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第三步:转换思维模式3

这样,海报的设计才会形成闭环,产生应有的价值。海报变成了一个入口,每一个看到海报的人又都是入口。让平面化的纸张变得立体,让人们把这张纸变成一个入口,而二维码则是进入的一个钥匙,当你从二维码进入,就是开启下一次。这就是闭环思维的一个典型体现,这个例子实质上就是商业上我们说的获客的路径,用闭环思维的设立让循环继续,让传递继续,让交易继续,让每个用户都可以帮你开启下一个用户,每一个使用都是下一次的开启。今天我们看到微信的成功便是如此,通过朋友圈的分享和转发,把这种成就感传递给下一个人,下一个人再传递给下一个人求关注,社交链条就形成了。

对于商业来说,不止于获客,其实每个环节都需要闭环思维来开启下一次,即便是定一个方向,也未必就是永远不变的,在这个时代也有多次调整的可能,也可以通过要反复试验,基于数据、基于场景的分析去开启下一次更接近于正确的决策。因为这个世界是动态变化的、你的用户以及需求也是动态变化的,所以你的方向制定过程也会是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慢慢地,你的选择能力会变得越来越科学,也越来越精准。如果没有闭环思维,不能开启下一次,不能进入循环上升的过程,你面临的只有选择失败的沮丧。

而在商业中,做一个产品的过程,更是需要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用最小成本做出原型来去试验,每一次验证的结果都是下一次产品版本迭代的开始,没有最好,只有不断更好,最终达到超越用户需求、实现极致化的用户体验。

任何时候,一定要及时形成反馈。反馈的过程就是总结和递进的过程,只有及时反馈才能开启下一次。如果你不反馈,而直接去做第二次,那么就无法形成闭环,而是一个平行关系,没有认知和试验的连贯性。

那么即便你做再多次,继续往下做,仍然可能不断走错方向。

做下一次,而不是做第二次,这就是闭环思维和平行思维最大的差异点。

我常说创业创新是科学实证学,只有在不断的试验、反复试错中才能逐步走向成功。所以,我才花了近五年的时间,打造了一套帮助创业创新者进行实战和迭代管理的《创业加速八布法》,这正是帮助每个人建立闭环思维的实操工具,这会在我的下一本书里专门来讲。

闭环思维的第四点,要掌握“复盘”的基本方法。

当一件事情开始之后,要做到什么样才算有成果?

你应当设立目标。当一件事情结束之时,是否和目标匹配,或者存在差距?这时你要进行复盘。复盘的目的就是将事情的发展状况与目标进行对比,实现了什么,没有实现什么,中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原因,如果再做一遍会怎么样,会不会更好。

复盘的理念来自围棋,棋手下完一盘棋总是要把棋子重新归位,看看之前整个下棋的过程自己怎么下,对方怎么下,当时为什么会这么下,如果重新下有没有更好棋着。当复盘的理念被放到企业或者个人的自我成长上,就可以帮助企业或者个人建立更加完整的闭环思维。

复盘能让行为变得更加精准,让结果不断趋近于目标,是自我总结和深化的好方法。

复盘里最核心的环节有四个:目标回顾、差距比较、总结规律、建立行动。

1.目标回顾

你需要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目标,所以当过程结束之后,你才可以用结果去比对目标,进行复盘,否则没有目标就没有比对的标准。在目标回顾中,可以多方面分解,有商业目标、收入目标,也可以有客户和用户增长目标,还可以有个人学习和成长,以及家庭和睦的目标。回顾中,要客观体现达成的部分,也要客观体现未达成的部分。两方面都非常重要不能只总结未达成的部分。

2.差距比较

它是针对目标,达成部分,或者超越目标的部分有多少,为什么能够达成,或者为什么能够超越。好的要比较,总结分析出原因;未达成部分差距多少,为什么没有达成,同样需要有原因。原因既要有主观的,从自身找问题,也要有客观原因,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那些支持未及时满足等。

