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甄嬛们”的后事安排

花开总有花落时,那些生前或煊赫,或卑微的雍正帝甄嬛们,如今都已是历史的符号。这些符号,我们今天在《甄嬛传》中,或能看到。雍正帝这些如花的女人,因为种种原因,或身世,或相貌,或生育,或其它种种原因,会使得她们在复杂而充满变数的后宫之中,产生截然不同的生命结局。在76集大型电视连续剧《甄嬛传》中,我们会看得格外清楚:

一种是自杀而亡。在宫中,会出现很多自杀的现象,后妃也会有。但自杀的原因会很神秘。

羞愤自尽。安陵容就是这样的人。安陵容本来很可怜,得到过甄嬛的照顾,但她却为了私欲背叛了甄嬛,事情泄露后,安陵容被皇帝惩罚,打入冷宫,在甄嬛面前,安陵容无法面对而服毒自尽。

赐令自尽。余莺儿是也。她本是一位官女子,也就是宫女,却因为一个特殊的机遇,得到帝宠。因为与甄嬛产生矛盾,而在华妃的指使下,在甄嬛服用的药里下毒,皇帝知道后,赐令自尽。

割腕自尽。叶澜依是也。本来一个驯马女,暗恋了十七王允礼。被皇帝召幸后,却因为追求美好的爱情,最终,在幻想中割腕自杀,“幸福”地死去。

撞墙自杀。华妃是也。入宫便飞扬跋扈,依仗哥哥年羹尧作恶多端,最终得知不能生育是太后和皇帝以麝香为之,目的是为了遏制年羹尧因华妃生子而势力膨胀。冷宫中的华妃不能接受这一现实,而撞墙身亡。

一种是被杀身亡。这在深宫中会屡见不鲜,是宫斗最明显的表现。

杀人灭口。淳贵人是也。淳贵人由于听到了不该听到的东西,被歹毒的华妃设计,最终被杀人灭口。

被下人打死。祺贵人是也。这真是奇怪了,一个主位却会被下人打死。祺贵人由于卷进皇后和华妃之争,经常以皇后为靠山搬弄是非,结果由于诽谤甄嬛名节,被皇帝打入冷宫。最终,在失落中,被太监落井下石而死。

被皇帝杀死。瑛贵人是也。本来是皇帝的嫔御,却敢于和皇子弘时眉目传情,皇帝为保住皇家颜面而杀死了她。

一种是恶死。在这里,“恶”是不好的,非正常的意思。

气绝身亡。皇后是也。皇后身居高位,却屡行不善,先是杀害纯元皇后,接着与华妃斗狠,拉帮结派,暗害无辜,全然没有母仪天下的样子。真相大白之后,皇帝下旨与之终生不见。皇后自知无力回天,便在幻想中气绝身亡。

血崩而亡。沈眉庄是也。善良体贴的沈眉庄却屡屡遭到华妃陷害,逐步成熟起来的沈眉庄,却不能走出情感困境,当她临盆待产之际,听到心仪的太医温实初自宫消息后,竟然血崩而死,一代名媛香消玉殒。

还有一种妃嫔,不堪残酷的宫廷斗争,而落寞了人生。比如富察贵人,因为得罪了正在得宠的甄嬛,想到自己的结果,便神经崩溃,最终被吓疯了。

当对手都倒下的时候,胜利者笑到了最后,这就是甄嬛,她成为尊贵的皇太后,虽然孤独,却可以安然享受余下的人生。

这就是《甄嬛传》中大部分妃嫔的结局。剧情的跌宕起伏,人物的爱恨情仇,深深吸引了人们。大家一定很想知道,雍正帝的那些甄嬛们真的是这么死的吗?真相到底如何呢?

我还是依据档案,来为大家解密:

