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堂 司马迁写雄主

评说“司马迁写雄主”这一话题,其核心意义是如何看待最伟大的历史人物这件事,反过来说,最伟大的历史人物的一生是怎样在做事?他的内心世界是什么特征?了解这些,对于一个平凡的人怎样做人做事,也是有参考价值的。首先,什么样的人是雄主?所谓雄主,顾名思义,即雄略之主。雄者,雄才大略;主者,一国之君,天下人之主,所以雄主专指掌握国家权力乾纲独断的政治人物,而且对历史做出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了三千年的历史演变,历经夏商周三代延及秦汉,共九十二个帝王。具体说:夏代从大禹王算起,传承十四代,十七王;商代从商汤王算起,传承十七代,三十一王;周代分西周、东周两段,西周自周武王起传承十一代,十二王,东周自平王起,传承二十代,二十五王;秦朝传承两代,两个皇帝;西汉自高祖至汉武帝,传承四代,五个皇帝。综上,夏商周三代,八十五王;秦汉两朝,七个皇帝,合计九十二个帝王,历时三千年,只有两个皇帝是雄主,即千古一帝秦始皇、雄才大略汉武帝。秦国后期在位五十六年的秦昭王可以称之为一位准雄主,因为他不是统一王朝的帝王,只是一位诸侯列国之王,掌握权力有限,卷起的历史浪花风高浪疾,尚未成波澜壮阔之势而已。雄主在位都很长,秦始皇在位三十七年,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雄主总是伴随历史大变局的转折时期而产生,这是时势创造的英雄。雄主总要发动大战役,大战役催生历史转折,这是英雄造时势。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大败匈奴,这是雄主对历史做出的最大贡献。下面分三题评说秦皇、汉武。

一、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汉大一统时代,历史上产生了两位伟大的君主:秦始皇、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秦皇、汉武并提,两人都是秦汉大一统时代的骄子和标志性人物,他们共同创建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秦始皇的最大功绩是统一六国,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史称千古一帝。

(一)秦始皇生父之谜

秦始皇父亲是秦国自秦孝公以来第六位国君——庄襄王。秦孝公变法,秦国迅速崛起,传了六世国君,到秦始皇继位,所以贾谊《过秦论》称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即指此。庄襄王是安国君即秦孝文王的庶子,名异人。异人的母亲夏姬,不受安国君的宠幸,因此异人作为人质出使赵国。安国君最宠幸的美姬称华阳夫人,立为正夫人。

华阳夫人没有生育,古代母以子贵,华阳夫人无子,年老色衰,就要失宠,这是她的隐忧。吕不韦是韩国阳翟大贾,往来于列国,了解了秦王室的这一情况。吕不韦不仅是善于经商的大商人,而且善于从政,是一个大政治家。吕不韦看到了秦国统一的大势,他决定弃商从政,用经商之道来经营他的政治。吕不韦见到异人是在公元前260年初,时值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几次要杀死异人,由于异人是安国君的庶子,秦王室也不管他的死活,所以异人的生活处境十分狼狈。因其身份特殊,吕不韦认为“奇货可居”(《吕不韦列传》)。吕不韦的出现,使处于绝境的异人高兴万分,两人共同谋划了一桩政治交易。吕不韦送给异人千金,异人在外交场上立刻尊贵起来。吕不韦入秦,行贿华阳夫人的姐姐,托她游说华阳夫人收养异人为儿子,异人摇身一变成为嫡子。因华阳夫人是楚国人,异人为讨好华阳夫人改名为子楚,穿楚人服装,加重乡情。后来子楚当了国君,重用吕不韦,甚至要分国之半来回报吕不韦。

为了从根本上夯实政治基础,吕不韦挑选了一个能歌善舞、姿色绝美而风流的邯郸豪家女赵姬为妾,并使其有自己的骨肉。随后,吕不韦宴请子楚,赵姬陪伴,子楚心动,当场向吕不韦祝酒,请求把赵姬送给他。于是赵姬成了子楚夫人,足月后生下了一个儿子,因在公元前259年正月出生在赵国,于是取名赵政,后来回到秦国,改名嬴政,这就是秦始皇。

