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雍正帝的三号甄嬛年妃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雍正帝后宫的那些甄嬛们。现在要讲的是雍正帝的三号甄嬛——年妃。大家在电视剧中印象最深刻,个性最鲜明的人是谁呢?是那个飞扬跋扈的华妃。华妃的家庭背景很厉害,因为她的哥哥是人尽皆知的年羹尧。我们查阅了一下雍正帝的后宫,年羹尧果然有一位年姓妃子,但是,她的宫中封号不是华妃,而是年妃。所以,《甄嬛传》中的华妃就是历史上的年妃。

我还是谈一下我对华妃这个人物的几点认识:

一是飞扬跋扈。

这是作者刻意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是华妃最明显的性格特征。把华妃的性格概括为飞扬跋扈,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她个性极为张扬,在宫里谁都要对她惧怕三分,俨然是后宫之主。我们知道,在后宫,等级十分森严,丝毫不得逾越。按照宫廷制度,清朝的后宫明显分出八个等级: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而且,每个级别也都有固定的数目:皇后1人、皇贵妃1人、贵妃2人、妃4人、嫔6人,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这八个等级在各种待遇方面有着严格的界限,比如服侍她们的宫女数量,《国朝宫史》卷八记载:“皇后宫十名,皇贵妃位下八名,贵妃位下八名,妃位下六名,嫔四名,贵人位下四名,常在位下三名,答应位下二名。”;又如各主位的年例银两数量,也就是年薪,《国朝宫史》卷十七记载:“皇后银一千两,皇贵妃银八百两,贵妃银六百两,妃银三百两,嫔银二百两,贵人银一百两,常在银五十两,答应银三十两。”从最高的1000两到最低级的30两,真有天壤之别。

对于皇后的权力,我们需要重点了解,《国朝宫史》卷八就记载:“皇后居中宫,主内治。”她管理着后宫妃嫔们的升迁、待遇、幸宫、出行等方方面面的事情,是大当家的。同时,还有“中宫签奏”之权,也就是签字权,这就很厉害了,人家不签字,事情就做不了。也就是说,一方面,皇后要和太后一起管理后宫,另一方面,还要向皇帝奏报重要的后宫事项。当年,顺治帝由于不喜爱孝惠章皇后,但又不能再次废后,便以终止其“中宫签奏”之权泄愤。可是,《甄嬛传》中,华妃的权力真是大得很,后宫的事她无所不管,谁都要怕她。

皇帝忌惮她,雍正帝要和甄嬛见面,还很担心被华妃知道,这主要是她的哥哥年羹尧在起作用;皇后更不要说了,自己的职权不时被华妃侵占,比如管理六宫之权,就连皇后派去的卧底福子被华妃杀害,皇后也不敢对她怎样。妃嫔们更是噤若寒蝉,非常怕她。华妃在后宫之中,那真是如入无人之境,可以决定六宫妃嫔的一切待遇,不经过她,不依附于她,那就休想有好日子过了。

二是狠虐毒辣。

在《甄嬛传》中,大家看到,华妃的狠辣简直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对于下人福子,她先是掌嘴毒打,接着又被推入井中淹死。不仅如此,华妃居然敢于对宫中嫔御下毒手。夏冬春是和甄嬛一起选秀进宫的秀女,被皇帝看中,有封号,华妃为了树威,居然对其施以严厉的刑罚——一丈红,最终,夏冬青成了残废。电视剧的这种表达方式很好看,情节引人。但是,在这里,我要对清宫后妃动用刑罚的事做以说明。

