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节

上一节说到中山先生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要钱没钱,要兵没兵,不得已只能忍让辞职。

中山先生等人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紧急出了一招。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大大削减袁世凯的权力,另外,让袁世凯去南京就职。

杨度认为,南京是绝对不能去的,革命党人善于暗杀,袁公这一去,只怕凶险重重。

袁世凯怕死,革命人党人的暗杀手段,他已经见识过一次,所以听从了杨度的话,坚持在北京就任。

对于南京方面的邀请,袁世凯不厌其烦地解释:北方现在意见分歧非常严重,时不时地有人来挑拨皇族不能就这样放弃权力,而北京是国外使节集中的地方,他们不放心我南下。东北三省也不太稳定。我一时还真找不出合适的人选来镇守北方。最后,袁世凯软中带硬地强调,我们共和大局都定下来了,大家应该都以爱国为前提,谁也不希望因为在哪个地方当总统而让南北重新分裂吧。

从当时情形来看,西方列强确实不希望政府南迁。因为《辛丑条约》规定,列强在京津一带有驻军的特权,你国家机关跑了,我们在这里还有什么意义。英国当时就致电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总长王宠惠,说迁都南京是非常“过分的要求”

临时政府中许多人也动摇了,为了避免分裂,就让袁世凯在北京当总统。但是中山先生却坚持让袁世凯来南京。他认为,袁世凯的北洋势力都在北方,一旦他来了南方,就不得不重视民主,不会再搞什么君主立宪的那一套,而中国就能够真正实现民主共和。(中山先生其实已经看破了袁世凯的伎俩)

南京方面专程派了教育总长蔡元培为首的一批人,亲自前往北京,陪同袁世凯前来南京就任。为了继续留在北京,袁世凯又玩了一招:兵变。

袁世凯授意别人在军队中散布谣言:袁督军要走了,我们没人管了,抢点东西回家。

于是,北京城内外枪声四起,一场兵变上演了。

这次兵变的主要力量,是袁世凯的嫡系、第三镇曹锟的部队。袁世凯一边派兵“弹压”,一边安抚各国使节。

在袁世凯的操控下,商务代表和各国使节向南京临时政府声明,为了北方的安定,绝对不能让袁世凯离开北京。

而在这个时候,北洋军各部加了一把火,发表公开声明:一旦袁世凯离开北京,不否认军队会发生叛乱。

在这种情况下,南京临时政府被迫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3月10日,袁世凯如愿以偿,在北京就职中华民国大总统。

就在袁世凯就职大总统的当天,杨度去见袁世凯的大儿子袁克定,见面的时候居然下跪,行了君臣之礼,被扶起来之后,嘴里还说:袁公一旦实行君主立宪制,以后你就是太子了。

袁克定一想到自己将来会和他爹一样风光,顿时飘飘然起来。自此之后,他将杨度视为心腹。袁世凯当上大总统之后,正是在杨度和杨士琦,还有自己大儿子的忽悠下,一步步离经叛道,整出一幕洪宪帝国出来,断了自己的晚节。

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和他争权的内阁制。中山先生把原来美国式的总统负责制改为法国式的责任内阁制,这是要新上任的袁世凯总统做“虚君”,架空国家元首的权力。

袁世凯不是三岁的溥仪,他是一个善于玩弄权术的枭雄,辛辛苦苦抢到手的果实,怎么会平白无故地分给别人吃呢?

袁世凯一进总统的门儿,就发现有人做好了绳套,等着他伸脖子来钻呢。这一招他太明白了,他自己就是清政府的内阁总理出身,兼之多年政坛练就的硬功夫,怎么攻、怎么守、怎么进、怎么退,他都有一种本能的反应。

袁世凯当然不会穿这双由中山先生给他订制的“小鞋”,只不过,现在正是南北合作的蜜月期,所以没有撕破脸皮。

对个人来说,谁来当总理,都不可能是袁世凯的对手,不可能有与他对抗的资本。这件事的麻烦在于,有了法定的制度,谁也不好首先违规突破临时参议院公布的宪法条文。

大家都知道,新官上任三把火,袁世凯也玩了这一招,把原来的内阁人选打乱,对权力格局进行一次大调整。

3月13日,袁世凯正式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名唐绍仪担任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并负责组阁。唐绍仪是个外交家,曾经是清政府总理总办,外表儒雅,此前打着大清朝廷的名义与革命党谈判,在南北议和期间与同盟会成员有了较多接触,与革命党这边的几个朋友关系都很好,于是临时参议院同意了袁世凯的建议。但是没有几个人知道,他是袁世凯的铁哥们。在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期间,他与徐世昌、赵秉钧成为袁世凯身边的“三驾马车”。

唐绍仪去南京组阁了,他在黄兴和蔡元培等老朋友的劝说下,一时高兴就加入了同盟会,消息传回北京,袁世凯非常生气,秘密去电暗斥:你想背叛我吗?

