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 马耳他的巨石之谜

虽然人们的艺术感知力不一定和他们的道德和公民素养相匹配,但在新石器时代,马耳他岛上的居民很可能在取得很高艺术成就的同时,发展出了一套宗教体系。而我们通常认为这套体系是很多世代之后的人们创造的。

——地米斯托克利·扎米特爵士,《史前时代的马耳他》,

第16页,伦敦,1930

马耳他岛很小。这里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城市、郊区和村落几乎连为一片,到处熙熙攘攘。马耳他岛上有很多石头,当地农民们讨厌石头,因为石头会妨碍他们耕地。这些石头都很巨大,侵占了宝贵的耕地。这些石头却也成了岛上最大的谜。

马耳他岛有27公里长,14公里宽,上面居住着地中海地区最能吃苦耐劳的农民。这座岛上布满了由低矮石墙隔开的小块的耕地,岛上出产最优质的山羊和最强壮的驴子以及全欧洲最好的蜂蜜。人们在岛上发现了很多早已灭绝的犀牛、大象和多种鹿的化石,由此可知马耳他群岛(包括马耳他岛、戈佐岛、科米诺岛和费尔菲拉岛)很久以前是连接非洲大陆和意大利的一道陆桥。十万年前,甚至更久以前,可能就有人生活在这里了。

人们在离首都瓦莱塔约10公里远的加尔·达拉姆(“黑暗洞穴”之意)发掘出了8颗人类牙齿以及矮犀牛这种已灭绝物种的化石。考古学家阿瑟·基思认为其中有两颗牙是尼安德特人的,他们生活于13万—3万年前。这是一个很大胆的推断,因为此前还未曾在这里找到过尼安德特人的踪迹。

尽管岛上现有的人类遗存距今不足3万年,更不要说13万年,但在旧石器时代,岛上就有人生活仍然是可能的。使徒保罗作为囚犯被押往罗马,而运送他的船就是在马耳他海岸失事的。根据《圣经·使徒行传》第28章的记载,“我们既已得救,才知道那岛名叫马耳他”。保罗登上马耳他岛的那一天,此后成了这座岛上的一个节日。

在这些地中海小岛所组成的群岛上,拥有大量人类早期的建筑,其数目冠绝欧洲。数千年间,岛上的人们发展出了一套令人惊叹的建筑技术。在这样人口稠密的岛上,每一寸土地都很宝贵,数千年间,马耳他的农民们将耕地上的石头和石制建筑物清走。不过那些流传下来的石头遗迹,仍然是考古学家们取之不尽的宝藏。

每看一眼这神奇的地方,就会像穿越时空一样,回到四五千年之前,甚至不由得产生这样的遐想,当年搬运这些巨石的人仿佛就是传说中上古时代的泰坦巨人。

人们为什么要在史前时代建造这些巨石建筑?我们或许永远无法知晓。尽管我们可以尝试寻找一些关于这一谜题的线索,但是建造者已经不在了,甚至不能确定他们属于哪个种族。

地米斯托克利·扎米特在1915年7月20日开始发掘塔克西恩村附近的一些巨石建筑物。这里离瓦莱塔差不多3公里远。两年之后,他发掘出了一片废墟,由那些处于鼎盛期的未知的建造者所建。如果不细看肯定弄不明白这些极其杂乱的石头有何名堂,实则都有一块石头的摆放都是有意为之。半椭圆形房间成对建造,中间有一条走廊相连。通往走廊的入口将两个椭圆形房间分隔开来,而这些房间的侧面墙壁和地板上都有巨大的石板,整个建筑物则由一道墙所环绕。

