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堂 司马迁写女性

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史记》全书写到的女性有一百七十二人,或是三言两语,或一个片段,往往就能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司马迁笔下的女性,上至后妃公主,下及庶民女性,她们的情采英姿,不减须眉。白寿彝先生在《史记新论》中指出:“在写女性历史方面,司马迁的贡献是不能抹杀的。”

本堂课原题为“司马迁写半边天”,“半边天”的用语是突出司马迁进步的女性观。“半边天”,指女性是占社会总人口半数的群体,她们在创造人类文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半边天”这一用语是近现代民族觉醒,为女性争取平等地位喊出的革命口号,在司马迁时代女性正日渐沉沦在社会底层,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压迫,不可能有“半边天”的思维。所以司马迁所写女性,90%以上只有姓,没有名字。但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司马迁却是把女性当作“半边天”来写的。在司马迁笔下,没有一个蒙受四权压迫的节烈女性,与二十四史其他各史所写列女传迥然不同,这是我们评说司马迁笔下女性要把握的一个重点和特点。下分五个节目来说。

一、巾帼不让须眉

司马迁全方位地反映了社会中的女性群体,就是正视女性的作用。女性参政是表现女性创造活力的最高形式。《史记》所载重要女性人物,过半数都是参政女性,皇后、皇太后是最高的代表。古代社会,女性依附于男性,但仍然有杰出女性在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司马迁笔下的优秀女性政治家,她们的智慧才干与权谋手腕,一点也不减须眉。西汉时期的两个皇太后,即汉高祖皇后吕氏、汉文帝皇后窦氏,她们在汉高祖和汉文帝死后,分别为吕太后、窦太后。两位太后临朝称制,掌控国家,所展现的政治才能,为女性半边天的作用提供了典型的范例。

(一)吕太后佐高祖打天下

本则故事载于《吕太后本纪》。吕太后就是汉高祖刘邦皇后,原名吕雉。吕雉是单父县人,其父人称吕公。吕公有两男两女:长子吕泽,次子吕释之,长女吕雉,次女吕媭。吕公是一个有头脸的人物,是沛县县令的朋友,因躲避仇家逃到沛县投靠县令,寄人篱下。沛县令看到吕雉貌美,想娶她为妻,吕公没有答应。沛县主管人事的功曹掾萧何抓住时机,借沛县令替吕公举办接风酒会之机,导演了吕公嫁女刘邦的一场政治联姻大戏。秦始皇晚年,社会动**,人心思乱。沛县以泗水亭长刘邦为核心,萧何为谋士,形成了一个萧刘社团,中坚人物除刘邦、萧何外,主要成员有典狱掾曹参,狱吏任敖,司御夏侯婴,泗水郡卒史周昌、周苛兄弟。刘邦还有一帮哥儿们如周勃、卢绾、雍齿、樊哙等人。吕公举家到沛县,就是寻找靠山。吕公以看相为名嫁女刘邦,融入了地方势力集团,如同诸葛亮寓居隆中,娶汉上名士黄承彦之女为妻一样。反客为主,首先要去掉客居的身份,成为地方的一员,联姻是最可靠、最便捷的手段。刘邦攀上吕公这门亲事,在地方上也身价倍增,更加有头有脸。这桩政治联姻巩固了萧刘联盟的沛县反秦社团。

吕雉不仅有姿色,而且很有心计,有天生的政治才能。吕刘联姻,大约在公元前214年,刘邦时年三十四岁,吕雉二十许。她听从父亲不嫁沛县令,而嫁一个亭长,吕雉的妹妹又被父亲嫁给刘邦的心腹好友,沛县狗屠樊哙,一个赳赳武夫,为的都是同一个政治目的,反秦打天下。吕后以她女性特有的身份,宣传刘邦神异,许多神异就是从吕雉口中吐出,不胫而走的。如吕雉在田间劳作,遇一老叟路过乞饮相面,说吕后两子(即后来的惠帝刘盈、惠帝妹鲁元公主)当大贵。老叟离去,适逢刘邦赶来,追上老叟给自己相面,老叟说“君相贵不可言”。所谓“贵不可言”,就是“贵为天子”。刘邦反秦后隐于芒砀山中,吕雉宣扬说,刘邦所居山中位置,天空上有五彩祥云,这样的祥云只有吕雉识得,她观望天气,就能找到刘邦。吕雉懂得蛊惑人心,才具不凡。吕雉不仅是刘邦的结发妻子,更是刘邦的起事伙伴,又生有贵子,所以后来刘邦要更易太子,终于忍不下心来,这是有渊源的。