秦始皇是否为吕不韦的儿子,学术界对此历来有争议,认为司马迁采录了民间故事,此处姑置不论。吕不韦达到了光大子楚之门,而后光大自己之门的目的,从一个商人转变为政客,当了秦国丞相。吕不韦执掌秦政十余年,大量引纳东方人士入秦,其中就有李斯。秦始皇执政初期,大权旁落吕不韦之手。不过吕不韦虽专权,却是致力于统一的政治路线,为秦国的统一事业立下大功。秦始皇因吕不韦得立为秦王,这是事实。秦始皇得益于生母赵姬,以及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姐姐的间接栽培,这也是铁的事实。司马迁如此不惜笔墨写下秦始皇的传奇身世,旨在说明雄主出身不凡。

(二)秦王的掌权之路

嬴政年少即位,在亲政过程中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斗争,最终以武力夺回了政权。

庄襄王即位后,兑现诺言,任用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庄襄王短命,公元前246年,秦庄襄王死,嬴政继位,年仅十三岁,政权旁落在相国吕不韦和太后宠信的假宦官嫪毐手中。秦王嬴政尊吕不韦为“仲父”。秦王嬴政母赵姬,在庄襄王死时,还是一个三十余岁的中年妇女,她以王太后身份频频召吕不韦入宫,重温旧梦。嬴政一天天长大,吕不韦害怕事情败露,遭灭顶之灾,遂访得一个大阴人嫪毐,拔掉嫪毐的胡须,让其冒充宦官入秦王宫侍奉王太后。太后绝爱之,封嫪毐为长信侯,把太原郡赐给嫪毐为封国。宫室车马衣服苑囿,凭嫪毐享用,事无大小也由嫪毐说了算。嫪毐养家僮死士数千人,发展为一个新兴政治集团。嫪毐与吕不韦联手控制秦国政权,秦王嬴政此时只是一个傀儡。

秦王政九年(前238),嬴政已经二十二岁,行加冠礼,正式亲政。古时男子二十岁加冠,嬴政二十二岁加冠,已是迟来。吕不韦不愿交出政权,他支使嫪毐起兵作乱,假传太后诏令,还盗用秦王印玺,发动县卒、卫士、官军骑兵、宾客攻打秦王所住的蕲年宫。蕲年宫不在京师咸阳,在雍(今陕西凤翔)。秦王早有准备,故意卖个破绽引蛇出洞。昌平君、昌文君做好平叛安排,秦王逼令吕不韦以相国名义平叛,在咸阳与嫪毐展开大战,嫪毐败下阵来。卫尉竭、内史肆等二十八人参与叛乱,全部被斩首,嫪毐遭车裂。叛乱首领被灭族,参加叛变的附从,罪轻的判三年徒刑,罪重的有四千多家遭到流放。局势安定以后,第二年秦王追究吕不韦的责任,先是免官,回到封国,随即下令流放吕不韦到蜀地,吕不韦不愿受辱,自杀而亡。

秦王嬴政后发制人,干净利落地平息了叛乱,夺回政权,表现了他的雄才大略。

(三)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评价伟大的历史人物,不能简单地用三七开或四六分的百分比率来评价。事实证明,说功大于过,过没了;说过大于功,功没了。三七开或四六分的百分比评价,只是粗浅的好或坏的评论,对于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没有意义。正确的评价方法是纵横比较:纵的比较,是看被评人如何超越前人,如何影响后世;横的比较,是看被评人在同一代人中是什么地位,如此方能找出符合于被评人的历史坐标。功是功,过是过,各自的分量说清楚。具体化为五条标准:其一,功业大小;其二,口碑影响;其三,浩然正气;其四,创始影响;其五,警世取喻。依此来评价秦始皇与汉武帝,才能正确地吸取历史经验与教训。

