁,你觉得今天这里这么样?我看你有点不开心啊,你今天过得好吗?你有几个孩子,多大了?家庭话题、工作吐槽、对现场的看法,等等。

在心里给对方做一个画像,并快速建立共情,找到双方的话题。你谈的也是你有谈资的话题,这样你们可以快速产生共鸣。你可以抛出观点,也可以以提问来鼓励对方发表观点,当对方感觉到你的亲切和友好,你们就会快速进入真正的对话,甚至深度交流的状态。建立画像进行交流,会让你建立对话的主动权,大部分人都希望在沟通中有人先行示好,尤其是那个看起来还不错的谈话对象,而且他恰恰还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会使你成为对话的主动方,那个看起来情商似乎更高的人。

二、适度重复对方的语言

当你建立了亲和,找到了大家都喜欢的话题,双方开始快乐地交流,但沟通的结果也许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美,很多时候你以为你听到了或者听懂了对方的说话,但其实你会漏听甚至错误地理解对方的话语。因此,重复对方的重点,和对方进行确认,比如“你刚才说的是?”“你的意思是?”这能让你与对方的交流更深入,会进一步加强你们之间的好感度和信任度。对方会充分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你确实在认真听他说话,即便听得不完整,你向他确认的过程,也会让他觉得你对他的重视,这就是需求层次里最高的环节。

所以,适度重复对方的语言,和对方确认你听到了、听懂了他说的话,这会让他的对话需求得到更多的满足,再度加强对你的好感度和信任度。在职场上也同样如此,我们经常说好的员工不是老板交代了就马上提枪上阵,快速行动的人,而是会在老板面前跟老板重复一遍:“您刚才说的是……”

“您期望达成的目的是……”

“您给我的建议是……”

“您担心的是……”

“您希望我采取的行动是……”

有些理解错误的地方,老板可以快速给你反馈和纠正,而在目标和计划上通过你的重复,有时还会加深他的思考,“我想要的确实是这个吧",双方能达成明确的共识。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的老板感觉是什么?太棒了!这个小伙伴真会做事,不仅会做事,情商也很高,做事情错不了。

我们在遭遇话题冷场的情况,重复对方的话再进一步追问,也会变成一种重新暖场的方式,

“刚才我记得你谈了一个很好的话题,如果……你觉得怎么样呢?”

“对了,你刚才说……我也有同样的问题啊,能不能向你请教……”有的人为了暖场,经常问一些“今天天气怎么样”“你吃了吗”这样显而易见的问题,这只会让氛围更加尴尬,你看到对方脑门上飞过的乌鸦了吗?所以适度记住对方的话,当缺乏话题的时候,重复一下对方的观点,向他请教或者进行嘉许,你一定会收获不一样的眼光。

三、讲个故事,你的魅力值和认同感将大大提升看书看电影的时候,你可以发现并记录下其中有趣的故事,但是最好的故事往往来自你自己和你身边的人。如果你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那么你很容易成为一个场合的聚焦点。

会讲故事,你就是一个很懂得说话的人。

在生活中,你总能发现: TED的演讲者在演讲时能够让听众聚精会神而不打瞌睡、不玩手机,最后掌声如雷;好的销售一席话说完,就让消费者主动购买自己的商品;金牌编剧的剧本能看得让人泪眼模糊……为什么他们能够打动人心,因为他们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先从一个故事开始。

最简单的故事往往从自己开始,比如“我想和大家讲讲我自己的故事,一个失败的故事”,第一句话会让大家聚精会神,第二句话会让大家形成共情,因为任何人都会同情弱者,你说失败远比说成功更让人愿意往下听。