楚汉相争,吕雉在项羽军中当了几年俘虏,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铁马金戈的生活锤炼使吕后政治更加成熟,扮演黑脸协助刘邦屠杀功臣,显示了铁腕人物的手段。吕雉打破刘邦异姓不封王的规矩,封诸吕为王,诛杀刘氏子弟,表现了她果敢与残忍的一面,哪一方面都不让须眉。惠帝即位,只是个傀儡。之后惠帝死,她又实际执政八年,坚持了无为政治,维护了全国的政治稳定。所以司马迁为吕太后立本纪,认为“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还评价吕太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吕太后本纪》)。“刚毅”二字,在男性帝王中,司马迁只用于对秦始皇的评价,由此可见,司马迁不仅视吕太后为实际上的帝王,而且视其为一个铁腕人物,在定天下中立有大功,故为之立本纪,这是对女性杰出才能的充分肯定,表现了作者实录精神的一贯性。实录,就是按历史的原本面貌记事论人,不论男性还是女性,要一视同仁,只有司马迁能做到。

(二)左右朝政的强势太后窦氏

本则故事载于《外戚世家》。窦太后是汉文帝皇后,汉景帝之母,出身平民,史失其名,入宫后称为窦姬。文帝即位,立为皇后。景帝即位,尊为太后。汉武帝即位,尊为太皇太后。汉景帝并非平庸之君,汉武帝更是一位雄主。但窦太后在世时,掌控朝政,把握政治方向,是西汉一朝第二个强势太后,是可与吕太后相提并论的政治人物。

窦姬是赵国观津县(今河北武邑县)人,平常农家女,被选为宫女做吕太后的使女。吕太后发配宫女给刘氏诸王,每位五个宫女。窦姬家在清河,她送礼买通主管分配的宦官,要求把自己分配给赵王,没想到这个主事宦官偏偏搞错了,把窦姬分给了代王,窦姬一百二十个不愿意,但没有办法,只好哭哭啼啼地到了代国。代王就是刘恒,代国王都在今山西平遥。

代王的王后给刘恒生了四个儿子,鬼使神差,王后和四个儿子先后都死了。窦姬受到宠爱,生了两男一女,两男即汉景帝刘启、梁王刘武,女儿即长公主嫖。诸吕事变,汉大臣拥立代王即皇帝位,这就是有名的汉文帝。随着这一命运的变化,窦姬和她生的两男一女都走上了政治舞台,对汉朝历史变化产生了的不小影响。

窦姬从代王后,立为皇后。窦皇后有一个哥哥叫窦长君,弟弟叫窦广国。窦广国小时被人贩子掠走,转卖了十几家,最后到了宜阳县替主人烧炭。有一天,一百多个烧炭工人睡在伐木场的山脚下,当夜山崩,一百多人都被埋在泥石中压死,只有窦广国一个人活着。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窦广国找了一个算命先生占了一卦,说他命中注定要封侯。窦广国于是和他的主人来到长安,听说新立皇后姓窦,是赵国观津人。窦广国被拐时年纪小,但知道自己是观津人,他的姐姐被选为宫女,自己还送了一程,莫非当今皇后就是自己的姐姐吗?窦广国记得有一天跟着姐姐采桑叶,姐姐从树上掉下来。窦广国就用这些记事做凭据,上书朝廷要见他的姐姐。

窦皇后听了非常激动,要汉文帝召见窦广国,当朝认弟。窦皇后让窦广国说了一遍家常,与自己记忆一点不差。窦皇后又问:“你讲一个只有我们两人知道的事。”窦广国说:“姐姐离家到长安做宫女,我送姐姐到观津县的传舍里,姐姐要了一盆水给我洗脸洗手,又要了一碗饭给我吃,然后离别。”说到这里,窦皇后再也控制不住了,与弟弟窦广国抱头痛哭,侍候身边的宫女都趴在地上,陪着皇后一同哭泣。司马迁描写这一场景,说明了窦皇后出身贫困农家生活的艰辛以及略带神秘色彩的幸运。姐弟抱头痛哭,生活气息十分浓厚,人情世故朴实真诚。这时候的窦皇后还是一个平民女性的形象,对弟弟充满了亲情。但十多年以后,窦皇后在宫廷权力角逐中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她做了皇太后,在关键时刻干预朝政,牢牢地把握住了文景时代无为的政治方向,是文景政治路线的捍卫者。

