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袁世凯这个“监国”,把他在淮军中那一套治军的手段,用到朝鲜政治上

无论是李鸿章,还是袁世凯,他们都知道把大院君送回朝鲜,肯定会遭致闵妃集团的抵制,至于具体的情况将会怎么样,包括李鸿章在内的所有人,心中都没谱,但是他们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袁世凯这次去朝鲜,连老婆都没带,就是防止出现最坏情况下,逃走时身无牵挂。而李鸿章除了让北洋水师的几艘军舰待命外,还命驻扎在东北的吴长庆,随时做好挥师入朝平叛的准备。

上一次,大清是帮闵妃,这一次,是帮大院君。

政治就是这样,用来玩利益博弈的。

袁世凯和大院君一行到了仁川后,朝鲜官方居然没有派一个人来接。这简直就有点不像话!袁世凯一看这情势就火了,马上就派人飞马到汉城,告诉那傻鸟国王李熙道:“你不知道李昰应是你爹啊?你这么大人不知道什么叫孝顺啊?李昰应都多大岁数了,现在叶落归根了,你做儿子的,怎么一点人味儿都没有?什么废话都别解释了,赶快派人去仁川接你亲爹!”袁世凯这一顿训斥,把傻鸟国王李熙说得狗血淋头。李熙也只好乖乖听话,派人隆重请回亲爹大院君李昰应。

在袁世凯和大院君这一行人被朝鲜官员接到汉城之后。他亲自做了和事老,当了民事纠纷调解员,主要就是要调解大院君和闵妃这一对翁媳之间的矛盾,大体就是说做儿媳的要懂得孝顺,做老公公的也要识相,多让着点小辈人。

本来,闵妃他们担心大清靠不住,曾试图和沙皇搭上关系,借助沙皇的力量来练兵求强,这想法其实和开化党人投靠日本人没什么区别。现在袁世凯回来了,警告他们:海上有我们的军舰,鸭绿江的那边,我们陈兵数万,你们两个都别搞事了,乖乖的听话,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闵妃和大院君,畏惧大清国威,都不敢再生事,当即表示一家人和和气气的过日子。

袁世凯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在朝鲜逗留了数日就回到了天津,向李鸿章述职。李鸿章对袁世凯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效率很是赏识:这个小子果真有两把刷子,得好好培养,以免淮军势力后继无人。

10月28日,李鸿章就给朝廷上了折子,请求太后老佛爷同意派袁世凯接替现任驻朝商务参赞陈树棠的职务,老李在折子中对袁世凯的办事能力一顿海吹,说他是“胆略兼优,能知大体”,还说他以前跟着吴长庆带兵去朝鲜,在朝鲜呆过不短的一段时间,在平定朝鲜反贼、甲申两次政变中都建有卓越功勋,朝鲜各派势力对袁世凯都很敬重,在那很吃得开的。如果让袁世凯去朝鲜办差,那肯定是人尽其才,再合适不过了。

李鸿章还建议派袁世凯去之后,应该给他个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名义,领三品的头衔,让他监管朝鲜的外交。另外,李鸿章还让朝廷给袁世凯一个知府的缺,等到将来有缺能补了,再提升为道台。

朝廷对李鸿章的建议,向来都不敢反驳的。10月30日,朝廷正式任命袁世凯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全权代表,并“以知府分发,尽先即补,俟补缺后以道员升用,加三品衔”。

对于李鸿章的大恩大德,袁世凯感激涕零,立即给李鸿章去书表达感激和效忠之情:我本来是个能力素质都不够高的人(谦虚了),深怕自己能力不能担当重任,现在蒙中堂大人厚恩提拔,我只能仰仗大人您的声威,兢兢业业,好好办差,肝脑涂地,报答中堂高恩,不会辜负大人和朝廷对我的期望。

这个时候,袁世凯的堂叔袁保龄却是对这件事又喜又忧。喜的是侄子升官了,也可以告慰在九泉之下三个兄弟,而且这对整个袁氏家族而言,绝对是个大好消息。所以,袁保龄也给李鸿章去信,说:“两世受恩,一门戴德”。

袁保龄担忧的是,朝鲜的局势很复杂,大清在那边没有驻军,一旦出事怎么办?

