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第四步:高情商沟通2

那么“气场”到底是什么?“气场”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一、气场是什么

气场的本意是宇宙磁场间的气流,后来又被扩展为你的语言或行动给你所在的环境创造出的氛围、形成的气势。

有些人把气场等同于气质,或者把气场认为是气势,这两个认知我觉得都有一定道理,但还不够全面。气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的悄然流露,气势是你表现出来的力量、影响力和感召力,我理解的气场是既有气质又有气势。

在说话中要建立你的气场,就是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意,言之有境,让你讲的内容充分体现你的精神和信念,反映你的格局和远见,大家关注你的“神”胜过关注你的“形”,这就是气质的部分。同时你又能够在现场唤起大家的共鸣,让大家能够进入到你的远见之境中,或者进入到你描绘的蓝图里,跟随你看到、听到、感受到。这样的共鸣自然形成一种内在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在现场形成心流(美好的感受在内心流动,形成幸福感和快乐感),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吸引,这就是“气势”的部分,于是,气质加上气势就形成了气场。《气场》的作者皮克·菲尔博士曾经说过:“气场是吸引力,也是魔力,是某种具备神秘能量的魔咒,它使得人们的目光总是被你吸引,不论你在做什么,都能让你受人关注。”那个具备神秘能量的魔咒应该就是你的语言中对于信念和愿景的描述,为什么被你吸引,因为通过你的语言在他心中产生了心流,所以禁不住被吸引,想关注。

二、怎么说话才能建立起气场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知道了说话有气场的重要性。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人,怎么让自己说话更有气场呢?

1.形体要舒展,要挺胸抬头。

小时候老师就教导我们,坐要坐端正,站要挺胸抬头。有气场的直接表现就是要挺胸抬头,展示一个良好的形象。让对方看到你的精气神,你的自信微笑,给大家传达一种阳光干练的形象。

我们经常讲话不知道手放在哪里,脚站在哪里。我有一些朋友就经常有这样的小动作:有人会把双手紧紧抱在胸前,这其实是典型的防御和戒备的暗示,很难让人跟你靠近;有的会手指拿着话筒或者铅笔边转边说,转的过程是他思考的过程,却很难让听者专注或者提升你个人的影响力,听者会觉得你很焦虑或者紧张;有的会把双手背在身后,边走边说,这个是典型的老干部动作,你可以讲得很权威,却让人产生不了亲近感。

所以,你可以做一系列最简单的手部动作练习,把双手打开,自然地放在身体两侧,跟随你的讲话做一些动作;你也可以俏皮地用一个手叉腰,一个手打开邀请大家参与;当你说到重点的时候,你可以把手举高,这可以带来向上的力量。

很多人一上台讲话脚也不知道如何安放,有的一直抖动一条腿,有的始终在一个点上站得笔直,有的一直在台上低头走来走去,这些都不会建立你的气场。最好的方式就是自然地和大家互动,始终面朝前方,该站立的时候站立,配合你的手势和表情,不会让你显得僵硬,该走动的时候走动,但你的眼光总是在听众身上,你知道踱步的分寸,你始终在舞台的中央部位。

讲话的时候要尽量让自己放松,放松是最好的自信。把听众当作朋友和家人,你想和他们讲讲话,也想听到他们的反馈,你的眼神千万不要直勾勾的,也不要只是低头望地抬头看天,你可以用眼神和听众互动,可以即时了解大家对内容的反应,做出语速和内容的及时调整,放松会让你对现场有敏锐度和掌控度。

2.要有底气,注意平常的积累。

想要说话有气场,说话的时候,就一定要笃定,语气不急不慢,吐词要清晰,声音要洪亮,但记住声音洪亮并不是让人觉得你要吵架,而是给人一种胸有成竹的感觉。在说话中,尽量不要用不确定的语言,比如这件事可能是这样的,我好像有点明白,我大概可以接受。“可能”“大概”“好像”,这样不确定的语言都会严重影响听众对你的信任度,进而影响吸引力。

说话的底气往往来自充分的准备,和自身平日里的积累,有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你积累得越多,你在现场表达的就越自如,即使现场有人向你提出各种你事先没有准备的问题,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积累的知识给到对方满意的回答,而谈吐间的微笑、平和、淡定让你自然而然溢出气质,现出气场来。

我曾经给我的同事们举了一个例子,告诉他们一定要多学习多读书:你看天鹅在水面上多么优雅、怡然,但是你知道它却在水下不断地滑动它的脚蹼吗?你看到的那些优秀人士,在现场能够那么潇洒和自如,背后不知道花了多少工夫,流了多少汗水。所有的底气除了少数天分,更多的是勤奋!