窦太后控制朝政,影响政局的有三大事件,功过是非,随人评说。

第一件,窦太后溺爱小儿子梁王,她逼迫汉景帝传位梁王,搅得汉朝上层政治动**了好些年。梁孝王在窦太后的庇护下,梁国封土面积达四个郡,王都睢阳(今河南商丘),城墙周长达七十里,梁王所修的猎场苑囿“兔园”周广四百里。生活上骄奢**逸,出入警跸,敢用天子排场,政治上招降纳叛,图谋不轨,公然派刺客暗杀朝中大臣袁盎等人。景帝没有治罪梁孝王,但逼迫梁孝王交出凶手,梁孝王恐惧,抑郁而死。

第二件,汉初无为,制度多缺,特别是匈奴侵边,诸侯王坐大。贾谊在汉文帝时就大声疾呼改革,汉景帝倾向改革,提倡儒术取代黄老。窦太后维护无为政治,反对儒学,反对改革。黄老学说博士黄生与儒学博士辕固生辩论汤武革命,窦太后逼迫辕固生去与野猪决斗,汉景帝赐给辕固生一把刀,才保住了性命。但这场辩论以窦太后的蛮横取胜,扼杀了景帝的政治革新。

第三件,汉武帝即位后,想有一番作为,与母亲王太后,两个舅舅,联合起来向窦太后夺权。两个舅舅,一个是王太后之弟田蚡,一个是窦太后的侄儿窦婴。汉武帝罢了丞相卫绾的官,任命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任用窦婴为丞相,一是组成联合阵线,田蚡让步,二是麻痹窦太后。田蚡和窦婴都推崇儒术。汉武帝又任用尊儒的赵绾做御史大夫,王臧做郎中令。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三公,郎中令是九卿之一,管理宫廷事务。接着汉武帝下诏举贤良,只举儒生为贤良,罢黜申商百家之学,史称“罢黜百家”。又征召鲁国大儒申公进京,议立明堂。大张旗鼓开展尊儒活动。到此,窦太后的组织路线、思想路线完全被汉武帝改变过来。这时汉武帝还年轻,核心人物是王太后和田蚡。窦太后冷静观察,她在寻找反击的时机。

过了一年,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汉武帝自认为阵线已固,试探性地向窦太后发起了夺权的进攻。由御史大夫出面向汉武帝建议,要汉武帝亲政,朝廷大政不要向窦太后请示。窦太后勃然大怒,她一道命令,罢了窦婴和田蚡两人的官,又找一个借口说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办理汉文帝丧事没有尽责,将两人打入监狱,逼令自杀。同时任命自己的亲党柏至侯许昌为丞相,武强侯庄青翟为御史大夫。汉武帝的政治改革又被压了下来。直到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病死,汉武帝把窦太后任命的丞相许昌、御史大夫庄青翟等人赶下台,发动了第二次尊儒活动,设立太学,立五经博士,史称“独尊儒术”。

窦太后晚年患眼疾,但她在景帝一朝能够挟制汉景帝及大臣顺着她的意志执政,汉武帝即位经过一年多的苦心经营,窦太后一道命令就把革新派打翻在地,由此可见,一个由农家女成长起来的政治家窦太后的权势和手腕。

窦太后为何有如此之大的权势,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汉文帝的光环照耀着窦太后;其二,汉景帝尽孝,不愿违逆母亲;其三,窦太后有智慧有才干,她行事谨慎无大过,反击得体,抓好了时机。客观情势上,黄老无为的学说和政治,还为社会大多数人所依恋,改革的条件还没有成熟。所以,不能简单地批评窦太后是保守势力的总代表。

二、识大体明大义的女性

一些品德高尚、识大体、明大义的女性,无论地位高低,司马迁都给予了热情的讴歌和高度的赞美。像忠君爱国不护子的赵括母、为弟扬名的侠女聂荣、深明大义的王陵母、顾全大局的陈婴母、施恩不图报的漂母、勇于救父的缇萦等杰出女性,她们的形象鲜活,闪耀着光芒。

(一)赵括母

本则故事载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公元前270年,秦赵阏与之战,赵将赵奢大破秦军,赵王封赵奢为马服君。此战,赵国名将廉颇、乐乘都不敢为帅出战秦军,赵奢一战成名。赵奢的儿子赵括好读兵书,好骑马射箭,又擅长夸夸其谈,认为天下善于用兵的人都不如他。赵括与其父赵奢辩论兵法、战略,赵奢都说不过他。但赵奢说赵括只能纸上谈兵,断言赵括为将必败赵军。但赵括的名声已远扬国外,人称“马服子”。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双方动员总兵力百万以上,是关系两国存亡的一场大决战。从四月到七月,双方激战,赵军不利,老将廉颇采用坚壁不战、避敌锋芒的办法以求拖垮秦军。因秦军远道进攻,持久不利。秦相范雎展开外交攻势,他派出大量间谍到赵都邯郸,散布流言,说秦军最害怕“马服子”为将。秦间又用千金行贿赵王左右及用事大臣,讲廉颇的坏话,企图让赵王任用赵括为将。赵王中计,下令召回廉颇,任用赵括为全军主帅。