秦始皇的功,主要有三:其一,统一六国;其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其三,统一文字、度量衡,以及修治长城、交通大道。秦始皇的过主要有四:其一,焚书坑儒;其二,政治暴虐;其三,迷信长生;其四,过度使用民力。秦始皇的功过,具体评说如下。

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前221)统一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地方官由中央任免,结束了诸侯分封的政治。确定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为皇帝,示意功盖五帝,地过三王,象征宏大的新气象的开端,并与旧时代彻底决裂。国家一切重大事务由皇帝亲自决裁,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显示绝对权威。为了家天下的绝对巩固,嬴政自称始皇帝,后世继承人,称“二世”皇帝、称“三世”皇帝,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朝廷设三公、九卿辅佐皇帝执行政务。三公为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掌军政)、御史大夫(副丞相,监察百官)。九卿分部治事,为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禁卫军)、卫尉(掌宫门卫兵)、太仆(掌皇帝车马)、廷尉(掌刑狱)、典客(掌民族事务)、宗正(掌皇族事务)、治粟内史(掌民政及财赋)、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供皇室费用)。此外,中尉(掌京师治安)、内史(相当于首都的市长)等为列卿。

秦始皇确立土地私有,统一法律、文字、货币和度量衡。销毁天下兵器,拆除战国时各国的城郭及设防工事。修筑通向全国的交通大道,称驰道。他在京师西北修建一条通往边地的直道,在西南筑五尺道连接今四川、云南、贵州,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北筑长城,防御匈奴;南戍五岭,抚定百越。秦始皇不断巡行全国各地,途中刻石颂功,宣扬大一统思想。

秦始皇所完成的统一和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他领导的统一战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多年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给社会带来了安定,当时天下黎民莫不虚心而仰上。是他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完成了大统一,加强了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尽管秦政暴虐,立国短暂,但他所创立的制度,在中国推行达两千二百年之久。

秦始皇又是一个典型的双重性人物,他功大过亦大,历代以来受到人民的唾骂。秦始皇极其残暴,烧毁诗书图籍,严重破坏文化;他又活埋议政的方士及儒生四百六十多人,钳制思想;严刑苛法,租役繁重;他大兴土木,建宫室,修陵墓;连年用兵,经常役使民力在两百万左右,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广大人民痛苦不堪,他去世的当年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不久,秦王朝就灭亡了。

二、雄才大略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汉景帝刘启第十子,西汉第四代第五位皇帝,公元前140年至前87年在位,长达五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在位超过半个世纪的帝王之一。汉武帝通过对外战争,建立了强大的西汉帝国,巩固了秦始皇建立的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雄主之一,与千古一帝秦始皇并称“秦皇汉武”。

(一)汉武夺嫡,其母曾梦日入怀

汉景帝有五位生皇子的夫人,为他生了十三个儿子。汉武帝刘彻排行第十。景帝薄皇后是祖母薄太后指婚的,景帝不喜欢,在宫中受冷落,没有生育。因此,景帝没有嫡长子,他在庶出中选立太子,产生了立贤的想法。古人认为嫡长子为太子的地位是上天认定的,是国本,不可动摇。如果更换太子,就会发生宫廷政变,往往是流血的斗争。西汉开国皇帝刘邦,认为嫡子汉惠帝仁弱,不如戚夫人所生的赵王刘如意贤能,要废太子立贤,遭到满朝文武的反对,汉高祖只好作罢,还给赵王母子带来杀身之祸。殷鉴不远,景帝废嫡立贤,不可不深思。

汉景帝四年(前153),立长子刘荣为太子,立诸子为王。十子刘彻立为胶东王,时年仅四岁。当时,汉景帝为了阻止窦太后逼迫自己传位弟弟梁王刘武,只好按宗法制度正常立嗣,册立自己并不满意的长子刘荣为太子,因景帝迟迟没有废除薄皇后,没有册立刘荣生母栗姬为皇后,于是留下变数。三年之后,汉景帝七年(前150),废太子刘荣,贬为临江王,两个月后改立刘彻为太子。