3.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神、言之有境。

讲空话、讲大话,不管你怎么大声、怎么滔滔不绝,也无法建立起你的气场来。所以,讲话一定要言之有物,有主题、有内容、有故事,你说的内容和你自己越贴近,就越容易打动听众,因为你自己的故事最真实。

想建立气场,光是普通的聊天还不行,你还需要有气势,气势来自你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这就是言之有神。你在讲话中你想传递的精神是什么?你相信什么?你相信的程度有多强?是知道为何故能忍受任何,还是我只是相信一下;是干锤百炼始终坚信,还是说说而已口头相信,这都会对听众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力。你的坚定会产生强大的气场,让大家因为你的相信而产生同样的向往。

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专门提过“境”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有我之境;“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无我之境。说话也有创造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分,有我之境就是我正在建设的当下,目前有什么样的成果,可以把结果和数据告诉大家,让大家也在你的画面里感受这样的成果。无我之境,就是我相信通过大家能够共同创造的未来,那里充满美好,那里每个人都是贡献者和获益者。无我之境,因为相信所以看见,你把一个美好的蓝图展现给大家,让大家也相信这个未来,并和这个未来产生了强烈的连接,这就是气场。

我和你变成了我们,陌生人因为看见未来而建立了磁场,而创造这个磁场的你就自然有了气场。所以能建立气场的人往往是一个相信未来,活在当下又放眼未来的人,是一个打开而又充满力量的人。

大多数的人因为看见所以相信,成为一个有气场的人,则是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比如马云,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比如腾讯的新使命,科技向善;比如AA加速器的使命,发现和助力未来的改变者,“改变者绝不是苦行僧,而是不断挖掘潜力,发现乐趣,用持久的**和热爱,去探索世界的未知,去推动人类的进步。”正是这样的信念和这样对未来的画面感让我们有了大家心中的“气场”。

划重点:

气场是气质和气势的结合,通过刻意练习每个人都能形成自己的气场。气场练习小技巧:抬头挺胸、控制语速和音量、言之有物。所有的小技巧都需要提前准备、反复练习。气场的宗旨是要心中有信念,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本章节的工具卡:

做一个关于气场的小练习,就是演讲的站姿,怎么让自己看起来自然、亲和又有气场。

·抬头挺胸

·保持微笑

·双脚同肩宽站立

·可以在演讲台中央点的左右两米走动·保持眼睛看向第一排观众

·双手始终打开,朝前朝上

·目光坚定不飘移

最高级的说话,是让人感觉舒服

一、你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

我们应该都见过这样的人,他们可能貌不惊人,在人群中并不惊艳,却在无形中给人一种特别的魅力,笑眯眯的眼神,即使不说话也让人感觉很温和,很值得信赖,你很想与之亲近。

还有一些人,可能身份高贵,资产丰富,但跟他聊几句之后就不想聊了,甚至看到他,你就不想说话,不想靠近。

前一种就是让人舒服的人,如沐春风,说的就是和他们在一起的感觉。后一种则是让人不舒服的人,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舒服”这个词很简单,但做起来太难。其实,让人感觉舒服的人和让人不舒服的人,与这个人的身份、地位、职业、金钱以及高矮胖瘦、衣着打扮等基本无关,而是跟内在的修养和思想层次息息相关,那些内心丰富、思想层次高的人,更懂得尊重他人,也更在意平等的意义。

我一直认为,“他是一个让人舒服的人”是对人极高的评价,这也是我的目标。我是个逻辑控,又比较注重闭环思维,跟别人沟通时总会轻易挑出别人的问题,所以,在工作中有些人会觉得我要求高、严厉,我的做法或许是对的,但不得不承认,这个过程不那么让人舒服。

我希望有一天,别人提到我,说V姐是一个让人很舒服的人,而不是说我是个超有思想的人。因为让人舒服的人,会让人不自觉靠近,见贤思齐,反省自我,然后改变自己。

二、如何让人舒服

改变自己,这是人类最突出的能力,我们都在为改变而生。那么,怎么做既能保持自我风格和原则,又让人感觉舒服呢?

