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列传

信陵君无忌是战国四公子最贤能者,所养士人亦多杰出之人。附传人物有侯嬴、朱亥、毛公、薛公,都是不凡的人才。信陵君一生大节在救赵却秦,而成其这一大功者,全赖乎客。故本篇以“客”作眼,通篇以客起,以客结,前后照应,连环无端,成一篇绝妙文章,写客是为了衬托信陵君的礼贤下士和急人之难的高尚品德。信陵君礼贤以国事为重,这是司马迁的理想,故篇中称公子者,凡一百四十七,并以魏公子名篇,表现了作者司马迁对信陵君的无限钦佩。后世读者习惯上以封爵称魏公子传为“信陵君列传”。

【语译】

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魏昭王去世,安釐王即位为王,封无忌为信陵君。当时,范雎离魏到秦国为相,因为怨恨魏齐,率秦军兵围魏都城大梁,打败了魏国驻扎在华阳的军队,魏将芒卯败逃。魏王及信陵君都很忧虑。

公子为人,礼贤下士,不论对待才能高的还是才能低的士人,都能以礼相交,从来不因自己的富贵而看不起士人。因此,方圆数千里的名士都争相投奔到他的门下,他罗致的门客有三千人。当时,诸侯国因信陵君贤能,门客又多,有十多年不敢兴兵侵犯魏国。

一次,公子与魏王下棋,这时北方边境传来烽火警报,说“赵军犯边,并且就要入境”。魏王放下棋子,准备召集大臣议事。公子对魏王说:“那是赵王在打猎,并不是赵军兴兵犯境。”说完又继续和魏王下棋,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可是魏王大惊,心思完全没有放在下棋上。过了一会儿,又从北方传来消息说:“是赵王在打猎罢了,不是侵犯边境。”魏王很吃惊,说:“你怎么知道的呢?”公子说:“我的门客中有能探听到赵王隐秘消息的人。赵王干什么事,门客经常向我报告,所以我能知道。”此后魏王惧怕公子的贤能,便不敢把国家大事委托给公子主持。

魏国有隐士名叫侯嬴,已经七十岁了,家里很贫穷,在都城大梁当守城门的小官。公子听说后,亲自去问候,并准备了丰厚的礼物。侯生不肯接受礼物,说:“我数十年修身养性,终究不能因守城门贫困的原因接受公子的财物。”于是公子下令大摆酒席,大宴宾客。大家坐好后,公子带着车马,空着车上左边的位子,亲自去迎接守城门的侯生。侯生整理一下破旧衣服,直接上车坐在公子左边的尊位,毫不谦让,想借此观察公子的动静。公子拿着赶车的缰绳,更加恭敬。侯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是市井中的屠户,想借您的车马顺道去走访。”公子赶着车进入市场。侯生下车去见他的朋友朱亥,侯生故意站着与朱亥谈话很久,一边观察着公子的表情。公子脸色显得越来越谦恭。这时,魏国的王亲国戚及将相大臣宾客已经坐满厅堂,专等公子举酒开席。市场上的人都在看公子赶车。公子的从人都在暗地里骂侯生。侯生看公子的态度始终不变,才辞别客人登车。到了公子家,公子请侯生上座,并向所有的宾客介绍侯生,宾客都很吃惊。饮酒到热闹时,公子起立,为侯生敬酒祝寿。侯生这才对公子说:“今天我侯嬴难为公子真够呛。我本城门守门小吏,而公子亲自驾车迎我于大庭广众之中,这太过分了,但公子却还是这样做了。而我想成就公子的贤名,故意让公子的车骑久等,我在和朋友谈话时暗暗观察公子,公子表情越发恭敬。市场上的人便都认为我是小人,而认为公子是长者,真够礼贤下士。”于是,酒宴到此结束,侯生从此被公子待为上宾。