这时赵括的母亲上奏说:“赵括没有大将之才,不能任用。”赵王问什么原因,赵括母亲说:“赵括从小读兵书,喜欢谈论打仗,他的父亲赵奢说不过他。但是他父亲说:我这儿子只会夸夸其谈,根本不懂得打仗。我问赵括的父亲:你怎么知道儿子不会打仗?赵奢说:打仗十分艰苦危险,关系国家存亡,官兵的生死,国家的存亡,必须认真对待,审慎行事,我这儿子把战争看成是游戏,所以根本不懂得打仗。如果有一天赵国用他为将,兵败国亡的祸事就要发生。”这是赵奢对赵括的观察和评价。赵括母还向赵王说了一番她的观察。赵括母说:“赵括父亲赵奢为将,部属中被赵奢奉为师长的人有几十个,当成亲密朋友看待的有几百人。大王赏赐奖励的财物,全部分给士兵,接受了国君命令要出征,就不再回家,日日夜夜和士兵在一起,操心的全是军事。现在赵括被任命为大将,一下子高抬起头颅,不正眼看部属,接见部属他坐在上位,部属们都不敢正眼看他。大王赏赐给他的财物,他全部带回家,一门心思买房子、买地、放高利贷。同样当将军,父子两人完全不同,大王想想,哪个将军能干呢?”

赵括的母亲从赵括的作风派头与对金钱的态度看到了赵括没有将才,他不与士卒部属同心,怎么能打胜仗呢?可是赵王听不进去,认为生活态度与打仗没关系。赵王说:“老太太不要说了,我已下定决心,用赵括为大将。”赵括母说:“大王,我尽到心了,话也说完了,如果赵括不称职,我不要受牵连。”赵王说:“好吧,这事与你无干。”后来赵括打了败仗,赵王没有株连赵括母。这是后话不提。

(二)王陵母

本则故事载于《陈丞相世家》。西汉开国功臣王陵,官至丞相,一身正气,敢直言。王陵反对吕太后封诸吕为王,顶撞吕太后,批评陈平、周勃耍滑头,不敢坚持原则。可是王陵在楚汉战争初期,看不清楚时局,他拉了一支队伍在河南自立山头,既不帮助刘邦,也不依附项羽。项羽想任用王陵为将,他派人把王陵母接到楚国都彭城软禁起来,好吃好喝,待为贵宾。项羽要王陵母劝王陵投奔项羽。王陵母对王陵的使者说:“请你回去告知王陵,他要是孝顺老娘,就赶快去投奔汉王,项王残暴不仁,决不能归顺。”说完用剑自杀而死。王陵母预知汉胜楚败,她用生命来激励王陵,赶快选择明主。王陵原是刘邦的老乡,长于刘邦,因看不惯刘邦的无赖相,坚决不赴汉。而王陵又是个大孝子,他听从了母亲的遗愿投归汉王,终成为汉名臣。

(三)陈婴母

本则故事载于《项羽本纪》。公元前208年,项梁起兵渡江北上。这时淮南东阳县(今安徽天长县)青年杀了秦县令,大家推举县吏陈婴为王,起兵反秦,一时间聚集了两万多人。他们头裹青巾,称为“苍头军”。在战国时,魏国有一支勇猛无敌的军队,号“苍头军”。这里以“苍头”为号,表示为勇猛无敌之军。陈婴的母亲对陈婴说:“我嫁到陈家,从没听说陈家祖上出过大人物,今天你突然称王,不是好兆头。最好从属一个人的领导,起义成功可以封侯,失败了也好逃亡,不要拉山头。”陈婴认为母亲说得有理,就对部众说:“项氏世世为楚将,天下闻名。今天我们要干大事,没有项梁来领导成不了事。我们这支队伍投靠项梁,一定能灭亡秦国。”大家一致赞成。陈婴带着两万多人投靠了项梁,在陈婴的带动下,黥布、蒲将军等多支农民起义军自动接受项梁领导。项梁、项羽起兵于吴中(今江苏苏州),率领江东八千子弟渡江,得到陈婴等人的拥护,很快发展到六七万人,成为反秦的主力军。陈婴母以大局为重,劝儿子陈婴以众附寡,使各支分散的起义军团结起来,具有超凡的见识。