1.不进攻

我们身边不乏一些很有攻击性的人,别人还没说完话呢,他就已经准备好了要反驳,“这个事情做得很差”“这个方案太垃圾了”,脱口而出这种直白而尖锐的话。对于任何一个成年人,都会对这种话反感,而产生自我保护,要么就是跟你来一番激烈争辩,要么就是甩给你一句“你行你上啊”。不管是哪种,战争都挑起了。毕竟人性就是如此,总爱争输赢,这个争论的过程肯定是不舒服的。

但也有一种情况,别人做得真的不好,征求你的意见,你怎么表达你的态度,又让人舒服呢?这时你可以从你个人的身份,以帮助为出发点,提出客观的意见和建议,如果可以多一些时间,还可以帮助他一起分析方法,哪种最有效,为什么,共同来完成任务。提供建议和方法,表达理解,客观地分析和解决,而不是挑衅和进攻。

2.不刻意奉承

让人舒服的关系一定是平行关系。当然有不少人是喜欢他人来称赞自己,表扬自己,甚至奉承自己。什么是奉承呢?我理解是脱离平等关系,刻意建立的高低对话模式,我自己是不太喜欢那些对位高权重的人就说不同话的人,或者那种欺软怕硬、看人下菜碟的人。所以,对话中不必刻意地仰视他人,也不要总是对人刻意奉承,这样未必会让对话的对象舒服。

当然,这里面还有谦逊、谦卑和奉承的区别,当你面对一个新领域,面对陌生的人,你以谦逊甚至谦卑的态度来沟通和学习,发自内心的尊重:每个人身上都有我要学习的地方,认真倾听,专注学习并给予反馈,和每个人谈话都能把自己压得很低。这其实是人生的修行,大多数人做不到,如果能把谦逊和谦卑变成习惯,那这个人其实是非常了不起的。

3.不批判,不评判

批判的意思是批评,下断言;评判是评价,下断言。不批判很好理解,但不评判也很重要。因为评判就意味着你站在了制高点去审视别人、评价他人的对错,而且评判事情还好说,一般人或许能接受,但如果只是以主观看法去评判他人,并且试图让对方接受,就会让人反感。比如你说这个人是OK的,或者那个人是不 OK的,言之凿凿,有理有据,但是被你说的人未必舒服,说人家不 OK,你凭什么去说人家不好呢,对方听了,即使你是长者他心理也不会舒服。同样,说人 OK,你又以什么立场去说你这人做得不错,其实还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即使你说“我就是客观评价,只谈个人观点,不论对错,你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可是这样的语言是不是也让人觉得不舒服,说了就是说了,评判就是一种有断言的观点。我们何德何能,能对别人做判断呢?

4.不喧哗

总有一些人,喜欢在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大声说笑交谈、大声打电话恨不得所有人听到他说什么、大声玩闹等,说话带点脏字还特别用力的那种,生怕别人听不到,或者歪躺着,或跷着二郎腿还使劲抖,遇到这样的人我干脆离开这个场合,或者找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待着,能离他多远就多远。

能够关注到公共场合,做好自己应该是基本的礼貌,但确实有一些人是没有顾忌这些。所以,让自己在语言上成为一个不给他人添麻烦的人,最基本的一项就是不要大声喧哗。我大概只能忍受两种喧哗;一就是这个人讲的话很有内容,很有水平,他只是嗓门大而已。第二就是孩子控制不住的突然哭闹。