侯生对公子说:“我在市场访问的屠户朱亥,是一位贤人,只是世人不知道,所以隐居在屠户中的。”公子数次去请朱亥,朱亥连谢都不谢,也不回拜,公子很奇怪。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大破赵军于长平,又进而兵围赵都邯郸城。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弟平原君的夫人,她多次派人送书信给魏王和公子,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率军十万救赵。秦王派使者警告魏王:“我秦军攻赵,不日可下,有敢去救赵国的诸侯,我军在灭赵之后,便首先掉头进攻。”魏王听后害怕,派人让晋鄙军停止前进,将军队驻扎在邺地,名义上是救赵,实际上是持观望态度,首鼠两端。平原君的使者一个接一个地来到魏国,责备公子说:“我赵胜之所以与公子攀为姻亲,是因为仰慕公子的高义,能急人所难。如今邯郸早晚即将降秦而魏国救兵不到,这怎么说公子能急人所难呢!并且公子即使看不起我赵胜,抛弃我,让我降秦,难道公子也不可怜你的姐姐吗?”公子很为难,数次去请求魏王,又让宾客辩士百般劝说魏王救赵。魏王害怕秦国,始终不听公子的话。公子思量最终也不会得到魏王的同意,也不愿看到赵国灭亡而自己独个活着,于是,他大请宾客,套了百余辆车马,准备和自己的门客一起去与秦军作战,与赵国共存亡。

经过城门,见到侯生,公子告诉他准备与门客一起去与秦军决一死战。公子辞别侯生,准备上路时,侯生说:“公子好好努力吧!我老了,不能跟您去了。”公子走了几里,心里不痛快。说:“我对待侯生的礼数周备,天下谁不知道。如今我即将去死,侯生却没有一言半语送给我,难道我还有什么过失吗?”又坐车回去追问侯生。侯生笑着说:“我知道公子一定会回来的。”又说,“公子喜爱士人,名闻天下。如今公子有难,没有别的办法而只好去向秦军送死,这就好像将肉投给饿虎,有什么用处呢?用得着门客吗?但公子对我恩深义厚,公子出发,我不送行,是因为我知道公子会怨恨而复返。”公子又拜侯生,并请教。侯生于是遣开旁边人,私下对公子说:“我听说调动晋鄙军的虎符经常在魏王的寝宫存放,而如姬最受魏王宠幸,经常出入魏王的寝宫,能够盗取虎符。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仇人所杀,如姬悬赏三年,自魏王以下的群臣都想为如姬报杀父之仇,没有人能办到。如姬向公子哭诉,公子派门客斩仇人之头送给了如姬。如姬即便为公子死,也不会推辞,但她一直没有机会报答公子。公子如真的开口向如姬请求,如姬必然答应,那么您就可以得到虎符去夺取晋鄙的十万人马,北去救赵而西面抵御强秦,这是春秋五霸的功业啊!”公子听从侯生之计,去求如姬,如姬果然盗来调动晋鄙军的虎符交给公子。

公子即将出发,侯生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以对国家百利为原则。公子即使与晋鄙合符,而晋鄙不将兵权交给公子却要重新请示魏王,事情就危险了。我的朋友屠户朱亥可与你同去,此人是大力士。如果晋鄙听命于您,那就太好了;如果不从,你要让朱亥将其击杀。”公子听后哭了。侯生说:“公子是怕死吗?为什么哭呢?”公子说:“晋鄙是一位勇武的老将,我去他恐怕不会听命,必将他杀掉,所以哭,我怎会害怕死呢?”于是公子去请朱亥。朱亥笑着说:“我本是市场上一个屠户,而公子多次来看我。之所以我不答谢,不回拜,是因为小礼对公子没有什么用处。如今公子有急难,这是我报效公子的时候到了。”立刻与公子一同出发。公子去向侯生告别。侯生说:“我应该一起去,但我老了不能去。我在这里数着公子的行程,公子一行到达晋鄙军的日子,我即向北自尽,以死来报答公子。”公子拜别侯生后便出发了。

到了邺城,魏公子假传魏王之命取代晋鄙为将。晋鄙将兵符合验以后,还有些怀疑,举手对公子看了看说:“我现在率领十万大军驻扎在边境,承担国家重任,如今你自个儿驾车来取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晋鄙不想听从。朱亥拿出藏在袖子中重四十斤的铁锥将晋鄙击杀,于是公子取得了晋鄙军的军权。然后进行队伍的部署,传令军中说:“父子都在军队中的,父亲可以回去;兄弟都在军队中的,哥哥可以回去;独子没有兄弟的,也可以回家奉养父母。”按照军令挑选了八万精兵,率军向秦军进攻。秦军解除包围而撤走,于是邯郸得救,也保存了赵国。赵王和平原君亲自到边界迎接公子,平原君亲自背着盛箭的袋子在前面引路。赵王再次拜谢,说:“自古的贤人也比不上公子啊!”这时,平原君也不敢与公子相比。公子与侯生诀别后,赶到晋鄙军中时,侯生果然向北自尽而死。