(四)漂母饭信

本则故事载于《淮阴侯列传》。古代著名军事家、西汉开国功臣韩信,青年时家贫,无以为业,经常饿肚子。韩信是淮阴人,他有一个朋友是南昌亭的亭长,韩信经常到他家去蹭饭。有一天早上,到了吃饭的时候,韩信又到了亭长家。亭长的老婆厌恶韩信,提前吃了早饭,韩信走了一趟空,很不高兴,从此再不到亭长家蹭饭。韩信来到淮水河边钓鱼,有一群女性在河边漂洗丝絮。其中一位老大娘,可怜韩信饿着肚子钓鱼,就把自己带的午饭分给韩信吃。韩信却也不客气。就这样,这位大娘每天都多带一份饭,整整一个夏天,韩信靠漂母的施舍过活。临别,韩信高兴地对漂母说:“我发财了一定重重回报大娘。”漂母发怒说:“一个男子汉没饭吃,你年纪轻轻要努力。我同情你有急难,送饭给你吃,难道是为了你的厚报吗?”漂母善意激励,韩信称谢而去。韩信当了楚王,回到淮阴,衣锦还乡,召来南昌亭长和漂母。韩信当众送给漂母一千金,报答当年送饭的恩情。只给了南昌亭长一百钱,韩信数落亭长说:“你目光短浅,只是一个小人物,做好事有头无尾,给你一百钱,还你当年的饭钱。”

事情无独有偶。战国时,苏秦游说六国,有许多人资助了他。苏秦拜六国相印后,一一回报了曾对他有恩的人。有一个人借给苏秦一百钱,苏秦给了一百金,加利一千倍。有一个人对苏秦说:“我一直陪伴你,怎么把我忘记了?”苏秦说:“我没有忘。当初你和我到燕国的时候,到了易水边,你不肯过河,离开了我。当时最艰难,你抛弃了友情,我恨死你了。不过还是要报偿你的,只是把你放到最后。”(《苏秦列传》)为德不终的人,图的是厚报,这一个“贪”字就是掺入眼里的沙子,未免目光短浅。漂母施恩不图报,品德高尚反而得厚报。漂母事迹,流传千古,淮阴人民怀念她,就在淮阴垒起巨大的漂母坟冢,供人凭吊。

(五)缇萦救父

本则故事载于《扁鹊仓公列传》。古代刑法,死刑之外,最残酷的就是肉刑,脸上刺字叫黥刑,割掉鼻子叫劓刑,砍断一只脚叫刖刑,割除**叫宫刑。

公元前167年,擅长医术的齐王太仓令淳于意,因为不愿意为贵族做家庭医生,而要为广大民众治病,被权势诬陷判罪,要被送往京城服刑。淳于意有五个女儿,没有男孩。因为冤枉判罪,心情抑郁愤怒,丧失理智对女儿们骂了一句:“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淳于意的小女儿淳于缇萦听了十分伤心,决心挺身而出救父,当时她只有十三岁。她随父亲到了长安,向汉文帝上书,称说父亲为官清正廉直,不慎犯了刑律,一旦受肉刑致残,便终身不能恢复。缇萦请求汉文帝让她自己做官奴婢来赎父不受肉刑,给犯过的人一条自新之路。汉文帝被小缇萦的真诚感动,特别下诏令废除了肉刑。这是中国刑法史上的一项改革,推力来自一个平凡少女缇萦。司马迁记录了这则故事,使其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三、颂扬才智与刚烈的女性

颂扬女性的才智,是肯定女性的创造活力;褒扬刚烈的女性,是肯定女性维护自尊的权利。这方面,司马迁留给我们许多生动的故事。

(一)晏平仲御妻

本则故事载于《管晏列传》。这是一个贤内助激励丈夫成才的故事。

春秋时齐景公国相晏子,名婴,字平仲,个子矮小,却很有才干。晏子的车夫是一个高大的伟男子。两人一起出行,一个高大,一个矮小,而高个子伺候矮个子,直观的视觉很不是味儿。但身份、地位不能改变,高个子是车夫,矮个子是国相,那地位没法比。车夫就要恭恭敬敬地伺候长官,这是没得商量的。