那么如何去说好一个故事呢?很多人觉得自己是个特别口拙的人,实在不会讲故事。其实讲故事非常简单,五个关键要素:人物、主题、情节、矛盾、解决方法。

举一个最简单的小故事,比如一棵叫花花的树,这就是人物。他想知道自己明明是一棵树,为什么叫作花花,这就是主题。他开始到处询问,遇到每个人都问他你知道我为什么叫花花吗?这个询问的过程就是情节。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他发现一直以来他以为自己是棵树,其实他只是一棵长得很像树的灌木而已,这就是矛盾。最后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他终于接受了自己的身份,相信自己是一棵灌木,但是同样很美丽,就如同盛开的绿色花朵。这就是解决方法,寻找自己、认识自己,最终和自己的矛盾和解。其实任何故事都可以这么去描绘。

如果你觉得你依旧不会讲故事,那么当你开始一段对话的时候,你可以先从这样一段话开始练习:

我想和大家讲一个故事,讲什么呢?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为什么在这里?

·为什么是我在说话?

·我想和大家说什么?

·我希望每个人听了我的话会有什么样的收获?

是不是很简单?其实讲故事也是可以刻意练习的,你不用把“故事”这件事想得太难了,其实你每天的生活都在讲故事,只是你浑然不知。当你按照上述的问题练习时,别忘了在这段练习里加上细节,比如我从哪里来,你可以描绘一下你的家乡,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尽量增加画面感和视觉感,能让对方也好像身临其境,看到、听到、感受到你的家乡。

在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真诚,发自内心的表达,这样才能让对话的听众达到同频感受共情,否则,一旦对方觉得你在编造一个假故事,反而适得其反,丢失了所有的好感和信任。

其实人生无时无刻不在讲故事,讲得不好的就变成了祥林嫂,沉浸在自己悲惨的世界里出不来;而讲得好的,就变成了乔布斯、马云,感染了无数的人,最后实现了伟大的愿景。

四、情商,在于总是能够把握分寸和火候会说话、高情商的说话还体现在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以及怎么说,说到什么程度,增一分为多,减一分则少。

其实时机和火候的关键不在于“话术”,而在于“理解”,就是要学会怎样体察别人的角色、照顾别人的诉求。会说话,不仅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懂得换角度去思考问题,懂得考虑对方的心理和情感,在沟通中不去挑衅对方,不做让对方难堪的事情。

一个会说话的人有可能是一个天生很会讲故事、很会推销自己的人,但高情商的人却往往是一个真实的、平易近人、总是顾及他人的人。我们说这样的人总是想得周全,说话也说得周全,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往往没有压力,相处很自在。

高情商的人懂得把握分寸,他不会把自己放在一个高处,让你仰视,也不会因为你的身份显贵,就对你阿谀奉承,呈现不一样的状态。相反,他知道什么才是最好的对话关系,当发现自己说得太多的时候,会主动让你来说说;当发现自己似乎进入聊天死胡同的时候,随意自嘲“哈哈,我是够笨的”就一笑而过。

语言是一门艺术,说得好可以锦上添花,说得不好就会招来口舌之祸。古语有云“君子慎于言而敏于行”或“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是奉劝世人“慎言慎行”的意思,人们应该说话谨慎,因为祸从口出,说话不谨慎,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招来麻烦甚至招致灾祸。

现实中,有不少的人,因为逞一时口舌之快而招来了忌恨。记得蔡康永对于说话,有这样的一句话:“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这句话我十分认同,对一个人的认同除了外表,语言是了解这个人最重要的方式,你其实是一个有内涵、有爱心、善良的人,却因为不会说话、说不好的话而总是让人误会,错失重大的机会,那多可惜啊。所以,要想成大事,得先把话练好。懂说话,就是知人性,能够发挥你的情感,充分应用你的感受力来说话,你会比同龄人走得更远。

划重点:

会说话即善于沟通,是一项很重要的职业素养,体现的不是高智商或专业能力,而是高情商。掌握以下几个技巧,变身沟通达人:在心里建立沟通对象画像;适度重复对方的语言;用故事引导对话;掌握分寸火候。

本章节的工具卡:

就用这样的五个关键要素来练习讲一个故事吧。

人物:

主题:

情节:

矛盾:

解决方法:

说话前,先懂得看场合

一、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与其丈夫阿尔伯特相亲相爱,感情甚笃,婚姻和谐。妻子是一国之君,整天忙于公务和应酬,而丈夫却不太关心政治,对社交缺乏兴趣。有一天,女王忙完公事,已经深夜了,她回到卧室,见房门紧闭,就敲起门来。

问:“谁?”

