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甄嬛们神秘的后宫生活

今天,人们对皇宫内发生的事情一定很感兴趣,因为神秘吧。就连那些甄嬛们进宫之前,都会产生很多很神秘的问题,比如,宫里面的人怎么生活啊,会有很多规矩吗?等等。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解这些甄嬛们入宫之后的生活状况,揭开她们日常生活的神秘面纱。

一、先说甄嬛们的美容。因为女人,尤其是宫里的女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美容了。我们大家看《甄嬛传》的时候,看到那些甄嬛们不仅长相漂亮,而且,穿着讲究,饰品华丽,这里,我就给大家讲讲这些爱美的甄嬛们是如何美容的。

精心梳头。满族人和汉族有很大区别,我们看到甄嬛们的发式,其实都叫“两把头”,这是满族妇女最具有代表性的发式,就是把头发束在头顶上,分成两绺,结成横长式的发髻;再将后面余发结成一个“燕尾”式的长扁髻,压在后脖领上。横向的发髻,要由扁方来缠绕固定。《清末贵族之生活》一书中,讲到“满族女子平时梳‘两把头’,式样简朴。皆以真发挽玉或翠之横‘扁方’上”。这个扁方就是长30厘米,宽4厘米的尺形板子。要梳好两把头是很费事的事情,甄嬛们很多的时间要流连在梳妆台前,在那里对着镜子,梳头,自警,看看自己是不是很美丽,是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容颜已经老了。所以,梳头的的时间,也是她们想心事的时间。在宫里,有专门的梳头太监。他们在早上拿着工具,一般是梳具,有象牙梳具、黄杨梳具等,都是世间看不到的珍品。给慈禧梳头的,就是一个叫刘德盛的老太监,先喊老佛爷吉祥,太后叫进去,才可以进来。《宫女谈往录》记载:“刘太监进屋后磕头,打开黄云龙套包袱,拿出梳头的簪子、梳子、篦子等工具,开始梳头。”梳头的时候,太监们察言观色,讲些恭维主子的故事,也会把自己看到的社会现象,添油加醋地讲给主子们,甄嬛们的宫外信息大部分是这个时候听到的。这里讲一下,那些梳掉的头发,一般是不能扔掉的,她们要由宫女收藏起来,将来去世后,连同珍宝一起随葬。慈禧的头发就是这样,死后葬在了豪华的大棺材之中了。

漂亮的护指。我们看到《甄嬛传》里面的主子们,都带着长长的护指。这些护指看上去很漂亮。大家一定会问,后妃为什么要戴护指呢?其实,之所以名之为护指,就是为了保护指甲。因为,这些深宫的甄嬛们是留长长的指甲的。最长的指甲,有几寸长,比如资料就记载了慈禧太后的指甲长度:“老太后几年精心养长的指甲,尤其是左手无名指、小指指甲足有两寸来长!”(《宫女谈往录》)而且,我们通过照片看到,慈禧留的指甲是大拇指、无名指和小手指。资料记载,大拇指要修剪成片指甲,呈现马蜂肚子形状;无名指和小手指,要修剪成半圆筒子状。所以,这些指甲由于很长,要精心保护。一是要用特制的药水泡,软化指甲;二是要打上甲油,保护指甲亮色;三是要戴护指,以便保护指甲,不被破坏。这些护指会随着季节变化而有所变化。夏季,一般戴玉护指,凉爽;冬季,要戴锦护指,里面有棉子,保暖;春秋,则戴金、银护指。所以,我们看到《甄嬛传》中,主子们戴的护指都是春秋护指。

太平车美容。太平车,就是玉滚子,美容器。在《甄嬛传》中,飞扬跋扈的华妃,随手拿着一个玉滚子,在脸上推来推去,意思是她在美容呢。但是,实际上并非那么简单。后妃美容,不仅需要太平车,还要往脸上涂抹东西。我们查阅档案时,发现了这种涂抹的东西叫《玉容散》,配方:白芷、白牵牛、白丁香(麻雀粪)、鹰条白(鹰粪)等十六位中药。大家很难想象,麻雀粪和鹰粪竟然可以美容用。做法是用温水调和,搓面,再用太平车反复滚动,就可以达到美容效果。