5.不虚伪

让人舒服的最大前提是真诚,不装、不端,你语言呈现的就是真实的自己。都是成年人,谁也不比谁笨多少,你要是装,或是吹牛、虚伪,别人很快就看出来了。我记得在2009年刚进入到一个新的行业,那是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行业——服装行业。在第一次开企业经营例会时,我看到几个数据和其他的差距很大,就立刻询问为什么是这个结果。我问完,当场好多参会者窃窃私语,老板也挠了挠头,没有人回答我的问题,就这么晾了过去。我感觉自己问了一个非常愚蠢的问题。等会后,公司的副总过来跟我说,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后面的原因,但大家知道说了也没用,所以干脆不说。我问为什么不把这个问题拿出来彻底解决掉呢?

他说,这个会动及很多人的利益,不太可能解决。我说,即便如此,在下次碰到同样的问题,我恐怕仍然还会追问。

因为,我相信做一个真实的人,哪怕无知,也比装懂更让人舒服。

我宁愿你是一个真实的反对者,也不想要一个虚伪的支持者。真实的反对者,可能暂时不让人舒服,但长远来看,这是真正的、值得信任的朋友;而虚伪的支持者,可能短期让你舒服了,但时间久了肯定会让你大不舒服。

6.不骄奢

一般情况下,骄傲、傲慢的人,多半也奢侈,所以我把这两类人归在一起。

我身边的朋友里,洪泰基金创始合伙人、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就是典型的朴素形象,每天背一个旧旧的包,穿着普通的衣服,说话也完全没有架子。还有樊登,永远穿着印有“樊登读书”LOGO的宽松的 T恤或者套头衫,跟人总是笑呵呵的。但就算第一次见到他们的人,也绝不会觉得他们简单。他们越把自己当成普通人,给人的气质却越不凡了,只要跟他们交谈两句,你就会被他们的思想宽度和深度吸引,又不会有压力,相处非常舒服,在我心里,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佬。

其实,真正的大企业家,成功人士,大都是非常谦和低调的,他们更愿意把自己活成一个普通人,根本不需要用外在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和所谓的优秀。

让人感觉舒服,就是最好的修养,不仰望不俯瞰,不卑不亢。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

划重点:

沟通中能让别人感到舒服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做一个让人舒服的人吧!你需要:不挑衅进攻、不刻意奉承、不随意评判、不喧哗、不虚伪、不骄奢。

本章节的工具卡;

要做到让人舒服,你至少可以做到以下几点,当你再和人说话的时候,记得带上这张工具卡:

1.不进攻

2.不刻意奉承

3.随意评判和指责

4.不喧哗

5.不虚伪

6.不骄奢傲慢

平等对话,不争无意义的输赢

在我女儿6岁的时候,我陪着她读了一遍《小王子》,女儿和儿子差距6岁,今年儿子6岁了,我陪着儿子又读了一遍《小王子》。每次想到这本书,就想起小王子的忧伤,你画的那只羊如果吃了我星球上唯一的花怎么办呢?

书中的“我”在小时候画了一个把大象吞下去的蟒蛇,可是给每一个大人看,大人都说这是一顶帽子,于是“我”再也不问了。直到长大后,有一天“我”和我的飞机掉到一个沙漠里,在那里“我”遇到了小王子,小王子请“我”帮他画一只羊,“我”画了一只,小王子说这不是他想要的,连续画了好几只,小王子都说不对,“我”干脆画了个盒子告诉小王子,羊就在里面,小王子反而欣喜若狂,是的,这就是我要的那只羊,小小的,它在盒子里睡着了。

书中的“我”不知道小王子对“羊”的标准,当“我”不再执着于画羊的时候,小王子却看到了那只他想要的“羊”。

《小王子》这本书之所以那么经典,就是在提醒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大人,即使是小孩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大人其实有那么多的偏执、愚蠢和自以为是,却始终觉得自己是对的。