几十年来,人们一直以为这些椭圆形建筑物是腓尼基人建造的,但马耳他岛上这些巨大建筑物的历史要比腓尼基人久远很多。

这些巨石建筑是住宅、宫殿、大型坟墓还是庙宇呢?考古学家们对此莫衷一是。从布局上看,这些建筑或许是出于宗教用途建造的。位于中间的宽阔走廊最末端是一个大壁龛,似乎是整个建筑物中最重要的一个地方,类似一座大教堂的后殿。椭圆建筑内部还有其他的壁龛,石桌和储藏兽骨的房间,也都散发着一种宗教意味。有一些巨石可能曾是祭坛,而建筑物中还有一些石盖,可能是为蓄水池或者壁炉所准备的。发掘者在一堆石块下找到了一些容器的碎片和工具的碎片,它们是由石头、骨头、贝壳和卵石制成的。先人们小心翼翼地将这些东西埋在那里,然后将巨石置于其上。这意味着那些椭圆建筑物既不是住处,也不是宫殿,而是神庙。放眼世界,人所建起那些最巨大、最壮丽的建筑,无不在创造力和艺术性方面追求达到极致,其背后几乎都有着宗教因素的刺激。同样,这些巨大的石制建筑物也是为了供奉神明而建造的。

人们在塔克西恩的一个房间内发掘出了一尊女性雕塑的下半部分。这座真人大小的雕像置于一饰有浮雕的石制底座之上。人们还在城里发现了很多黏土和石头做的小雕塑,大多是带有宗教意味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确定的一点是,石器时代马耳他岛上的居民崇拜一位女神。瓦莱塔博物馆的馆长地米斯托克利·扎米特经过仔细研究,确定马耳他岛的神庙里曾颁布过神谕。之所以能做出这种推断,是因为他对地中海其他类似的遗迹有着充分的了解。

神庙内大多有矩形石,约1平方米大小。这些石头被墙壁三面环绕,边上有一道石阶。每块石头上有五个洞,石阶的右上角也有一个洞。扎米特试图搞清这些奇怪的洞到底隐藏着什么奥秘。它们可能用于储存面粉或面包,以供神庙使用,也可能与那里发现的许多石球有关。在数米之外的地方,人们发现了一百多个大大小小的石球。根据这些迹象,人们推测这里是一处求得神谕的地方。当时的神庙祭司可能会从一定距离把石球扔向石室中的巨石,看看石球会落到哪个洞里,继而确定神谕。

人们不仅在塔克西恩发现了这些有壁龛和小孔的石室,还在哈吉尔金、米奈德拉和吉甘提亚也有同样的发现。它们都显示,当时的人们会在这些巨石建筑内举行一种祭祀仪式。

考古人员没有在这些巨石建筑里发现任何人类骨骼,但发现了很多家畜的骨骼,尤其是牛羊的。扎米特教授认为这些骨骼是祭祀所用动物的遗骨,而建筑物中的一些石块上则画着一群群山羊,毫无疑问它们会被作为祭品。

1902年,人们在塔克西恩遗迹附近的哈尔·萨夫列尼发现了一个地宫。“地宫”这个词来自希腊语的“hypogeion”,用来形容地下洞穴的,此处指的是在岩石上挖出的通道和小房间,以及一些外部的建筑物。为了将地宫清理干净,人们建造了深入地面下约9米的竖井。地宫中的残骸通过这条竖井运出来。接下来,人们还在地宫里安装了电灯,以方便观察内部情况。

这是地宫,一共有两层,有很多房间,是通过挖掘岩石而建起的。天花板上红色赭石组成的螺旋图案显示出了这里的宗教色彩。

这座地宫在古时候一定曾是座神庙。之所以做出这种判断是因为其中一个地窖的顶部饰有呈螺旋状排列的赭石,而这种图案恰好是史前宗教艺术的一个显著特征。意大利考古学权威路易吉·乌戈利尼认为这里是求得神谕的地方。如果一个人用低沉的声音对其中的人造神龛说话,他的声音就会在整个地窖的所有墙壁和房间之间反弹,这又增添了此处的神奇色彩。