晏平仲为人平易,他不以国相之尊而骄人,处处表现出谦虚。高个子车夫自认为是给相国赶车,很高傲,仗势骄人,得意扬扬,使原已不协调的视觉更加趣味横生。这位车夫的妻子,即晏平仲御妻看不下去了,她提出来要与这位不长进、少见识的丈夫离婚。晏平仲御妻离婚,不是因为嫌弃丈夫为车夫,而是因为丈夫志得意满,不思进取。这位车夫也识趣改过,晏平仲知道后推荐他做了大夫。

故事虽然短小,却写得曲折跌宕,饶有趣味,包含了好几个对比,衬托了三个人物的光彩。车夫进取,晏子爱才,形象鲜明。而御者妻子更是一个有深远见识的不平凡女子,虽然没有名字留下来,但她的品德、思想、聪慧流传了下来,值得后人学习、敬仰。

(二)张负慧眼识陈平

本则故事载于《陈丞相世家》。这是一个女性识英才,通过婚姻成就一代伟人的传奇故事,读来饶有兴味。

西汉开国功臣之一,谋略家陈平,因出身贫寒,少时受人冷眼。虽然陈平长得高大魁伟,相貌堂堂,却找不到媳妇。家乡人看不起陈平,时常在背后议论他。陈平嫂子也挖苦陈平,说他“只不过吃糠咽菜,却长得肥头大耳”。言下之意,说陈平游手好闲,就像一头猪,吃啥都长肉。陈平的哥哥知道了,怕弟弟受委屈,就把妻子赶走了。于是,又有人说闲话,说陈平“盗嫂”,与嫂子私通,哥哥才休了嫂子。人穷受冷眼,什么故事都可编排出来。

无巧不成书。话说陈平家乡户牖乡有一个富人叫张负。“负”,是对老年女性的敬称。张负,就是张老大娘。可就是这个连名字都没留下来的张老大娘,她却有一双慧眼,她要给自己才貌双全的孙女寻一个好丈夫。张负孙女连嫁五个丈夫,不幸一个接一个死了,世俗迷信,说张负孙女克夫,没人敢娶了。陈平不相信命运,他看上了张负的孙女,但由于家贫,没敢托人求亲。张负了解后,她亲自考察,看到陈平替人操办丧事显示出的组织才干,又看到陈平的蓬门寒舍前却留下头面人物拜访过的车辙印迹。张负对儿子张仲说:“难道像陈平这样仪表堂堂的人会贫贱一生吗?”在张负主持下,陈平遂了心愿,结下美满姻缘。陈平在贤妻与岳母家的资助下,交游日广,声誉日隆。

唐代文学家韩愈有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昌黎集·杂说四》)。千里马尚待有伯乐而后显,人才难得,只因其识人者难得。识人的伯乐,比识千里马的伯乐要复杂得多。有伯乐之心而无伯乐之才者,不能识人;有伯乐之才而无伯乐之心者,不愿识人。更有甚者,互相倾轧,窝里斗,司空见惯,人才就这样毁于内耗,怎能脱颖而出?张负慧眼识英雄,乡间女性出伯乐,世间罕有,祖孙两个女性共同栽培了一代名相,成为千古佳话。

(三)聂荣以死扬弟之名

本则故事载于《刺客列传》。聂荣,战国时魏国轵县(今河南济源)人。弟弟聂政替韩国严仲子刺杀韩相侠累后,自己用刀子割烂脸面,挖出眼睛,然后自杀,剖腹而死。韩国将聂政暴尸于市,悬赏千金追查他的姓名,没有人知道。聂荣闻讯,赶往韩国相认,伏尸大哭,极其悲哀,并公然宣称被暴尸的刺客叫聂政,是魏国轵县深井里的人。韩人告诉聂荣,官府暴尸就是要查出刺客姓名,捉拿他的家人,你怎么自投罗网呢?聂荣说:“我弟弟聂政替严仲子报仇杀人,自己挖眼刺脸,为的是保护他的姐姐我才自残的。我怎么能贪生怕死,埋没弟弟的英名呢?”聂荣说完,大喊三声“天啊”,悲痛地死在聂政身旁。当时各诸侯国的人都在传颂这个故事,称聂政是一个重义的人,聂荣是一个刚烈女子。

