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奥马哈大学最稚嫩的老师

巴菲特在做股票推销员的时候,曾应邀在奥马哈大学教授“投资学原理”的课程,并且教授了好几个学期。当时巴菲特很瘦,看上去就像一个高中生,而他的学生却都是三四十岁的有着良好教育和工作以及不菲收入的中年人。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医生。当这个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学生们先是震惊接着哑然失笑,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稚嫩的老师:头发乱糟糟的,敞着领口,穿着一双很随意的运动鞋。这个瘦弱得像孩子一样的人居然要教他们高深的“投资学原理”课程,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然而巴菲特并不介意讲台下的笑声,他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超强的语言能力把自己的睿智和渊博的学识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他在两分钟内就把课堂控制住。课堂上的笑声完全消失了,大家被吸引住,都凝神静听着,态度虔诚得像信徒在听耶稣布道。巴菲特秉承了格雷厄姆的上课风格,总会在课堂上插入一些活泼、生动的小故事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他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使枯燥的投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

有一次,巴菲特的学生在课堂上向他提问:“老师,在华尔街的致富秘诀是什么?”巴菲特听到这个问题后,很神秘地让学生把门窗都关好,不要让其他人听到这个秘诀。学生动作利索地关好门窗,等着老师开口。当学生们都迫不及待的时候,巴菲特不紧不慢地说:“在华尔街致富的秘诀就是走钢丝。”学生们一片哗然,都摸不着头脑:走钢丝和投资是完全不搭边的事情。巴菲特笑笑说:“在华尔街致富的秘诀就是在贪婪和恐惧之间走钢丝——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这时学生们才恍然大悟:巴菲特其实是在告诉学生们“反其道而行之”的投资原理。

巴菲特独特的教学风格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很多学生在时隔很多年后仍然对巴菲特的课记忆犹新。伊丽莎白·察思是一个西班牙教师,她和在IBM工作的丈夫于1953年一起进入奥马哈大学学习巴菲特教授的“投资学原理”课程。她觉得巴菲特是一个很有特点的老师:他看起来似乎对什么事都心不在焉,但在上课的时候却对自己所讲授的内容非常投入。每当他在深入地思考问题的时候,他会在课堂上踱来踱去,而且喜欢低着头,像是很害羞的样子。经常因为太投入而“咚”地撞到墙壁,在撞墙后,巴菲特摸摸额头转身又往回走;但过不了多长时间,又听到“咚”的一声——因为相同的一幕在另一头墙壁前上演。

儿科医生卡罗尔·昂格鲁也是巴菲特的学生之一,他对巴菲特奇特的教学方法感慨万千:“巴菲特教我们使用尺子计算复利的方法,也让我们彻底信服了‘复利创造奇迹’的神话。”

课间,学生们都想从巴菲特这里了解有关股票的内部消息,但巴菲特却从来不向学生们透露有关股票的蛛丝马迹,他也不赞同学生们在经纪人那里探听“小道消息”。他对学生们说,所有被人们共享的消息都是不值得信赖的,它会把人们弄得紧张兮兮。而且这些消息在传播的过程中某一环节会被人夸大。这种情况下,这些小道消息不但对投资者没有任何好处,而且会误导投资者。所以这些消息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毫无价值的。但学生们为了获得消息,经常会拐弯抹角或者直接向巴菲特打听某只股票的情况,聪明的察思故意带着悲伤的语调对巴菲特唱一首她自己编的歌谣:“亲爱的交易——商业专家呀,你听到我们的哭泣了吗?为什么呀,你从不告诉我们你到底买了啥?”而巴菲特对学生们的行为总是一笑置之,不作任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