当然,甄嬛们美容的办法并非这么简单,还有很多其他方剂以及内服的药剂服务于她们,达到外抹内服的功效。

二、我们聊聊甄嬛们的娱乐。在宫中,由于惧怕甄嬛们生活单调,皇帝会找些娱乐活动,来调剂甄嬛们的单调生活。在《甄嬛传》中,就有甄嬛坐在秋千上,**来**去,很是娱乐和休闲。实际上,皇帝会绞尽脑汁,在不同的季节,想方设法弄一些娱乐活动,来排遣后妃们的郁闷心理。

首先是不同的节日,会有娱乐活动安排。

元宵节,看烟火。每到元宵节,宫中称之为上元节,都要在圆明园山高水长放烟火,场面极为壮观。清代文学家赵翼,这样描述清宫在圆明园放烟花的盛况:“烟火大发,其声如雷霆,火光烛半空,但见千万红鱼奋迅跳跃于云海内,极天下之奇观矣。”那些后妃们,看着五彩斑斓的烟花,极为兴奋。

清明节,**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清宫沿袭了民间习俗,确实留下了一张后妃**秋千图,那些妃子们,看着秋千上下摆动,可以亲自参与其中,格外兴奋,是难得的娱乐活动。

端午节,赛龙舟。每年的端午节,皇帝会带领宫中的主子们到圆明园,看龙舟赛。观看这种比赛,不仅愉悦心情,还可以陶冶情操,锻炼心智。这种活动有时也会在避暑山庄举行。

乞巧节,针织女红比赛。这是最有意义的宫中娱乐,寓教于乐,又练了甄嬛们的针织手艺。

重阳节,登山。这时,已经是秋高气爽,甄嬛们被安排登香山,有辟邪免灾的含义。

此外,还会按照不同的季节,安排娱乐活动。

冬季冰嬉。冰嬉,是冬季的冰上活动。宋代已有,明朝成为宫廷体育活动,清朝时作为皇家冬季的消遣,十分盛行。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冰嬉图》描绘的就是清朝时,宫廷冰嬉的盛大场面。冰嬉多在春节时集中表演,如舞龙、舞狮、溜冰鞋等,《日下旧闻考》:“冬月则陈冰嬉,习劳行赏,以简武事而习国俗云。”到时候,甄嬛们会到场观看,她们看到士兵们排成各种阵对,头上插着彩色八旗,脚上穿着溜冰鞋,来回飞舞,不断变换队形,煞是好看。

冬季踏雪和消寒图。当然是冬季小范围活动了。踏雪,是要在一场瑞雪之中,天空中正在纷纷扬扬的下着,后妃在宫女的服侍下,走在洁白的雪地上,观景,又陶冶心性,同时,会忘掉烦恼和忧愁,也净化了心灵。《消寒图》有好多种,今天我给大家讲解的是《九九消寒图》。什么是《九九消寒图》呢?清代学者徐珂说:“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二句,句各九言,言各九画,其后双钩之,装潢成幅,曰九九消寒图。”(《清稗类钞·时令类》)也就是说,选中“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这九个字,因为每个字是九笔。这些寂寞的甄嬛们,从头九开始写字,先写“亭”字,一天一笔,写完这个字,头九就过去了,等把这九个字都写完,九九八十一天过去了,冬去春来,所以,称之为“消寒图”,虽然牵强了点,但是,却能够充分表达出自身的含义。

夏季水围。炎炎夏季,为了给后妃们消暑,会组织水围活动。水围是一种宫廷水上围猎的娱乐活动,这些常年生活在深宫的甄嬛们,一旦进入水围世界,那种刺激,那种前所未有的收获,是很享受的。水围的地点,会选在京师颐和园的昆明湖。

甄嬛们还会有很多其他的体育行娱乐活动,比如下围棋、玩木偶、针织女红、观看布库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甄嬛们的养生。现在,我们生活好了,都很注重养生,那么,这些甄嬛们是不是也要养生呢?这是肯定的。皇帝为了陶冶甄嬛们的心性,使她们身体更加健康,也会引导这些甄嬛们从事一些养生保健类的活动。

养生之一,是做好“十常”。甄嬛们为了达到养生的目的,会总结出一些生活常识,也会汲取前人的一些经验。在清宫档案中,就记录了帝后妃们总结出来的“十常”,其实,就是十种经常做的动作。