景帝更换太子,由宫闱斗争引发,波及宫外政治斗争。废太子刘荣两年后被逼杀,直接间接牵连的大臣有郅都、周亚夫、窦婴等三人,都被杀头。这三位大臣,都是西汉的名臣。郅都是审理刘荣修建王宫逾制案件的大臣,他秉承景帝之意逼死废太子,废太子祖母窦太后不依不饶,诛杀了郅都。前任丞相窦婴、现任丞相周亚夫两人都反对景帝废太子,周亚夫被景帝以他事下狱,绝食饿死。景帝为了新立太子顺利接班,预防废太子东山再起,不得不诛杀刘荣、周亚夫。前任丞相窦婴也因反对汉景帝废太子刘荣,在武帝即位后遭到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报复被诛杀。刘荣、周亚夫、窦婴,他们都死于冤案。

围绕太子废立的宫闱斗争,有四个女人从不同侧面助成了刘彻笑到最后。

第一个女人是汉武帝母亲王娡,景帝的王皇后。她是有备而来的,怀有夺嫡野心。王皇后工于心计,贪于权势,性格泼辣,办事果决,敢于冒险,野心勃勃。王娡原本嫁给长陵人金王孙,一个平民家庭,生有一女。她听从母亲臧儿的煽动,说她和她的妹妹王儿姁都命相大贵,就坚决与金王孙离婚,抛夫弃子,自愿入宫侍奉太子汉景帝。前景未知,隐瞒婚史,冒天下之大不韪,敢于进宫,可以说是一场赌博。说来也巧,王娡姐妹都受到汉景帝的宠爱。景帝即位,册立王娡为美人。当年王美人给景帝生了一男,就是刘彻。王美人还给景帝生有三女。当王娡怀上刘彻的时候,她就向汉景帝编造了一个“梦日入怀”故事,示意自己怀有龙种,以讨取景帝的欢心,并为将来的夺嫡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女人是汉景帝姐姐长公主刘嫖,她不安本分,常在宫中活动。长公主逗得母亲窦太后喜欢,窦太后死时,遗命她的个人财物全部赐给长公主刘嫖。窦太后极有权势,因此长公主在宫中更为得势。长公主又示好汉景帝,时常给景帝选美,找新欢。这夺了栗姬的爱,姑嫂二人矛盾很深。当栗姬的儿子刘荣立为太子后,长公主立即改变态度,主动向栗姬示好,长公主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的女儿配给太子将来做皇后。栗姬脾气倔强,不识大体,她拒绝了长公主,还说了一些不三不四的话。长公主碰壁,非常气愤。王娡看在心里,趁机迎上,两个女人串通一起挤兑栗姬。长公主帮助立刘彻为太子,王娡就答应要儿子刘彻娶长公主的女儿阿娇为妻,将来刘彻当了皇帝立阿娇为皇后。当时汉武帝才七岁,年龄要比陈阿娇小得多,这些都顾不得了。汉武帝也十分聪明乖巧,配合得体。《汉武故事》记载,长公主把汉武帝抱坐在自己的大腿上,指着一百多个美女,让汉武帝挑一个媳妇,汉武帝全不中意。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问:“阿娇好不好?”汉武帝回答说:“表姐阿娇好,若得阿娇作妇,我用黄金盖一座房子给她住。”“金屋藏娇”的典故就从这里得来的。

于是,长公主成天在汉景帝面前说栗姬的坏话,称誉胶东王刘彻多么贤能。说多了景帝听在耳里,记在心里,他仔细观察刘彻,确实觉得刘彻在诸皇子中最聪明能干。

第三个女人是栗姬。她很不自重。有一次景帝生了病,病情很严重,他觉得不行了,就找来栗姬,把诸皇子托付给栗姬,这表明景帝还没有废太子的意思。栗姬没有抓住这次机会表现自己,哪怕是说几句假心假意的话暖暖景帝的心也好。栗姬既不理智,又很蠢,她把平日的不满和怨恨全使出来,“怒,不肯应,言不逊”(《外戚世家》)。《汉武故事》记载说,栗姬骂汉景帝是“老狗”,这可能有些夸张。可是,栗姬的出言不逊,让汉景帝凉透了心,司马迁记载:“景帝恚,心嗛之而未发也。”景帝城府很深,他虽然恼怒,却没有发作。