魏王对公子盗取兵符,假借王命杀了晋鄙十分生气,公子自己也知道。已经击退秦军,保存了赵国,公子便派将领率军队回魏国,而自己和门客们留在了赵国。赵孝成王感激公子假借王命,夺取了晋鄙军保存了赵国,于是和平原君商量,拿五座城封给公子。公子听说后,不免露出了得意的神色。门客中有人劝公子说:“事情有不能忘记的,也有不能不忘记的。别人对公子有恩惠,公子不能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惠,希望公子把它忘记。而且假借魏王之命,夺取晋鄙的兵权去救赵国,对于赵国是有功的,但对于魏国来说,就不能说是忠臣做的事了。如今公子自以为有功而自傲,在下以为这对于公子来说,是不可取的。”公子立时便觉得自己不对,感到无地自容。赵王亲自打扫台阶,按照主人的礼节,引导公子从西阶登堂。公子谦让,侧身而行,从东阶登堂。自称有罪,因为既对不起魏国,对赵国来说也算不上功劳。赵王陪着公子饮酒一直到晚上,也不好意思开口说封给公子五座城,因为公子太谦虚了。公子最终留在赵国。赵王将鄗城封给公子做汤沐邑,魏王也重新将信陵封给公子。公子留在了赵国。

魏公子听说赵国有两个隐士,一位毛公隐藏在赌徒之中,一位薛公隐藏在卖酒的人家,公子想结交这两人,这两人却躲起来不肯见公子。公子打听到两人的住处,便悄悄地找到两人,一见如故。平原君听说这件事后,对他的夫人说:“起初我听说你的弟弟是天下无双,如今我听说他整天和赌徒、卖酒的在一块儿混,你弟弟真是个荒唐的人啊!”平原君夫人将这些话转告了公子。公子便准备辞别平原君夫人离去,说:“当初我听说平原君贤能,所以辜负了魏王前来救赵国,以帮助平原君。平原君与人交往,只不过是摆阔气罢了,却不去寻找贤士。我在魏大梁时,就听说这两人的贤能,到赵国后,恐怕不能相见。以我的身份和两人交往,还害怕他们嫌弃我,如今平原君却认为和这两人交往是耻辱,说明平原君本人才是不值得相交的。”于是整理行装,准备离去。平原君夫人将这番话告诉平原君后,平原君摘下帽子向公子赔罪,并坚决挽留公子。平原君的门客听说这件事后,有半数离开平原君而投靠公子,各国贤士也纷纷投奔公子,公子的门客超过了平原君。

公子留在赵国十年,不回魏国。秦国听说公子留在赵国,便不断出兵向东进攻魏国。魏王因害怕秦军攻击,便派使者去赵国请公子回国。公子害怕魏王一直怀恨在心,就告诫门客说:“谁敢为魏王使者通报,就是死罪。”门客都是背弃魏国来到赵国的,没有一个敢劝公子回去。赵国的毛公、薛公二人去见公子,说:“你之所以被赵国重视,在诸侯中名声很大,是有魏国的缘故。如今秦军进攻魏国,魏国危急而您却无动于衷,如果秦军攻破魏都城大梁,铲平魏祖先的宗庙,您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话还没说完,公子的脸色就变了,吩咐管车的人立刻套车回去救魏国。

魏王见到公子,相对而哭,魏王将上将军印给公子,于是公子统率魏国的军队。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派使者通知各国诸侯。各国诸侯听说公子领兵,便分别派将领率兵救魏。公子率领五国的军队在河外击败了秦军,秦将蒙骜逃走。于是公子乘胜追逐秦军至函谷关,堵住秦军,秦军不敢出关作战。当时公子的名声天下大震,各国诸侯的门客纷纷将兵法献给公子,公子将其一一命名,所以世称《魏公子兵法》。