答:“我是女王。”门未开,再敲。

问:“谁?”

答:“维多利亚。”门未开,再敲。

问:“谁?”

答:“你的妻子。”门开了,维多利亚走了进去。

从上面这个故事里,我想大家了解了一个道理: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女王回到家里,场合发生了改变,她就不再是女王,而是一位妻子。

在宫廷上对着王公贵族说话是一种情形,回家说话应该是另一种情形。

著名作家李存葆说过,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宣传鼓动不会是长篇大论,有时面对敌人痛骂一声,回头向战友一招手,喊一声:“有种的,跟我上!"这比宣传鼓动更有效。如果这时候,你说的是“有种的,给我上”,这种鼓舞的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因为在这样的场合下,士兵需要看到的是身先士卒的将领,而不是躲在士兵背后指手画脚、发表言论的将领。李存葆的话说明,说话要根据场合,在对的场合用对了语言,产生的效果有时抵得上千军万马。

在我进入创投话剧社之后,认识了几位大家都认识的名人,比如原来央视的新闻频道主持人张泉灵。泉灵就是一个非常会说话的人,因为她的特殊身份,无论导演、演员都可能会更加顾及她的感受,所以她反而经常通过自嘲来拉近大家的距离,任何话题都积极参与,从怎么发音、怎么练习形体,到育儿、减肥、养猫、喝什么咖啡这样特别生活化的话题,都总能和大家聊到一起。

一开始大家和泉灵感觉还有距离,慢慢地发现原来泉灵是这样的人,能把写着“智障”的发卡往头上贴,能累了趴在其他人肩上,说“让我趴会儿”,也能对八卦津津乐道,又可爱又感性。她确实是我见过的知识系统强大、视界开阔的女性,在对新知上也是和自己极度较劲的人,但在和人沟通上,却特别懂得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懂得如何放低自己和他人相处,让自己活得像个普通人。

人,总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生活的人,在不同的场合,面对着不同人、不同事,就应该说不同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说话,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言谈效果。不看场合,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到什么说什么,也往往会被归到“不懂事”的范畴。

古人云:“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意思是:明理和智慧,不仅表现为说话得当,也表现为不该说话的时候保持沉默。

如果在说话过程中出于礼貌或是其他原因无法保持沉默,那么选择巧妙避开话题,也是一种智慧。

二、在什么样的场合要说什么话呢?

(一)分清自己人和外人的场合

我国传统文化一向是重视内外有别的,对自己人可以无话不说,甚至可以说些放肆的话,而对外人,则不会如此。再者,你说错话,自己人可以包容,外人就不好说了。因此,遵循内外有别的界限谈话,人们认为是得体的,违反这一界限,便会被认为是“乱放炮”,说话不得体了。

比如在家里你可能经常和你的先生吵架,但是当家里来了朋友或者同事,你就得给足你先生面子,不能当着朋友或者同事的面来揭短,指责你先生百般不好。有些人好不容易家里来个人,就进入怨妇的状态,进行血与泪的控诉,其实这就是“不懂事”,外人看在眼里除了对你先生产生差评之外,对你也不会徒生好感,反而在心里说“绝对不能娶这样的女人”,而等外人一离开,你先生会跟你吵得更厉害,你又会更加抱怨,从而进入恶性的循环里。反之,你在人前尊重他一分,他会记在心里,在人前也会敬你一分,即使他有不足的地方,因为你对他的尊重,对他好处的强调,会变相地提醒他自省,从而纠正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对另一半如此,对孩子也是如此,孩子也有尊严,也有自己的小骄傲,当着外人比较和批评自己的孩子,对于孩子其实是极大的伤害。

