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最好

乾隆认定,受益者不能仅仅是王士俊,那些曾经的宗室,曾经的功臣,或许都曾经被重重处置,需要在新政中得到益处,这可能是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了。

不安之状

压在乾隆帝心中最大的石头,是雍正年间对宗室的处置,尤其是他的几个亲叔叔,不仅遭到雍正帝重重的处罚,有的甚至丢了性命。

对这段历史,坊间颇有微词,乾隆是清楚的。当年,八叔允禩、九叔允禟在7天内相继死去,死因蹊跷,而趋炎附势之徒竟然建议戮尸允禩,令人发指。

关键是,经过这番折腾,造成了宗室内部的不团结,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当年,努尔哈赤开疆拓土,多尔衮挥师入关,大清一统天下,靠的不就是团结吗?否则,如果人人勾心斗角,宗室发生分裂,核心就会受到动摇,后果不堪设想。

果然,出现了这种现象。

介绍一下“弘春现象”。弘春乃允禵长子,先介绍允禵。

胤禵(1688年—1755年),又名胤祯,康熙帝第十四子,雍正帝同母弟,生母为孝恭仁皇后。允禵性格鲜明,做事雷厉风行;又聪明绝顶,才得兼具;加之善于交接,颇有人缘,在其周围聚集着包括宗室兄弟在内的一大批王公重臣。

关键是,允禵深得父皇康熙帝的信赖和宠幸。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春,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出兵进攻西藏,拉藏汗请求清朝中央发兵救援。康熙帝选中允禵,任命他为抚远大将军,封大将军王,并以天子亲征的规格出征,“用正黄旗纛”,统率大军讨伐策妄阿拉布坦。起程时,康熙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康熙帝亲率王公百官列队送行。这个时候,大家心里明白,康熙帝是给允禵一个历练的机会。专家考证,也正是这个时候,康熙帝开始考虑,要将虚位已久的储位封给允禵。

可惜,允禵命运不济。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猝然离世,雍正神秘继位,远在西北的允禵痛失良机,就此与皇位无缘。不仅如此,奉雍正之命被迫返回京师之后,又屡遭厄运。先被禁锢在景陵,不许返京;接着被降为贝子,接着又被削去爵位,拘禁景山寿皇殿。惩处并没有结束,到雍正四年六月,廷臣议定允禵大罪十四款,宣示天下。

面对同袍兄弟的这种处罚,让允禵已经难堪重负了,打击已经非常沉重了,允禵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弘春居然也向他落井下石,资料记载:“弘春伊父获罪监禁,伊反以为喜。”

弘春,允禵第一子,康熙四十二年生,母为允禵侧福晋舒舒觉罗氏。身为人子的弘春,如此背恩忘义,让人感叹,更让乾隆帝不安。

不安之后,乾隆决定,要采取果断措施,挽救这种分崩离析的局面。

可是,困难一定很大。如果给允禩、允禟、允禵平反,如何说这件事呢?这可是雍正年间最大的案子了,雍正帝当年把三位的罪行分别罗列,宣示天下,根本没给后世留有余地,一旦乾隆为之平反,王士俊所言“翻驳前案”将成为事实。

乾隆焦躁中感到不安。

天大的事儿

不安之后,乾隆的思路逐渐清晰,他做出了决定,要解决先朝遗留下来的“天大的事儿”——允禩、允禟、允禵案件。

他先明确了允禩、允禟的身份。乾隆对两位叔叔谈不上感情,也不敢谈感情。但他指出,二人均系圣祖仁皇帝之子,这是不争的事实,这就是最基本的基调。接着,乾隆话锋一转,“痛批”二人在康熙朝参与夺嫡,“获罪于圣祖”。

乾隆的这个转折很关键,既打了一张感情牌,又为雍正惩治二人推卸了责任。

接着,乾隆指出,雍正初年,允禩、允禟怙恶不悛,“思乱宗社”。这个罪已经很大了,几乎无法赦免,遭到惩处纯属“孽由自作”。将雍正帝对两位的惩罚,说得顺理成章。

再接下来,乾隆讲了一番话,彻底为雍正帝惩处允禩、允禟推卸责任:“此事乃诸王大臣再三固请,实非我皇考本意。”大家谁都明白,乾隆的话明显在撒谎。大家迷惑的是,乾隆此番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难道还要继续打击允禩、允禟家族吗?