所以,每一个人对于事物的评价标准是截然不同的,你一定要用你的标准来评价他或者让他按照你的标准做事,那么最后不是双输,就是一个人沉默了,选择听从于另一方,或者干脆不表态,不告诉你他的真实想法,像个机器一样在你身边用你的标准工作、生活,也许很精准,但却没有热情、没有自驱,因为那只是你的标准,他始终无法将心注入。想想如果这个人是你的孩子,这是个多么可怕的事情,他的人生就是在过着拷贝、粘贴的大人的生活,完全丧失了发现和成就自我的乐趣。

在前面的章节我提到过这本书《不管教的勇气》,里面有提到对于孩子不管教就是既不表扬也不批评,只有在这样的方式下,才能让孩子真正对自己负责,成为一个心智完整、敢于担当的孩子,而不再依赖于或者过度关注于他人的评价。其实作为大人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那么除了表扬和批评,我们还可以如何表达和沟通呢?

一、进行开放式沟通

比如“你觉得今天天气怎么样?”就是开放式沟通的开始,在你身边的人可以畅所欲言他对于今天天气的看法,有人也许会说不错,很晴朗,你可以继续问为什么不错啊?有人说有点糟糕了,你可以问他为什么糟糕啊?你们之间可以不断地递进,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只是分享彼此的观点。双方都可以好奇,都可以通过对话去了解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关心什么,他看待事情的标准是什么,他会因为什么而影响情绪。

反之,“你觉得今天天气是不是很糟糕啊”,这就是封闭式沟通,其实你已经预设了一个答案,就是“糟糕”。对方如果和你感觉正好一样,回答是,你们也许有共同语言成为知己。但如果说不是,你觉得和你不一样,有可能想说服他;或者他担心说不是会让你不开心,干脆回答是啊,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提的是非题,你觉得这个人好不好?你觉得这个事情是不是应该这样做?你怎么可以这么做呢,你觉得你傻不傻啊?你是不是想和他一起玩,不和我玩……当这样的话一出去,其实结果就可以想到,你必须做出和我类似的,或者满足我心里答案的选择,否则对话就到此为止了。

所以,要想平等对话,首先懂得打开自己,也打开对方的话匣子,让对方可以安全而快乐地参与进来,不用担心被评判、被归队。

二、先讲一个故事吧

《小王子》风靡了这么多年,因为他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写给大人看的关于孩子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作为大人的愚蠢、傲慢和偏见,懂得了孩子的世界是那么美好单纯,又那么敏感脆弱。

故事没有评判,也不需要你去评判,却能让你有所思考和启发。

所以,有时候讲个故事也是平等沟通极好的方式,讲讲关于自己的故事,讲讲你最近看过的文章,或者听到的趣事,说说你对此事的看法。当然这只是你的看法,你也想听听其他人怎么看,当其他人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做呢?

因为一个故事,你会创造一个场景和画面,很多人因此可以参与进来,身临其境,可以畅快地谈出他的观点。所以,随便聊一个故事,都可以开始一段平等而快乐的谈话。

三、恰当地“示弱”

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最难的大概就是承认错误了,尤其是东方人,更难说出“对不起”“我错了”这六个字,觉得说出这六个字好丢脸,会没有面子。

我的同事就曾经对我说,老板,为什么我们意见不同的时候就非得听你的,你的也未必就对。我的女儿也曾经跟我说,妈妈,你总是以为你了解我,其实你根本不知道我真实的想法。

其实当他们说出这样的话时,正是一个暗号,一个要求建立平等沟通的暗号,说明他们觉得不平等,他们话里有话,他们想和你讨论观点,希望被听到和被尊重。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觉得受到挑战,回答“你在说什么呢”“你就得听我的”,这次对话基本完了,而且你的同事、你的女儿都会放弃再和你平等交流的意愿,你把平等沟通的机会毁掉了,我曾经就毁掉过无数次这样的机会还浑然不知。

所以,这时候我们要说的不是“你说什么!你就得听我的”,而是“对不起,也许我错了,你能不能说说你的观点,我想听你说”“对不起,我可能忽视了你的真实想法,你能告诉我吗?”这样,我们才能挽救一个平等的,甚至深入的对话;我们才有可能挽回身边你最亲近也最在乎的人,建立真正亲密的、无话不谈的关系。

四、不要凡事“讲道理”