第一、寿终正寝的老寿星。真是很难得,雍正帝的遗孀有两位是老寿星。一位是乾隆帝生母,就是熹贵妃。这个女人之前我已经有过讲述,由于儿子做了皇帝,而享尽了人间荣华。可是,到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十四日,已然86岁的太后开始出现身体不适,乾隆帝很着急,怕出现闪失,到正月二十二日,病情转重,第二天子时,太后口中突然涌上一口痰,就咽气了。《清高宗实录》记载:“丑刻,皇太后崩。”乾隆帝为生母除了大办丧事外,还做了两件大事。一是为母亲铸造金发塔。乾隆帝命令宫中造办处,仿照佛塔,制造一座金塔,由塔斗、塔身、塔伞组成,上面镶嵌很多名贵的宝石。之所以叫金塔,是因为用黄金铸成,共用掉3000两多黄金。塔中有一个金匣,乾隆帝就把母后生前梳掉的头发,装进金匣之中。二是特为母后修建陵寝。早年,朝中大臣曾经请示过太后,问她在雍正帝泰陵地宫中,是否为她留个位子,以便她去世后,与雍正帝合葬。当时,是王公大臣对她态度的试探。没想到太后很不客气,当即表示,不用留,给我单独建陵。《清高宗实录》记载:“不必预留分位。”乾隆帝没有别的选择,只有精心为母后打造一座陵寝。于是,花费了大量银两,建筑了泰东陵。这座陵寝建得很有特点,有两个清陵第一:第一次在隆恩殿设置了佛楼,佛楼里面陈设了大量珍宝;第一次在地宫中雕刻了佛教经文和佛的造像,这在之前的所有清陵中,是没有先例的,包括她丈夫雍正帝的泰陵里面也没有。

另一位是裕妃耿氏。耿氏出身低贱,她的父亲是一个低贱的管领,就是一个管家奴的身份。可是,这个女人心态很好,有随遇而安的心态。更为重要的是,她在宫中有个好姐妹,那就是熹贵妃,弘历的生母。她们两个真是铁姐们了,事事照应。两姐妹同一年生子,熹妃生弘历是在康熙五十年八月,裕妃生弘昼是十一月,只有三个月之差。两个孩子同岁,姐两个共同抚养,交流经验。另外,姐两个年龄相仿。耿氏比熹妃大三岁,她真像大姐姐一样,照顾熹妃,两个人互相敬爱,互相照顾。所以,乾隆一即位,太后就命令儿子晋封耿氏为贵妃,属于特殊照顾:“钦奉圣母皇太后懿旨,晋封(裕妃)贵妃,以申敬礼。”(《清高宗实录》)这个女人真是身体好,乾隆三十五年,她的儿子和亲王弘昼死了,她还活着,白发人送走了60岁的儿子;乾隆四十二年,好姐妹熹妃,也就是当今太后以86岁高龄去世了,她还很硬朗;直到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她才以96岁高龄,寿终正寝。真是一个名符其实的老寿星。乾隆帝以皇贵妃之礼,把这位母后的好姐姐安葬在妃园寝最好的位置。

第二、死得其所的皇后。中宫皇后去世后,雍正皇帝对她出于礼敬的态度,封她为“孝敬皇后”。为她举办了隆重的国丧之外,决定将来和自己同时葬在泰陵之中。这座泰陵,是雍正帝的那些甄嬛们梦寐以求的万年吉地,可是,也只有皇后才有这样的资格,别人想都不敢想。因为这是祖制所决定的。与皇帝合葬同一地宫之中,就是中宫皇后,清朝历代皇帝都是这样。在太祖努尔哈赤的福陵,是中宫皇后孝慈高皇后合葬;太宗皇太极的昭陵地宫,是中宫皇后孝端文皇后合葬;在顺治帝孝陵地宫里面,是皇后孝康皇后和孝献皇后;在康熙帝景陵地宫,雍正帝是再清楚不过的了,里面有四位皇后,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还有一位敬敏皇贵妃,那是雍正帝特殊安排的。祖制是这样的,雍正帝也不好突破。所以,作为中宫皇后,她是一定要葬到泰陵地宫之中的。其次,这里的风水极好。泰陵在河北易县永宁山下,这里的风水尽善尽美。在《雍正朝起居注册》中说这里“实乾坤聚秀之区,为阴阳和会之所。龙砂**,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也就是说,这是一块最好的风水宝地。雍正帝不在东陵,子随父葬,却跑到几百里之外的易县,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泰陵,给后人留下了很多攻击他的话柄。所以,中宫皇后能够葬在泰陵,名之所至,死得其所。