接着乾隆继续他的话题,请文武百官、王公大臣各抒己见,对允禩、允禟事件的看法,可以说三道四,即使说错了也无所谓。至此,人们才恍然大悟,乾隆本意并非要深究当年的陈年旧案,而是另有恩谕释放。

这简直就是个意外,人们没有想到,乾隆即位之初,就敢于动这个大案子,尤其是父皇雍正的棺椁仍在京师,还没有下葬陵寝。父皇尸骨未寒,儿子要违背他的意愿,朝廷会接受吗?他真的会为允禩、允禟、允禵平反昭雪吗?

乾隆是个聪明人,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分两步走。

第一、解决允禩、允禟案子。乾隆并未给允禩、允禟平反,而是对两位的子孙给予照顾:赏给红带子,恢复宗籍,收入玉蝶。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恩典,当年,雍正将他们削除宗籍,意味着他们并非皇室出身,是最严厉的惩处。乾隆此举,对他们来讲,意义非凡。

第二、解决允?、允禵案子。允?行十,是乾隆的十叔,因事被雍正削爵禁锢,圈禁在高墙之中。允禵是雍正帝的同袍弟弟,乾隆的亲叔叔,同样因事被拘禁在景山寿皇殿。这两位叔叔,乾隆于即位后三个月先行释放,乾隆二年二月,再次封为辅国公,给予爵秩。乾隆还亲自对他们的生计,给以适度的安排。

乾隆这样做,已经仁至义尽了,积压在心中的不安,得到了抚慰。还有就是面对宗室的尴尬,得到了缓解。

看上去,这件宗室大案的平复工作已经结束了,可乾隆帝并不认可,他觉得还有余地。在之后的岁月里,乾隆帝持续关照他们。允?最终以贝子丧礼下葬;允禵则在辅国公之后,再获皇恩:乾隆十二年封贝勒,十三年晋郡王,乾隆二十年去世后,还获得了“勤”字谥号。

至此,宗室中允?、允禵的案子最终得以解决。实际上,乾隆的内心深处,还有一处隐隐的痛,那就是允禩和允禟。

虽然在继位之初,基本解决了两位后代的名分和生计大事,但这两位叔叔的事情尚未最终解决,他们仍没能摆脱大罪人的恶名。主要是两点:一是仍被开除宗籍,二是身附恶名未改,允禩仍为“阿其那”,允禟仍为“塞思黑”。

这件大事儿,一直拖到乾隆四十三年,这年正月,乾隆帝已经68岁了,往事依稀,他决定最终解决这件事儿。正月,他下达谕旨:“朕今临御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后世子孙无敢言者。允禩、允禟仍复原名,收入玉牒。”

至此,乾隆释然了;去世多年的两位叔叔的在天之灵也会对他感恩戴德。

分享

允禩、允禟、允?的新朝待遇,虽是乾隆帝顾念宗室亲情,予以的特殊关照。但毕竟是皇帝所为,这就带有政治倾向了,难免被人揣测和窥视。于是,那些在雍正年间遭到惩处的各种政治犯,都渴望新皇帝予以关照,使他们早日脱离苦海。