《甄嬛传》中华妃对夏冬青所用“一丈红”,是一种残酷的刑具,其实就是廷杖之刑,这是一种十分严厉的刑罚。《甄嬛传》里面反复提到“一丈红”,清代后宫里,等级高的妃子真的可以对低级的妃子用刑吗?什么是廷杖呢?廷杖,即是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对朝中的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最早始于东汉明帝,《后汉纪》记载:“明帝时,政事严峻,故卿皆鞭杖”。廷杖一般是由栗木制成,击人的一端削成槌状,且包有铁皮,铁皮上还有倒勾,一棒击下去,行刑人再顺势一扯,尖利的倒勾就会把受刑人身上连皮带肉撕下一大块来,这是早期的廷杖,到清朝时,已经没有这么厉害的工具了。廷杖使用最多的是明代,成为一种制度,开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打死开国元勋朱亮祖。到明世宗嘉靖年间,嘉靖皇帝为了追封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帝不惜与群臣反目。自己的父亲,本是一个王爷,嘉靖帝非要追尊为皇帝,大臣们能干吗?于是,朝臣二百余人跪于左顺门前力争,激怒了嘉靖帝,一百余人遭到杖打,当场廷杖而死者就达到十六人,这次恶性事件,历史上称之为“大礼仪之争”。在清朝的宫廷史中,绝少看到廷杖的刑罚,最明显的只有两次记录:一次是珍妃被“褫衣廷杖”。(胡思敬《国闻备乘》里面有记录)。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八日,因为珍妃恃宠而骄,卖官鬻爵,证据确凿。比如鲁伯阳以四万两白银买到上海道,河南巡抚裕长向珍妃行贿等等,这些非法收入,珍妃都一一记录,你说,她还给人留下了罪证。账本被慈禧搜出,于是,慈禧对珍妃褫衣廷杖,意思为脱去衣服直接对肉体暴打。可怜珍妃,一个弱女子,被打得皮开肉绽,奄奄一息。太医把脉的时候,几乎没有了呼吸,出手真是太重了。这还不算,慈禧又下了一道严厉的谕旨,将珍妃降为贵人。另外一次,就是乾隆帝惇妃打死宫女。惇妃这个人脾气大,乾隆四十三年,惇妃不知什么原因,竟然杖打了身边的这个宫女,最终打死了这个宫女。这件事情被报给乾隆帝,乾隆帝非常恼怒,他马上做了指示,说,即使是我,对犯错误的小太监,也不敢把他打死:“不过予以薄惩,杖责二十,至多不过四十。”(《清高宗实录》)何况是对待那些宫女呢?乾隆帝为此重惩了惇妃,先是降格为惇嫔,接着罚款,要惇妃负责死者的丧葬费和家属的生活费,并对她身边的太监宫女进行了严惩。乾隆帝这么处理,还算是客气的了,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惇妃年轻,比乾隆帝小36岁,乾隆帝比较喜欢这个妃子;另外,最主要的是惇妃生了乾隆帝最小的女儿——十公主,是乾隆帝的掌上明珠,乾隆帝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你是男孩的话,我会把皇位传给你。可见,乾隆帝对惇妃是法外施恩的。但即使如此,也还是给与了惩处,足见清朝皇帝对后妃滥用廷杖之刑是多么厌恶。清朝宫廷使用廷杖的记录,大致就这么两次。其它的像廷杖太监、不法大臣等,也可能会有。但是,对于华妃这样的主位,对同是雍正帝嫔御的夏冬青施以“一丈红”,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另外,华妃也不会敢于如此大胆,就把一个宫女推进井中淹死,那真是胆大包天了。

三是干预朝政。

《甄嬛传》中,屡屡出现华妃干预朝政的镜头。比如第四十集,雍正帝准备大加惩治年羹尧,华妃闻讯,急忙前往养心殿,向皇帝替哥哥求情;再比如第十四集,华妃劝说雍正帝处死安陵容之父安比槐,等等,还会有很多,这钟后妃公开干预朝政,都是宫中大忌。清朝对后妃有严格的规定,不准后妃干政。慈禧就曾经说过,在承德的时候,她奉命帮助咸丰帝处理政务,但是,她绝不敢多说一句话,只是帮助皇帝对王公大臣的奏折,按照类别分清楚。做完这些事,慈禧就像侍女一样,静静地站在一旁,目不斜视,等候吩咐。《圣德纪略》记载:“文宗显皇帝在宫内办事时,必敬谨侍立,不敢旁窥,一无所知。”慈禧把自己说得太无辜了。所以,到光绪二十年,珍妃干政的时候,慈禧决定严惩。《清德宗实录》记载,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九日谕内阁:“朕钦奉皇太后懿旨,本朝家法严明,凡在宫闱,从不敢干预朝政……瑾妃、珍妃均著降为贵人。”所以,大家想一想,如果哪位后妃敢于像华妃那样,干预朝政,早就会被按照家法处置了。

四是工于心计。

华妃工于心计,在《甄嬛传》中无处不在,她策划了一个个险象环生的故事情节。比如,在十七集中,由于雍正帝十分喜爱曹贵人所生温宜公主,华妃便用计把公主从她亲生母亲身边抱走,由她抚养。再比如,她为了夺得雍正帝的宠爱,便使用计策,把自己的心腹颂芝引荐给皇帝,勾引皇帝。