第三、惊吓而死的年妃。说年妃惊吓而死,雍正帝不会承认,他会说我很爱她,给她常人不能有的待遇,那就是爱。满朝文武不敢承认,因为这是一个再敏感不过的事情了。可是,实际上,年妃是在一种极度恐惧的惊吓之中去世的。首先,是年妃去世之前,雍正帝对年羹尧突然袭击。年妃是雍正三年十一月病逝的,就在这一年,她的哥哥遭到雍正帝一系列打击,据《清世宗实录》记载,三月,开始否定年羹尧功绩,说他“自视己功,显露其不敬之意”;四月,命令年羹尧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这时的他,已经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了,于是,王公大臣纷纷落井下石;六月,雍正帝严惩年妃的娘家人,年富、年兴被削籍夺官;七月,已有朝臣上书雍正帝,要求将其正法。广西巡抚李绂说年“阴谋叵测,狂妄多端,谬借阃外之权,以窃九重之威福”;九月,雍正帝下令逮捕他;十一月,被押解至京师。也就是说,年妃病逝的时候,年羹尧已在京师刑部大牢羁押。就在得知哥哥年羹尧被皇帝大加挞伐的时候,年妃惊吓地病倒了。十一月,年羹尧被逮进京师的时候,披枷带锁,那一定是要被处以极刑的。年妃听到的,到处都是这种惊恐的信息,可以说是风声鹤唳。不仅如此,年羹尧的大罪,会连累到娘家其他人的。年妃虽然被雍正帝宠爱,但是,后妃不得干政的家法她是清楚的。纠结于心,又无能为力。年妃终于一病不起,尽管雍正帝不时来看望她,并企图以晋封皇贵妃来为之冲喜,但到十一月二十二日,年妃再也坚持不住了,她在惊恐中去世。年妃一死,十二月,雍正帝命王公大臣罗列年羹尧罪,《清史列传》记年羹尧“罪凡九十二款”,其中的三十条中,每条都可以把他立正典刑。于是,在年妃死后半个月,年羹尧被雍正帝赐死,雍正帝还是照顾到他是年妃之兄,没有押到菜市口斩首。

第四、最痛苦的两个女人。雍正帝的这些甄嬛们,有两个女人那是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因为她们不断遭到丧子(女)之痛。自己的子女死去,对于妃嫔们来讲,还不如自己死去,因为那是她们的希望。子女的死,使她们的希望成空。这两个女人一个是齐妃李氏,一个是懋嫔宋氏。

齐妃李氏,本来很随心的宫中生活。她早年生下的皇二女,成年后出宫下嫁,本来是可以放心的。可是,在康熙五十六年,胤禛还没有即位,公主就死去了,年仅23岁。齐妃生育了三个皇子,分别是弘昐、弘昀和弘时。这三个皇子,弘昐,三岁死去;弘昀,十一岁去世。齐妃所生的4个子女,就剩一位了,那就是弘时。这个孩子,就成了她全部的希望。齐妃心思着,自己这个儿子将来或许能够成为他父皇的继承人,要着意培养他。齐妃为什么有这种想法呢?主要是由于弘时居长。雍正帝的十个皇子中,弘晖、弘昐、弘昀三位,都出生在弘时前面,但都没有成年就夭折了,从康熙四十九年十月,弘昀病逝,到康熙五十年八月弘历出生,这段时间里,弘时是胤禛的独子。所以,弘时做为雍正帝的长子,他自己和他的母亲会认为很有希望成为储君。但是,事与愿违,胤禛并不喜欢弘时,母子两个只是一厢情愿。后来的发展让他们更加失望,雍正帝秘密立储的人选是比弘时小7岁的弘历,父子之间矛盾陡然加剧,甚至达到不可弥合的程度。最终,在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藉。”(《清史稿》)这一年八月初六日,弘时去世。年仅24岁。弘时去世的时候,齐妃还健在。弘时的死,对齐妃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这时,齐妃所生的四个孩子都已经去世了。而且,她不可能再有生育的机会。一方面由于自己年龄已经很大了,皇帝不会再加宠爱;另一方面,由于弘时的关系,雍正帝会牵连到她。所以,齐妃就更加悲痛和不安。在此之后,齐妃便过着度日如年的日子,过了8年,雍正帝去世,她还活着。乾隆帝即位后,由于弘时的关系,乾隆帝母亲不喜欢齐妃,竟然把地位低于齐妃的裕妃晋升为贵妃,而齐妃却没有任何晋升。齐妃无奈,忍气吞声,过了两年寄人篱下的日子,在乾隆二年去世了。

懋嫔宋氏。懋嫔出身应该是很低下的,因为作为一个宫女,不会有很高的出身。越是这样的女子,越是会有很好强的性格。所以,当她生下第一个孩子的时候,会抱有很大的希望。希冀自己将来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可是,她的两个孩子都是女孩子,本来希望就很渺茫,所生孩子又很快夭折,懋嫔会有着怎样失落的心情呢?她所生的第二个女儿去世后,经历了康熙帝驾崩和雍正帝即位,一直到雍正八年,她才去世。这14年的宫中生活是枯燥、无聊、孤寂的,她在深宫中只是苦熬岁月,再也没有机会被皇帝宠幸,也就再也没有出头机会了。