在工作中,同样有自己人和外人的区别。很多时候,一个企业内部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我们经常关起门来内部开会极其犀利,从事到人都会有各种挑战和质疑。但是当我们去面对外部客户、合作伙伴的时候,就总是齐力体现我们最好的一面,在沟通上互相补台,互相称赞,表现出一个团队最好的样子。如果在外人面前互相踩踏,或者体现出互相猜疑,一旦给有恶意之人利用,企业和个人形象就一起都崩塌了。所以,说话一定要分清自己人和外人的场合,懂得张弛有度。

(二)分清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场合

很多人说玲伟姐你太会说话了,每次看你上台说话都特别有煽动力,逻辑性特别强,又充满了**和智慧,好想跟你学说话啊,这样的说话能力可以怎么训练呢?

其实在非正式场合,我的好朋友们老批评我不会说话,太刚直,不会转弯,不会造梗。经常朋友们讲了好几个梗,我都没听出来,还总是问为什么啊,过了好一会儿才明白过来,一个人在那儿傻乐。

所以,把场合分开,在正式场合你需要做足准备,这里也分几种说话方式:

如果你是正式场合下的主题发言人,那么你最好提前想好:今天要讲什么主题,对象是谁,你希望传递什么样的主张,你希望现场产生什么效果。

如果有很多人一起主题发言,你想让别人记住你,你就要有不一样的地方:

1.你需要提前了解其他人的主题是什么,看看是不是有重复的或者差异过大的地方,如果有怎么处理,如何提供一个好的主题,起一个好的标题;

2.你可以提前做一下开场的准备,设计一个大家都会感兴趣的问题,或者一个和主题相关的小故事,把大家的关注力完全聚焦到你的话题上;3.你要给自己的主题分出波段,建立关键传播点和**点,每一个波段都要有让大家记住的点,简单、清晰、触动人心,又有认知的深度。也许最后大家对于正常活动没有印象,但是记住了你讲的某一句话或者某一个故事。

4.你要做一个收尾的设计,可以是强化你的信念,可以是激发在场每个人的善念,也可以是激励每个人对美好愿景的向往。

当然,在正式场合,也有很多“怪咖”,不走寻常路,总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沟通风格,你可以发表任何看法,可以标新立异,但是在正式场合,我建议六个字:正念、正言、正行。

正式场合的演讲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有的放矢,轻松自在,大多数人都会紧张,有时候甚至忘了准备好的话术,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放,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不了。那么对于这样的情况,我的建议是:没有其他办法,提早练习,反复练习,练上十遍百遍千遍,你一定就练出来了。乔布斯总是能做煽动人心的演讲,他的产品发布会就是全球“果粉”的朝圣之旅,而乔布斯的演讲则是每次早早就开始反复练习。

如果你不是主题发言人,但这是一个正式场合,比如酒会、颁奖典礼,等等,在你身边都是一些有身份的人士,你希望在这里不做沉默者,能够在其中闪光,那么,至少你需要提前准备一套介绍自己的话术,你的名字,你的家乡,你的职业,你的兴趣,你喜欢读的书,你喜欢喝的酒等等,提前准备,你一定会在这个场合下遇到愿意和你沟通的朋友。

和正式场合的认真准备、谨言慎行相比,非正式场合你完全可以轻松地做你自己,真实、真诚就好,千万不要刻意,也不要太用力。让大家了解真正的你是什么样,喜欢你的自然会来到你身边,不喜欢你的证明你们的处世方式不一致,淡然看待离开就好了。人生不在于有很多人喜欢你,而在于通过多次交流和相处,了解了你的好和坏,知道了你的在意和不在意,还喜欢和你在一起的人。珍惜这样的朋友,远胜于有很多朋友。