扎米特认为哈尔·萨夫列尼地宫和塔克西恩的神庙要比其他所有神谕所都更久远,他表示:“置身于此地,会让访客心生敬畏,同时感知那些冥冥中魂灵的神秘与力量。哈尔萨菲尼的洞穴以及塔克西恩的神庙可能吸引到了许多远方的来客,他们相信,在此地求得的神谕具为灵验。”

到了石器时代末期,这座地宫成了一座巨大的墓穴。其两层石室中填满了红土,里面总共埋葬了7000多人的遗骨。缺失的骨骼表明这些遗骨原来并不葬在这里,而是在别处下葬后再被迁过来的。研究者们发现,地中海的其他地区也有这种等尸体腐烂分解后,再将其埋葬到某个公共墓地的情况。

地宫里还有陶片和雕像的碎片。其中有两个女性泥塑,穿着带有奇特褶皱的钟形裙。其中一位女性俯卧在一张**;另一位则是侧卧。这两尊塑像是现存的新石器雕塑中的上乘之作。制作出这些生活在四五千年前的马耳他岛上的雕塑家,在技艺上可能比当时西地中海的所有艺术家都精湛,尤其是在人像的雕塑上。

开凿出这样一座恢宏复杂的地下宫殿着实令人惊叹。地宫的建造者们一定组成了高度组织化的社区,并且拥有很先进的文化,否则他们不可能完成这等壮举。

我们了解到,当时的马耳他人会将动物献祭给一位或多位神明;我们同样了解到,他们会在神像前杀死动物,然后将它们烧掉。通过对哈尔·萨夫列尼地宫中的废墟、能产生回音的石室和破损的雕像的分析,研究者们从中推测出了复杂的神谕仪式,以及对神明所托之梦的解读。由此可知,当时的马耳他人的智慧达到何等高度,并且发展出了一套何其复杂的宗教仪式!早在金属时代来临之前,人们就已经在精神领域进行探索,而马耳他诸岛上这些遗迹则为我们提供了最精彩的例证。米奈德拉神庙中包含两座巨大的椭圆形建筑,里面新石器时代器皿堆积如山。从空中俯瞰,这个令人惊奇的巨石遗迹,就好像巨人们造了一半的玩具一样。

吉甘提亚也有类似的遗迹,在其临近的戈佐岛上,有两座巨大神庙的遗迹。其建造者一定是从数公里外的地方取来石块和石板,因为岛上没有任何可以就地取材的大型建筑材料。吉甘提亚岛上耸立着很多超过5米高的巨石,其中有一块长达8米,宽达4米。

哈吉亚尔金的废墟之中也有一些新石器时期的石柱和石板,它们同样惊人地巨大。“哈吉亚尔金”这个地名的含义也恰好是“耸立之石”。其中一根石柱高约5米,还有一块石板有0.8米厚,3米高,7米长。如果不借助大型机械,没人能把这样一块巨石搬到一辆现代卡车上。当我们今天审视五千年前的这一工程壮举时,只能得出一种解释:有一大群人借助杠杆、球形石头和木头滚筒,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将这些大石头搬了过来。

马耳他的这些史前先民们几乎倾尽全力,与这些巨石展开了无休止的较量,以至于在坚硬的石灰岩地面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这些痕迹遍布全岛,证明当时有很多人参与运送沉重的建材。

在地中海的其他地区发现了金属之后的很长时间里,马耳他的巨石文化仍处于鼎盛阶段。最终,这座岛屿遭到了外族入侵,巨石所建的神庙逐渐被废弃。建起这一座座巨石建筑的人们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没有留下任何口耳相传的传统,也没有在石头上留下任何图画。我们也不可能通过分析他们的骨骼和头骨,来还原他们的外貌或者辨别他们的族属。

但我们有无声的证据。在那遥远的过去,千万人凭借着无穷的毅力,不懈的努力,将巨石朝着天穹高高竖起。为了建造这些神庙,马耳他的先民一定倾尽了自己的力量,但他们的动机是什么?他们说何种语言?他们所供奉的神明又是什么?这都成了永远的未解之谜的。

只有岛上的那些石头才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