3.总结规律

通过以上的分析,必须总结出可固化的方法或者流程,让做得好的部分得到巩固,让做得不好的部分通过方法可以进行优化。

4.形成行动

总结完规律之后,需要建立行动计划,这就是闭环思维第三点讲的,进入下一步。复盘起于行动,结束还是行动,这样才能形成循环上升,有连贯性地提升。在行动中,有三类行动:开始做,继续做,停止做。

比如老师交代你画圆,你画完圆之后,要把画好的圆交给老师,从老师那里获得反馈信息,所画的圆是不是老师想要的,如果老师说不是,你就需要去记下差距,越精细越好,哪个部分还不错可以巩固,哪个部分需要调整,偏离的度数是多少,然后总结规律,怎么样才能画好一个圆,用什么做对标,或者用什么工具来画是最有效的。接下来,写下画画的心得,以后画画不能再如何,要开始如何,之前做得哪些好的地方要继续,哪些不好的地方要调整。如果没有这样的复盘思维,第100次画圆和第一次画将没有什么区别。

我女儿每次考完试,老师总要让家长签字,签字的目的是保证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绩。事实上,这里如果让孩子用复盘方法论做总结一定会比让家长签字要更好。让孩子掌握复盘的方法可以帮助她知道如何学习,这远比被家长监督学习更加有效。

比如这次考了97分,得了97分好在哪儿,如何巩固?还有3分错在哪里?下次如何避免同样的错误?到底有没有针对事情进行透彻的分析,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在哪里,需要继续巩固的知识有哪些?

复盘的思维会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如何自我反思和自我精进。

闭环思维不仅体现着你的个人素养和思考能力,同时培养优秀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所以,让闭环思维成为自己的习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有始有终,会让你获得更多的信任和尊重。

划重点:

闭环思维就是从起点到终点,然后再回到起点上。工作中常见的“PDCA循环”就是典型的自运转闭环体系,这是一个是周而复始的过程。

我们要形成闭环思维,让习惯的力量带我们前行。

本章节的工具卡:

每天晚上跟自己做一个复盘的练习。

目标回顾:

我今天计划完成什么?(不要超过3件事)差距比较:

实际上完成了

未完成

总结规律:

改进行动:

开始做(不要超过3件事)

继续做(和当日未完成的部分连续)停止做(没有意义的,阻碍你完成重要目标的行动)

敢质疑,才能有创新

对于当下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无论喜欢也好,习惯也罢,最终还是要学会适应。尤其当我们身边碎片化的信息越来越多时,需要不断自我提升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周围的一切都在调整着、发展着,新的东西、新的思想不断涌现出来,要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必须好好正视当下:现在的生活是不是我想要的?我将来要去到哪里?我还能做什么?

人生新的起点是从质疑开始的。

一、创新是从质疑开始的

当人生处于平衡状态时,如果没有外界的干扰,是很难找到出口的。定性思维带来的是稳定,无法产生创新。当你敢于质疑时,一切将变得越来越有意义。

有些时候,你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相信的,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质疑就是从身边的事情开始的,事情的过程与结果是否正确,并不是由外界来决定的。就算它是合理的,也需要经过自身缜密的思考之后,才能确定它的合理性。思考的过程,就是质疑和证伪的过程,所以在科学领域,只有经过证伪的观点才能称之为真理。

这里面有三个层面的意思:

1.事情发生的过程和结果,与人观察到的不同。

因为人的大脑会自动忽略很多信息,主动为你选择那些你愿意相信的信息。比如每天经历的事情有很多,但是并非每一件事情你都能记住。你愿意相信的信息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信息,你需要质疑,才能判断它们的准确性。

2.质疑需要你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单一的角度。

平常我们看问题时,总是从自身的角度来思考,得到的结果往往是片面的。不全面的结果并不是真正的结果,只有当你从更多的方面去考虑问题,才能获得真正想要的答案。其背后的逻辑,也是通过质疑来确定的。

3.任何事情,只要是对的,那么它必然经得起质疑。

如果是无法质疑的事情,那么它肯定就是不完善的,肯定存在着漏洞。证伪的过程就是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整合结果,意味着经历过深入的思考才做出的判断。

