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例外

乾隆对于前朝的“钦犯”大施恩泽的同时,也表现了截然不同的一面,似乎非常严厉地惩处了两种人。实际操作中,甚至大大忤逆了雍正帝的意愿,让人大感意外。

驱逐出去

雍正帝死,乾隆即位,可谓百务待理。但他把所有事都撇开,两眼紧盯着几个道士,决定要驱逐他们,命令他们立即出宫,否则,予以驱逐。这很奇怪了,作为一个大皇帝,怎么会关注这件小事儿呢?而且,一向“仁慈”的乾隆帝何以在此刻露出凶残的面目呢?

先看看乾隆帝的这道谕旨,《清高宗实录》这样记载:“今朕将伊等驱出,各回本籍……伊等平时不安本分,狂妄乖张,惑世欺民,有干法纪,久为皇考之所洞鉴。兹从宽驱逐,乃再造之恩,若伊等因内廷行走数年,捏称在大行皇帝御前一言一字,以及在外招摇煽惑,断无不败露之理,一经访问,定严行拿究,立即正法,决不宽贷!”

乾隆的这番话,有两个特点:一是讲得既含糊又没有道理;二是态度非常狠辣。

时人大感意外,因为,雍正帝一直就很喜欢道教,与道士之间的关系过从密切,何来“洞鉴”之有呢?

雍正没当皇帝的时候,就对丹药产生了兴趣,他曾写过一首《烧丹》诗:“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雍正继位后,极力推崇金丹派南宗祖师张伯端,把他封为“紫阳真人”。雍正帝为什么会喜欢道教,并参与炼丹呢?

雍正帝渴望长生不老。他命令百官大规模访求名医和术士,四川巡抚宪德上折子说,当地有个人叫龚伦,有长生之术,86岁时还得了个儿子。雍正立即谕令此人进宫,但此时龚伦却死了。

雍正帝认为丹药可以养生长寿,而道士能够满足他的要求。于是,很多有名望的大道士便纷纷进宫,为雍正帝开炉炼丹。著名的道士有贾士芳、娄近垣、张太虚和王定乾等。

贾士芳是北京白云观道士,后来浪迹河南,浙江总督李卫推荐给雍正帝。贾士芳有“神仙”之称,特进宫为雍正帝看病诊治。起初,雍正还觉得治疗挺见效,可后来他渐渐发现,贾士芳用按摩、咒语等方术控制了自己的健康,于是下令将贾道士斩首。

娄近垣为清代正一派道士,雍正五年,娄近垣入京,言谈举止之间,打动了雍正帝,深受雍正皇帝器重。雍正九年,贾士芳被杀后,命娄近垣设坛礼斗,以符水为雍正帝治病,居然大有起色。雍正帝大喜,敕封其为四品龙虎山提点,钦安殿住持。雍正帝甚至在御花园建了几间房子,让娄近垣等人居住。雍正十一年,敕封娄近垣为“妙正真人”。

张太虚和王定乾则是为雍正帝炼丹的大道士。他们炮炼出了一种叫“既济丹”的丹药,雍正帝常吃不懈,乐此不疲,还把丹药作为礼品赏赐给鄂尔泰、田文镜等亲信大臣。雍正十二年三四月间,雍正曾经两次赏发丹药,《活计档》这样记录:三月二十一日,内大臣海望交丹药四匣,分别赏给署理大将军查郎阿、副将张广泗、参赞穆登、提督樊廷等;四月初一,内大臣海望交丹药一盒,赏散秩大臣达奈等。

尽管雍正帝认为丹药对他的身体康复很有效力,但是,雍正十三年,他暴亡于宫中,有人认为很可能是丹药中毒。现代专家研究表明,张太虚等道士炼就的丹药,含有大量毒素,如铅等,长期服用,会危害身体。专家考证,雍正帝极有可能死于这些丹药。乾隆帝大概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对那些自命不凡的道士极为反感。继任伊始,便下达极为严厉的谕旨,加以驱逐。

痛下杀手

比之那几个被驱逐的道士,接下来这两位,就更加不幸了。按照雍正帝的安排,二位持有“免死牌”,永不会被杀害。可是,乾隆帝忤逆了雍正帝。就在雍正帝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乾隆帝就下令:“杀掉他们!”

这两位屈死鬼,是曾静和张熙,两个南方的汉人。究竟为什么,乾隆要痛下杀手,结束二位宝贵的生命呢?