齿常叩:就是上下牙齿要不断咬合,可以叩出声音来,这样,不仅有利于牙齿健康,还会利于口腔健康。

津常咽:就是要时不时咽吐沫,通过人的津液,调理生理机能。

耳常弹:就是要经常弹打耳朵,可以舒缓疲劳,振奋精神,达到醒脑提神之功效。

鼻常揉。经常揉搓鼻子,会对视力、嗅觉有很好的提升作用,能够通达天听,疏落面部神经,可有效预防感冒的功效。

睛常运:就是眼珠或顺时针,或逆时针运转,提高视力和头部神经系统的运行质量。

面常搓:顺时针,或上而下,或下而上,反复揉搓,不仅可以舒缓疲劳,提升精神,还有延缓衰老之功效。

足常摩。搓脚,包括按摩脚部穴位,它的好处真是妙不可言,直到今天,人们到足疗馆去,不就是要寻求一份保健吗?

腹常旋:就是经常按摩小腹,要提气按摩。这种按摩,或揉搓,可以是上下,也可以是顺时针,具有调节脾胃功能,达到腹脏良性循环的功效。

肢常伸:就是人体四肢做伸展运动。这种保健功能,不言而喻。

肛常提。一提一放的提肛运动,张弛有度,有节,使甄嬛们的盆骨穴位得到按摩,可以有效促进这里的血液循环,可改善尿频、尿失禁、下腹胀痛,对长期便秘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养生之二是做到“四勿”。就是四件不要做的事情,不该做的,一定不要做。在后宫,甄嬛们生活在一个封闭、神秘的空间,会有好多事情不允许她们做。但是,有四点是她们自己总结出来的,那是一定不要做的。食勿言,吃饭的时候,最好不要说话。卧勿语,睡觉的时候,最好也不要说话,我们有的同志,喜欢睡觉的时候,聊天到半夜,那样不利于健康。饮勿醉,喝酒的时候,不要喝醉了,甄嬛们偶尔也会喝一些小酒,少喝,可以舒筋活血,养生保健,多喝可就不好了。色勿迷,这一条倒不是针对后妃说的,是针对皇帝而言的,因为他们拥有太多的女人,可要注意身体了。

四、甄嬛们奇特的饮食。甄嬛们每天养尊处优,过着衣食无愁的日子。我们看《甄嬛传》,经常会看到后妃们拿着精美的食器,吃着宫廷美食。甄嬛们的每日饮食都是怎么安排的呢?

难以想象的物资供应。甄嬛们在后宫里面,到底都吃些什么呢?我们看到了一些档案记载。这里,我告诉大家,由于等级不同,她们的御膳会有天壤之别。从她们的每天份例供应上,就能看得很清楚,单以皇后一天供应为例:猪肉十六斤(盘肉)、羊肉一盘、鸡鸭各一只、新粳米一升八合、黄老米三合五勺、高丽江米一升五合、粳米粉一斤八两、白面七斤八两、麦子粉八两、豌豆三合、白糖一斤、盆糖四两、蜂蜜四两、核桃仁二两、松仁一钱、枸杞二两、干枣五两、猪肉九斤、猪油一斤、香油一斤六两、鸡蛋十个、面筋十二两、豆腐一斤八两、粉渣一斤、甜酱一斤六两五钱、清酱一两、醋二两五钱、鲜菜15斤、茄子二十个、王瓜二十条、白蜡五只、黄蜡四只、羊油蜡十只、羊油更蜡一只、红罗炭二十斤、黑炭六十斤。(《国朝宫史》)

这只是皇后一个人的一天的物资供应,其他小主们比这个要少一些,但是,也是十分惊人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仅猪肉这一项,皇后就比答应多14斤2两,还可以看出,答应实际上就是宫女身份。我们还可以从后妃每年的工资上区别:皇后年供银子1000两、皇贵妃800两、贵妃600两、妃300两、嫔200两、贵人100两、常在50两、答应30两。(《国朝宫史》),从1000两到30两,差别何其大!