质疑的产生必然是复杂的,其内里有着深层的哲学思维。但是它并不是凭空产生,而是真正能帮助人看到事情的本质,更好地认识自我,保持客观冷静的思维,突破现状,获得创新的精神。所以,我们要保持用怀疑的态度来看一切事物,不要偏听偏信,也不要仅仅只是通过五感来获得信息,而是通过思考来获取信息。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能让人陷入固性的思维中无法自拔。当人的认知固定下来,不肯接受新的东西时,不愿意去质疑时,那么他的创新力就会慢慢消失。

创新往往是从敢于质疑开始的,敢于相信,也敢于怀疑,才能突破精神的桎梏,走向浩瀚的星空。

二、质疑是基于信任的挑战

1.好奇地问

带着好奇心看这个世界。眼中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并不一定会告诉你真相。俗话说眼睛是会骗人的,只有用心才能看到本质。所以要好奇地问,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会失败?通过这种方式,你能更透彻地看清这件事,对事情的判断会更加准确。

当你在一件事情上加入了自己的思考之后,它就会慢慢转化成你自己的东西,成为你思想的一部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2.质询地问

你要懂得怀疑,再确定的事情,也要去怀疑。比如通过这种方式,真的能成功吗?在整个过程中,会不会存在风险?当你用质询的眼光去看问题时,你就会看得比别人要深,而不是仅仅浮于表面。质疑的前提是思考,思考之后才会形成疑问。

前段时间我遇到过一件事,女儿在做阅读时,给几个句子排序,按自己的想法对句子进行了新的排序,结果做错了,分数意外地低。老师要求家长签字,我认真看完女儿的试卷,觉得她排得比标准答案更有意思,我就问女儿:我觉得你没错啊,你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问问老师是不是可以呢?女儿听完我的提法非常吃惊,大声且不耐烦地说:老师说的是标准答案啊,我就是错了,这有什么好问的?这个对话让我很震惊,因为女儿居然完全放弃自己质疑的权利,甚至放弃答案可以是多元的思考,这样的教育将会把我们的孩子带往哪里呢?没有思辨?

没有好奇?只有服从和标准化?

我一直认为,教育带给孩子的是思考方式,突破常规的想象,而不是一个标准答案。显然有质疑、有思辨的学习方式要比学校的答案更有意思,更能启发人。

有思考,才会有提问,才会产生互动,才会有相互吸收,才能形成真正意义的平等。

大学刚毕业时,我进入到联想公司做联想管理学院的班主任,正好有机会跟着柳总(柳传志)进行联想文化的提炼,记录过往的历史和老故事。那时我才22岁,大概是在大学一直担任校园记者,所以遇到不懂的问题我就忍不住提问。柳总是一位待人随和的人,他不仅耐心地给我解答,还给我提建议:你喜欢提问这件事非常好,说明你爱思考。但是有一点你需要注意,就是当你势能没有到的时候,你最好先按老板的想法来做,把他的要求做到位,他后面一定有他的道理;等你的势能达到了,那时你就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来做。正因如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你想要做好一件事,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势能,要蓄势待发、审时度势。

如果我没有提问,没有质疑,那么我就不会收获这样的忠告。

3.问有力量的问题

什么是有力量的问题,就是对方会沉默、会思考、会感动、会滔滔不绝、会因为你的问题而找到了他自己的答案。提问代表着你的深度和你对探究真相的态度,即什么才是真正的真相。我之所以喜欢新鲜的东西,与我当年做记者有关。那时我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的法拉奇,她曾经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最勇敢的记者。她从小就具有超越常人的好奇心,她告诉我一个道理: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人,都要直指中心,对应重点,你所提的问题应该有目标,有质量和深度。

表面上是犀利的提问,背后是最充分的资料准备,而本质是建立对等的姿态、独立的人格和保持善良的感同身受。“平等”“独立”“保持善良”这几个词对我来说充满了魅力,也是我做人上坚持的信念。

在大学做记者团团长时,经常要采访学校的院士、成功的校友,每次采访所提的问题都要有足够的深度,所以我会列很多提纲。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要怎么提问,怎样有礼貌地质疑,怎样能捕捉到他从没说过的话题,如何才能深入到事情的本质当中,让对方愿意跟你交流。只有让对方想说,并且说出他基本不说又最想说的话,才是成功的记者。