汉景帝的沉默,预示着他已下定了废太子的决心,栗姬的大限也就快到了。

不久景帝病愈,王娡抓住时机,趁热打铁,暗中示意大行礼官上奏景帝,请册立栗姬为皇后。景帝正在气头上,大行礼官不知宫中深浅,贸然上奏,拱起了景帝的无名火,景帝误认为是栗姬在背后唆使,于是下诏废了太子。

王美人的这一计十分毒辣。可怜栗姬不明就里,忧心如焚,却又无可奈何,很快就死了。

第四个女人是窦太后,她是汉景帝的母亲,在关键时起很大的作用。窦太后见景帝结发夫人薄皇后没有生儿子,就极力主张汉景帝兄终弟及,把皇位传给弟弟,窦太后的小儿子梁王刘武。汉景帝为了宽母亲的心,在一次梁王入朝的皇宫家宴上顺口而出:“母亲放心,我千秋之后传位梁王。”景帝自感失言,但话已出口,只好迟迟不立太子,给王美人王娡争夺皇后之位留下空间。窦太后极宠爱长公主,王美人又善于逢迎拉拢,最后窦太后站到了王美人一边。

栗姬、太子刘荣都没有什么罪过,他们成了政治牺牲品,受到人们的同情。民间传说,刘荣死后,有几万只燕子在刘荣坟头上盘旋,衔泥叼草扔在刘荣的坟头上,一直把坟堆得很高很大。老百姓看到这奇景都忍不住落泪。司马迁这样写,是强烈地谴责王美人、长公主的恶毒,以及鞭挞汉景帝的残忍,他们丧失人性还不如小燕子。司马迁这般描写,是对被害的太子和栗姬表示深切的同情。

政治就是这样的残酷与无情。而王美人和汉武帝在复杂的斗争中胜出,在政治上得到了锻炼与成熟,确实是能者。

(二)汉武帝初即位,施行建元新政

公元前140年,汉景帝病逝,汉武帝即位,当年才十六岁。

汉武帝即位当年,就立即着手政治革新。建元元年(前140)岁首十月,发布诏令,举贤良对策,这是推行新政的一个切入点。

举贤良制度是汉文帝前元二年(前178)创立的,全称“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贤良方正”是举士的名称,“能直言极谏”是入选条件。国家要推行新的大政方针,往往借日食、水旱等灾异出现下诏求言,由公卿大臣、郡国守相等二千石以上的高官按全国地区名额举荐贤良,到京师接受皇帝策问,这叫对策。对策内容是评议时政,建言新政措施,供皇帝采择,颇有点“议会制度”的风采。对策后,皇帝与大臣共同评定名次,授予职位,所以贤良对策又是求贤的选举制度。

建元元年举贤良对策的举首(即对策第一名)是董仲舒,西汉著名的大儒。汉武帝又特地给举首董仲舒下诏出了三题,董仲舒回答了三题,论证了天人关系,称“天人三策”。董仲舒在对策中,提出黜刑名,崇儒术,明教化,兴太学,令郡国尽心求贤。同时宣扬《公羊春秋》大一统学说,主张凡“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汉武帝系统地接受了董仲舒的治国思想,作为巩固政权的工具。这次所举贤良,只录用儒家,治申韩苏张之言的士人一律不用,史称“罢黜百家”。嗣后,建元五年(前136)立太学,始置五经博士,独尊儒术。两个事件,合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汉武帝初即位实行新政的大手笔。元光元年(前134),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皆用董仲舒之言。