但袁世凯却不这么认为,他和闵妃那波人打交道这么久,清楚他们的为人,都是一些胆小的纸老虎,几句狠话就能够唬得住。再说了,他帮朝鲜练兵的时候,还有那么多的朋友,到时候组织一支属于自己的亲兵卫队,也不是不可能的。

1885年11月15日,袁世凯再次来到朝鲜。11月的朝鲜,天气已经是很冷了,但是袁世凯那颗火热的雄心足以烫热一切酷寒坚冰。

袁世凯此次来,地位与往日大大不同,以前他仅仅是“庆字营”军中的五品将军而已。现在有了一个“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新头衔,是“上国”派出的钦差公使。

李鸿章还让袁世凯给李熙带去一封密函,密函中告诉李熙以后内政外交要开诚布公,不要搞小动作,遇事要多和袁世凯商量,所谓“商量”实际就是请示。这封密函其实就是尚方宝剑,李熙看到这个密函,也只能照着做。早汇报晚请示,袁世凯俨然成了朝鲜的太上皇。

上一次袁世凯监国,是没有名号的,这一次可是正正规规的朝廷认证。

袁世凯在朝鲜的朝堂上,对着满朝文武大臣强调朝鲜是大清属邦的名义,摆出监国大员的架势,在汉城开府设衙,遇事常常直冲王宫,对朝鲜文武大臣呼来喝去,态度傲慢,盛气凌人,颐指气使,专横武断。

所以说,年轻人有了大权,行事就有些飘,这一飘就容易坏事。他那牛逼轰轰的模样,令朝鲜上下都不满,有人开始想刺杀他。

但是袁世凯早有防备,一到朝鲜就花大价钱组织了自己的亲随卫队,出入都前呼后拥,根本没有让人下手的机会。

而且他的沈夫人和堂叔袁保龄,也数次写信或打电报,要他多收敛,多留神。袁世凯还是很听他堂叔和沈夫人的话,赶紧改变策略,对人也和气起来,并时不时的用一些小恩小惠,收买人心,没事就请人喝酒聊天,收集各方面的情报。

当然,沈夫人告诉他,要想将来成为大人物,必须多多学习治国之道。(袁世凯属于矮矬那类的男人,相貌也谈不上潇洒英俊。当初与沈夫人见面,也是仗着身上有几个银子,去发泄郁闷情绪的。但沈夫人却看出他的与众不同,铁了心要跟他。两人之间的爱情,就像现在的当红女明星与小企业老板的结合。尽管令人不可思议,但实实在在发生了。兴许在沈夫人的心中,认定袁世凯会成为类似曾国藩、李鸿章那样的人,所以不断激励他多学习)

于是袁世凯和李熙夫妇整天一起谈论朝鲜的国事,趁机学习一些治国的策略的方式。

闵妃见袁世凯这次没有带老婆来,赶紧送去几个朝鲜美女伺候,又把自己的堂妹介绍给他。袁世凯又多了一个老婆闵氏(一说姓李),这闵氏长得也是如花似玉,把袁世凯服侍得很开心。

袁世凯受到堂叔的指点,又看了那些书,对官场的应对能力几乎是开了挂一样突飞猛进。他也知道自己的处境,他这个“监国”表面上风光无限,但是朝鲜的局势确实也到了极为复杂和凶险的地步。闵妃的势力和大院君李昰应水火不容,现在表面上看是没事,可是火山一旦爆发,后果是非常可怕的。到时候一旦发生兵变,他这点亲兵根本不够用,只怕会死无葬身之地。

对于这个送上门的闵氏,他知道是闵妃安插在他身边的一棵钉子,有时候钉子也可以利用一下。他毕竟娶了几个老婆,有了哄女人开心的经验。两人相处一段时间下来,不劳他多问,闵氏自动把身负监视任务的事,向他坦白了。而他也趁机要闵氏帮他留意皇宫内外的动静,因为他最担心闵妃那拨人与沙皇走得太近,不让大清安稳。

1886年8月的一天,闵氏告诉袁世凯,说得到宫内的准确消息,朝鲜国王李熙已经秘密致函沙皇俄国驻朝公使,请求俄国派兵入朝保护,企图在俄国人的帮助下能够独立自主。

袁世凯得到这个消息,顿时火了,这还了得!这不是背信弃义,背叛大清吗?袁世凯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打电报给坐镇天津的李鸿章,建议大清军队入朝,把李熙这个混蛋国王废掉,重新找个姓李的当朝鲜国王。

打完电报,袁世凯叫来朝鲜当时的宰相沈舜泽和副宰相金宏集,把他俩臭骂一顿,要他俩把朝鲜政府请求俄国人保护的秘密文件交出来。

朝鲜人当然不会承认!这俩人一口咬定没有这回事儿,要是有什么文件,也是奸人伪造的。

袁世凯一看这俩小子是死不认账,就放出狠话说:天朝大清对朝鲜应该是够意思了,仁至义尽吧,还有哪点对不起朝鲜?你们整这么一出,明显是想背叛大清!万一天朝震怒,肯定要派大兵进来,只怕到了那时,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我都保不了你们。