任何时候你要努力不让自己陷入被动,你要敢于直面问题,当对方回答你的问题时,你要快速抓住对方的重点,继续加深问题,问下去,直到问题的本质,甚至唤起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根源和情感。

质疑精神就是抓住问题的根本,不断地思考与反问,直到深入到事情的本质。有人说质疑就是得罪人,不信任人,会让自己在这个社会变得没有情商,没有朋友。我想说的是,保持质疑,却不是批判和指责。质疑精神不是强调一种怀疑的态度,你所质疑的是事情本身,而不是真的怀疑这个人,你要体恤人情,要有同理心,在交谈中要让对方相信你公允的出发点,与你建立良好的互动。所以,质疑是基于信任的一种挑战,是共同探究事情本质的一种思维模式。它让你们共同寻找那些没有被注意到的问题,一起寻找答案。

三、质疑是为了获得自我提升

对于权威,你要敢于质疑。权威不一定就是对的,成功的人不可能永远成功,成功的方法未必适合于每一个人,你要敢于提出疑问。质疑权威并不是挑战权威,而是在质疑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所有的质疑都是为了得到更好的答案,为你的行为提供深层的指导。你可以质疑你的上司,但是你要让上司明白,你质疑他并不是否认他,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或者找到一个更好的方式方法创造价值,是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

当你敢于质疑权威的时候,你会在这个基础上获得新的观点或新的想法,完善你的见解,提升你的行为。这就是质疑权威所产生的价值,它是具备创新性的。

你还要敢于质疑身边的人,甚至是那些与你走得很近的人。很多时候,人因为面子,对于身边的人所提出的问题,不敢怀疑。但是人总是需要一些突破,这些突破就来自是于相互观点和认知的碰撞。只有不断地碰撞才能产生新的思维,才能有新的东西出现。

不仅如此,你还要敢于质疑自己。你所思考的就一定正确吗?你所擅长的事情,这一次也一定能完成吗?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当你觉得你所认为的就是对的时候,就会对事情产生巨大的认知偏差,你会下意识地通过这种偏见来看待问题,于是就会忽视事情的本质。

人最难做到的就是质疑自己。

质疑自己是自我反思的过程,帮助你打破思维惯性。你需要思考,这究竟是你的问题,还是他的问题。人最好的成长就是自我反思,不是迎合他人。

当然,过于质疑自我是非常危险的。当你天天生活在自我否认之中时,你的情绪会越来越差,到最后肯定会崩溃掉,因为你总是在自我怀疑,没有信心做好事情。你要清楚的是,在质疑自己的过程中,是为了寻找到真相,是对未来更好的一种探究,今天到底我做得对不对,接下来再去做的话会怎么样?要如何更好地跟领导或下属进行沟通,如果沟通的话,要提供什么样的建议。其实质疑自己的过程,就是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过程,把它当作探索而非否定。就如曾子所言:吾日三省吾身。省,就是自省,让自己更好地看清自己。

所有的质疑都是为了提升,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当下。当你停留在当下时,质疑就会变成郁结,产生负面情绪。人最怕的就是负面情绪,会带来致命的伤害。

曾经有一个朋友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可以断交,但是不可以结怨。比如你与同事不再来往,但是千万不能结怨,一旦结怨,未来的路就不好走了。夫妻也是如此,最好不要记仇,那是很危险的。所以我觉得自己同自己,可以做到断交,而不是结怨。要怎么做呢?根据当下的情况,你做完总结之后,这一刻的你就与上一刻的你断交。决不把上个时刻自己都不满意的事情和糟糕的情绪带到当下。在下一个时刻到来的时候,你就会处理得更加满意,因为你想到了更好的办法。

这就是放下,该质疑时质疑,该放下时放下,不把对自己的质疑变成怨气,就不会陷入自我否定当中。人不能只是停留在质疑的状态之中,尤其是质疑自己时,既要有怀疑的态度,又要能积极地面对未来。所以,我认为应该用科学和艺术的态度去质疑,去看待问题。用科学的态度质疑自己,用艺术的态度放过自己。

划重点:

质疑是迭代和创新的前奏。质疑精神就是抓住问题的根本,不断地思考与反问,直到深入到事情的本质。带着好奇心去质疑一切,包括自己。

本章节的工具卡;

在质疑的过程中,练习两个正向的提问方式吧:1.好奇地问,好奇背后是真心的快乐和开朗,你要清晰地感受到这一点。

然后对一天中你接触到的新人、新事、新知都产生好奇:这到底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事,我很好奇他的3个方面是?