很多事情真的没有道理可言,我是一个超级逻辑脑,大概之前在世界500强工作了很长时间,且一直和战略打交道,所以,凡事都喜欢讲道理、讲逻辑,有原则有标准坚决按照原则和标准办事,没有原则就努力设定原则。

有一段时间,当同事跟我讲一件事情,我发现逻辑混乱的时候,就非常不耐烦,不等他讲完就会强行打断,“你到底想讲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你讲的事情毫无道理,这样沟通太低效了”。有一天,一个89年的女孩说着说着就怒了:“你能不能耐心听我说完,我还没有讲完,你就打断了,我觉得我很有道理,你凭什么说我没道理。”她一急,我反而安静下来,一句话不说,等她全部讲完,我终于明白她确实有她的道理,只是她把我想听的道理放在了最后,而不是前面或者中间。

还有,她对事情的看法也很有她的态度,和我理解的“道理”不一样,她更看重大家的感受,对于年轻人来说道理和逻辑没有那么重要,感受更重要,大家不会为道理买单,却会为感同身受、“我们是一类人”而买单。

所以,其实“讲道理”有时候并不是平等沟通,放下“道理”,谈谈感情,反而能够建立起更强的同理心和认同感。

曾国藩说过“天下惟忘机可以消众机,惟懵懂可以祓不祥”,意思是只有先放下自己心眼心思和主观臆断,难得糊涂、保持善良,才能让绝大多数人的心眼和盘算消除,让绝大多数人的矛盾和怨愤消失。那么让我们单纯一点吧,学习如何平等地、不加评判地沟通;懵懂一点吧,有时候输赢和对错真的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重要,那些在你身边的、愿意和你交流的人其实更加重要。

划重点:

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争输赢。就像《小王子》揭示的那样,开放式的沟通、适时穿插一些小故事更能让对话顺利进行。另外,恰当地“示弱”以及在对话中投入更多真情实感、避免过多地讲道理,也能让谈话对象体会到平等和尊重。

本章节的工具卡:

尝试两个小练习吧,也许你觉得很难。

1.连续30分钟,只问开放性问题,一且封闭式问题你就输了。

什么是开放式,就是给出一个问答题,让对方滔滔不绝陈述场景和回答。

什么是封闭式,就是给出一个选择题,只有YES/NO这样唯一性的选择。

2.学习一下示弱,和看起来比你弱小的人真诚地道歉,说出“对不起”“我错了”。

像朋友一样和你的孩子交流

这是很多年前,当我的女儿只有4岁的时候,我随手记录的文章,今天收录在这里,不仅想提醒我,也想提醒你,在交流上,孩子是你最好的老师,如果你能像朋友一样和你的孩子交流,那么你就可以像朋友一样和每一个人建立最美好的沟通关系。

一、当孩子知道了人生除了美丽还会有意外的时候10月的一天晚上,尧尧临睡前突然大哭起来,当灯关掉的时候,她叫起来:我不要地震,我不要地震,妈妈我怕。我问她为什么会地震呢,是不是学校里收到什么讯息?尧尧只是摇头,但是眼泪已经哗啦啦地流下来,不断地说我怕。

于是我跟她说三只小猪的故事,只有像猪大哥和猪二哥那样偷工减料,用木头、稻草或者不牢固的材料建造的房子才会被地震震垮掉,像猪小弟用石块建起来的房子是不会被震垮的,我们的房子是结实的,是用钢筋和水泥做起来的,地震来了也不容易倒塌。于是,女儿问,那什么是钢筋呢,我说就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粗细,很结实,把整个房子撑了起来。尧尧听了似乎对地震放心了。

尽管这样讲让女儿放心了,可是自己内心却觉得有些不安,小猪的故事毕竟是童话,如果真的有地震,还真的需要掌握一些防震的保护措施,这一点自己做得不好,回头要补课,再好好跟女儿讲。