(三)分清多说与不说的场合

有一次,我带着一个在我眼里很会说话的朋友去见一位我很尊重的企业家。我想我总是很严肃,讲的话题又总是离不开自己做的事情,太无趣了,这个朋友了解我的项目,人又很好玩,很会调节气氛,会讲很多段子和笑话,带着他去应该更有话题。那天聊了很多,我刻意少说话,让我的朋友多说,确实一个下午大家聊得特别开心和畅快。回到家里,这位企业家就发了一个信息过来:玲伟,今天你讲得太少了,我其实想更多了解你对你现在做的事情的想法,结果你的朋友太能说了,我又不好打断,我看你也插不进去话,你如果还有要说的给我发信息吧。

我发现原来能说多说也未必是好事,我的朋友忘了主题,天马行空聊了很多,却跟我们原本想聊的话题没有半分关系,也忘了我的角色,他变成了主角,我变成了听众。而我又说得太少了,结果让整个宝贵的对话时间都处在闲聊的状态,我们出于礼貌又都不好打断,所以,本来有很明确目标的会面被浪费了不少时间。

说话同样需要分清什么时候多说,什么时候少说。自己该多说的时候就要充分表达,承担主导话题的责任和义务,该少说的时候就要做好配角,做个称职的捧哏。

会说话和“话痨”绝对不能画等号,我们要会说话,但千万不要成为别人眼中的“话痨”,喋喋不休,不顾他人,当大家都疲劳需要安静的时候,或者有些人想说话却没有机会说,你不断说话、大声说话就变成了杂音甚至噪音。

在与他人的对话中,注意好上面所列的几个场合,有所感受,有所关注,你就会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沟通对象,不仅大家愿意和你交流,你还会找到自己最舒适也令人舒适的状态。说话得体的人,其背后潜藏着的,是深入骨髓的善念,推己及人的尊重,深刻独到的智慧和不为烦琐动摇的钝感力。

划重点: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会说话需要会看场合,看场合主要表现在分清自己人和外人、分清正式和非正式场合、应该多说和不说的场合。察言观色而后得体表述,不卑不亢,就是高情商沟通。

本章节的工具卡:

做一个正式场合的演讲准备,你可以这样反复练习:1.先为自己设计一个名字的介绍,让大家记住你;2.提前向主办方了解这个场合的主题是什么,为自己的演讲起一个切合主题的好标题;

3.你可以提前做一下开场的准备,设计一个大家都会感兴趣的问题,或者一个和主题相关的小故事,让大家的关注力完全聚焦到你的话题上;4.你要给自己的演讲分出波段,每一个波段至少设计一个能够打动人心的关键点,简单、清晰、触动人心,又有认知的深度;5.为收尾做一个精心的设计,可以是强化你的信念,可以是激发在场每个人的善念,也可以是激励每个人对美好愿景的向往。

这样说话很有气场

有很多人跟我说过,听你说话好有气场啊,一开始我还纳闷我只是说话而已怎么就有气场呢?后来他们跟我讲就是想听你说话,而且怎么都听不够。听完以后就是觉得你好牛啊,想加你的名片,希望认识你,希望听到你更多的演讲。

认识我的人知道,我是一个特别朴素、随意,甚至在外表方面粗枝大叶的人,即使在正式场合,穿着打扮都非常简单,因为南方人的特质,说话语调比较平,很难像演讲师一样抑扬顿挫。所以,一开始被大家夸有气场我权当作对自己的一种鼓励。后来说的人多了,我才发现他们是在真心夸赞我,甚至有些人追随我多年,听我的演讲,看我的文章,上我的各种课程,还总是会去点赞。

所以,在如何说话里,即使你不美丽,也无法口若悬河,你也可以去尝试建立自己的“气场”,即使是普通人,通过好的讲话,你也可以拥有气场,拥有属于你的追随者和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