举贤良之后,汉武帝调整班子,启用尊儒的一批人士为大臣。任命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窦婴是窦太后的娘家侄儿,田蚡是王太后的同母异父弟。这样的安排,是汉武帝平衡他与两个太后之间的微妙关系,一箭双雕,显示了汉武帝的政治智慧。紧接着颁布了一系列新政,汉武帝发起了向窦太后夺权的举措,更化无为政治,转向以尊儒为旗帜的政治。窦太后则在伺机反扑。

建元二年(前139)岁首十月,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联名上奏,要汉武帝亲政,不要再奏事东宫窦太后。窦太后大怒,借口赵绾、王臧没办好景帝的丧事,治两人的罪,皆下狱死。丞相窦婴、太尉田蚡被免官。窦太后任用坚持黄老之术的许昌为丞相,庄青翟为御史大夫。

窦太后扼杀了建元新政。但汉武帝初试锋芒就大手笔,生动地展示了他的雄才大略。

(三)汉武帝的功过

汉武帝最伟大的建树是巩固和发展了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把中华民族悠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说中国曾经有过奴隶制社会,西周是它的高峰,那么西汉,特别是汉武帝时代,则成就了封建社会第一个鼎盛时期,巩固和确立了新制度、新规范;如果说中国西周已进入封建领主制度,并创立了一个盛世,那么,汉武帝的建树则是完成了大一统的新世纪,他所造就的西汉盛世可以说有四个空前,即政治上空前统一、经济上空前繁荣、国力上空前强盛、文化上空前发展。可以说,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无论在当时还是对后世,都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

汉武帝的文治。政治方面:元朔二年(前127),颁“推恩令”,使诸侯王分封诸子为侯,以削弱割据势力;元鼎五年(前112),利用酎金夺爵事件,一次削除一百零六个列侯,给西周以来行用千余年的封建立藩制度,画了一个句号;元封元年(前110)封禅泰山;元封五年(前106),置十三部刺史,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太初元年(前104)改历,定官制,完善了国家制度。经济方面:采纳桑弘羊的建议,把冶铁、煮盐、铸钱收归官营;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元狩四年(前119)初算缗钱,征收商人资产税;元鼎三年(前114),杨可主持“告缗”,没收中产以上商贾资财,沉重地打击了商人。这一系列经济政策,在当时筹措了巨额战费,支持了对外用兵,长远的利益则是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创立了经济基础,影响深远。消极方面,汉武帝的经济垄断政策遏制了自由工商业的发展,影响亦至为深远。此外,汉武帝运用国家政权大兴水利,加固黄河堤,大造人工渠,推广“代田法”,移民西北屯田,推进了农业的发展。文化方面:建元元年(前14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元三年(前138),诏选天下文学材智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元朔五年(前124),免除太学生徭役赋税,在全国范围推广了文化教育事业;又定音律,置乐府,采集民间诗歌。这一切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汉武帝的武功。汉武帝一生的主要精力用在外伐四夷。西汉彻底地打垮了匈奴,保卫了先进农耕文明的持续发展。汉帝国的疆域向北推进到了今内蒙古的大部,向西开拓了河西走廊,随后进军到西域,断匈奴右臂,其势力达于西域葱岭之巅。汉武帝发动的这场汉匈决战,保障了古代亚洲大陆黄河流域先进农业经济文化区的发展,从而确立了中华民族之称为汉人的历史地位,意义极为深远。汉武帝曾两次派张骞通西域,开辟了沟通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又派唐蒙等人开发西南夷地区,并两越,拓境至南海。汉武帝大体奠定了中国今日之版图。

综上所述,汉武帝之功,主要有三:其一,消除割据势力,巩固了大一统;其二,外伐四夷,开拓疆土,基本奠定了今日中国之版图;其三,尊重知识,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此外,汉武帝的人格魅力、智慧、胆略、才干,以及错误,都带给人们深深的启迪。

汉武帝的大过有三:第一,推行了酷吏政治,人民蒙受深重灾难;第二,迷信方术,追求长生不老,导致晚年巫蛊案,造成政治动乱,太子不保;第三,过度使用民力,外征内作以致“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汉书·昭帝纪》)。有幸的是,汉武帝晚年悔悟,下轮台罪己之诏,转轨政治,用富民侯田千秋,为昭宣中兴奠定基础,西汉也避免了亡秦之辙。