正是由于华妃的上述特征,作恶多端,结怨多人,华妃便很自然成为众矢之的。有人甚至用宫中最恶毒的巫术诅咒她。如在第二十一集中,安陵容用身上扎满银针的小人作为打击目标,诅咒华妃。这在并不发达的时代,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而且,可以这样说,凡是使用武术的人,都是弱势群体,是一种精神胜利法。在清宫档案中,我们也看到了两次使用巫术的事件:

第一次是褚英使用巫术。褚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他作战勇敢,战功卓著,努尔哈赤封他为广略贝勒,并授权褚英处理部分军政事务,这年他才29岁。褚英也因此遭到“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以及“开国五大臣”额亦都、费英东、何和礼、安费扬古和扈尔汉等的嫉妒。这些人不断向努尔哈赤进谗言,最终遭到努尔哈赤的惩治。褚英不思改过,并在努尔哈赤带领众皇子、大臣出征之际,对天焚表诅咒出征的父汗、四兄弟、五大臣,说:“吾兵出征,愿其败于乌拉,战败之时,吾不许父汗及诸弟入城。”(《清太祖实录》)褚英也真是太糊涂了,竟然这么诅咒自己的父亲,犯了大罪。这件事被揭发出来,褚英获“咀呪”之罪,被圈禁高墙之中,给管制起来了,两年后,努尔哈赤杀了他。

第二次胤禔用巫术镇魇胤礽。胤禔是康熙帝长子,他与一个会巫术的蒙古喇嘛巴汉格隆有来往。由于他觊觎皇位,便千方百计整治皇太子。他想了个办法,利用喇嘛以巫术镇魇皇太子,就是喇嘛念咒语,诅咒太子,致使皇太子神智迷离,犯下种种错误。当然,我们今天从科学角度分析,不会这么简单,一定另有隐情。这件事被康熙帝的皇三子胤祉揭发,康熙皇帝极为气愤,宣示胤禔为“乱臣贼子。”下令,夺郡王爵,严加看守,在府第高墙内幽禁起来。他被囚禁在高墙内达26个春秋,直至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初一日被幽死,终年63岁。

这就是大家了解的华妃。那么,在档案中,华妃的原型年妃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走近她,揭开这个权势人家出身女子的庐山真面目。年妃在雍正帝的后宫之中,确实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查阅大量史料,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首先,她确实出身煊赫。《清朝文献通考》记载:“年氏,汉军镶黄旗人,湖广巡抚年遐龄女。”其实,她的父亲是巡抚就已经很厉害了,因为巡抚就是封疆大吏了。不仅如此,她的大哥年希尧也有很煊赫的政治地位,他曾任工部侍郎、内务府总管大臣,这是朝廷命官啊。然而,这都不算,更为重要的是她的第二个哥哥年羹尧,任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手握重兵,节制西北,是朝廷中炙手可热的人物,这么说吧,年羹尧这个人,连雍正帝都要惧怕三分呢。年妃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人家,在后宫之中,确实令人侧目。也正因为如此,年妃早年入宫,就已经是胤禛的侧室福晋了。

其次,封号一路飙升。在档案中,当她还在王府的时候,就已经称之为“侧妃”,这和乾隆帝生母熹妃称之为“格格”,大为不同。按说,年妃比之熹妃进入王府时间较晚,但是,她的地位却一路飙升,远远高于熹妃。雍正帝即位后,年妃更是得到很高的封赠。雍正元年二月,尽管雍正帝生母,孝恭仁皇后心情很不好,还是履行了她作为皇太后的职责,以懿旨的形式,册封年氏为贵妃。这就很厉害了。《清世宗实录》记载:“侧妃年氏封为贵妃。”要知道,皇帝后宫之中,绝不会轻易就晋封为贵妃的,因为,皇后只有一位,那是固定的,就是中宫皇后。之后,皇贵妃一般空缺,不设实职。之下就是贵妃了,也就是后宫的二把手,雍正帝怎么会轻易就给人呢?乾隆的生母熹妃,虽然自己的儿子早就已经立为储君,熹妃的身份却一直未变,直到雍正八年,才有机会晋升。可是,雍正帝一即位,就晋封年氏为贵妃,而且仅此一位。这是其她妃嫔一辈子都很难得到的殊荣。

