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长寿的秘密

高高在上的帝王后妃们,都在寻找各种长寿的秘诀,无论吃的还是锻炼的办法,都是他们追逐的目标。在清朝帝王中,确实有两位帝王总结出了“长寿秘诀”,看起来效果不错,直到今天还有借鉴作用。

(1)康熙帝的养生秘诀

康熙皇帝非常聪明,他颇有一些养生之道,今天我把他的养生之道总结一下,供今人借鉴使用。

第一、饮食有度。俗话说“病从口入”,好多病确实都是吃出来的,比如心脑血管疾病,与饮食习惯大有关联。康熙帝有哪些经验呢?

不喝白酒。康熙帝从来不喝白酒,他认为喝杯酒不仅误事,而且对身体有害,所以从小就不和白酒。但是,康熙帝喜欢喝一种酒,那就是西洋的葡萄酒。大概是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之后,康熙帝时常出现心悸毛病,而且站立不稳,手颤抖。中医调理不见效果,便有人向他推荐了葡萄酒。开始,他很不习惯,但是坚持下来,每日一小杯,效果很好,他的那些毛病逐渐好转。

饮食清淡。满洲人喜欢吃肥猪肉,喜欢油大。康熙帝认为那样对身体不好,于是,他主张多吃时鲜的蔬菜,比如,黄瓜、茄子、萝卜等等。

少食多餐。康熙帝不主张吃得很饱,尤其是高年之人,康熙帝说千万不要吃饱,要少食多餐,对身体才有利。

第二、养成好的习惯。康熙帝认为,一个人好的习惯很重要,它直接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康熙帝从不吸烟,吸烟有害健康。为了禁烟,康熙帝想了个办法,一天他上朝,要赏给两个最喜欢吸烟的大臣烟嘴。这两个大臣听说皇帝赏烟嘴,那一定好得不得了。二人接过康熙帝赏赐的烟嘴一看,果然棒极了,水晶质地。不过,有点问题,看上去和普通烟嘴构造不同。康熙帝说:“你们试一试,看看怎么样?”二人一试,结果出事了,烟火立即烧着了嘴唇,二人急忙吐出来,还是烧坏了。康熙帝哈哈大笑,立即下旨,要求天下禁止吸烟。

不用补品。康熙帝学贯中西,对中国人喜欢的补品大不以为然,尤其不喜欢喝人参汤。讲一个故事:太医孙斯百为了使康熙帝身体恢复元气,便给他开了带有人参的补品,熬药下服,结果,康熙帝服下之后,浮躁不已,身体之内发出虚汗。康熙帝也是懂得医理的,他感觉不对,一定是服用了人参,便叫来孙斯百,果然不出所料。于是,康熙帝大怒,要处死孙斯百,最后从宽免死,打了二十大板,永远不许行医。

不乱练功。康熙帝晚年多病,有人建议他练练气功,对身体有好处。康熙帝并没有轻信。他认为气功不一定适用所有的人,弄不好还会走火入魔,所以,他试了两次,觉得并不适用,所以没有练气功。

第三、穿衣要得体。康熙帝认为穿衣服也很重要,对养生有一定意义。他认为每个人穿衣服一定要得体。

不要太华丽。华丽的衣服使人浮躁,对身心、身体不一定有好处。季节要分明,康熙帝认为冬季穿衣,尤其不能少,宁可多穿,不要少穿。他还讲了道理,说你穿少了,美丽动人了,可是你就得烤炉子,要不然会很冷啊,这样,你出去的时候,就会容易感冒,影响身体健康。

第四、养生要养心。康熙帝认为养生之道重在养心,首先,要心地善良,不要心怀险恶;其次,要清心寡欲,不要心浮气躁,欲望是万恶之源;再次,要有喜悦之心,千万不要愁眉不展,要每天高高兴兴,这样的心情有利健康养生。

这些秘诀对于康熙帝的身心健康很有作用,如果不是国事纷繁,没有废太子的影响,不是被人暗中“下毒”(虽然还有争议),康熙帝会非常长寿。可惜,他作为帝王,遇到了各种麻烦,极大影响了他的身心健康。

(2)乾隆帝的“长寿秘诀”

乾隆号称“十全老人”,“古稀天子”,活了89岁。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乾隆帝活了89岁,这在中国古代帝王中仅此一例。大家想想,皇帝长寿很不易,妃嫔成群伤身体;国事纷繁,伤脑筋;饮食随意,伤肠胃。可是,乾隆皇帝丝毫未受影响,创出了中国帝王寿命之最。那么,他有什么秘诀呢?