(四)赵襄子姐摩笄自杀

本则故事载于《赵世家》。赵襄子名姬无恤,是晋卿赵简子的儿子。赵简子立志要吞并代国,就把赵襄子的姐姐嫁给了代王。赵襄子巡视地方,在北边登上夏屋山,请代王来相会,在宴会席上用盛菜的铜勺击杀了代王,随即兴兵灭了代国。赵襄子的姐姐听到后,痛哭呼天,就将头上的笄簪磨尖自刺身亡。赵襄子灭代,是实现父亲的遗愿,是扩大赵的土地与实力,可以理解。但手段十分卑鄙残忍,作为代王的妻子,无恤的姐姐不能容忍弟弟的不义行为,但她没有力量报复,夫死国灭,于是以身殉夫,以身殉国,用自己的性命表达了愤怒,表示了抗争。代人怀念,把赵襄子姐姐死亡的地方称为摩笄之山。

四、《史记》中的爱情故事

在司马迁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最光彩照人的要属爱情故事中的女人。对于封建礼教给予女性的种种束缚,司马迁予以尖锐的批评和有力的抨击。这种抨击是通过塑造女性的抗争形象来完成的。司马迁寓论断于叙事之中,他歌颂纯真的爱情,主张自主婚姻,夫妻美满以情爱为基础。在司马迁时代,这些思想和理念是超前的,可以说具有现代意识。这些思想与理念,生动地体现在以下所选的几个故事中,就让我们来欣赏吧!

(一)重耳两贤妻

本则故事载于《晋世家》。重耳,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他是晋献公的庶子,本来不当立为晋君,由于晋乱,他流亡国外十九年,经过狄国、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备尝艰难险阻,最后在秦国的援助下,借秦兵回国定乱成为国君。晋文公励精图治,使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重耳从小聪明能干,成人后更是宽仁待众,又爱才如命,因此,在他身边经常有晋国的贤士大夫相随。重耳的成功,就得益于他得到了一大批贤士的辅佐,还有他的两位贤妻。一位是狄女季隗,另一位是齐女姜氏。两位夫人都是重耳在流亡时所娶。重耳在狄国居住了十二年,生有二子,又在齐国住了五年。重耳流亡途中,娶了两位贤妻,把狄国和齐国这两个国家当成了第二故乡,夫妻恩爱,已经可以说是心满意足了。

然而由于晋惠公的追杀,重耳在狄国住不下去,迫不得已离开。临行,重耳对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我不回来,你就嫁人。”季隗风趣地说:“等你二十五年,我坟头上的柏树都长大了。虽然这样,我还是要等你回来。”此后,重耳在漫长的逃亡岁月中,其妻季隗辛勤持家,抚养重耳的两个儿子。后来,重耳立为晋君后,感念其妻的坚贞与贤惠,马上派人将季隗接回,并立她为王后。

重耳的齐妻姜氏,因是齐桓公宗室之女,美貌富有,重耳更是在齐国坠入了温柔之乡,不思回国了。为了重耳的事业,姜氏杀婢,并与咎犯等人合谋,用计灌醉重耳,劫持他上车离开齐国,重新踏上征程。古人云:“食色,人之性也。”如果重耳客居齐国,他的夫人也沉湎于夫妻相悦、**的小天地之中,那样一来,晋国的历史或许就要改写了。

本来重耳所娶狄女与齐姜氏,都是政治联姻,但他们在共同的患难生活中产生了真正的爱情,两位深明大义的贤妻在紧要时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非常垂青于重耳,让他自己在传奇般的坎坷生活中,既得忠臣,又遇贤妻。于是重耳的经历又印证了一句古话:妻贤夫祸少,国难识忠臣。同时也印证了当代一句时髦的话: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贤惠的妻子。

(二)太史嬓女自择婿

本则故事载于《田敬仲完世家》。太史嬓女,就是战国时的齐襄王后,史称君王后。君王后有两大事迹值得评说。一是她自主婚姻,恋爱结婚,在古代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二是她长期执掌国政,与秦连横,奉行和平保境的外交国策,使齐国半个多世纪没有战争,并为秦国和平统一齐国奠定政治基础。一件是个人终生幸福的大事,一件是维系一国安危的政治大事。这两件大事均出于同一女性之手,说明君王后是一个不平凡的奇女子。

古代男女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君王后自主婚姻,而且还是自由恋爱,看上了替自家灌园的小伙子,父亲太史嬓感到羞辱,与君王后断绝了父女情,不承认这门亲事。但君王后十分孝顺,她做了王后仍然尽人子之孝,时间久了,就恢复了父女关系,传为佳话。

君王后不助五国攻秦,给儿子齐王建制定了和平统一的国策,受到国人的批评。君王后这样做,是因为她看清了天下大势,为了避免人民受战祸。司马迁肯定了她,评其为“君王后贤”。君王后没有留下姓名。她的父亲名嬓,齐国人,居于莒,史称“太史嬓”。君王后,太史嬓之女,简称为“太史女”,做了齐襄王王后,才称君王后。她的名字不显,因为她自主婚姻与不助五国攻秦,有违世俗,身前不被人称道。司马迁独具慧眼,特地记载,才使得我们能够了解到这样一个令人可敬的君王后。