2.提有力量的问题,什么是有力量的问题,就是对方会沉默、会思考、会感动、会滔滔不绝、会因为你的问题而找到他自己的答案。

所以,试着和身边的1个同伴(家人、同事、朋友、客户都可以)进行1次半个小时的交流,看看你是否在对话中提出有力量的问题,把你觉得最好的问题记录下来。

不一样的创业者思维

在创业的几年中,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要不要创业?创业之后你有没有后悔过?如果重新让你选择你还会不会选择创业这条路?

创业确实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有一句话,你以为现在就是创业最难的一年,下一年就会好了,结果到了下一年,你发现原来上一年还是好的,最难的总是下一年。比如对于创投圈来说,2018年经济下行,投资机构都缩紧资金,创业者以为2019年会好一些,结果发现2019年大量的资本和投资机构自己都活不下去了,更别说是融资。

以为2020年应该会好一些,没想到2020年黑天鹅现象出现,新冠疫情让中国乃至全球经济进入前所未有的危机和熔断式下滑,企业无法正常开工、消费者无法正常消费、连学生都无法正常上学,对于大企业来说“活下去”都成为一个核心主题,别说那些还在摸索中的创业企业。我前两天在朋友圈里看到了北京一个做活动的公司,做了4年,做得非常好,积累的会员已经达到上百万,合作的活动场次有几千场,但是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赚钱。他的创始人把家里的钱拿出来,然后向合伙人和客户借了几百万,在前两天写了一封信说我要去寻找自由了,然后宣布把这个非常知名的活动公司关闭。我看到这个朋友圈心里也是挺酸楚的,觉得创业者真的是不容易,在创业的几年过程中搭上自己的资金,搭上了自己的友情,甚至搭上了自己的家庭和健康,到最后创业可能还是不成功。

我记得第一次做直播的时候有人问我:·到底该不该创业?

·创业到底意味着什么?

·什么样的人去创业呢?

·我的合伙人都不干,那我还要不要硬挺?

我回答了一句话,他们说这个太不像是一个加速器的创始人,或者说是一个知名导师的回复,但是确实是我的心里话,我说不要硬撑,实在开不下去了你就停下来,不要有包袱,不要被面子所累;或者先静一段时间,然后再思考你是不是真的还要创业。对于创业者来说,健康是最重要的,在任何时候,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就像你对企业的生命敬畏一样,对于自己的生命也需要非常敬畏的,保持自己心态和身体的健康,你传递的价值观和你建设的组织才可能健康,所以什么样的人特别适合创业呢?

一、什么样的人特别适合创业呢?

第一,只有那些真的在心智上特别强大的超级乐观主义者。

创业是特别考验心性的,我在一次分享课上听到湖畔大学教务长程龙评价马云。他说马云是他见过的超级的乐观主义者,在任何情况下,他都是保持乐观的,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所以创业者的第一条,超级的乐观,心智极其强大。你内心是敏感的、脆弱的,还是能够自我修复的、在某些地方是大条的,或者在某些地方是非常坚持、果敢决绝的。

如果你的修行不够强大,那你把创业当作一种修行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要不要创业要看你的内心是不是足够强大,是不是把创业当作一场修行和人生的历练,你是只注意结果,还是把结果和过程看得同等有意义,这一点很重要。

我曾经讲过一句话,人生最好来一次ALL IN的创业,因为只有通过创业,你才知道你自己适应变化的能力,你才知道你自己突破瓶颈的能力,你才知道你自己潜在最大的可能性,以及你的边界到底在哪里。人生就是一场探索和发现之旅,对于自己更是如此,如何探索和发现自己的可能性,创业是最好的一种。