第五、无人理睬的甄嬛们。雍正帝的那些后宫甄嬛们,只有几个被记录在案,也就是给雍正帝生过孩子的那7个女人:中宫皇后、熹贵妃、年妃、齐妃、裕妃、谦妃、懋嫔等。其她的女人,或仅存一个名字,或连名字都没有,仅有一个封号而已。比如,泰妃园寝的5位贵人、7位常在、4位格格,由于地位低下,她们的姓氏、名字、民族等等,一点儿线索都没有,虽然,她们也加入了甄嬛的行列,却是默默无闻地到来,又静悄悄地离世。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是,她们庆幸的是,死去之后,还会被想起来,埋在了泰陵妃园寝里面,真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了。

第六、一个被丢弃的孤魂。这个人是雍正帝的老贵人,她被雍正帝给抛弃了。因为,雍正帝把她葬在了东陵的风水围墙之外。很明显,她不应葬在东陵。夫妻合葬,那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老贵人作为雍正帝的嫔御,怎么可以分开来葬呢?另外,就是葬在别处,也要给自己的女人以名份。可是,葬在东陵附近的老贵人,并没有自己单独的一个陵院,而是被塞进苏嘛拉姑墓,并且处在这个园寝的次要地位,因为,在这里,苏嘛拉姑才是墓主人。苏麻拉姑是孝庄的一个侍女,雍正帝的老贵人连侍女都不如。这个可怜的老贵人,就这样被雍正帝丢弃了。

讲到这里,大家对雍正帝的后宫这些甄嬛们的最终结局有了解。我们看到,她们虽同为雍正帝嫔御,结果却迥然不同,真是天壤之别,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在深宫之中,甄嬛们是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的。她们的命运完全操纵在雍正帝手中,所以,对她们来讲,雍正帝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就至关重要了。说道这里,大家一定很想知道,雍正帝到底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呢?尤其是对待这些甄嬛们,雍正帝真的是一位冷酷君主吗?他有着怎样的审美标准和性格特征?在这样一位帝王的后宫之中,他和那些百变甄嬛们,又产生了哪些爱恨情仇?现在,我给大家揭开这些谜团。

一、喜欢汉女。雍正帝有着很深的汉文化情结,这肯定是受到父皇康熙帝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在与甄嬛们相处的时光里,他不时留露出对汉文化的留恋和追逐。最为明显的表现有两点。首先,是后宫妃嫔多为汉女。我们细数雍正帝的后宫,除了头两位中宫皇后乌拉那拉氏和乾隆生母熹贵妃钮祜禄氏为满洲人之外,自年妃以下,绝大多数都是汉人。比如裕妃耿氏、齐妃李氏、谦妃刘氏、宁妃武氏、懋嫔宋氏这些称之为主子,也就是小主的女人都是汉人。就是后面的郭贵人、李贵人、张贵人、马常在、高常在、苏答应、尹格格等也都是汉人,从他的后宫之中,是很难找到其它民族的女人了。看来,他的汉女情结是很厉害的了。这里面我解释一下,按照档案记载,虽然有的后妃记录为满洲人,其实,那也是入宫之前抬旗的结果。因为,不入旗的女子,是很难进入宫廷为妃子的。在顺治初年,孝庄太后为了约束后宫,更为了保持满洲贵族血统的纯洁性,曾下旨:“有敢以汉女入宫者斩”((清宫词)),这就是祖制,是任何人不能违背的。雍正帝当然知道,所以,那些入宫的汉女,或被抬旗,或加入汉军旗,这样才可以进入宫廷为妃。其次,是雍正帝喜欢他的妃子穿着汉装。雍正帝的中宫皇后虽然是满洲人,雍正帝还要求她穿着汉装,做出各种各样的姿势,让宫廷画师记录下来。不仅如此,雍正帝自己也时常穿着汉装,或垂钓,或扶犁,表达出他对汉文化的向往。

二、重视出身。这恐怕是所有帝王的共性。也难怪后妃们入宫之后,要说长论短,讨论自己的出身。比如雍正帝在给自己后妃的册文中,会把她们的出身像标签一样,挂在嘴边。就连招幸后妃的绿头牌上,也会标有后妃的出身。可以想见,那些出身高贵的后妃会有一种优越感,而那些出身卑微的女人是不是就要有自卑感了呢?中宫皇后在册文中就有“秀毓名门”(《清世宗实录》),年贵妃在册文中也有“尔妃年氏,笃生令族”(《清代后妃传稿》)这样的记录。大家想一想,这会给那些大多数的后妃很大压力的,因为名门之后进入后宫,毕竟凤毛麟角。