奇特的两餐制。清宫主位的膳食安排,不是一日三餐,而是每天两顿饭,这可能和他们在关外的时候,每天劳动捕猎的生活规律有关系。早膳的时间,在六、七点左右,和我们今天差不多,晚膳则是在下午12点至下午2点之间。其他时间如果饿了的话,就随时吃点儿小点心了。也就是由于这个原因,晚清的慈安太后,吃了慈禧进的小点心,而在钟粹宫暴亡。《清宫述闻》记载:“孝贞故喜食小食,薨日,慈禧以糕饼进御,逾数时薨。”看来,慈安是吃了贪吃的亏。

满族特色。清宫的甄嬛们,在宫中的饮食,除了延续汉族南北美食外,还很有自己的满族特色。比如他们喜欢吃饽饽。其实,饽饽是所有面食制品的统称。之所以这样,有人说满洲人在关外的时候,骑马打仗,最怕敌人把箭射中心脏,所以,他们把点心称之为饽饽。当时,满洲人不论贫富,都要在元旦这天吃饽饽,那才吉祥,才事事顺利。御膳房中就专门设置了内外两个饽饽房,光做饽饽的厨役就有120名之多。《燕京岁时记·元旦》:“是日,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作角而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比如,他们会把饺子叫做子孙饽饽,即使是皇后大婚的时候,也要吃这种饽饽,好为皇家多生皇子。同治帝、光绪帝大婚时,都吃了这种子孙饽饽。

满汉全席。此名记载最早见于雍正、乾隆朝。满汉全席主要由满点与汉菜组成。满点即满洲饽饽席,席面以点心为主,菜肴极少,做法也十分简单。汉菜则种类繁多,做法讲究,味鲜色美。这两个民族,两种风味的席面合在一起,配以精细的组合,称“满汉全席”。其内容多种多样,文献记载一种分为五步品尝:

一是头号五簋碗10件,如燕窝鸡丝汤、海参汇猪筋、鲜蛏萝卜丝羹、海带猪肚丝羹、鲍鱼汇珍珠菜、淡菜虾子汤等;二是二号五簋碗10件,如鲫鱼舌汇熊掌、糟猩唇猪脑、蒸驼峰、梨片伴蒸果子狸、野鸡片汤等;三是细白羹碗10件,如鸭舌羹、猪脑羹、假班鱼肝、芙蓉蛋鹅掌羹、甲鱼肉肉片子汤茧羹等;四是毛鱼盘20件,如挂炉走油鸡、鹅、鸭、鸽,白蒸小猪仔、小羊仔,什锦火烧,梅花包子等;五是洋碟20件,热吃鸡20味,小菜碟20件,枯果10彻桌,鲜果10彻桌……

还有一种:宴会酒席中食品多至50余种,开宴以20品侑酒,记有四鲜果、四干果、四蜜饯果、八冷荤(或用四大拼盘,每盘二种)。首用八宝果羹或蒸莲子,用大海碗,次用燕窝,加之鱼翅,再加烧整猪、整鸭片上,或以整鸭、整尾鲜鱼。大件五簋碗,中碗炒菜八品,中间心点三道,每人一份,分别为甜点心、奶点心、荤点心。最后用四大汤菜,什锦火锅。大致如此。

清宫筳宴。清宫筵宴很多,场面极为壮观。主要有三大节(即元旦、冬至、万寿三节。元旦乃一岁之始,冬至乃一阳之始,万寿乃人君之始)筵宴(在太和殿),乾清宫家宴,太后圣寿筵宴、皇帝万寿筵宴及千叟宴。

乾清宫家宴是皇帝与后妃共同与宴,一人一桌。但这样的机会很少,平时在各宫进膳,节庆时才举办乾清宫家宴。以乾隆为例,《国朝宫史》记载,与宴时,主位均穿吉服,皇帝升座奏中和韶乐,后妃行礼奏丹陛大乐。进馔、进果、进酒时奏丹陛清乐、中和清乐,并演戏助兴。皇帝宝座前设金龙大宴桌,摆群膳、冷膳、热膳40品,有各式糕点、果品、小菜、青酱,金匙、牙筷、花瓶、纸花。左首皇后,头等宴1桌,摆群膳32品及各式点心、花瓶、纸花;娴妃,二等宴1桌;嘉嫔、陈贵人,三等宴1桌;右首贵妃,头等宴1桌;纯妃,二等宴1桌;海贵人、裕常在各三等宴1桌(以乾隆二年为例)。各坐于椅上,先摆热膳,进汤饭,后进奶茶,最后为酒膳、果茶。