这一番声色俱厉的威胁说完后,沈舜泽和金宏集俩人吓得裤子都湿了,两人立即派人去俄国公使馆询问,问问俄国人知道不知道秘密文件的事情。其实,就是做给袁世凯看的。俄国人也懂得配合,当然也矢口否认有什么文件的事情。

李鸿章很快回电,认为废掉李熙,必定会引起西方各国的责难,也会招致朝鲜国内的愤恨,况且当时北洋兵舰力量也不足,军饷也比较窘迫,如果冒昧行动,会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建议慎重。

袁世凯相信闵氏不会骗他,是朝鲜人和俄国人合伙忽悠他呢!他虽然还没到而立之年,可是在智谋上,已经不是上一次在朝鲜的袁司马了。

袁世凯带着他的亲兵卫队冲进皇宫,面见朝鲜国王李熙和闵妃,直接指出朝鲜不能与俄国勾搭的事,还说大清那边已经开始着手派兵了,一旦开战,后果自负。李熙夫妇哭丧着脸说:你要相信我们,其实真没那么回事。袁世凯说:那好,你照会各国,宣布今后各国收到只盖有朝鲜玉玺而没有我办公大印的文件,都不具备任何效力,等于废纸一张!这样子,我们还是好朋友,否则我就翻脸了。

李熙夫妇也害怕大清派兵入朝,连忙就按了袁世凯的意思办了。

不得不说,袁世凯还是很有魄力的,胆大心细,处理事情果断而有力度。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但是袁世凯的心里对李熙夫妇更加不放心,他要用大国的铁腕手段,完全控制朝鲜。

他认为,朝鲜是大清的藩属,任何想显示独立性的念头或行为,都是对大清尊严的挑战,都是对宗藩体制的破坏。他写了一篇《朝鲜大局论》,印刷出来后交给朝鲜君臣上下看,虽然文笔不怎么样,但意思很明白:朝鲜自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是母子关系,朝鲜如果想脱离中国投靠别的大国了,这就好比孩子要离开亲生父母,去到别人家当儿子一样。朝鲜现在有自己的君主,有自己的政府,有自己的法律,有自己的军队,这完全是韩人治韩,高度自治嘛。所谓臣属于大清,也不过是礼仪上的宗藩关系而已。如果朝鲜一定要把不向大清称臣看作是自主了,那简直就是舍本逐末,徒要虚名,这将会给朝鲜国家、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论文的背后还附上他个人的一些想法,多少带有点武力威逼形式的:我两次带兵帮你们平定叛乱,大家都有目共睹,大清军队有多少斤两,你们比我还明白,别想着靠俄国人和日本人玩小九九,一旦事情闹大了,后悔的是你们。

袁世凯的论文没有多少引经据典的废话,完全是立足现实的细致分析。这是一篇对朝鲜的《警世恒言》。

话虽有理,可朝鲜人看了,心里很不爽。犹如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对长辈的善意教诲,是听不进去的。此时的朝鲜民族,无论是在朝的,还是在野的,无论是丈夫派(李熙一伙)的,还是老婆派(闵妃一帮)的,甚至是老公公那一拨的,都有种强烈的自立倾向,想向人证明他们已经长大了。

朝鲜表面上老实了,李熙还稍有介事地下旨,让文武百官在看了这篇《朝鲜大局论》之后,组织人讨论并写出读后感。

袁世凯这个“监国”,把他在淮军中那一套治军的手段,用到朝鲜政治上,并采取一系列打压士族集团,开发民智的措施(降低经商赋税、多开学堂让穷人的孩子上学)。他的这种政治举措,虽然令朝鲜的官员们不爽,但却使朝鲜的经济有所上升,呈现“中兴”之势。朝鲜的底层百姓在感恩国王的同时,也知道这样的好日子,是大清的“袁监国”带给他们的。袁世凯再一次成为朝鲜百姓的救世主。

李熙和闵妃夫妇表面上和袁世凯关系很好,却玩了一招阴的,说是想派几个人去西方学点东西。袁世凯也认为没有不妥(大清在二十几年前,就派人去西方学东西,到现在,李鸿章还不断派朝廷大员去西方学技术呢)。袁世凯同意了,盖了章。

1887年8月,朝鲜国王李熙派出朴定阳为全权大臣,出使美国;赵臣熙为全权大臣,出使英、俄、德、意、法五国。

这两个人走的时候,袁世凯还去码头送行。

这两个人一走,袁世凯得到密报:那两个人到了西方诸国,会以使臣的身份发表公告,向全世界宣告朝鲜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没有征得大清朝廷的同意,尤其还没有禀告袁监国,小小的朝鲜就敢擅自派出外交使节出使西方国家。如此一来,大清颜面何存?

大清很生气,袁世凯更生气,后果很严重。(预知后事,请看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