三、雄主的晚景

雄主都是双重性人物,有许多共同性,有大功亦有大过。秦皇、汉武也不例外。两位雄主多次巡行全国,秦始皇还到处刻石颂功。两位雄主都曾泰山封禅,祭告天地称成功。两位雄主又都挑战死神,迷信方士,寻求长生,做出了许多荒唐的事。他们大权独揽,为所欲为,到头来成了孤家寡人,两位雄主的晚景都十分凄凉。

(一)秦始皇晚景凄凉

秦王亲政后任用李斯、尉缭、王翦等人,加紧进行统一。公元前230年首灭韩,次第灭魏、灭楚、灭赵、灭燕、灭齐,到公元前221年,十年之间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即秦王朝。秦王建号“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在咸阳筑宫室一百四十五处,藏美女万人,又在渭南上林苑造朝宫前殿,史称阿房宫,殿上可容万人。始皇帝还在骊山修皇陵,坟高五十余丈,周五里有余,掘地极深,灌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墓中宫殿及百官位次,珠玉珍宝,不计其数。

秦始皇大修宫室陵墓,以彰显其权力,却掩饰不住内心的悲凉。他求长生,无力征服大海,神仙不来,只好望洋兴叹。秦始皇的长子扶苏,仁慈贤明,受到秦始皇的器重,更得到大臣们的拥护。扶苏看不惯秦始皇大兴土木、焚书坑儒,提出劝谏,秦始皇气愤扶苏与自己不一条心,不立为太子,还把扶苏放逐出京,发配到北边去做蒙恬的监军。秦始皇晚年,全国人民不满秦的暴政,已从心中的诅咒转为明显的反抗。秦始皇三十六年,东郡落下一块陨石,当地人民在陨石上刻上“始皇帝死而地分”七个大字。这年秋天,秦始皇的使者从关东归来,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一个人自称神灵,手中拿一块玉璧拦住使者说:“替我送给滈池君。”接着又说:“今年祖龙死。”使者回朝献上玉璧,奏明原委,秦始皇惊出了一身冷汗,沉默了很久才说:“山鬼只知一年的事,哪有远见。”秦始皇退朝后却对左右的人说:“祖龙是人的祖先。”龙是皇帝的象征,“祖龙”即“始龙”,始龙就是始皇。“今年祖龙死”,就是“今年始皇死”。查验玉璧,竟然是二十八年(前219)东巡时沉入泗水中祭祀河神的那块玉璧,更加使秦始皇郁闷。秦始皇召来太卜占卦,解说卦象出巡吉利。当时盛传东南有天子气。秦始皇决定十月出巡东南,以皇帝之尊去镇压东南的天子气,又可出巡避邪。这次秦始皇出巡,由于心事重重,精神不振,过钱塘江,遭到项羽小儿的蔑视,说“彼可取而代也”。秦始皇在回京途中,病逝沙丘宫,胡亥篡改秦始皇遗诏,赐死扶苏,夺了政权。二世亡国,更是秦始皇始料不及。

(二)汉武帝晚年悲剧

汉武帝希求长生不死,身边一大群方士骗子替汉武帝炼丹制药,下海求仙。一个叫李少君的方士,自称活了几百岁,能炼丹砂成黄金,再把黄金制成饮食用具,就可延年益寿。又一个方士叫少翁,汉武帝封他为文成将军,声称可以请来神仙,最后骗术败露被杀头。又一个方士栾大,牛皮吹得更大,说自己在海上见过安期、羡门等神仙,可以炼不死之药,汉武帝在一个月内连赐他四个将军印: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又封为乐通侯,还把卫皇后所生长公主嫁给他,荒唐至极。