第一、牢记秘诀。

乾隆皇帝秉承御医总结的十六字方针:“吐纳肺腑、活动筋骨、适时进补”。他尤其对后四个字加以重视,并且坚持不懈,努力实现。

“十常”:齿常叩,经常叩打牙齿,健康面部肌肉,防止牙齿松动;津常咽,经常咽咽吐沫,有利生津,有利肠胃;耳常弹,经常弹弹耳朵,有利听觉神经健康;鼻常揉,经常揉鼻子,对嗅觉恢复有利,并可有效预防感冒;睛常运,经常运转眼睛,对智商提高,反应灵活有利,当然视神经会保持健康;面常搓,可以缓解面部衰老,缓解过度疲劳;足常摩,按摩脚心,当然起到足疗的效果;腹常旋,经常按摩小腹,对肠胃、对减肥有一定效果;肢常伸,经常做四肢伸展运动,既放松,又缓解疲劳;肛常提,经常做提肛运动,可以有效预防痔疮,还可以预防便秘、尿频、尿失禁等疾患。

“四勿”: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这四勿虽然听起来简单,但是,每个人不一定都能做到。比如“食勿言”,吃饭的时候不说话,有谁能做到呢?一次做到了,又有谁能够坚持下去呢?比如“卧勿语”,躺下之后就不说话,有谁能做到呢?尤其是遇到了老同学,老战友,会一聊到天亮的。至于“饮勿醉”,现代人更是极难做到,好多年轻人由于压力山大,经常会一醉方休。唉,乾隆帝的“四勿”看来要有毅力,才可以行之有效啊。

第二、注意饮食。

乾隆帝喜欢用燕窝,因为燕窝具有养阴、润燥、益气、补中、养颜五大功效。所以,乾隆帝十分重视使用燕窝。一年四季中,乾隆每膳前必先吃一碗冰糖炖燕窝。在早晚两正膳中,也常有燕窝菜,即燕窝红白鸭子、燕窝炒鸡丝、燕窝拌白菜、燕窝白菜滑溜鸡鸭等。

他还注意用鹿肉滋补身体。尤其喜食鹿肉。中老年以后,他几乎天天以鹿肉进补,保持体力精壮。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乾隆对鹿的钟爱是非常有度的,并不是像晚清风流天子咸丰帝那样,一味和鹿血壮阳。乾隆帝不是,他喜欢吃鹿肉,来滋补肾阴,而不是简单壮阳。而且,鹿的部位不一样,功用各异;烹调的方式不一样,作用也会有所差别。

乾隆最注重的就是应节气适当调节饮食,他认为有益无害,如春季食榆钱饽饽、榆钱糕、榆钱饼;端午节吃粽子,重阳节食花糕等。他还注意以粗补细,以野补身,如百姓常食的黄瓜蘸面酱、炒鲜豌豆、蒜茄子、芥菜缨、酸黄瓜、酸韭菜、秕子米饭等,他都适量进食。

第三、控制**。

作为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甚至比这个数据还要多。普天之下的女人皇帝都可以占用。选秀女不就是这个意思吗?人家的女孩子不经过皇帝验看,不撂牌子不可以出嫁。所以,皇帝的女人没有数据限制。那么,就要看皇帝自己怎么控制自己了,否则,会纵欲过度身亡。乾隆帝就十分注重这一点。