但是创业就跟炒股一样,你一定要有一个止损点,止损点在哪呢?就是根本看不到价值、始终做不出产品、始终赚不到钱,还有当你发现自己的心态和健康都大幅下降的时候,甚至创业已经既没目标也没意义,你就需要停下来了。

第二,创业属于那些应变力超强,对外部环境积极判断和善于快速行动,善于自我学习和迭代的人。

我经常引用达尔文在进化论里头的一句话: It is not the strongest of the species that survive, nor the most intelligent, but the one most responsive to change.最后能够存活下来的,不是最聪明的,也不是最强壮的,是那些最适应外部变化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所以创业实际上是特别考验人的应变力,你能不能跟得上变化,比如说这场疫情,我们都说它是危机,但它是危就一定有机,它可能是最大的威胁,同时对一小部分人来说,它也是最大的机会,让他们有可能成为独角兽,有可能成为领头羊的最大的机会,如果不抓住,可能就错失了。所以我们说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就是那种应变力特别强的,能够适应外部变化,快速捕捉这种变化趋势,还能快速做出反应的人。

第三,创业属于那些能够建立起真正竞争力的人。

创业在什么时候止损,在你没有价值、没有产品、始终不赚钱的时候。创业中非常需要考验每个企业的竞争力,那竞争力是什么呢?就是你具备不具备跟他人相比的差异性,你具备不具备提供给客户的价值。在创业的过程中,这是对于你的系统能力,对于你的产品,和对于你能不能提供有价值的行动整合起来的一种考验。如果你始终不能建立起你的竞争力,即属于你的、始终不变的核心引擎,很可能当你自己还没有退出的时候,你就已经被市场淘汰。

所以,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

第一,心智强大。他能够通过创业过程不断地去发掘和驱动他人,同时能够让自己更加强大的人。第二,应变力。具备最强适应能力的人。第三,竞争力。真正的能够建立差异点,并且形成自己的产品和能力,能够持续给客户带来价值的人。

二、不一样的创业者思维

因为在自己做公司之前,我很长时间都在世界500强企业以及民营上市企业做高管,所以很多人问我,做一个创业者和做一个职业经理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我说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物种”。

创业者是“野”孩子。不喜欢循规蹈矩、喜欢接触新鲜的、不一样的事物。而职业人是“乖”孩子,喜欢按照规范的动作来。

创业者是最“善变”的人。他们总是把变化当作常态,而对于固态化的情况反而会担心和焦虑,适应变化、跟随变化、把握变化。职业人是追求“确定性的”,他们对于变化会感到恐慌,所以始终希望在确定的环境下,有确定的目标、流程,来进行工作和生活。

创业者是执着而不固执的人。他们有自己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对于目标执着,而对于过程相对柔性和包容,不会过度纠结。职业人是固执而不执着的人,所谓固执是固执于自己的认知、思维模式和以往的经验,并以此来评判他人及行为,而对于目标和使命往往是跟随性,所以反而不那么执着。

创业者往往要忍受“众叛亲离”。他们知道选择自己热爱的事情就要承担一些常人所不能承担的挑战和艰难,来自合伙人的、投资人的、员工的、家人的,甚至自己对自己的怀疑。你都需要去面对和处理。职业人追求和谐与平衡,不喜欢面对冲突,喜欢保持同事之间的和谐和平等,追求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平衡。

创业者又是胆大敢为,有点疯狂的人。比如乔布斯,活着就为改变世界;特斯拉的埃隆·马斯克,造完能源汽车,造火箭,开始为人类未来在哪个外太空居住而进行打算;马云在创业初期尽管没有一个投资人看好他,他也始终坚定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些想法无一不胆大、不疯狂。而职业经理人是规避风险,按经验和规矩来,他们在企业中的核心价值就是规避风险,让企业按照固定的模式、确定的模式和流程来行进,然后继续优化、固化。