可是还没过一分钟,尧尧又大哭起来,妈妈有坏人,坏人手里有枪,我怕。我连忙说有妈妈在不怕,只要不要一个人待着,出门一定要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就不会有坏人。尧尧还是说怕,我说那下周让爸爸带你去学跆拳道好不好,有坏人我们就把他打趴下,尧尧哭着说,没用,坏人有枪。我不知道女儿今天连续大哭的原因,但是一定是有一些讯息让小小的她产生了不好的记忆。我问她是不是学校里听到什么了,或者在电视里看到什么,她只是一个劲地摇头、哭。

既然女儿知道了有坏人,而且知道了有些坏人手里真的有枪怎么办?我只能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我跟她说,如果你一个人在家里,有人敲门一定不能开门,即使是有爸爸妈妈在家,有人敲门你也不能自己一个人跑去开门;出门一定要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即使真的碰到了坏人,记住你是天使,你可以给他讲故事,教他唱歌,天使是可以把坏人变成好人的。尧尧听了似乎好一些,可还是会说妈妈我怕坏人。

在回答完这个问题,我突然意识到孩子总有一天会走出童话世界,面对一个复杂的世界,我很想知道:作为一个合格的家长和老师,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引导呢?

孩子一天一天长大了,在今年5月的时候孩子一下知道了人会老去,人有生死,会说,妈妈我不要你死,我长大了,你都老了。而在10月的时候孩子知道了人生会有意外的可能,在我们身边不仅有好人还有看不见的坏人,当孩子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是继续用童话的方式去跟孩子沟通,让她继续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里,还是告诉她预防的方式?

大人们总需要面对孩子一天天对这个世界更加多元的认识。

我用了天使感化的方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有点不可取。第二天,我和尧尧爸爸说了这事之后,尧尧爸爸的反应是:当小朋友遇到坏人的时候,一定要大声喊,让旁边的人听到,可以及时赶过来,大人可以过来帮助,坏人一害怕就逃跑了还有呢?让孩子记住父母的电话和110的电话,一有机会就要打电话出去。

还有呢?也许有一天学校可以有一个家长活动会,我们可以和孩子、和老师做一个头脑风暴,去用轻松的方式客观地面对这样的事情,让孩子一起参与进来。

成长中,孩子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而正视这些问题并且找到合适的回答方式是家长和老师都要思考的,既让她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又仍然保持她快乐而积极的心态,对这个世界依旧充满安全感。

二、学着用更多的互动和启发式问题来给孩子讲故事不久前,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关于教育的文章,文章说的是,在课堂上同样讲《灰姑娘》,美国和中国完全是两种不一样的教育方式。美国老师总是在问问题,问的问题开放而多元,让孩子们去想每个角色为什么那样做,如果你站在他的位置,你会怎么做。包括那个继母,她为什么不肯让灰姑娘去参加舞会,如果你是灰姑娘的继母,你是否会阻止灰姑娘去。当启发孩子们讨论时,发现背后都有一个正面的理由。从这样的启发中孩子们看到了人性,也懂得了积极正向地思考问题,以及在故事中有了想象空间和学会了包容。

但是中国的老师讲《灰姑娘》却是封闭的,只有书上的正确答案,却没有其他的空间,授课是标准化的、毫无情感表达的:谁来给大家分个段,并说明一下分段的理由?这句话是明喻还是暗喻,全文体现了什么主题思想?看完以后,我对这样的教育方式有所担心,也从美国式的教学引导中学到了,给孩子讲故事不是仅仅为了讲,而是一个启发思维、建立积极正向的心态和引导孩子多元看世界的方式。所以,现在再跟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我都会想着多问几个问题:他为什么会选择那么做?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如果他那样对你,你会怎么样处理呢?