秦王害怕魏公子,于是运送一万斤黄金到魏国,找到晋鄙原来的门客,让他们在魏王面前诋毁公子,说:“公子在外流亡了十年,如今为将,各国的将领都归服他,诸侯们只知道有魏公子,不知道有魏王。公子也想在这个时候南面自立为王,诸侯害怕公子的威势准备拥立公子为君。”秦国数次用反间计,假装不知情祝贺公子当了魏王。魏王天天听到对公子的谄毁,不由他不信,后来魏王果然让人接替公子为上将军。公子知道自己因遭诽谤再度被解职,便称病不上朝,和门下宾客常常饮酒直到夜深,喝烈酒,又多近女色。如此日夜**乐长达四年,最后终因过多饮酒而死。公子死的那一年,魏安釐王也去世了。

秦国听说信陵君去世,便派大将蒙骜攻魏,夺取了二十座城,首次设置了东郡。此后秦国不断地蚕食魏国,又过了十八年俘虏了魏王,屠灭了大梁城。

汉高祖刘邦未发迹时,多次听说魏公子贤能。当了皇帝后,每次过大梁,都祭祀公子。汉高祖十二年,刘邦打败黥布军后又路过大梁,专门下诏令派五户人守护魏公子的坟墓,让世世代代、年年四季都有人祭祀公子。

太史公说:我经过大梁的废墟,察访哪里是夷门。原来夷门就是大梁城的东门。天下各诸侯国也有几个好客的公子,但只有信陵君特别礼待山野间的隐士,能够放下架子和地位低下的人交往。的确是这样的啊,信陵君名声超过各国诸侯,不是虚夸。汉高祖每次经过大梁都要祭奠,还下令置守冢民五家,让香火不要断绝。

【讲析】

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之弟,封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中的最贤者。战国四公子为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以及魏公子无忌。战国四公子分别为齐、赵、楚、魏四国之相,各养士三千人,又是同时代的贤公子,所以并称“战国四公子”。《史记》各有专传,而唯独信陵君以“魏公子”名篇,篇中称魏公子者,凡一百四十七处,表现了司马迁对信陵君的无限敬仰之情,亲切而特称公子。后世读者习惯上以封爵统称“四公子”,故《魏公子列传》也称《信陵君列传》。

魏公子礼贤下士,所养门客多杰出之士。附传人物有侯嬴、朱亥、毛公、薛公,都是不平凡的人。信陵君一生大节在救赵却秦,史称“窃符救赵”,而成其这一大功者,全赖乎客。故本篇以“客”作眼,通篇以客起,以客结,前后照应,连环无端,成一篇绝妙文章。写客是为了衬托信陵君的礼贤下士和急人之难的高尚品德。信陵君礼贤以国事为重,这是司马迁的理想,故本篇充满爱国主义的**。信陵君窃符救赵,表面违抗王命,实质救援盟国,亦实自救,归根到底还是落在“爱国主义”四个字上。

“四公子”礼贤养士,而真正能礼贤下士的只有魏公子。孟尝君有鸡鸣狗盗之徒。平原君几失毛遂之才,但能接受毛遂自荐,亦是佳公子也。春申君晚年昏聩,失朱英之谋而断头。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三个公子广收宾客,很大成分出于讲排场,摆阔气,故有平原君客与春申君客争艳斗富的故事。因此,当时许多有才能的士人,近在三个公子咫尺却往往失之交臂。像埋名于博徒和卖浆家的毛公、薛公就闻名在外而平原君不知。唯有魏公子礼请侯生,亲为之执辔,信用屠夫朱亥,微服访毛公、薛公,关键时候得诸人之力,生动地表现了魏公子的真诚待士,以及主客关系。《魏公子列传》重点笔墨也就自然地落在魏公子与诸人的交往上。