唐绍仪很快回电:我怎么敢背叛老大呢?我这么做,是装出一副高姿态,否则忽悠不住他们啊!老大,你看我表现。

3月30日,新内阁人选正式通过,完成了法律上的程序。我们来看看名单,就知道唐绍仪确实没有背叛袁世凯。

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副总统:黎元洪(他是武昌首义的一个标点,再说副总统没有实权,这么做只是给大家看看而已);国务总理:唐绍仪;外交总长:陆征祥(投靠北洋派系):内务总长:赵秉钧(北洋派系);陆军总长:段祺瑞(北洋派系);海军总长:刘冠雄(北洋派系)财务总长:熊希龄(投靠北洋)。

看看,军政实权全是北洋的人马,袁世凯这一下放心了。蔡元培德高望重,唐绍仪一时找不到可以替代的人,只得留着,照样是教育总长。至于湖南才子宋教仁,那就去管农业吧!陈其美去搞工商,而原来的陆军总长黄兴,却什么都捞到。

唐绍仪是个实诚人,对老大袁世凯够忠心,对革命党的朋友,也仗义,他为了把黄兴那个陆军总长的位置换下来了,答应让革命党人王芝祥去当直隶都督。王芝祥是革命党的人,袁世凯怎么同意在自己的心窝里插一把刀呢?

为了这件事,袁世凯和唐绍仪闹翻了。唐绍仪坚持自己的观点,解释说如果不让王芝祥去当直隶都督,革命党这边的人就不干了,反正现在临时政府的军政大权都在咱哥俩的手里,你怕什么?

袁世凯当然怕,他不是怕唐绍仪,而是怕南方的革命党。他比谁都清楚,一个人要是没有了军队的保障,说什么都是空的。南方革命党虽然在内阁上做出了让步,却一再提出南军北驻,把南方的军队派驻要他的身边,这就不等于随时给他一刀吗?

在唐绍仪的坚持下,王芝祥到了北京。为了抵制王芝祥,袁世凯又玩了兵变的一招,尽管这一招很通俗,但是很管用。别管什么招,也别管用几次,只要有用就行。

就在王芝祥到达北京的当天,以冯国璋为首的北洋军五路将令,通电反对王芝祥就任直隶都督。

唐绍仪知道这是袁世凯耍的把戏,他太了解袁世凯以及这群北洋将领的惯用手法了。他也来了倔劲,运用他美国学到的知识,和袁世凯分辩:这都民国时代了,军人怎么能干政?再说了,政府都已经答应了,出尔反尔,是不是失信于民?按照《临时约法》,任命都督,本来就是内阁总理的职责,如果处理不好,内阁成员要是辞职,那怎么办?

袁世凯火了:你是我推举上去的,怎么,翅膀硬了?我是民选总统,我必须对国家负责,这样才能不负民众的重托。我已经想好了,让王芝祥去当南京宣抚使,你签字同意就是。

唐绍仪当然不会签字,一旦签字,他怎么跟革命党那边的朋友交代。

袁世凯见唐绍仪不答应,直接让人去找王芝祥:怎么样?你一来就要发生兵变,你还来吗?王芝祥一看情况不妙,一个字:走!

王芝祥一走,袁世凯立马让冯国璋当了直隶都督。

唐绍仪见袁世凯没有给他留面子,加上巨大的财政赤字,他玩不转,干脆撂挑子不干了,在家里称病。

唐绍仪不干,宋教仁和蔡元培等人也不干了,纷纷上了辞呈:我一家人要吃饭,这没工资的活,我可干不了。

就这样,重组三个月的内阁,就这么塌了。

袁世凯是枭雄,革命党人也不傻。你袁世凯不是就是仗着手里有枪吗?行,我们也好好装备一下。

就在袁世凯筹划着怎么另选内阁总理,重组内阁的时候,他得到消息,一批新式的德国造武器,已经运到了南京。(预知南北的局势怎么样,请看下一节)