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勿忘前朝

“一将功成万骨枯!”

“更何况,父皇要成的乃是这九五之尊呢?”

“至于后世的评说,儿臣觉得倒是无需放在心上。”

“先前儿臣就已经说了,单凭父皇这数十载为李唐江山,为华夏民族所创下的贡献足是功远大于过的!”

李泰轻轻摇头,而后又继续,道:“不可否认。”

“在旁人眼中看来,父皇当年之举的确是有着诸多非议,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道理儿臣却是懂的。”

“就已那年的时局来看,父皇若不先动手的话,那被埋在黄土中的多半是……”

李泰之后的话虽未说完,但想表达的意思却是再明显不过了。

“至于渭水之盟。”

“在儿臣眼中看来,父皇自渭水之盟就对抗异族的策略上已是当前那个时代大背景下,能想到的最佳解决方案了。”

“况且直到今日,父皇所推行的以夷制夷的策略,依旧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微微沉吟一番,李泰方才认真,道:“按我看来,父皇在这十六载中为李唐,为天下所做的一切足以担得起千古一帝了!”

‘千古一帝!’

听到李泰对自己如此之高的评价后,李世民不禁狠狠倒抽口冷气,身子都不禁颤抖起来。

这是多么至高的评价啊。

在青雀心中,自己真担得起千古一帝吗?

一时间,李世民内心百感交集,竟不知该说些什么好了。

若是换做旁人,哪怕是五姓七望出身的知名大儒如此盛赞自己,李世民都不会放心上。

但给予自己如此之高评价的人,却是李泰!

况且,李世民这数十载来什么风风雨雨没经历过,什么牛鬼蛇神没见识过。

所谓善恶忠奸,他心里自是跟明镜一样。

通过李泰先前所言和观其神台,李世民确信青雀并非是溜须拍马,而是真情实意,发自肺腑的评价。

“呼……”

李世民长长的吐出口浊气,强行将心中诸多复杂的心绪压下,刚想说些什么呢。

但李泰忽的话锋一转,道:“只是父皇有一点不好,那便是盲目自信,太过沉湎与过去的成功。”

“尤其是在我大唐开放这个问题上,尤其缺乏远见!”

这让原本还心情复杂的李世民,面上的神情登时便僵住了。

要说被怼,李世民这些年来也没少被魏徵,褚遂良等谏臣怼的找不着北,但还头一次听人说自己缺乏远见?

关键,说这话的人还是自己的宝贝儿子!

前脚刚将自己给捧到天上去了,后脚就一脚把自己从云端上踹了下来。

这种大起大落的感觉,换做谁来心里都不会好受。

“青雀不妨说说看,为父让大唐开放这点究竟哪里缺乏远见了?”

李世民眯眼沉吟,但一双虎目之中折射出令人心悸的光芒。

“很简单!”

“如今我大唐虽开放,但在我眼中看来这种开放非但不正常,而是畸形的开放!”

“对外优待,对内严厉。”

“尤其天可汗这个称呼,更让父皇有些飘飘然了。”

“但在我眼中,天可汗这个称呼就是个屁,根本就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长久以外,儿臣一直都坚信一点,相信父皇也在褚馆主的卷中看到,那便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对待异族,父皇你的手段不够快,更不够狠!”

“所谓天可汗的称呼,那就是对我大唐盛世的一层装裱罢了,华而不实。”

“浮华!”

“阅便历朝历代,五胡乱华带给我们汉人的惨痛教训,父皇难道忘了吗?”

“那时,我汉人十户九空,鲜卑族,匈奴,羯族,羌族,氐氏屠杀手无寸铁的汉人。”

“看见男人就杀,看见女人就俘虏。”

“甚至把被俘虏的女子充当军粮,他们将这些女子命名为双脚羊。”

“后来鲜卑族进入中原掠夺了数万名汉族少女,回程的路上只剩下了八千名少女,一时吃不掉又不想放过,于是将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

“如此行径,简直令人发指,人神共愤!”

谈及五胡乱华,这段华夏大地最为黑暗的历史时,李泰双拳紧攥,胸腔中怒意升腾!

“父皇,在你眼中他们的确仰慕我大唐繁华不假。”

“但殊不知,这群异族在仰慕的同时便会在心中滋生嫉妒。”

“既会嫉妒,那自会对我大唐生出觊觎之心。”

“现在他们不敢妄动,那也只是单纯因为他们羽翼未丰罢了。等到他们有足够的实力,那必会图穷匕见,像我们汉人露出异族狰狞的獠牙!”

“如今我们大唐《贞观律》奉行的还是对内严苛,对外优待的政策。”

“要是在大唐盛世,这种区别对待或许还看不出有什么后果。”

“但父皇和郑国公(指魏徵)将君王比作船,将天下的子民比作海洋跟河水。”

“水是船能够起航的最为重要的条件,同样水能够载的动船也能够覆得动船。”

“即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若长此以往下去,这非但不能促进父皇你心中所盼的大唐与天下多民族融合,太平一幕,反而还会因这种区别对待加剧大唐百姓与异族之人的矛盾,冲突。”

“最终,这与异族之间的矛盾,冲突将化作民怨,最终让我大唐失了民心!”

“父皇,勿忘前朝!”

李泰说到最后‘勿忘前朝’这四个字时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而李泰刚刚说这番话,绝对没有半分夸大之意,

大唐对内严厉,对外优待,将异族人捧到天上去,将大唐汉人踩进泥土里的举动。

如此差别对待,不光让大唐中后期民怨沸腾,更间接导致了大唐王朝的灭亡!

至于大唐王朝在异族和汉人之间区别对待究竟有多严重。

举个例子!

大唐一代高僧,过海大师的鉴真也只能偷渡的方式东渡东瀛,只是因朝廷禁约百姓不许出蕃。

如果说,唐初政局不稳,戒严边关还算事出有因。

但随着局势安定,出关禁令非但没有废弛,反而有所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