三、重生男,轻生女。雍正帝有很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在后妃生育子女的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和突出。比如,雍正帝在即位之后,于雍正元年大封后宫,在给礼部的谕旨之中,就有这种表现。这一年,年氏封为贵妃,这一定是年妃生了三个儿子起了作用,此外,还有李氏被晋封为齐妃,弘历生母被晋封为熹妃,这些人都生了男孩子,所以,被晋升为妃子。可是,宋氏却遭到不公正待遇,虽然她是胤禛最早的女人,也生了孩子,而且生了两个,却只被封为懋嫔,真是难以服众。我查了一下,宋氏在康熙三十三年给胤禛生了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孩子,那年,胤禛才16岁,第一次做了父亲。康熙四十五年,宋氏又生了一个孩子,还是一个女孩,这令胤禛很失望。在这里,我总结一下,胤禛之所以这样对待宋氏,还有其他的原因。一是出身低贱,宋氏肯定是一名宫女。如果推算一下,胤禛16岁生了女儿,是三月十六出生的,那宋氏至少也要是上一年六月份怀上的,也就是说胤禛刚刚15岁。所以,是胤禛15岁的时候,和侍奉他的宫女**的结果。我们知道,清朝皇帝一般不使用年轻宫女,但是,皇子却可以使用。这样,皇子和宫女之间就很可能有男女之事发生。乾隆帝的第一个女人也是宫女,后来,乾隆即位,追封这个宫女为皇贵妃,即哲悯皇贵妃。二是女儿夭折。懋嫔虽然有过两次生育,但是很可惜,她所生的两个女儿都夭折了,《清皇室四谱》记载:“皇长女…懋嫔出,未逾月殇。”她所生皇三女也是不到一个月就死了。所以,宋氏遭此打击,再也没有生育过,虽然她活到雍正八年才去世,但是,那只能是在宫中空守岁月,挨日子而已。她在宫中的地位,也就定格在嫔这个级别了。

四、喜怒无常。雍正帝有很明显的性格特征,所谓知子莫若父,他爸爸康熙帝对他的评价是最准确不过的了。康熙三十七年,康熙曾这样评价雍正:“四阿哥为人轻率。”(《康熙起居注册》)我们已经无法得知,康熙帝为什么会这么评价自己的皇子,但可以肯定,父皇对他的印象是不好的。不仅如此,康熙帝还给了四儿子一个最致命的评论,那就是说他“喜怒不定”。这让雍正帝很惶恐,因为这个评论对他以后的发展很不利。所以,他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改变父皇的这个印象。《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胤禛央求父皇:“今臣年逾三十,居心行事大概已定,请将谕旨内此四字恩免记载”。康熙帝经过思考,批准了胤禛的请求。但是,我们知道,一句老语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雍正帝怎么可能改变自己这个与生俱来的性格呢?我们在他的后宫之中,还会看到他不时暴露出来的喜怒不定的性格。

后妃大多不生育。雍正帝共有25位后妃,也算是后妃成群了。可是,这25人中,仅有7位生育了孩子,不足其后妃人数的三分之一。这就和《甄嬛传》中说的一样,很可能是雍正帝很少到后宫去,造成了大部分后妃没有生育。

出现两次汉女专宠。雍正帝的后宫女子,有三位是最讨人喜欢的。她们是宋氏、李氏和年氏。宋氏为宫女,但一定很漂亮,加上那时宋氏专心照顾,打动了胤禛,两人便偷食了禁果,这恐怕是胤禛的初恋了。胤禛后宫的两次专宠,是由两位汉女引起的。一个是李氏,李氏出身虽然不高,她的父亲仅仅是一个知府,比七品芝麻官稍微大一些。但是,李氏的品质深深吸引了胤禛,从康熙三十五年到康熙四十三年这近十年的时间里,胤禛独宠李氏,所以,这段时间,李氏接连收获了三个孩子。在这之前,李氏还生育过一个公主。第二位专宠的汉女就是年氏。年氏得宠是从康熙五十四年开始的,一直到雍正元年,年氏接连生了4个孩子,而这时,其他后妃一个都没有生育,说明这一时期,年氏独宠后宫。

这就是雍正帝在后宫之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虽然并不能代表雍正帝性格的全部,但也基本能够看出他人生中复杂多变的性格特点。

这些金丝笼中的甄嬛们,在生前,皇帝就要给她们准备好棺材,以防事出而手忙脚乱,到底都做了哪些准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