我们从乾隆帝均匀的生育就能看出这一点儿。乾隆帝第一次生育是在他17岁的时候,而他最后一次生育是乾隆四十年,那一年他65岁了。在这个时间段里面,乾隆帝的生育很有规律,经历充沛的时候,他会多生,比如20岁、36岁、42岁、45岁、47岁的时候,他都生育了两个孩子,说明他在这些年份频繁接纳妃嫔。可是,当他年近花甲之时,乾隆帝则有意识控制自己的**,因而从乾隆三十一年他56岁之后,就基本不再生育,之后,过了10年的光景,才在乾隆四十年,完成了他最后一次生育,因为他遇到了他最喜爱的惇妃,给他生育了最喜爱的小女儿十公主。

乾隆帝的这些秘诀和办法,确实帮了他,他以89岁的高寿,创造了一个奇迹。

(3)短命鬼

宫廷和民间没有什么区别,有长寿的老寿星,比如乾隆帝母子,都活了八十多岁,比如之前讲过的后宫三位老寿星:康熙定妃活了97岁,雍正裕纯悫皇贵妃活了96岁,乾隆帝婉贵妃活了92岁。可是,这毕竟是少数人,属于凤毛麟角,大多数后宫中的妃嫔,包括她们的子女都比较短寿,有的甚至于比老百姓还短寿。我梳理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帝王早逝

帝王的早逝分多种情况。

有纵欲过度,英年早逝。咸丰帝当属此类。当他继位之初,奋发向上,勤政务实,兢兢业业。可当内忧外患紧迫而一筹莫展之时,他就开始堕落了,不知爱惜自己的身体。市井传闻他有“四春之宠”,并说他勾引他人之妻,闹出许多笑话。他每日“以醇酒和美妇自戕”,每饮必醉,每醉必有一二妇人遭殃。常年以鹿血补阳,越补越亏,终于咯血而亡,年仅31岁。

有气大伤身。都说气大伤身,在清宫诸帝中,是否有这样的实例呢?答案是肯定的,他就是清朝第二帝皇太极。皇太极身体素壮,膀大腰圆,看上去就是个壮汉。虽然当时战事不断,但他居然有些身体发胖了,尤其是努尔哈赤死后,他继承了汗位,身体发胖的表征就更加明显。说皇太极气性大,在历史中是有明确记载的。崇德六年(1641年)四月,清军围攻锦州时,宗室王公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等竟然不坚守阵地,到离城很远的地方去打猎了,致使明军抓住有利时机,不断向锦州城内运送粮饷,以供急需。这件事说白了就是将帅临阵脱离职守,丧失作战良机,情形应该是十分恶劣的。皇太极闻报后,勃然大怒。于是,赌气地发下了三不准谕旨,即这些人不准入城,不准入衙门,不准入大清门,这其实就有些过分了。因为处理国政,不比处理家庭纠纷,“三不准”虽然惩儆了王公,但却迟滞了政务,使得衙门公务不得正常开展。犯错的王公自己不敢向皇太极认错,便托德高位重的范文程为之说情。范文程受人之托,便上奏皇太极,要求网开一面,并明确说明对这些皇室贵胄说说就算了,不必太为较真。可皇太极就是不允许其进入大清门,一直呕气了近半个多月,才云开雾散。这种情况发生在皇太极身上还很多,发这么大的火,生这么长时间的气,极大地损伤了他的身体,尤其是心脏。当宠爱的宸妃死去,他又是大悲过度,所以,致命的痼疾,其实早已潜伏在了体内。为了排解他的气郁,崇德八年四月初六日,朝廷曾派人向长住沈阳的朝鲜国王之子求药,以解除皇太极的闷烦、热躁和痰症,朝鲜国王为之进上了竹汤。同时,由于他气性大,遇事爱动怒情,又患上了出鼻血的病症,有时,数天不止,皆由气急而致。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处理完一切政务后,在清宁宫南炕上,端坐而终,史称他“无疾而终”,终年52岁。其实,还是他积劳成疾,气滞腑脏,中风而亡。关于皇太极的暴亡,史界颇有争议,有待史家从医学的角度,展开深层次的探讨。