(三)张耳妻再适得贤夫

本则故事载于《张耳陈馀列传》。这是一个患难相知的爱情故事,也是一个奇女子反抗礼教追求自主婚姻的故事。

张耳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位为诸侯王。他少年时就是一个豪侠之士,因事犯罪被通缉,却在亡命之中得遇贤妻,并在贤妻的资助下,脱了罪名,广交朋友,还做了魏国外黄县令,为后来的发迹奠定了基础。张耳妻,更是一个奇女子,她不满父母包办的婚姻,敢于抗争,离家、投客、离婚、改嫁,一连串的惊人之举,颇显豪侠女的气质。张耳妻前夫,当是一个“门当户对”的富豪,但此人却是一个纨绔子弟,粗蠢像个庸奴;张耳一表人才,却是一个逃亡犯。张耳妻要在这两者中做出选择,“乃卒为请决”,坚决与前夫离婚,要由自己来决定终身大事。这是何等的勇敢,何等的胆识!这一句话是点睛之笔,活脱脱刻画了一个豪侠奇女子的形象,真是神来之笔。司马迁写人物,情节故事化,总带几分传奇色彩,张耳妻的故事就具有这样的典型意义。

(四)卓文君夜奔

本则故事载于《司马相如列传》。这是一个炽热的爱情故事,也是一个传颂了两千多年,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才子佳人的故事。

卓文君,富商之女,才貌双绝。司马相如,一代文豪,名贯天下;但家贫落魄,无以为资。临邛令王吉,是司马相如的好友,他设局安排,让这一对有情人近距离交流。司马相如以琴音为媒,用心抚琴,识卓文君,诉说相思之意,在稠人广众之中展示才华,“雍容闲雅甚都”。卓文君隔户窥视如痴如醉,“心悦而好之”,全身心沉醉在爱情的执着追求中。她鼓起勇气,毅然背离了家庭,背离了礼教,放弃锦衣玉食的生活,选择了令封建卫道士最为头疼的“私奔”,月夜投入情人的怀抱。卓文君跟着所爱的人,吃苦受累,颠沛流离,其间饱尝生活的艰辛,体味人情的冷暖,但痴心不改。她还以超凡的心智、刚毅不屈的精神,低下尊贵的身躯,当街开店做老板娘,用以羞辱固执而又势利的父亲。她终于争得了自己的权利,得到了应得的一份家财,不仅摆脱了贫困,而且令私奔的婚姻得到了体面的结局,折服了父亲。卓文君既慧眼识人,又胆量过人,在她身上浓缩了封建社会女性为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坚毅地与封建礼教对抗的人性光辉。卓文君夜奔,以及对爱情的专一与执着,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敬慕。

五、司马迁进步的女性观

中国古代文明,以父系宗法制度为核心,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在夏商周三代就已确立了。中国圣人孔子就说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论语·阳货》)周武王说,他有十个治国能臣,孔子说:“有妇人焉,九人而已。”(《论语·泰伯》)儒家的纲常伦理,不允许女性与男性平起平坐。西汉是董仲舒推行三纲五常伦理的时代,司马迁又师事董仲舒,对圣人孔子十分敬仰,在《孔子世家》中称为“至圣”,又说“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但司马迁并不盲从,在许多方面不与圣人同是非,特别是对于女性的识见,更是奏出了时代的异响。司马迁进步的女性观,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其一,司马迁为女性政治家立本纪,立世家,展现了男女平等的思想。

其二,司马迁写女性,与写男性一样,按历史的本来面目记事论人,惩恶扬善。对女性的才智、聪明、善良、仁慈与勇于开拓的传统美德,进行热情的歌颂,为后世树立榜样。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他对女性的描写也不以地位高低论善恶,一些身居高位、灵魂龌龊的贵妇人,他予以深刻的批判和无情的揭露。如秦始皇母庄襄王后,不保名节而导致嫪毐乱政,楚怀王宠妃郑袖因嫉妒而乱楚外交,晋献公宠妃郦姬施毒计害太子,导致晋国政局动乱,司马迁都给予了无情的鞭挞。对于地位低下而品德高尚的中下层女性,司马迁给予热情的讴歌和高度的赞美,点点滴滴都加以记载,本书摘载的故事就是其生动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