太后圣寿和皇帝万寿更为隆重,尤其是整寿之时,举国为之庆。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各时期不仅人数不同,其应宴老人年龄也各不相同。

康熙时,召八旗满洲、蒙古、汉军的文武大臣及退斥人员、兵丁、闲散人,年满65岁以上,有1000多人;乾隆年间,还加进了朝鲜、暹逻、安南、廓尔喀4国的使臣,其年龄放宽至60岁以上,而在乾隆六十年时,又限制在70岁以上,其受宴人数达8000余众。筵宴地点也不尽相同,康熙时在乾清宫前,乾隆后期则在皇极殿。

太后圣寿大宴,仅以乾隆生母50岁生日为例:

乾隆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钮祜禄氏(孝圣)50大寿,宫中大摆筵席,每日早晚两膳各摆:膳9桌,奶皮敖尔布哈1桌,大寿桃1桌,干湿点心1桌、猪肉六方3桌,羊肉六方3桌,小食9桌,酒膳9桌。

其膳谱略为:

高头类,5种30类;主食类,有寿桃、寿面、糕点、米饭共65类;果品类,共有果脯63类;菜谱类,达到81种;汤类,6种;酒类,3种,共计248品,可谓洋洋大观。

清末慈禧太后用膳排场非常大。不仅在御膳上有丰足供应,自己还设立私厨,称西膳房,有荤菜局、素菜局、饭局、点心局、饽饽局之设,每餐耗资巨费。慈禧的御厨房能做各式点心,达400余种,菜品4000余种,花样翻新,应有尽有。慈禧平日锦衣玉食,闹不清她喜欢吃什么。但有宫女、太监回忆,她对以下食品还是情有独钟的:

小窝头:由玉米面、小米面、栗子面、糜子面、爬豆面、红枣面(或枣肉)加红糖和成,蒸食。

饭卷子:由米饭加白面混和而成,有甜有咸。咸的加花椒盐,或五香椒盐;甜的加枣泥、豆沙、松子、核桃仁,有陈米饭卷、秈米饭卷、粳米饭卷等多种。

炸三角:芝麻酱加水和面,擀成面片;绞猪肉成碎末,加虾米、口蘑、火腿,切碎,搅拌,加进佐料,拌成馅,将馅放进面片中,做成三角形,入油锅炸成黄色,外酥里软,口可香甜。

炸糕:用油和面,做成面皮;将白糖、芝麻、山楂绞碎,加进奶油,成馅,做成圆饼,烧饼大小,入油锅炸酥。烧麦:即开口包子,其馅为猪肉加口蘑,上笼蒸20分钟即可。

菜包鸽松:用羊油、黄酱炒麻豆腐,把各种青菜炒成碎末,把二者混和拌进饭里,再以嫩白菜心为皮将混和饭包好,连菜叶一起吃。

和尚跳墙:做法是用4个熟鸡蛋,将皮剥去,再在屉上放好酥造肉,将4枚剥皮鸡蛋嵌于其中,上屉蒸熟。由于光滑的鸡蛋一半露于外面,象秃头的和尚,慈禧便赏名为“和尚跳墙”。

饸馇:为地方美食。相传,慈禧来遵化谒陵时,东陵守护大臣绞尽了脑汁,命厨役们做出各种山珍海味来讨好慈禧。可是,慈禧什么没吃过呀。想来想去,便把一种用绿豆面做成的食品,用醋溜成后,给端了上去。慈禧尝了一口,觉得很新鲜,爽口不腻人,便又吃了一口,吃到第3口时,旁边的老太监就要叫停,因为宫中规矩,帝后不可贪食喜爱食品,以免被奸人看出,在菜中下毒。有鉴于此,侍膳的后妃们便欲叫人将此菜撤下。慈禧看了看,有些舍不得,但又不好再伸筷去吃,只好说:“搁着吧。”意思是不要撤下,先放在一边。这时,东陵守护大臣立刻叩首道:“谢老佛爷赐名。”从此,这种食品就有了自己的名字,叫作饸馇。传说,后来饸馇进了宫廷,成为慈禧喜食的美味。