曾静,人称蒲潭先生,湖南永兴县人,康熙十八生。父亲早丧,家境贫寒,屡试不第,愤懑穷居,闭门授徒为生。张熙,湖南衡阳人,曾静弟子。

曾静有一定的反清思想,主要是受到吕留良的影响。吕留良,明末清初思想家、诗人和时文评论家。顺治十年应试为诸生,后隐居不出,削发为僧。吕留良具有反清思想,在他的著作中多有体现。康熙二十二年,吕留良去世,与曾静未曾谋面。雍正初年,曾静得到吕留良遗著:日记一本,诗集一本,日记草本四束,抄本文集四本,散诗稿一束,如获至宝,悉心研究。在吕留良思想影响下,曾静产生了反清思想。同时,曾静写了《知几录》《知新录》两部著作,表达出强烈的反清复明思想。

关键是,曾静和张熙将反清思想付诸在行动之上,引发朝廷关注。雍正六年秋,曾静听说川陕总督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有反清复明之意。于是,便派张熙入陕,劝岳钟琪起兵反清。岳钟琪一听大惊,邀请巡抚西琳密室会审张熙。张熙不供指使人,岳便改变策略,以表示支持进行诱供,张熙落入圈套。岳钟琪震惊之余,立即上书朝廷。雍正帝得告,立即着刑部侍郎杭栾禄、副都统觉罗海兰会同湖南巡抚王国栋拘讯曾静,曾静供认不讳。

对此,雍正帝基本了解了真相,让他着实大吃一惊。按理,雍正帝不用太为关注此事,只需处死二位即可结案。可是,其中有两点内幕,让他难下决断:

一是曾静鼓动岳钟琪谋反。对雍正帝来讲,岳钟琪是一个非同小可的人物,他是岳飞的第21世嫡孙,出生于武将世家,其父岳升龙为康熙时代的议政大臣,屡有建功,岳钟琪受父影响,自幼熟读经史,博览群书。而岳钟琪最触动雍正帝神经的,是他与两个关键人物长期共事,非常了解内幕,这两个人是允禵和年羹尧。从康熙五十六年开始,十四阿哥胤禵为抚远大将军,32岁的岳钟琪即随军作战平叛,战功斐然。至雍正嗣位,允禵被调回京师,年羹尧接任西北军务,岳钟琪与之继续配合,驰骋西北战场。曾静策反岳钟琪,可谓找到了关键人,切中要害。

二是事涉允禩集团,这是雍正帝关注的焦点。雍正帝了解到,在处置允禩、允禟等人党羽的时候,将其同党发遣广西,这些路过湖南时,恣意传播雍正夺嫡的种种流言蜚语,影响很大。曾静也正是嗅到了其中的神秘味道,才派人找到岳钟琪,策动反清。

雍正帝经过缜密思考,脑海里出现三个字“冷处理”。这三个字,保住了曾静、张熙师徒的性命。不过,考证史料,曾静没有被杀,是他最终“变节”了。细审他的“供词”,即可看出曾静已经屈服:“弥天重犯生于楚边,身未到过大都,目未接见文人,见闻固陋,胸次尤狭;之所以别寻个义理解脱不出者,只为心中不知本朝龙兴之原;从前错误,实由于无知,而过信吕留良之说所致,今得圣谕开示…”

所以,雍正帝决定留下这两个人,下令收录关于此案的上谕,以及曾静口供,合成《大义觉迷录》,对曾静等人指责他的十大罪状(谋父、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色、怀疑、诛忠、好谀)进行了一一辩解,此书在全国刊版发行,还命曾静到江宁、杭州、苏州各地巡讲,现身说法朝廷之英明,痛斥自己误入歧途。曾静还写出《归仁说》,在理论上陈述清统治的合法性。

为了给曾静一颗定心丸,雍正帝下达了一通耐人寻味的谕旨,《大义觉迷录》记载:“朕之子孙,将来亦不得以其诋毁朕躬,而追究诛戮之。”这样看来,曾静今生安全了,绝无性命之虞。

还好,乾隆即位,大行仁慈之风,释放了几乎所有前朝政治犯,包括父皇极力打压的政敌。以此看来,曾静和张熙师徒不会有任何问题;尤其有父皇的免死谕旨,更加了一层保护。

可是,出乎人们的预料,乾隆登基,一反常态,下旨两条:一是以“大逆不道”罪拘捕曾静和张熙,处以磔刑;二是下令全国收缴《大义觉迷录》,并全部销毁。

关于磔刑,《荀子》注:“车裂也”。可怜的曾静、张熙师徒,最终落得如此惨烈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