汉武帝重女色,皇后两人:陈皇后、卫皇后。宠妃有王美人、李夫人、尹夫人、邢夫人、钩弋夫人等。宫闱争宠,常用当时流行的一种叫巫蛊的巫术害人。照自己仇恨的人的样子刻成木偶,埋在地下进行诅咒,传说可以害死所仇恨之人。陈皇后用巫蛊害卫子夫,结果反把自己害了。奸臣江充与太子刘据有嫌隙,就诬陷卫皇后、太子用巫蛊诅咒汉武帝,汉武帝信以为真,成立专案调查太子、皇后,任用江充治巫蛊。江充指使人诬告丞相公孙贺父子及阳石公主,阳石公主是太子刘据的妹妹。公孙贺父子和阳石公主先被杀,接着江充诬告太子、皇后,并在太子宫中挖出了木偶。太子请求晋见汉武帝被拒绝,就诛杀了江充。江充同党告太子造反,汉武帝下诏丞相刘屈牦平叛。太子以皇后诏四处发兵,与丞相在长安城中大战。太子兵败逃出长安,被汉武帝派兵逼杀,皇后及大将军卫氏皆被诛灭。这一场京师城中的混战,死亡近十万,太子一党被诛杀的有上万人。汉武帝失了皇后,杀了太子,精神、声望都受到沉重打击。

后元元年(前88),宫中又发生莽何罗谋刺汉武帝的宫廷事变。汉武帝再次受到沉重的打击,第二年就病死了。

(三)秦皇汉武,千秋评说

秦始皇、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雄主,他们建立的盖世功勋有目共睹,但他们的过错也带给国人深重灾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评说秦皇、汉武,是一个永无了期的话题。

秦皇、汉武建立和巩固的中央集权制度,保证举国一致完成事业,有利于建功。秦始皇统一六国,筑长城,修驰道,靠的是举国一致。汉武帝抗击匈奴,取得辉煌胜利,靠的是举国一致。但是,由于权力的过分集中,带来许多弊端。雄主的晚年多是悲剧,就是集权弊端带来的结果。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权力失衡。秦始皇过度集权,谁在皇帝身边,谁就能呼风唤雨。赵高在二世身边,他操控了宫廷政变,随意处置丞相李斯,到头来秦二世也受其害,秦朝之灭,毁于过度集权。汉初三公权重,制衡皇帝不至于过分骄纵,听得进劝谏。汉武帝一朝,前后十二个丞相,六个被杀。汉武帝用内朝决策,控制外朝,丞相权轻,成了摆设。大将军卫青奏事,汉武帝可以随意召入厕所谈话。朝臣唯唯诺诺,汉武帝为所欲为,行政效率必然怠惰。汉武帝多欲,挥霍无度,导致国家财政枯竭。征和四年(前89),国家在西域轮台设置一个数千人的屯田点,国库无钱,需要加征每户四十文助边,由此可见当时财政的衰竭程度。

二是法制苛暴。秦法严酷,造成赭衣满道,囹圄不空。陈胜等人就因秦法屯戍误期要斩首,才揭竿而起。汉武帝实行酷吏专政,使全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司法官员丢开了法律条文,一心只看汉武帝脸色行事。汉武帝想宽大的人,即使罪大恶极,也不惩治。汉武帝厌恶的人,枉法惩治。有人质问杜周为何不按法律条文办事,杜周说:“前任皇帝的旨意写在简上就是法律,新任皇帝说的话就是判决书,这就是法律。”地方酷吏,滥杀无辜,王温舒曾经一天就杀四百人,血流成河,汉武帝还赞许之为能。

三是大权旁落。国家政务,千头万绪,皇帝过度集权,必然旁落于群小。宦官、外戚、权臣干政,在中国历史上层出不穷,这是皇帝权力旁落的表现。集权体制不改,宦官之祸、外戚之祸、权臣之祸就不可避免。皇帝也是人,他的七情六欲,因为集权而放大,往往成为宦官与小人弄权的突破口。汉武帝生性有两大弱点:一是迷信鬼神,希求长生;二是风流成性,迷恋女色。方术骗子、奸佞小人如江充,利用汉武帝的这两个弱点,擅权弄势,导致武帝晚年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