侯嬴隐身在看门人队伍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无人知其贤者。偏偏信陵君知道他是一个贤者,而且精心设计了一个礼请侯嬴的场面。魏公子特别举行盛大宴会,高朋毕至,贵宾满堂。就在此时,公子本人率领了众多的人马车辆,亲自去迎接侯嬴赴会。这给了侯嬴以很大的面子。而侯嬴的表现似乎要比当年的田子方更过头些。他穿戴着破旧的衣帽,表露出满不在乎的轻慢。公子亲自驾车,他却傲然直登上座。车到半途,他又下车去访问自己的朋友朱亥,站在喧闹的街市,故意与朱亥谈论了很久,倒把公子冷落在一边。但是公子的态度却是越来越温和,没有丝毫的愠色。在宴会上,公子当着满堂贵宾,赞誉侯生,又亲自向侯生敬酒。末了,侯生却大言不惭地对公子说:“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因为侯生在大庭广众之中故意用自己的倨傲**来反衬公子的礼贤下士和虚己待人,这实实在在是一种不同寻常的举动。后来信陵君在窃符救赵的非常壮举中完全得力于侯生的策划。到这时,我们才完全领悟到“嬴之为公子亦足矣”这句话含有多大的分量!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今日我侯嬴也够难为公子了”,表示为以身许公子了。侯生后来果然以死励军,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毛公、薛公,一个沉沦赌博,一个靠卖酒浆为生。在平原君眼里,这种操业卑下的人,不值得与之交往。但信陵君却不然,他看人不在于其人的操业,而是品格和才能。所以当他探得毛公、薛公是贤者,就装扮成平民,放下架子主动去拜访,吃了闭门羹也不计较。魏公子的赤诚相待,终于使得毛公、薛公成了他的座上宾。从平原君与信陵君对待毛公、薛公的态度上,清楚地显现了二人在见识上的高低。平原君好客,只是一种豪举,并不注重实际,所以尽管收罗了很多门客,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却寥若晨星,而贤能的人往往还不肯屈就。信陵君就高明得多,他好客,特别注重才学德行,为了笼络门下,不惜放下架子,折节礼待。由于这个缘故,有才学的人也就乐于为其所用了。有一次,公子和魏王下棋,魏王得到报告说赵国的军队将要入侵边界,公子说这是赵王在打猎。后来证明确实是赵王在打猎。公子的情报之确切,以致连赵王的一举一动都能了如指掌。我们由此也可以判断,信陵君不仅在赵国布满了耳目,其他诸侯国基本上也是如此,可见信陵君的本领之大。而这正得力于他礼贤下士的优秀品质和作风。

信陵君在司马迁的心目中是个理想化了的历史人物。这篇列传除了叙述他能礼贤下士,还叙述了他在其他几个方面的品德和优点。信陵君突出的优点是善于听取别人的批评,采纳正确的意见,及时改正错误。这在封建时代的贵族身上是难能可贵的。信陵君因窃符救赵及锥杀晋鄙两件事,得罪了魏王,故长期居留在赵国。秦国伺机不断侵犯魏国,魏王派遣使臣迎请公子归国,以解救魏国的危急。公子因旧憾未释而不愿回去,并不许宾客们劝谏。这时,毛公和薛公出来,正色批评他昧于大义,言辞很激烈。公子幡然醒悟,立即整顿行装返国,担负起抗秦的重任。在对待自己国家的态度上,若以孟尝君与信陵君比较,是不能等量齐观的。孟尝君有功于齐国,但被齐王废黜后却怀恨在心,背弃祖国。当他做了魏相国后,竟联合燕、秦、赵一起出兵进攻齐国。孟尝君的这一举动,实在是不足取的,这分明已是把个人的利益和恩怨放在祖国之上了。

信陵君能奋不顾身急人之难。当秦攻赵时,邯郸危在旦夕,而魏王救赵却又举棋不定。信陵君和门客们想尽一切办法企图说服魏王立即催促晋鄙进军救援,但是劝说无效。信陵君竟不顾一切,准备带领亲信赴前线与秦军拼命。信陵君也明知这是一条下策,等于自投虎口。但他这样做,的确是表现出了不怕牺牲的侠义精神和大无畏的勇气。当然,这种举动对解救邯郸的危亡毫无作用,可以说是不明智的。然而,这却是信陵君高人一等的可贵品德,即能急人之难。凭借这一精神品德,信陵君赢得了各种人士的帮助,窃符救赵赢得了全军的上下一心,也赢得了胜利。

在《史记》中,《魏公子列传》是作者对传主感情最深厚最真挚的篇章之一。信陵君在司马迁的心目中是一个理想化了的人物,这使作者在行文中既洋溢着对他的崇敬之情,又充满了同情和惋惜之心。