前几日在陪女儿睡觉的时候,女儿让我讲一个她很熟悉的故事,龟兔赛跑。

在讲完这个故事时,我问她乌龟为什么要和兔子赛跑呢?尧尧回答:因为乌龟知道兔子会睡觉。我问为什么他知道兔子会睡觉呢?尧尧回答因为兔子看上去很困。我又问:如果兔子不睡觉会怎样呢?尧尧回答乌龟就不会赢了。那如果兔子不睡觉乌龟还能赢,那是为什么呢?尧尧说因为兔子太高兴了,结果跑错道了,等他发现的时候,乌龟已经到了。那么,兔子和乌龟你更喜欢哪个呢?喜欢兔子,因为兔子比乌龟可爱,如果我也养一只兔子,我可以教它好好睡觉,不要那么困去跑步。

看,小朋友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多么强大,她的想法总是和我们不一样,但是却那么丰富。多问一些为什么,简单的故事后面又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故事。

三、和孩子做一做换位的练习,孩子当妈妈我当孩子我经常会有一些奇怪的想法,比如尧尧有一阵特别喜欢扮演妈妈,在家里也会跟我说,你当宝宝,我当妈妈好不好。那我一定会顺着她的想法说好,因为好像自己的心里也住着一个跟尧尧一样的小小孩,当尧尧小手拍着我的时候,我觉得心里的小孩甚至比尧尧还要小。

当小尧尧在做妈妈的时候,我甚至觉得她比我还像一个称职的妈妈。有一天,当我和尧尧换着当妈妈时,我觉得尧尧在几个方面比我做的还好:绝对以身作则。这一天宝宝吃饭最快,睡觉最快,看电视到点自己关机,说到做到。

天使般的眼神和表情。宝贝拍我睡觉时感受她的专注和宁静,天使也不过如此。小手那么轻柔,还会给你轻轻地盖好被子。

无穷的想象力。小宝贝讲故事真是顺口就来,强。

下面是尧尧11月哄妈妈睡觉时随口编出的几个小白天鹅系列故事。 11月3日中午给妈妈讲了5集,可是讲了3集妈妈就快睡着了,后面两集就没有记下来。如果全部记下来,应该就是一本好看的儿童绘本了吧。

第一集:白天鹅生宝宝。

有一天,有一个天鹅妈妈很寂寞,因为她没有宝宝,她每一天都跟和尚说,和尚,和尚,请给我一个宝宝吧,结果和尚终于答应了。有一天她发现她的肚子大了起来,结果就生出了一个大大的蛋,天鹅妈妈整天坐在蛋上面,就让天鹅爸爸去找吃的,有一天那个蛋变成了一只小白天鹅,妈妈就再也不会寂寞,他们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第二集:小白天鹅和小红狐狸。

有一天,小白天鹅特别寂寞,因为他没有朋友,他在路上走着走着,遇到了一只小红狐狸,小白天鹅说:小红狐狸,你能做我的朋友吗?但是你不能咬我。小红狐狸说好的。小白天鹅和小红狐狸玩得非常高兴,他们每天都要一起玩。有一天,小白天鹅要和妈妈出去旅行,他只能和小红狐狸说再见,说后天我们再一起玩吧。

小白天鹅想做冰激凌,有一天,他终于找到一个老师可以教他了,那个老师说请问你是白天鹅吗,他说是的,老师说好吧,我可以教你。他们就一起做出了好吃的冰激凌。后来,他们把自己做的冰激凌带给爸爸妈妈吃,在回家的路上,他们遇到了一个圆咕隆咚等的东西滚下来,他们看到都笑死了,因为他们发现原来是一个小鸡摔了一个大屁墩。他们把冰激凌分给小鸡吃了一个,自己也吃了一个,剩下两个带回去给爸爸妈妈吃了。

如果妈妈把孩子讲的故事认真地记下来,这是多有意思的事情啊,你会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故事大王,如果你能给她一个充分的表达空间,像对待一个好朋友那样欣赏和倾听他们的创造力,我们的孩子将一直这样优秀下去,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划重点:

孩子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沟通对象。孩子迟早有一天会长大,不要让大人对童话的理解限制了孩子的成长和认知。像朋友一样和孩子交流,尝试角色互换的游戏,用开放式的问题去引导和启发他们,将有助于塑造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影响孩子往后的人生。

本章节的工具卡:

拿半天或者一天做一个小的游戏,你可以选择下面两种方式:1.和你的孩子换个角色,你当一天孩子,让她/他当一天家长;2.和你的团队成员做一个团建,你当员工,让他们轮流当领导进行一个主题化的讨论和决策。

感受一下,也许有很不一样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