再次,我们不得不说,这个女人确实很优秀,是一个优秀的女人。年妃虽然出身高贵,但她还在娘家时,就已经培养出了非常优秀的品德,表现是:温柔。年氏深知一个女人的本份,进入王府,成为胤禛的侧室。她在丈夫面前,更多表现出来的是温柔和体贴,简直就是一个宫廷版的林黛玉。因而,《清世宗实录》中记载,说她“秉性柔嘉。”小心。这恐怕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尤其是身处高位。年氏虽为官宦子女,但是她侍奉丈夫小心翼翼,丝毫不敢造次,并且,丝毫不敢涉及时政。尤其是雍正帝即位后,在雍正二年,她回家省亲,发现哥哥年羹尧有好多违制的事情发生,比如抢占蒙古贝勒之女,家下奴才穿违制服装等等。年氏看得心惊肉跳,心情极为紧张。回到宫里,她更加小心谨慎。更为重要的是,凡是家里送来的信件,她都先给雍正帝拆开看,先让皇帝看了,自己再看,避嫌啊。所以,《枝巢清宫词》记载:“偶有家书,必先呈御览,故得全始终礼。”礼敬。是对皇后而言。在年妃的上面,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皇帝,一个是皇后。对皇帝小心翼翼,就已经使她心力交瘁了。更为难的不是这个,而是对待皇后。同为女人,级别相差又不多,自己要怎么做呢?年妃认为,没有别的选择,只有毕恭毕敬,尽心辅佐皇后,事事多请示,多做事,少说话,那才是自己做人的准则。所以,《清世宗实录》记载:“于皇后前恭谨小心。”最后是俭朴。可以想见,年氏在娘家的时候,一定是过着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生活。进入王府以后,年氏很快约束了自己,因为她深知满洲发祥东北,素来俭朴,当年顺治帝的第一位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就是因为太为奢侈,吃饭用的餐具,如果不是金银,就会大发脾气,从而遭到顺治帝厌恶,最终被废。年妃记住了,虽然娘家条件好,但到宫里也要学会节俭过日子。有了这样的思想,年妃便处处节省,深得人们赞许,《清代后妃传稿》这样记录:“(妃)克勤克俭。”

再者,我们看到,年妃是雍正帝后宫中的“英雄母亲”。人家由于得宠而成为雍正帝后宫中生育最多的女人。年妃之得宠,在宫中是有目共睹的。她进入王府虽晚于她人,但由于她卓越的品质和个人素质,很快得到雍正帝的青睐,得到了王府上下的敬重。也因为如此,年妃有了接连的生育。从雍正帝子女分析来看,雍正帝的14个子女中,有4个是年妃所生。所以,从生育这个角度,年妃具备以下特点:生育最多。雍正帝的后妃之中,有七位生了孩子,她们是中宫皇后钮祜禄氏、熹贵妃、年妃、裕妃耿氏、齐妃李氏、谦妃刘氏、懋嫔宋氏。这些后妃共为雍正帝生了14个孩子,其中皇子10个,皇女4个。年妃自己就生育了4个孩子,其中三个皇子,一位公主。这在雍正帝后宫之中,是生育最多的了。再有就是连续的生育。年妃生孩子的时间比较晚了,她的四个孩子分别是康熙五十四年、五十九年、六十年和雍正元年。我们可以看出来,这四个孩子中有三个是连续生育的,而在康熙五十四年到雍正元年这9年的时间里,也只有年妃自己有生育,其他妃嫔都没有任何生育。

同时,我们还看到,年妃身体不好。年妃身体一直不好,我的感觉就是,她很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好像刮来一阵风就吹倒了。这可能是有原因的。我估计,最关键的原因应该是忧虑。大家可能不太理解,一个衣食无忧的贵家小姐,有什么担心的事情呢?大概两点吧,一是进入皇家为妻,上有皇帝、太后、皇后,下有众多妃嫔,劳神费心;二是娘家的兄长,一向飞扬跋扈,中外闻知。这点太可怕了,稍有不慎,就可能招来横祸。而恰恰是年羹尧不知收敛,自己一个女人又不知道如何干预,因而,长期忧虑成疾。所以,连雍正帝都知道年妃身体不好,说她“体素病羸。”(《清世宗实录》)

这就是我们通过档案,对雍正帝这位年妃的五点认识。那么,年妃这样一个女人,在雍正帝心目中究竟占有怎样的地位呢?我认为,年妃是雍正帝最爱的女人,他和这个女人之间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只有在这里,我们才能看出雍正帝这个冷面皇帝的侠骨柔情。爱她就要关心她,雍正帝为这个深爱的女人都做了什么呢?