创业者喜欢创造和突破,打破常规,去除条框,比如像谷歌的创始人拉里就具有典型的不设限的特质,而在中国最像谷歌的字节跳动,它的创始人张一鸣同样也有这样的一个特点,所以才能够成为引领者。而职业经理人习惯建立流程和规矩,他们没有条框就没有安全感,在相对规矩和约定的环境下才能够更好地思考和行动。

创业者追求内在的自由,为了内在的自由可以有强大的内心、自我约束、自我学习和自我升级;而职业人遵循有约束的自由,凡事必须有规矩、有约束,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关系、因素、能力等。

比较下来,你可以知道创业者的光荣、梦想以及背后要承担的各种特立独行,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在任何公司都需要这样的两个角色。而相比之下,创业者一定是那个从0到1,缔造新世界的英雄式人物,职业人则是那个从1到N,让齿轮持续运转,并不断高效化的团队。

很多职业人最终也会走上创业者之路,有的会去创业,因为他想从内打破,去除条框和束缚,去做一个不一样的自我,去遵循自己的心和方向。有的会在内部因为格局、担当和成就的变化,成为企业的合伙人,进入到企业股东的行列,成为企业真正的拥有者,从而与企业发展成为生死与共的利益共同体,那么,这样的职业人身上也会有了创业者、创始人的心态和特质。

三、创业者、创新者与改变者

2015年,在我创建AA加速器的时候,就把它定义为:发现和助力未来的改变者。改变者一直是我心中真正创业者的标签。有人问创业者和改变者有什么区别呢?到底改变者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什么才是我们心目中真正能够推动改变的改变者呢?

在讲改变者之前,我想先讲讲创业者和创新者的区别。

创业者和创新者,创业者是以建“业”为核心,有产品、有商业,所以找到产品、提供价值、建立商业模式是创业者必备元素。有些创业者可能能够做成生意,总能找到好卖的产品,把产品卖出去,也总能赚到钱,但是在钱之外没有更多的创新。而创新者,核心在于“新”,创新者有可能不是创业者,不长于业务经营,但是长于改变和创造,建立不同的推动。我想说的是改变者是那种创业创新者,既能够推动改变,带来创造发明,又能通过商业化,将这样的创造应用于社会,产生积极的显性的价值。

所以,接下来聊改变者基本是匹配于创业创新者的逻辑。改变者是什么样的?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

我们在筛选改变者上,强调了4个精神:第一,有真实的、想去改变的内在动力。

改变者总是积极的去拥抱变化,乐于探索世界的未知,将创造价值作为人生的乐事,不惧怕失败,在失败中追求改变的方向和动力。我自己是非常喜欢乔布斯的“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这个理念,为什么我去做发现和助力未来改变者,我们也特别希望去找到那些是真心为了去改变世界的人,可能其中只有很少数人成功了,但是我们觉得我们在推动一种力量和一种精神,所以,希望找到有真正推动改变,让世界变得更好、更有效的、真实的、内在改变的动力。

第二,有极致的产品思维。

一个创业创新者一定拥有极致的产品思维,做好一个产品,创造一类价值。你只有能够去打造一个对用户真正有价值的产品,你才有可能去创造改变。你能够去找到用户当下面临和想解决的一个问题,你才有可能去抓住机会,形成改变。

产品这件东西,如果你自己不够极致,你就很难给到用户一个能够去满足他期望,或者超出期望值的产品,因为用户是不一样的;只有你超出他的期望,用户才会对你叫好,才会竖大拇指,所以,只有拥有有共情的用户思维,你才可能做出一个让用户眼前一亮,甚至能够说WOW的一个产品。

第三,具备良好的商业思维。

什么是商业思维,第一步做流量,就是我们说获客的能力。怎么去做获客的能力,怎么实现用户的增长,怎么唤醒用户内在的需求,怎么能够实现用户的自驱和裂变。第二步是怎么赚钱,很多人说赚钱这件事情就是忽悠啊,如果这个真的是忽悠的话,你忽悠一次就没戏了,所以你真正要去创业,要持续赚钱,你要让他觉得真的对他有用,而且他觉得这个事情他不付钱都亏了,如果能够去建立这样的一个维度,就真正建立了一个优质的商业模型。

要建立商业思维,首先你要撬动用户购买的动机,他为什么要购买。第二个是降低用户觉得买这件事情的难度,他觉得我是可以买得起的。一个是提升动机,一个降低难度。同时你还需要建立让他有再度购买的能力,让他成为你的事业合伙人,能够去吸引更多的用户来参与到这个商业中,这样的商业思维是改变者非常重要的思维。

第四,有改变者精神。

包括哪些呢?