西瓜盅:将西瓜瓤挖去,仅留西瓜皮,把切好的鸡丁、火腿丁加新进鲜莲子、龙眼、胡桃、松子、杏仁,封严,在文火中炖几个小时。

清炖肥鸭:将整个鸭肉加进调味品,放进罐子里,在钳锅中用文火蒸3天。

响铃:把带皮猪肉切成小方块,放进猪油中煎着,这样猪皮很脆,嚼起来带响,称为响铃。

樱桃肉:把上好的猪肉切成棋子大小,加进新鲜樱桃、调味品和清水,一起装进瓷罐中,用文火炖10小时。

蔬菜有豌豆、萝卜、胶菜、蘑菇、银耳、猴头、发菜、寒葱。

海味有:鱼翅、鱼唇、鱼肚、燕窝、海参。

慈禧每次正餐都备有100多个菜,而她吃的也不过三、四个菜。吃之前,由尝膳人(如李莲英等)先用银筷子吃过,确认为安全后,她才动口吃菜。吃完后,剩下的菜品要打好包装,尊懿旨赏人。有人估计,慈禧伙食费每餐至少要200两银子。真可谓慈禧一餐之费,百姓万家之炊。

尽管清宫大餐十分丰盛,但这些主子们还不时出宫赏玩,品遍天下美食。如康熙六下江南,乾隆六下江南等,就曾在秦淮河边、西子湖畔,一面赏景吟诗,一面品茗宴饮,尽享人间荣华。

美器。可以想见,甄嬛们日常所用食具,不会和民间的一样,一定是极为奢华的。乾隆帝就说过,美食不如美器。以乾隆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三日《御膳房金银玉器底档》为例,有:金羹匙一件。金匙一件。金叉子一件。金镶牙筯一双。银西洋热水锅二口。有盖银热锅二十三口。有盖小银热锅六口。无盖银热锅十口。银锅一口。银锅盖一个。银饭罐四件。有盖银桃子六件。银镟子四件。有盖银暖碗二十四件。银盖碗六件。银钟盖五件。银錾花碗盖二件。银匙二件。银羹匙十三件。半边黑漆葫芦一个,内盛银碗六件。银桶一件,内盛金镶牙筯二双,银匙二件,乌木筷十双,高丽布三块,白纺丝一块。黑漆葫芦一个,内盛皮七寸碗二件,皮五寸碗二件。银镶里皮茶碗十件。银镶里五寸无分皮碗一件。银镶里罄口三寸六分皮碗九件。银镶里三寸皮碗二十二件。银镶里皮碟十件。银镶里皮套杯六件。皮三寸五分碟十件。汉玉镶嵌紫檀银羹匙、商丝银匙、商丝银叉子、商丝银筷各二件(或二双)。银镶里葫芦碗四十八件。银镶红彩漆碗十六件。

这些器皿,在民间绝少看到,无论在工艺,还是在器形上,都是精品。比如,康熙帝有一件九龙玉杯,不仅玉质量好,被称为是温凉玉,冬暖夏凉,就是雕刻上,也是栩栩如生,上面雕刻的九条龙,在倒满酒时候,会呈现出九龙闹海的奇观,故而天下闻名,才发生了杨香武三盗九龙玉杯的闹剧。

五、严格管理甄嬛们的家属——外戚。我们在《甄嬛传》中看到,甄嬛们进宫后,经常会看到她们的家属出现。她们的家属,包括皇帝的老丈人、丈母娘、大舅子、小舅子、大姨子、小姨子等,统统称之为外戚。按照常理,甄嬛们和外戚之间交往也很正常,因为她们也是人嘛,人之常情还是有的。可是,由于是皇帝的老丈人家,规矩会很多,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一是不许娘家人进入宫里。《甄嬛传》里面,甄嬛进宫的时候,带进了两个贴身侍女。实际上,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只有当甄嬛们得到帝宠,怀孕之后,才可以允许她们的亲生母亲进宫伺候,别人是绝对不行的。《国朝宫史》记载:“内庭等位遇娠有生母者,许进内照料。”否则,即使是太后的亲弟弟,当朝皇帝的亲舅舅进入宫里,都是不行的。乾隆元年三月初四,乾隆帝舅舅,皇太后亲弟弟,到苍震门内,准备进宫谢恩。太监报到乾隆帝,乾隆帝听后大怒,说:“苍震门系宫闱之地,未经奉旨,岂可擅将外人领入门内。”(《国朝宫史》)并要严肃处理太监陈福、张保。太监们吓坏了。