有炼丹伤命。雍正帝为求长生不老,在为皇子时,就写过一首《烧丹》诗:“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从雍正四年开始,他吃一种“既济丹”的丹剂,其中含有铅、汞、硫、砷等有害物质。雍正帝迷信道仙,遍访天下道士,先后有贾士芳、娄近垣、张太虚、王定乾等人。从雍正八年始,雍正帝在圆明园南角的香清村粉墨登场,开始大炼丹药,自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所以,有专家证明,他服用大量的丹剂,到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帝暴亡于圆明园,终年58岁。

可怕的天花。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清朝皇帝中,顺治帝福临和同治帝载淳都记载为出天花而亡。天花发病极快,从同治帝的发病期看,从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到十二月初五日驾崩,前后历时仅37天,到这年的十二月初五日,同治帝去世,年仅19岁,是清朝最短寿的帝王。期间,御医们使出浑身解数,也未能留住他的性命。所以,清廷在选择嗣君时,是否出过天花,作为选择的重要标准。顺治帝第三子玄烨就是因为出过天花,具有了免疫力,才得以顺利入承大统。

暴亡。清朝皇帝暴亡的很多,有皇太极暴亡,说他没有病,坐着就死了;康熙帝暴亡,本来感冒好了,却在不知不觉中突然去世;雍正帝暴亡,仅仅两天的病情,雍正帝就突然离世;嘉庆帝暴亡,七月二十四日中暑,第二天就突然去世。宫闱秘闻,外人无从知晓,但是,帝王暴亡终究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也是影响他们寿命的最重要的事件。

第二、后妃早逝

也有多种情况。

心有愁绪命早殇。大家知道,心情舒畅,会健康长寿,而后妃却往往不能实现心情舒畅。她们会因为种种原因而愁绪满身,后宫中,这样的女子很多,她们往往因不如意,心中抑郁,便过早去世。如:皇太极宸妃,婚后十分得宠,崇德二年生有皇八子,皇太极十分喜爱,决定立此为皇太子,并在大政殿举行了隆重仪式,宴会百官,诏告天下。谁知,此子命浅,不足7个月而亡。宸妃从此抑郁成疾,4年后死去,年仅33岁。顺治帝董鄂妃。同宸妃一样,屡蒙晋封位号的董鄂氏生下了一个皇子。顺治帝本想立为皇储,可此子只活了3个月就夭折了。董鄂妃遭此打击,3年后死去,年仅22岁。孝贤皇后。是乾隆的正宫皇后,乾隆十分宠爱她。雍正八年,她生下了皇二子永琏,因为系嫡出,后来被立为皇太子,但只活了9岁就死去了。乾隆十一年,孝贤再生皇七子永琮,乾隆又有意立为太子。不料还未满二周岁又殇逝了。孝贤皇后从此忧郁成疾,3个月后死在出巡途中,年仅37岁。

遭到冷遇而死。这种情况有两个人。一个是康熙帝的良妃卫氏,她由于出身微贱,虽然生育了一个优秀的皇八子允禩,康熙帝还是不看重她,时时把她的出身放在嘴边,甚至还用卫氏的出身刺激允禩,这就导致良妃有轻生的念头,当她病重的时候,拒绝接受治疗而身亡,年约40多岁。另一个就是乾隆帝的乌喇那拉氏,她本来是高高在上的中宫皇后,可是在乾隆三十年与令妃的宫斗中,被令妃打败,于是被打入冷宫。那拉氏在冷宫中只活了一年多就去世了,终年49岁。

被害之死。这种情况的后妃也有两个。一个是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很明显,天命十一年八月,努尔哈赤病逝,第二天大妃阿巴亥被逼殉葬,年仅37岁,属于被害身亡。以她的生育和身份,殉葬是不合适的,她是宫廷斗争的牺牲品。另一位就是光绪帝的珍妃,这个女人由于遭到慈禧嫉恨,在光绪二十六年七月,被残忍投入井中淹死,年仅24岁。

神秘暴亡。有三个人。一个是道光帝的孝全皇后,在道光二十年正月十一日,正在过春节的时候,皇后暴亡宫中,年仅33岁。一个是慈安太后,在光绪七年三月初十日,暴亡于钟翠宫中,终年45岁。一个是同治帝皇后阿鲁特氏,在同治帝去世后75天,突然暴亡,年仅2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