1.洞见和引领。就是你敢于去定义一件事情,敢于引领一件事情,敢于坚持一件事情。拿我们自己的例子,在做加速器这件事情上,中国是没有任何的案例,甚至全球都没有人定义过什么是一个加速器,跟孵化器到底有什么不同,加速器的加速产品到底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 AA做了一件我觉得是引领性的事情:定义什么是加速器,它是专注于内容服务的;定义什么是加速产品,它是帮助创业者和中小企业看到改变,并且形成改变的一套系统工具。

我们在这中间不仅仅是定义了这样的行业和这样的产品,我们也主动推进了这个行业联盟的成立以及行业共同的思想,比如说我们牵头撰写了《中国加速器蓝皮书》,我们推进建立了中国加速器联盟,我们提出了加速器的三个“不作恶”。当然跟很多的企业家相比, AA还做得不够,但是作为一个改变者,首先你要秉持对的价值观,敢于定义和引领,不要永远想着我是一个跟随者,要等别人做成功了我才敢做。你敢不敢去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是改变者的基本精神。

这个事情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当你形成一次突破的时候,你就能够看到自己的天花板已经被打碎了,你的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大,你的心胸会变得越来越宽,你的格局会变得越来越高,你身边优秀的人会变得越来越多。

行动是改变者非常重要的精神,只有去做才有改变,光想不做是无法形成任何的推动和改变,所以,敢于行动、勇于行动,快速行动,都是改变者最基本的特质和精神。

3.社会责任。前一段看到一则信息,乔布斯的遗孀说要把她拥有的250亿财富完全捐给社会。因为她觉得个人占有这么多的财富对社会是不公平的,而且对家族也不是一件好的事情。我看了很受触动,每一个改变者一定承担了对社会、世界、人类的社会责任,有他内在产生价值的深度诉求。就比如说这次疫情下创业者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我们就组织我们认证的创业创新加速引导师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完全免费的 20天助力计划,这20天里我们的引导师花了很多的精力来帮助我们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即使大家投入了自己特别多的热情,回答了大量的问题,有些人还是会面对冷脸和怀疑。但团队中所有的人都说到做到,共同坚持了20天,只要有任何企业提出任何问题,我们的引导师都用自己 120%的热情去支持他们,辅导他们,我觉得这个就是社会责任,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改变的精神。

改变这件事不仅仅在创业、创新者身上,当我们放到每个人身上,每个人都希望过更好的生活,都希望自己的生命更丰盛、更多彩、更有价值,这就是真实的内在改变的动力。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为改变而生!

当你真的把自己当作一个真正的改变者,试图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一些、更有效一些、更丰盛一些,让他人从你这里感受到不一样的温暖和价值,那都是极好的事。

即便你不是创业者,你是一个家庭主妇、你是一个孩子、你是一个蓝领工人,或者你是一个企业的职业人,在改变的过程中失败了,没有达成你期望的目标,但因为你始终在推动改变的发生,为改变而生,所以你也不会有任何的遗憾。

划重点:

大浪淘沙的局势下,真正适合创业的是在心智上超级强大而乐观、应变能力强并掌握独特竞争力的人。也许你不是创业者、创新者,只要你在积极推动改变的发生,你就是一名改变者。

用这几个问题问问自己,你能不能 All in一件事情里?

1.这个事情是不是我真心想做的;2.这个事情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实际的价值;3.这个事情自己能不能一直做下去,做到老;4.这个事情是不是我可以做到最好;5.当我到老年的时候,回头看我曾经做过的这个事情,是不是会让自己感到自豪和欣慰。

如果是,就大胆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