二是甄嬛们不可轻易回到娘家。甄嬛们一旦进入宫廷,却不可轻易回去。要想回去,必须是奉有旨意。所以,甄嬛们回到娘家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历史记载,当年,光绪帝皇后从宫里回到娘家,她的父亲在大门外跪接自己的女儿,母亲则率领女眷在门内跪接。女儿虽然舍不得父母这样做,但是,碍于君臣名分,也不敢违制,她们都是含着眼泪与自己的亲生父母相见的。《甄嬛传》中有一段甄嬛和母亲告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实际上,她们完全明白,一旦进入大内,就很难见面了。珍妃姐妹进宫前,和母亲做最后的告别,母亲竟然狠心地扇了女儿一个嘴巴,然后就哭了。珍妃当时还不懂为什么母亲要这么做,后来才知道,母亲是在用此告诉她,一旦进宫,母女情分就已经结束了,而替代的关系则是无情的君臣关系了。

三是不许把宫里的东西带到娘家。甄嬛们在宫里享受着荣华富贵,难免惦记娘家人。有时,她们会把宫里的东西,拿出宫外,孝敬自己的父母。也可能要把自己母家的东西带进宫里,以解思念之情。可是,这是不允许的事情,一旦被发现,后妃的奴才们就要受到惩处。乾隆帝就曾说过:“不可将宫中所有移给本家,其家中之物亦不许向内传送,致涉小气。”(《国朝宫史》)这样看来,深宫就更像一座无情的牢笼了,而深锁宫禁的就是那些金丝雀一样的甄嬛们。

四是毫不留情杀外戚。举个例子,康熙帝孝诚皇后叔父,自己的叔丈索额图,因为参与太子党争,被康熙帝圈禁,并活活饿死;雍正帝年妃之兄,大舅子年羹尧,因为种种悖逆,被赐令自尽;乾隆帝慧贤皇贵妃之兄,大舅子高恒因为贪污,被斩首菜市口;嘉庆帝孝淑皇后之兄,大舅子盛住,因为贪污万年吉地银两,被嘉庆帝开棺戮尸。

六、太监和宫女。在《甄嬛传》中,我们看到主子们身边有好多下人,包括太监和宫女。这些人不仅了解宫里的情况,还会在一定情况下,左右着主位们的一些思想和活动,他们是一群寄生虫,是后妃们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下贱的太监。清宫的太监大约有3000多名,不及明朝的三分之一。按照规定,这些太监在宫中是干粗活、重活的。但是,他们在宫中也是有等级的,《国朝宫史》规定:“宫内等处太监官职,以四品为定,永不加至三品以上”。可是,清末,大太监李莲英的等级却被破格加到二品。

太监在宫中地位很低下,不像明朝那样嚣张。关键是清朝皇帝不喜欢太监,对太监约束很严。康熙帝就很讨厌太监,他说太监:“最为下贱,虫蚁一般之人。”(《国朝宫史》)打心眼里瞧不起太监。康熙帝为什么会这么瞧不起太监呢?他认为,“古来太监良善者少,要在人主防微杜渐。”(《国朝宫史》)所以,这些可怜的太监,虽然干着重活,一旦被发现有所差池,就会遭到暴打。清宫中就明确规定了太监杖刑的处分条例:发生口角,打60大板;白日酗酒,打60大板;赌博,打60大板;坐更睡着了,打40大板;喧哗叫嚷,打40大板;损伤皇宫宝物,打40大板…等等,还会有很多其他的处分规定。有时候,主子们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也会无缘无故打太监。

尽管如此,清宫还是出现了太监专权的情况。比如顺治朝,大太监吴良辅交接大臣,干预朝政,但是,顺治帝包庇他,顺治帝死前5天,怕他遭到追究,便让吴良辅落发出家,到悯忠寺为僧。但就在顺治帝死后第三天,吴良辅就被枭首示众了,成为清宫中第一位祭刀的太监。