信陵君忠于兄长魏王,却不谙世故。魏王与信陵君虽是同胞,但连枝而不同气。出于利害关系,魏王一直就对信陵君怀有猜忌,不敢任以国政。信陵君窃符救赵以后,长期住在赵国,魏王既无骨肉之情,也无存魏安魏的远大打算,一任亲弟久羁异乡。只是由于秦国不断地侵犯,国势日危,才不得已把公子请回来。兄弟相抱哭了一场,魏王似乎有所悔悟,其实不然。因为这时再不请公子返国,领兵抗秦,恐怕连身家性命都保不住了。公子在军事上有出色的才干,他率领五国军队联合抗击秦兵,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猛将蒙骜。这在战国合纵史上,是东方各国卓有成效的一次联合军事行动,使整个政治局势一度出现了有利于东方各国的转机。魏国得以暂时摆脱了困境,而公子施展才能的机会也随之告终了。公子被废黜,反间计固然是厉害的一招,但如果内部团结牢不可破,秦有何机可乘?魏王害怕公子的声望太大,有了兵权,会动摇自己的王位,便夺了他的兵权。公子一再遭受猜忌,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最终陷进了自暴自弃的泥潭,其结局是可悲的。公子死后不久,魏国终于为秦所灭。

当然,历史总归是前进的。信陵君生当秦国正在猛烈向东方挺进的时期,统一的趋势在秦军节节胜利的步伐声中已经明朗化了。信陵君纵使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也只能挽回一时的局面,所谓大厦将倾,非一木所能支,魏国和东方各国的覆灭最终还是不可避免的。信陵君生当那个时代,身处那种地位,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司马迁也看得很清楚,他在《魏世家》末尾的论赞中曾说:“天方令秦平海内,其业未成,魏虽得阿衡之佐,曷益乎?”这里的“天”字是对客观历史必然事势的简练概括,是任何个人的力量无法挽回的。但是,司马迁认为,历史时势包含着人为努力的积极因素。信陵君在那个时代,本来还可以发挥出更大的历史作用,只是由于人为的原因,使他失去了机会。司马迁在另一名篇《屈原贾生列传》中就曾无限感慨地引《易经》说:“井泄不食,为我心恻。”即“井挖好了,但泉水仍未被人们取用,使我感到伤心”,比喻人才被埋没,难以施展自己的抱负。《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死后数十年(实为五十五年)楚国便灭亡了;《魏公子列传》中也说,信陵君死后十八年,魏国就灭亡了,用的手法是一样的。旨在说明屈原、信陵君身系着国家的存亡安危。这就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即人才的使用问题,直接关系到了国家的兴亡。人才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时代都有的,但机缘对每个人却不一样。司马迁笔下的屈原和魏公子,在他们生活的时代里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这是值得人们深思和同情的。

《魏公子列传》始终以信陵君与宾客之间的活动为主线,把当时的历史画卷有机地贯穿起来,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信陵君礼贤下士,士也乐于为之奔走,而信陵君声名的远扬和事业的成功,又全赖于宾客们的帮衬。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把信陵君的才能、品质等方面的优点用饱含**的史笔揭示了出来。篇末赞语,寥寥数语也充分表现了这一特色。司马迁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对信陵君大加歌颂,而只是淡淡地说,自己曾访求过大梁遗址,又寻访了当年的夷门。接着又说,汉朝建立后,高祖每次巡行经过大梁,常常亲自去祭祀公子,又特地叫人看守公子的坟墓,待以诸侯之礼。这些具体事由如叙家常般地娓娓道来,作者对信陵君的怀念之情,跃然纸上。

【原文】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雎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魏王及公子患之。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入界”。魏王释博,欲召大臣谋。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复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居顷,复从北方来传言曰:“赵王猎耳,非为寇也。”魏王大惊,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埽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魏公子,不闻魏王。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其岁,魏安釐王亦薨。

秦闻公子死,使蒙骜攻魏,拔二十城,初置东郡。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

高祖始微少时,数闻公子贤。及即天子位,每过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从击黥布还,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

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天下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名冠诸侯;不虚耳,高祖每过之而令民奉祠不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