乾隆帝会不会关注他们呢?他开始爱心泛滥,大发仁慈之心,一时之间,前朝被关押的政治犯,统统分享到了乾隆的皇恩。

先是“八爷党”骨干分享到了皇恩。“八爷党”,就是允禩的党羽。

解决延信冤案。延信,肃武亲王豪格之孙,康熙二十六年正月封三等奉国将军,四十年十月预议政、授正蓝旗满洲都统,五十七年十月,随抚远大将军、康熙十四子允禵入西藏征讨策妄阿拉布坦叛乱,并留守西藏。对延信的功绩,康熙帝大为赞赏:“平逆将军延信领满洲、蒙古、绿旗各军,经自古未辟之道,烟瘴恶溪,人迹罕见。身临绝域,歼夷丑类,勇略可嘉,封辅国公。”雍正继位,以延信党附允禩、允禵,遭到惩处。雍正五年,议以二十罪,先夺去其爵位,拟罪当斩。世宗加恩幽禁延信,子孙连坐,削除宗籍;雍正六年,延信死于囚所。乾隆即位后,下令恢复延信子孙的宗籍,收入玉牒,赏给红带子。

解决苏努冤案。苏努是努尔哈赤子褚英的后裔,曾经获得贝勒的爵位,出身可谓煊赫,身份高贵。雍正继位,同样以其党附允禩,削爵,黜宗室。乾隆即位后,对于苏努的冤案,比照延信之例,恢复其子孙的宗籍,收入玉牒,赏给红带子。

解决阿灵阿案。阿灵阿,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辅政大臣遏必隆第七子,康熙帝的小舅子。康熙年间,阿灵阿党附允禩集团,是八爷党的重要成员,康熙五十五年去世。雍正继位,严厉打击允禩集团成员,雍正二年,将阿灵阿墓碑改镌“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予以羞辱;雍正四年,将阿灵阿之子,曾经的任领侍卫内大臣、刑部尚书阿尔松阿革职,处斩,妻子没入官。乾隆即位,不仅恢复了阿灵阿父子的名誉,毁掉了羞辱的石碑,还将他们的子孙归入原来的旗籍。

解决揆叙案。揆叙,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时重臣纳兰明珠次子。康熙时屡有晋升,由侍卫升翰林院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迁工部右侍郎,转工部左侍郎,晋都察院左都御史。康熙帝非常赏识揆叙的才华,夸赞他“人品极好”,康熙五十六年去世的时候,赐谥“文端”,已经是非常高贵的封赠了。可是,揆叙党附允禩集团,招来雍正帝的怨恨。雍正二年,雍正帝公布揆叙罪状,追夺谥号,墓碑改镌“忠不孝阴险柔佞揆叙之墓”,加以羞辱。乾隆即位后,为其恢复名誉,毁掉不雅墓碑。

至此,允禩集团的重要“罪犯”得以昭雪,淋漓尽致地分享了乾隆的宽仁之策。除此之外,“太子党”集团、年(年羹尧)党集团、隆党(隆科多)集团,等等钦犯、要犯,也都分享了乾隆的仁慈政策。

比如太子党中的王掞案。王掞,字藻儒,江南太仓人,康熙九年进士,授编修,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六十年,请重立胤礽为太子,忤逆了康熙帝,理应问罪谪戍,以年老缘故,由其子王奕清代行,王奕清被遣发西陲,军前效力赎罪。雍正三年,雍正帝责备王掞党附允礽,其子王奕清、王奕鸿谄附年羹尧,目为奸巧,于是发配王奕清、王奕鸿同在军前效力。乾隆即位后,王奕清了解到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于是斗胆上书乾隆帝,为父鸣冤,乾隆帝大施恩泽,不仅给予王掞恤典,还释放了王奕清。《清高宗实录》记载:“王掞当日不能深知皇祖默定储位之圣心,冒昧渎奏,固属不合;但伊身居政府,为国本起见,尚属分所应言”。

对于年党集团,乾隆帝看到,当年处罚的文武官员众多,决定分别轻重,量为使用。他下旨道:“文员自知县以上,武弁自守备以上,若有可用之才,保送该部,再加验看,拣选奏闻,候朕酌量降等录用。”

可以想见,这些钦犯,听到乾隆的煌煌上谕,一定会感激涕零,叩头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