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开拓新的投资方向,向保险业和糖果业进军

在20世纪70年代初,巴菲特就收购了国内多家保险公司。当时持续的通货膨胀使得美国经济进入“滞涨”时期,保险业的前景也不乐观,因此很多小型的保险公司濒临破产。而巴菲特刚刚转向投资保险业,本来想在这一领域大显身手,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巴菲特并没有因此而消沉,相反,他认为这个时期正是他投资的好机会,因为他从没有一丝生气的股市中找到了很多很便宜的股票,他决定购买这些股票。

巴菲特发现,市场上能够满足他的购买条件的企业很多,但是资金匮乏却成了他最大的障碍。于是,巴菲特想到了融资,他想通过融资的方法来筹措资金。在他的观念中,小额融资可以控制多数资产。

接下来,巴菲特开始了他的融资计划。不过,70年代的芝加哥商业交易所还没有被授予进行期货交易的权力,虽然国会已经将其列入计划之中,但是却久久没有得到实施。为此,巴菲特曾经特意给主管这个计划的国会监督与调查小组主席丁格尔写了一封信:“我们的国家既不需要更多的人在股市进行赌博,也不需要更多的交易经纪人,我们需要的是重视公司前景、善于作长期投资的投资者与投资顾问;我们需要具备投资智能的投资基金,而非杠杆交易的市场赌资。在资本市场上,疯狂的赌博行为使市场失去理性,因此资金的调节作用无法发挥出来。”

巴菲特的这封信向国会阐明了开设自由平等交易市场的重要性。因为投资市场不是投机市场,如果想要规范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必须培养能够作好长期投资的顾问和经纪人。

1971年,正在积极筹资的巴菲特,发现了蓝筹印花公司并对其产生了兴趣。于是他决定尽快利用有限的资金把这家公司买下。

蓝筹印花公司主要经营管理超市和加油站的赠券兑现业务,它为超市和加油站提供相关赠券,超市和加油站则付给公司与赠券金额相等的现金。另外,蓝筹印花公司还可以从那些收到赠券的客户的手中收取一定的费用,而消费者可以通过购买这些超市和加油站的商品的方式获得赠券,并且换取相应的商品。

蓝筹印花公司是一家不太规范的保险公司,每年的利润也不是十分的丰厚。当时它出售给零售商的赠券的赢利只有1.2亿美元。当时,巴菲特看中这家公司的原因并不是它的规模和赢利能力,真正吸引他的是这家公司能够立即兑换现金的特点。因为,不是每一个消费者在拿到赠券后都能够来兑换商品,这使这家公司未兑现的赠券金额达6000万美元,而巴菲特恰好需要这笔现金作其他的投资,于是他陆续购进蓝筹印花公司的股票,并与朋友查理·芒格一起接管了投资委员会,控制了这家公司。

在收购这家公司之前,巴菲特找查理·芒格一起商量具体的事宜。查理·芒格是一位律师,在许多收购活动中,巴菲特都让芒格做自己的律师。同时,在巴菲特的帮助下,芒格也建立了自己的投资合伙公司——韦勒门格公司。1971年他与巴菲特一起购买了蓝筹印花的股票,日后他成为继巴菲特之后蓝筹印花的最大拥有者。

第二年,巴菲特利用这笔资金购买了希斯糖果公司。原本这家公司只拥有1000万美元的资产,而巴菲特却以2500万美元的高价将它买下,因为他看到了这家位于西海岸的糖果公司令人称赞的品牌效应:在全国的糖果供应以及每年圣诞节的巧克力糖果中,大部分都是来自这家公司。

1920年,希斯在加利福尼亚州投资创立了希斯糖果公司。当时,这家公司在加州、洛杉矶等地有几家分店。平时希斯只靠一辆小汽车为顾客送货;如果客户需要的货较多,他就在车身旁边加挂一节车厢。在希斯的勤奋经营下,希斯糖果公司不断地发展壮大,拥有了位于洛杉矶和旧金山的两大中央厨房。此时的希斯糖果公司除了生产巧克力、核桃串、花生串、牛奶块、焦糖片和牛奶樱桃等甜点外,还有了自己的名牌产品——白色糖果,这是他招牌式的糖果。

希斯糖果公司每年的销售旺季主要是冬天,尤其是圣诞节和感恩节前后,希斯公司都会开展疯狂的促销活动,大约三分之二的巧克力都是在这些节日前夕卖出的,而且公司的收入高峰也集中在这个时候,约90%的利润来自欢庆节日的人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