尽管如此,太监们还是收入不菲。普通太监月银也要3两之多,一年可收入36两白银,这就要比当朝九品文官年薪33两还要多。不仅如此,这些太监在宫中大日子,比如皇帝以及主子们过生日,元旦等节日,或者皇帝登基、大婚等大喜的日子,他们都会有不少的赏赐。这也就难怪那些穷人家要冒着生命危险,给孩子净身,入宫做太监了。这可能是当时穷人家孩子的一种就业渠道吧。

不容易的宫女。我们看《甄嬛传》的时候,看到主位们身边有好多宫女。但是,要知道,这些宫女是有很多规矩的。比如,一般清朝皇帝是不使用年轻宫女的,宫女一般都是女主们使用,皇帝有的时候会用年长的嬷嬷。

首先,要知道这些宫女的来源。甄嬛们使用的宫女,是通过选秀女进宫的,但是要知道,这些秀女出身于地位低下的八旗之家,年龄还要满13岁,身体健康,身上没有疮味。按理,选宫女和皇帝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你又不使用。可是,资料记载,当这些女子到齐之后,皇帝得到报告后,要亲自验看。

其次,是要了解甄嬛们到底可以使用多少宫女呢?按照《清宫述闻》记载:中宫皇后10名、皇贵妃8名、贵妃8名、妃6名、嫔6名、贵人4名、常在3名、答应2名。这些宫女入宫后,都要由年长的姑姑**。比如,吃饭的时候,千万不要吃饱了,因为怕你在主子面前出虚功;同时,宫女们也不让吃一些韭菜、葱、蒜之类的东西,就连鱼也不许吃,也是怕有气味,冲撞了主子。

宫女们是不允许看书识字的,这是满族皇帝规定的,这引起了宫女们的不满。那么,伺候完主子之后,她们干什么呢?她们要做繁重的针线活。《宫女谈往录》记载老宫女的回忆:“我们有做不完的针线活。”

宫女们更多的时候是侍奉甄嬛们吃饭。可是,这里面有太多的讲究,稍不小心,就会闯下大祸。比如,宫女们侍奉主人们吃饭的时候,要练习察言观色。当主人吃饭看菜时,要机灵,主人看哪道菜,你就把这个菜挪到跟前,但不可以自行揣摩,更不可以自行做主,绝对不可以劝菜,就是不可以给主子建议。万一被发现哪位宫女在伺候主子吃菜的时候,劝主子吃什么什么菜,总管太监会按照家法严厉惩罚她。所以,宫里的宫女都知道一个规矩,叫做“侍膳不劝膳”。慈禧身边的宫女在《宫女谈往录》中说:“我伺候老太后四十多年,可到现在也不知道老太后爱吃什么。”

宫女们在宫中一般服役10年左右,就要被放出去嫁人。可是,她们出宫的时候,已经是老姑娘了,二十五、六岁再嫁人,已经有些困难了。所以,这些宫女中的好多人会千方百计想办法,争取早早出宫。可是,哪有那么容易呢?她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装笨,经常出错,主子就不爱使用了,就可以提前出宫。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可是,久而久之,就会被发现。比如,咸丰年间,咸丰帝发现总有宫女因为笨被放出宫去,心想,这可太奇怪了,于是,下旨:“殊属可疑,其中必有别情。”(《清宫述闻》)。

也有一些聪明的宫女,长相漂亮,最初侍奉那些地位高贵的后妃。当皇帝来的时候,她们想出吸引皇帝的办法,被皇帝突然宠幸,她们的身份就会发生变化。比如,雍正皇帝的苏答应、春常在等就是宫女的身份。这里,也不排除后妃为了吸引皇帝,经常来自己的后宫,怂恿漂亮的宫女,勾引好色的帝王。当然,宫女们这样做,是要担一定风险的,一旦失败,就有可能遭到灭顶之灾。比如,乾隆帝惇妃身边的宫女,就很有可能因为不检点而遭到主人毒打致死。

讲到这里,大家对甄嬛们在后宫的生活有了基本的了解。就是这样,众多的甄嬛侍奉一个喜怒无常的皇帝,她们的喜怒哀乐、生老病死全部系于皇帝一身,自己无法决定自己的身家性命,甚至连死后的安排,也要听命于皇帝。那么,这些甄嬛们的后事安排到底是怎么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