第一、给爱妃以最虔诚的祝福。

出生在年家,有这样一位哥哥,是福是祸呢?年妃紧张而焦虑的心理已经有了答案。这一点儿,聪明的雍正帝是早就看出来了。但是,爱妃是不敢说的,自己也不便说出来。否则,就会使爱妃背上干预朝政的罪名。所以,雍正帝采用一种特殊办法,那就是她所生的孩子改变既已确定的命名模式,由“弘”字开头,改为“福”字开头,来为爱妃祈福,为她所生的孩子祈福。年妃所生皇子分别命名为:福宜、福惠、福沛。

第二、给爱妃冲喜。

进入雍正三年,年妃的身体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到十一月,就已经卧病在床了。虽然,太医极尽调理,仍不见起色。正当爱妃在病中煎熬的时候,焦急的雍正帝想起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为之冲喜。把年贵妃的位号再提升一个档次,那就是皇贵妃了。给她提升职称,没准管事,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可是,要知道,提升为皇贵妃可是十分敏感的事情。一般来讲,皇贵妃这个位号是虚而不设的。因为,皇贵妃位置直逼皇后,会对皇后造成心理压力。所以,一般是不设这个的,清代历朝皇帝基本都是这样。但是,雍正帝仍然下旨:“贵妃可封为皇贵妃。”(《清代后妃传稿》)。

第三、对爱妃深深自责,这完全不是雍正帝的风格。

就在年妃弥留之际,雍正帝很是不安,他陷入了深深地自责之中。他对王公大臣说,三年以来,我一直忙于政务,很少关注年妃的身体。当妃子病重的时候,“凡方药之事,悉付医家,以致耽延日久。”(《清世宗实录》)雍正帝陷入深深自责而不能自拔。就这一点儿,对一个妃子表示歉意,对于雍正帝来讲,是很难做到的,就连皇后都没有享受过。

第四、特旨将来和爱妃合葬。

尽管雍正帝很爱年妃,对她投入了真挚的情感,冲喜也好,自责也罢,终究没有能够挽回年妃的生命。就在雍正帝决定晋升年贵妃为皇贵妃的时候,她的病情已经转为重症,虽然听到了这个喜讯,但是,年妃的病魔已经不治,终于在圣旨下达后的第七天,也就是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年妃离开了人世。年妃走得很匆忙,皇贵妃的册封礼都还没有举行。雍正帝得到年妃病逝的消息,悲痛万分,于是,他决定为爱妃再做点什么。首先是大办丧事。本来,年妃的身份由于没有举行册封礼,实际上还是贵妃的身份。雍正帝下旨:“一切礼仪,俱照皇贵妃行。”等于给她抬格办理丧事。接着是辍朝五日,五天不上班,专门办理丧事。本来,贵妃或皇贵妃这个级别的本朝妃子,去世后,王大臣上奏后,皇帝可以辍朝,也可以不辍朝。而前朝的太妃们去世后,当今皇帝为了表示孝顺,那是一定要辍朝的。可是,年妃去世后,雍正帝当即决定,辍朝五日。最终,他决定将来与爱妃合葬在一起,永生永世不分开。这是雍正帝的重要决定。本来,雍正帝的泰陵地宫,只和中宫皇后合葬,不会有其她人进入。可是,雍正帝一生之中,最爱的女人就是年妃,最放心不下的也只有年妃,所以,他决定,百年后,要和爱妃合葬泰陵。乾隆二年,他的儿子乾隆帝帮助他实现了这个愿望,年妃的棺椁得以葬入泰陵地宫之中,永远陪伴在一代明君雍正帝的身边。

讲到这里,大家难免有些感慨。华妃和年妃,同一个人却有两种结局:为了限制华妃家族的势力,雍正帝和皇太后给她下了麝香,致使她终生不能生育,于是,悲愤交加之后,绝望地撞墙身亡;年妃则是在雍正帝的百般呵护下,在太医的精心照料下,幸福地死去。我们相信历史,相信爱情的力量,也相信雍正帝在年妃弥留之际,所表达出来的感情是真挚的。其实,雍正帝后宫有成群的甄嬛,她们一进宫,就开始了神秘的宫廷生活,大家一定很想了解甄嬛们的宫中生活状况,下一讲我将给大家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